某年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docx
《某年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年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油天然气行业 2006年度预测报告要 点1一、2005年石油天然气行业运行回顾21. 消费需求稳步攀升,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减缓22. 成品油进口大幅减少,供应日趋紧张33. 价格上涨明显,全年油价保持高位运行44. 行业效益分化加剧,利润向上游开采业转移5二、2006年油气需求量预测7(一)、宏观经济运行和趋势预测分析71投资增长分析72消费景气分析83外贸形势预测84GDP预测8(二)主要油品终端用户发展分析及预测91. 汽车、摩托车行业92交通运输123农业174. 渔业185电力196工矿企业197建筑施工208. 楼堂馆所219. 燃料油22(三)2005年油气需求预测22三. 石
2、油产品产量预测分析24四原油、成品油进出口分析25五、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分析261. 油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强劲需求使得石油闲置产能创历史新低26(1)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带动需求快速上升26(2)闲置产能达历史新低,供求日趋紧张27(3)油价对各类非经济因素敏感度增加,投机因素起到重要作用27(4)欧佩克组织对油价的调控能力下降和美国政府的有意纵容282. 2006年油价走势基本判断283. 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04.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2(1)油价高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3(2)高油价对价格水平的影响34(3)高油价对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影响35六、石油天然气行业投资前景分析及政策
3、建议38(一)行业效益分析及投资建议381. 加大海外投资力度392. 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加大开采业投资403. 加大天然气行业的投入,发掘新的增长点40(二)政策建议411应对高油价的政策建议41(1)通过有效途径增加石油供给,保证中国石油需求41(2)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提高应对国际石油冲击的能力42(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422. 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及改革建议42图表目录图1 2003年至今国内成品油月度表观消费量走势图2图2 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对比3图3 2004年4月份以来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4图4 国内成品油月平均
4、批发价格走势图5图5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景气指数图5图6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和利润率6图7 石油加工业景气走势6图8 石油加工业利润和利润率7图9 汽油乘用车销量走势9图10 汽油商用车销量走势9图11 柴油商用车销量走势10图12 摩托车销量走势11图13 摩托车销量走势12图14 2004、2005年水路运输情况13图15 水路客运周转量走势14图16 水路货运周转量走势14图17 民航客运周转量走势15图18 民航货运周转量走势15图19 铁路客运周转量走势16图20 铁路货运周转量走势16图21 柴油农机总动力保持增长趋势预测18图22 渔业捕捞量保持稳定18图23 工业用电走势20图
5、24 水泥产量走势图21图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图21图26 燃料油需求走势图22图27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及其趋势26图28 剩余产能与油价27图29 剩余产能与油价波动率27图30 1970年以来的国际油价30图31 全球石油强度31图32 全球石油强度31图33 我国重化工业化阶段原油进口量与生产量对比32图34 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示意图33图35 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示意图35表目录表1. 2005年分车型销售情况11表2. 2006年销量预测11表3. 2005年1-8月全社会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12表4 2006年公路客货周转量预计13表5. 2006年水路运输预测13表6
6、 2006年铁路运输预测16表7. 2006年农业用油预测17表8. 2005年1-8月总发电量及增长情况19表9. 2006年工业用电、用油预测19表10. 2006年建筑行业用油预测20表11 2006年楼堂馆所耗油量预测21表12. 2006年燃料油产量和需求预测22表13. 2005年、2006年成品油需求量预测结果23表14. 2005年、2006年成品油需求量预测结果24表15. 2006年原油需求量24表16. 2006年天然气需求预测24表17. 2006年油气产量、加工量预测25表18. 进出口情况分析25表19. 2005年GDP对原油价格的敏感性分析34表20 2005年
7、CPI、PPI变动对原油价格的敏感性分析3546要 点l 2006年石油天然气行业总体态势:2006年国内原油需求的增幅将与2005年大致持平,总需求量将达到3.31亿吨,同比增长6.65%,成品油消费量将达到1.77亿吨,同比增长6.27%,与2005年6.23%的增速基本持平。天然气需求量将增长21,达到680亿立方米。l 主要指标2006年同比增长()原油需求(万吨)33058.366.65原油产量(万吨)18374.31.47天然气需求(亿立方米)68021.4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566.3415.28成品油需求(万吨)17736.576.27成品油产量(万吨)18581.46.54
8、l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宏观经济:随着投资增长的逐步趋缓,投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弱化,消费和外贸将成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趋稳趋降仍将是下阶段经济的主要走势。国民经济将于2006年整体筑底,然后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06年GDP增速预计为8.6%。油品需求:2006年原油需求33058.36万吨,同比增长6.65%;成品油需求为17736.57万吨,同比增长6.27%,柴汽比2.42,其中汽煤柴的消费量分别达到了4637.22、1156.82和10896.03万吨;燃料油需求为5041.09万吨,同比增长5.46%。油品、天然气生产:2006年原油产量将保持在1.8亿吨以上,达到18374
9、.3万吨,同比增长1.47%;成品油产量达到18581.4万吨,增幅为6.54%;天然气产量将达到566.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8%。油价走势预测:在当前闲置产能达到历史低位,需求仍然保持旺盛的情况下,未来油价保持坚挺仍具备支撑条件。预计2006年全年,国际油价很可能保持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投资前景分析:2006年预计油价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因此油气开采业将从中获益匪浅;而石油天然气加工业将与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随着油价的逐步与国际接轨,行业利润将会有较大的增长。一、2005年石油天然气行业运行回顾1. 消费需求稳步攀升,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减缓消费需求稳步攀升,1-8
10、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0823.18万吨,同比增长5.22,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减缓。据统计,1-8月份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823.18万吨,同比增长5.22,期中:柴油消费量为7075.96万吨,同比增长7.30,增速明显快于煤油和汽油,煤油消费由于航空运输的发展也增长较快,1-8月份消费量达704.43万吨,同比增长7.88;汽油消费1-8月份消费量仅为3042.8万吨,同比微增0.13。 从全年需求形势看,成品油的需求增长态势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与成品油消费密切相关的钢铁、有色、化工及交通运输行业等均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2)汽车工业发展虽有所放慢,但
11、规模较大,机动车保有量还将以13%左右的速度扩大;(3)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将使今年农业继续保持繁荣向上,并带动农业用油稳步增长;(4)2005年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总体上将有所好转,电力缺口将由2004年的3500万千瓦缩减至2000万千瓦左右,发电用油会有较大减少;(5)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成品油的消费。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今年我国成品油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比前两年会有所放慢。预测显示,2005年全年原油需求量将达到3.1亿吨,同比增长6.22%;成品油需求量为1.67亿吨,同比增长6.23%,低于去年19.8%的增速。其中:汽柴煤油的消费量分别为
12、4637万吨10896万吨和1157万吨,增幅分别为0.68%、8.31%和10.69%,全年柴汽比为2.35。国内成品油月度消费量预测及其增速对比分别如下图1和图2所示。图12003年至今国内成品油月度表观消费量走势图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2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对比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国内需求仍然旺盛,但由于价格倒挂导致成品油进口大幅度减少。2. 成品油进口大幅减少,供应日趋紧张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供应日趋紧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达到历史最高位,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调节滞后,每吨比国际低10002000元。价格倒挂导
13、致成品油的出口大幅增加,进口则大幅减少,加剧了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17月成品油进口1812万吨,同比下降20%,回落高达6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出口量出现大幅攀升,上半年为882万吨,同比增长45.5%,增幅提高71.8个百分点。二是受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炼油企业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大,影响了生产积极性,加上个别企业设备检修等因素影响,使生产量增长大幅回落。如1-8月份,我国成品油生产量完成11458万吨,同比增长6.63%,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达10.4个百分点。进入4月份后,随着农业春耕及基建项目全面开工和柴油运输车的大量增加,柴油资源紧缺局势更加明显。如
14、4月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924.66万吨,而产量和进口量仅为872万吨,还有53万吨的缺口则只能由库存来弥补。5、6月份柴油库存继续减少,不少地区的成品油库存开始逼近警戒线。近几年受资源限制,我国原油生产一直保持2以内的速度平稳增长。估计今年通过积极开发新油田扩大产量,原油生产增速略会有所加快,全年产量可达到1.8亿吨,增速为3.59。在这样产能条件下,要保障3.1亿吨的市场需求量,仍需要进口大约1.3亿吨原油。也就是说,2005年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将继续扩大,达到41.9%。因此,进口资源能否持续稳定供应是保障市场稳定的关键。2004年全球原油供应量为8240万桶/日,是1976年以来增长最
15、快的一年,基本保证了市场需求。估计2005年全球原油供应仍可基本得到保证。一是欧佩克主要产油国还将充分利用仍处在高价区的时期积极生产;二是伊拉克生产逐步恢复;三是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将继续扩大产能,以占领市场赚取更多的外汇。因此,国际资源应该能够基本满足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市场供需形势可保持基本平衡。但是,不排除一些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比如战争、暴乱、罢工、自然灾害等造成供应短缺的可能性。成品油方面,预计全年的产量略高于需求量,大概在1.74亿吨左右,生产柴汽比将达到2.06;但是,受炼厂装置局限,国内炼厂的生产柴汽比很难进一步提高,仍然低于消费柴汽比,因此,柴油短缺问题依然存在,仍需
16、要进口柴油以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3. 价格上涨明显,全年油价保持高位运行 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国内成品油多次调价,今年我国成品油价格总水平呈现稳步攀升的高位运行态势。从03年末开始,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国际原油价格先后在04年月11日和10月22日突破40美元/桶和55美元/桶,形成了两个油价上涨高峰。随后油价回落到45美元/桶左右并持续到05年1月,从2月中旬开始,油价再度飙升,并于3月15日再次突破55美元/桶,之后在5月份油价略有回落,6月份再度发力,并且直逼60美元大关。根据EIA公布的油价,21日纽约WTI原油现货价格已经达到58.9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也达到了57.36美元/
17、桶。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油价时代。(2004年4月份以来的国际油价走势如图3所示。)图32004年4月份以来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国际油价的大幅飙升,对国内油品价格形成巨大的压力。200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3次调整,国内成品油的批零价格也不断刷新纪录。而2005年的调整更加频繁,发改委分别在3月23日、5月10日、5月23日、6月25日、7月23日对成品油的价格进行了调整。目前,全国成品油市场柴油批发价在4300-4500元/吨,而汽油批发价则在4700-5100元/吨,同比涨幅均在16%左右。(国内成品油月平均批发价格走势如图4所示)图4国内成品油月平均批发价格走势
18、图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从全年价格走势来看,一方面国内能源及运输紧张状况仍未完全得到缓解,区域性、结构性的资源紧缺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在上半年就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预计下半年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5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据此估计,今年我国成品油价格总水平将会呈现稳步攀升的高位运行态势。上游石油开采业利润大幅增长,而下游石油加工业的效益骤减。4. 行业效益分化加剧,利润向上游开采业转移国际油价的高涨,带动了上游开采业利润的增长。从图5可以看出:受国内需求拉动和油价上涨的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增长指数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效益指数也稳步增长,二者均处于高景气水平。 据统
19、计,1-8月份,全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实现销售收入3757.06亿元,同比增长45.75%;利润总额达到1918.43亿元,同比增长75.49%;销售利润率为51.05%。图5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景气指数图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6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和利润率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与此同时,处于下游的石油加工业效益则呈下滑之势。进口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炼油厂炼油成本上升,但是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调整滞后于国际油价,成本传导滞后,造成石油加工业利润急遽下降。由图6可以看出,虽然石油加工业景气指数不断上升,但是效益指数却明显下滑。据统计,1-8月份,石油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20、6430.21亿元,同比增长35.60%;利润总额为-102.54亿元,同比下降了161.93%;全行业亏损严重。图7石油加工业景气走势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8石油加工业利润和利润率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二、2006年油气需求量预测(一)、宏观经济运行和趋势预测分析随着投资增长的逐步趋缓,投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弱化,消费和外贸将成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趋稳趋降仍将是下阶段经济的主要走势。国民经济将于2006年整体筑底,然后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06年GDP增速预计为8.6%。2005年前8个月,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投资、消费、出口、外资和工业
21、增长均延续了04年的高速发展态势,贸易顺差继续保持,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但与2004年相比,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供应、中长期贷款和工业生产、物价指数、信贷规模等各项指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消费景气连续5个月下降;“过热”行业景气连续回落。国民经济总体仍处于2004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下降”通道。一方面,06年仍将是部分行业产能集中释放的时期,供给过剩的问题依旧存在,经济中通货紧缩的信号不可忽视;另一方面,经济温和回落的同时,出现各种积极的结构变化,表明经济内在增长动力未受大的损害,深度回落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宏观经济总体仍处于下降通道,延续至05年底和06年中期,但经济不会深度回落和严重通缩
22、,“趋稳趋降”仍将是下阶段经济的主要走势,国民经济将于2006年整体筑底,然后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1投资增长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力减弱,投资增幅趋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投资过热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其中1-7月份外商直接投资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3.1亿美元;三是信贷增速偏低,金融机构贷款总规模同比增速在6月份回升0.37个百分点之后,7月份同比增速又降至9.4。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表示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持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对房地产发展调控的政策措施。受
23、政策面仍持续偏紧的影响,2005年第四季度及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动力将继续减弱,增幅亦会有所放缓,预计2005年全年投资增幅维持在20左右,而2006年则降到15%。2消费景气分析2005年前8个月消费景气指数持续小幅回落。景气指数从3月份的122.1降至5月份的119.8点,8月份进一步回落至119.3。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85.4亿元,增长13.0%,剔除1.3%的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左右,增长速度仍然较高。各大类商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石油及制品类、粮油类、通信器材类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05年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将会下降到11.5%左右,2006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年 石油天然气 行业 发展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