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土地流转制度分析和政策建议.docx
《成都市土地流转制度分析和政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土地流转制度分析和政策建议.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分析Chengdu city land circul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摘 要摘 要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遭受严峻挑战。因小规模生产模式造成多数大宗农业产品已经丢失市场竞争力,难与目前农业产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适应。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土地被大量弃耕,很多地方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同时因为很多农业管理技术和高效种植技能、规模农业技术等都掌握在个别种田能手和专业组织手里,因此会把规模经营、土地转入以及集约经营视为强烈
2、的愿望。第17届3中全会颁布了中共关于推行农村改革向前发展重大若干问题之决定,决定明确了要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服务和管理,要健全当前流转市场,坚持“自主、自愿、有偿”原则,农民有权依“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及股份合作等形式紧跟土地流转政策,适度多元化发展经营方式。 本文会阐述土地的利用与流转特征和基本内涵选取成都市为研究地域对象,重点研究该市土地流转现状和基本情况。阐述农村的土地流转基本概念与理论,明确文章研究所涉及的具体范围。借助文献查阅、调查研究,选择成都农村当前的土地流转情况加以描述,对土地流转成效进行评价,找出土地流转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以及成因,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3、土地流转;制度;分析;政策46AbstractAbstractSpeed of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of our country economy quickly, particularly in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take the family as the uni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 is severely challenged Because this kind of small scale production mode in most bulk
4、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ss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quirement is very difficult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daptation In addi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rural workers, by a large number of abandoned land, theres a lo
5、t of land abandonment phenomeno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a lot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high efficient planting skills, scal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re in the hands of the individual farming expert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to hand, therefore the scale of operation, and
6、 the land transferred to intensive management as a strong desire The seventeenth session of the 3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promulgated the deci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form forward several problems of major, decided to clear the circul
7、ation service an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lan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circulation marke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compensation, to ensure that farmers have the right to subcontract, lease, exchange, transfer and share cooperation a series to achieve the form of land trans
8、fer,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modeThis paper will expound the land utilization a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connotation of Chengdu City as the study area selected object,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9、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theory and basic concepts, define the range of articles involved in the stud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choose to describe the situ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of current rural land circulation Chengdu, to evaluate the effect
10、s of land circulation, find out some problems expose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 land transfer; system analysis; policy目 录目 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综述21.2.1国外研究综述21.2.2国内研究综述5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81.3.1研究内容81.3.2研究方法92.地流转的相关概
11、念界定和理论基础102.1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102.1.1土地流转的定义102.1.2我国土地流转的主要内容102.1.3我国土地流转的常见方式112.2相关理论基础122.2.1 产权理论122.2.2 地租理论122.2.3 制度变迁理论133.都市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分析143.1 成都市土地制度概况143.2成都市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143.2.1成都农村土地流转流程与制度结构分析143.2.2成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63.2.3成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定位分析223.2.4成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制度内容分析234.都市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4.1 成都市土地流
12、转制度存在的问题264.1.1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缺乏理性认识264.1.2土地流转政策不具体264.1.3流转土地单位面积平均效益不明显274.1.4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274.1.5农民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284.2 成都市土地流转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84.2.1思想观念284.2.2制度原因294.2.3经济观念294.2.4法律意识淡薄304.2.5农民权益难以保障305.成都市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议315.1国内外土地流转经验探索的案例借鉴315.1.1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的土地流转315.1.2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345.2完善成都市土地流转制度的具体措施3
13、65.2.1规范土地流转市场365.2.2健全农村土地利用机制365.2.3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化385.2.4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及保护395.2.5完善农村保障制度415.2.6 加大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415.2.7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和规范人口流动426.总结43参考文献44致谢471.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土地属于全人类最基本宝贵资源,是人类最为重要与广泛的资源。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就人均来说,土地资源较之其他国家严重稀缺。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国前进的历史步伐证明,中国发展的问题即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之核心便为土地问题
14、。近现代来看,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倡导;毛泽东领导人们当家作主的同时大力发展“土地改革”;邓小平借助“家庭联产的承包责任制”;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国家领导人都会将土地制度作为“杠杆”,以撬动民族复兴之前进车轮,为深入社会变革提供强大动力。从当前国情看,我国所处发展时期仍为工业化迅速升级,城镇化不断扩大的阶段,这种发展态势以强有力的势头对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有着很强主推力,属于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站在世界范围,入世十多年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农业竞争力严重不足,难以同现代化农业发展轨道接壤,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农业的发展更是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机遇,因此,需要快速进行农业结构
15、转型与转变发展方式,让农业朝着现代化与国际化方向发展。就中国来说,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让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果,不过因为中国农业一直以来基础都十分薄弱,很难改变原有农村建设的滞后局面。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比起国家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有着明显滞后。中国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展望未来,我国农业化建设道路之根本问题一直都是土地问题,土地制度作为核心因素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着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国农村当前的土地制度也始终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土地的经营制度和产权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就多方面来说构成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制度保障。如何让土地改革行动往纵深处发展
16、,将我国当前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并因此释放出高效率,使得我国农业可以朝着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上发展,此为本文研究的个中之义。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以土地流转来促进农业发展高效化和规模化,推进城市化发展水平,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快速转移,为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土地的经营制度完善和创新。 (2)现实意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发展一直在不断完善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能够增强农业的竞争实力,土地的流转为优化使用土地的不可或缺之环节。当前,我国一方面存在着人与土地的空前紧张的矛盾,另外农村的土地遭受大批量侵蚀,土地耕种不在成为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文章将选取成都的土地流转问题为
17、研究的对象,通过调查土地流转的现状以及在此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提下提出土地流转方面问题的解决渠道。成都农村的土地流转当前所折射出来的问题,需要作出合理解决的同时要进行规范化推进,把跟进农村的土地经营承包权这项流转工作视为建设环境友好型以及自愿节约型的一项重要途径,促进农村不断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经济,为落后地区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开辟探索出全新创新道路。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农村“土地流转”为中国在现有国情背景下,因处于特殊的土地制度背景下而出现产物。因为土地制度国内国外有别,所以国外学者研究土地法学以及经济学领域,很少会提到土地流转一词。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
18、土地交易,具体涉及到地租理论、土地制度的变革以及土地交易的影响因素。有些学者还参与到一些国家的实证研究,对土地流转现状做出考察。(1)关于地租理论的研究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较早开始的研究先驱为马克思与恩格斯,他们针对土地流转作出系统化与深入化研究。马克思所持观点认为,市场经济中,经济流转为该体制内必然结果,经济价值为流转之物。经济流转最重要的主体领域即如何对生活生产资料作出分配。作为一种特殊化生产资料,土地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结构下最为重要之体制必然,其经济价值为流转核心。作为重要生产资料,土地不能移动,不过在其上所附着之土地权利却可以发生转移,所以,土地权利之流转为经济流转之重要组成,非常重
19、要。马克思同时还提出,产权本质上为一种既定法权关系,地租为土地所有权的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学概念,这就构成马克思地租理论。上文提到的这个地租理论并非最早相关理论,十七世纪的后期,学者威廉配第发表的赋税与捐赠论著作里,如此阐述地租理论:地租即土地上农作物生产之后剩余收入之表现形式;农作物耕种技术和土地肥沃程度,农作物与市区距离远近等因素直接决定土地价格与租金的大小。他同时提出,地价能够按照土地所得地租之资本化来计算。上述观点奠定了土地经济学级差理论的基础,也为地租理论的出现拓开了道路。亚当斯密为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界代表人物。1776年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系统研究地租的概念,构建了古典政治-经
20、济学之理论体系。亚当在本身中阐明观点,认为当土地开始私有化之后才开始出现地租,地租从本质上属于个体之无偿劳动,可归为“垄断价格”的一种。(2)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了解到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发展历史,把握土地制度变革历程,诺思提出了一种“制度变迁”理论,其作用十分重要(王景新,2001) 。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是缘于此前制度不均衡,造成追逐潜在获利可能性,自发交替全过程即制度变迁理论的要义。以内在动力加上外部竞争力为进行制度的不均衡改进,形成制度变迁。制度外发生变化,带来一些外部利润,此时潜在外部利润不能于现在制度内达成“内在化”,因此为抓住获利机会,新制度安排就会被找到。诱制性的制度变迁论属于
21、一种假说,该理论由外国两个学者于1984年提出,理论意义直指所有权。所有权变迁会遭受相对应要素价值之诱导。即更高的相对要素价格之要素所有权,更趋向往私人所有权的方向发展,当提高土地相对价格,土地所有权趋向私人所有。2003年,Dale、Baldwin对土改实践展开研究后指出,土地的有效市场有两个形成条件,其一,对土地产权的界定明确清晰,二,要具备能适应匹配的制度环境。国家在进行土地私有化进程中,出现一种普遍问题即土地产权出现低价值、高细碎化以及广泛分配。加之没有有效市场,分散的产权无法自然而然给土地所有者提供一致化经济效率。(3)关于土地交易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Feder (1988)的观点认为
22、,土地资源的产权清晰对提升农业投资、农场生产力发挥着重要效能,土地产权得以明晰化可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如此前提可借助生产要素的分配来实现,让高效率农户得到足够生产资料,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学者Binswanger给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因为市场中一直存在着商品交换、土地出让、劳动力买卖等形式,加上信用扭曲变成了资源利用率逐渐下降,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对于土地来说,其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适量转移不但可以提升土地资源配置率,对土地资源深度投资也可以起到刺激作用,此外还可以一定程度给农户规避风险的行为做减法。Ruben(2003)的观点是,农业的生产类型、农户家庭会对土地产权安全产生影响,在经济市
23、场中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这些要素的配置同样会对产权安全性产生影响,影响因素如果得到合理配置,可以间接让土地产权变得清晰明确,减少土地交易成本的同时,市场失灵也能得以抑制。交易本质上就是土地产权,所以国外学者会把对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重点放在研究土地产权上。学者总结除了组成帕累托效率必不可少三大条件分别为,其一,土地产权之清晰界定;其二,自由实现之所有权流转成本;其三,价格低廉之所有权流转成本。(4)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研究在农村,针对土地流转研究,一些国外学者研究重点放在中东、前苏联等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2003年,Wegren专门研究俄罗斯俄罗斯土地状况,研究的起点从1990年开始关注俄罗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土地 流转 制度 分析 政策 建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