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第二阶段施工指导规范范本.docx
《建筑工程第二阶段施工指导规范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第二阶段施工指导规范范本.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版次 01頁次71/ 23文號文件名稱新建工程建築第二階段基桩工程指导规范核准審核編寫原案制訂秦富强營運資源規劃處(菱翔光电)廠務部目 錄 第1章 材料报审送检-2第2章 施工计划 -9第3章 施工工艺技术 -16第4章 监测控制 -24第5章 基桩测试 -28第6章 对周围环境和预制管庄保护措施-33第7章 安全施工 -48第8章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9第9章 劳动力计划 -66第10章 质量技术控制措施-73第11章 工期保证措施 -76第12章 文明生产及环保措施-78 第1章 材料报审送检1.1钢筋1记录进场钢材的型号、规格、数量及取样日期。 2 取样时,由监理单位人员监督,按
2、照钢筋规格、品种从每个规格钢筋的来料中任取一捆(盘)。从中任取两根钢筋,切去端部的500mm,然后在所取钢筋当中切取一套试样(2根拉伸试验,2根弯曲试验).3 对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的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4 取样单位:按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及品种进场数量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作为一个批次取样。5 取样和送检计划:根据材料进场计划,70%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站检测;1.2预制管桩 第2章施工计划2.1、施工准备在接到施工图纸后,我们立即做好如下四个方面工作,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1、技术准备1)、通过施工图纸初审,熟悉合同规定要求,力求将技术要求和图纸中
3、的问题解决在施工前;2)、按照各种技术和规范、规程,对施工场地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进行详细分析;3)、认真分析总结以往类似桩基工程的施工经验,对本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机械选择及有关参数予以确定;4)、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现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务必使各岗位人员明确自己的质量目标和职责。2、施工现场准备1)、认真组织测量放线,并请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2)、布设桩位,并请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3)、做好临时道路和现场的排水设施。3、劳动组织准备1)、经公司研究决定,为了加强施工力量,建立健全施工组织管理,特指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管理能力很强的同志担任项目经理,并组建强有力的工程项目部;2)、建立精干的施
4、工队;3)、按照劳动力配备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劳动力进场;4)、应及时落实施工计划和技术责任制,按项目管理系统组织技术交底工作4、技术复核做好建筑物轴线与桩位定位的技术复核工作,防止出现技术差错,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及班组长均须认真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做好技术复核记录,根据施工进度要分段分次进行复核验收,未经技术负责人签署的技术复核记录,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2、施工进度计划1.本工程共计预应力管桩根数根,根据试打桩情况,结合以往打桩施工经验,从xx月xx日桩机进场,安排以下打桩进度:x月x日开始打试桩,等前期准备工作,待x月x日左右,开始静压桩施工,打桩顺序采用分块分区单向流水往后退打法施
5、工;(承建范围内的x#、x#、x#楼北侧与河道相近,考虑施工时挤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桩机从x#楼的北侧向南方向施工,先打x#、x#、x#楼)。按每天x-x根桩,施工xx天可打完全部桩基。2.3、机械设备配备计划1、主要机械设备及计量器具配备计划本工程所需设备现已进入工地,已进行一次二级保养。根据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将主要机械设备、计量器具配置情况确定于下表,主要确定于表(6)。主要机械设备、计量器具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用途1汽车吊15T台x工程桩2静力压桩机450KN台x工程桩3电焊机台x工程桩4挖机PC200台x防挤沟5经纬仪DJ6台x6水准仪DS3x7全站仪R100x8钢卷尺50Mx
6、9钢卷尺5Mx10测绳50 M50 第3章施工工艺技术 3.1、施工工艺流程图书面资料控制点交接购桩协议自 检测放桩位厂家提供桩质保书探桩清障外观质量共同验收桩位复核桩验收桩机就位供运桩监测位移垂直度第一节桩插入沉桩记录第二节桩沉桩接桩接头质量检验间隙时间控制沉桩记录接桩沉桩监测垂直度送桩器就位送桩水准仪监测施测桩顶标高桩机移位3.2、静压桩施工待静压桩机进场后,根据试桩确定控制标准。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控制点按设计图纸位置测设桩位,在桩位中心打一根钢筋,并绑上塑料带,使标志明显。2)桩机就位复核桩位:若因施工场地桩机行走时会挤动预埋好的桩位,因此在桩机大体就位后要重新复核桩位。3)起桩
7、、就位对中:桩机就位对中时首先调平桩机,将管桩喂入压桩机,然后抱桩器抱好管桩对准桩位调直底桩。桩中心应对准桩位中心点,同时采用线垂校正桩的垂直度。底桩是否垂直是保证桩身质量的关键。4)压桩:静力压桩开始沉桩,在整个沉桩过程中,桩帽、桩身应保持同一垂直线,不得偏压。桩管应保持轴心受压状态,送桩器和桩身应在同一中心线上,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5/1000。压桩时要认真对照地质勘察报告,密切注视压力变化情况,压桩力按试桩时定下的施工压桩力为准。压桩施工时,应由专人做好施工记录,预防错压漏压,施工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共同解决。5)接桩:每根桩接头不应超过3个,静压沉桩到底桩露出地面0.7m
8、时,吊入上节桩与底桩对齐上节桩,将底桩压到露出地面约0.5m,采用焊接接桩,接桩时上下两块端板轴向错位量应小于2,坡口根部间隙应小于2,如有间隙,应用铁片全部垫实焊牢。电焊前,应检查下、下端板是否清理干净,焊接应对称连续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确保焊缝厚度。焊接完后实行“三检”即自检、专职检、监理检。焊接后应等待78分钟方可继续压桩。6)重复接桩、压桩直至达到试桩时所定的施工标准,露出地面阻碍压桩机行走的桩头截去,截桩应采用截桩器,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冲撞。7)送桩:送桩达到设计要求时即可终止压桩。8)沉桩过程中若出现压桩力突变,桩身倾斜,位移,桩内涌水,地表严重隆起,桩顶或桩身出现裂缝,破碎等
9、情况,应暂停压桩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处理,方可继续施工。9)雨天焊接接桩质量保证措施(1)接桩前应作好防雨遮盖。(2)接桩前应将上节桩底面与底桩上面清理干净,并用海棉块或棉布将水吸干,保证干燥。(3)焊接过程中应防止雨水顺上节桩管外壁流入焊缝。(4)焊接完毕后,应专人看护,用布或海棉块将上节桩管外壁流下的雨水吸干,保证焊缝的自然冷却。10)成桩桩面保护(1)成桩桩面高出地面许多而影响走机时应将高出地面部分桩头截去,截至地面下0.1m为佳,并应在桩面设置遮盖防护。(2)成桩桩面高出地面不多而不影响走机时应在高出地面的桩周围用石块设置围护,桩面设遮盖防护,走机时应格外小心,严禁走机时压在桩面上行机
10、。(3)考虑到场地因素和送桩深度,施工成桩后应立即将送桩部分回填。 第4章 监测控制4.1、监测项目在南侧道路边设置“ 沉降观测点”,必要时控制沉桩的施工速率;沉降观测点,沿西侧道路共设置4只沉降观测点。4.2、变形控制值1、道路沉降观测:日速率超过5mm/d,累计超过40mm。4.3、监测1)桩基施工前应对经一路现状进行观测和拍摄记录,对已经存在的裂缝宽度、长度等进行详细的记录。2)桩基施工开始后,每天测量2次;如果变形较大,增加频率至一天3次;各楼桩基施工后期若监测数据连续3天稳定则监测频率调整为每23天观测一次,直至桩基施工结束。监测工作具体日程安排,可视施工进度、施工路线、气候及观测数
11、据的变化而做适当调整。土体监测和沉降观测数据每天及时向建设、监理汇报。4.4、应急措施如发现土体位移超出相应警戒值或建筑物沉降速率过快,立即暂停桩基施工,向建设、监理及有关单位报告,等待处理。当监测点的变形超过警戒值后,应立即停止该区段的打桩作业或移至远离保护建筑的区段施工,并放慢打桩速率,待变形得到控制后再进行原区段的作业,充分发挥防挤沟的作用,使相邻建筑物得到有效的保护。 第5章基桩3 基本规定3.1 检测方法和内容3.1.1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3.1.2 基 桩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按表3.1.2 选择。表3.1.2 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检测方法检测目的:单桩竖向
12、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把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钻芯法: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高应变法: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
13、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3.1.3 桩身完整性检测宜采用两种或多种合适的检测方法进3.1.4 基桩检测除应在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外,尚应采取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或专业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3.2 检测工作程序3.2.1 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3.2.1 进行:图3.2.1 检测工作程序框图3.2.2 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宜包括下列内容:1 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
14、异常情况。2 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3 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3.2.3 应 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期。3.2.4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3.2.5 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3.2.6 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 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 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3 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
15、间除应达到本条第2 款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表3.2.6 规定的时间。表3.2.6 休止时间土的类型休止时间(d)砂土7粉土10非饱和15 粘性土饱和25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3.2.7 施 工后,宜先进行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3.2.8 现场检测期间,除应执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3.2.9 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重新检测。3.2.10 当 需要进行验证或扩
16、大检测时,应得到有关各方的确认,并按本规范第3.4.1 3.4.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3.3 检测数量3.3.1 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1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2 地 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 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 根。3.3.2 打入式预制桩有下列条件要求之一时,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试打桩的打桩过程监测:1 控制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应力;2 选择沉桩设备和确定工艺参数;3 选 择桩端持力层。在相同施工工艺和相近地
17、质条件下,试打桩数量不应少于3 根。3.3.3 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 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 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 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类桩;6 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3.3.4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 根。2 设 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 根
18、。注:1 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2 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以及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 根。3 当符合第3.3.3 条第14 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抽检数量。3.3.5 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2 地 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
19、 本 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4 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l%,且不少于3 根;当总桩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 根。注:对上述第14 款规定条件外的工程桩,当采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承载力检测时,抽检数量宜按本条规定执行。3.3.6 对第3.3.5 条规定条件外的预制桩和满足高应变法适用检测范围的灌注桩,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当有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也可作为第3.3.5 条规定条件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 根。3.3.7 对 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
20、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 根。3.3.8 对于承受拔力和水平力较大的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l%,且不应少于3 根。3.4 验证与扩大检测3.4.1 当 出现本规范第8.4.58.4.6 条和第9.4.7 条中所列情况时,应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方法宜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对于嵌岩灌注桩,可采用钻芯法验证。3.4.2 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3.4.3 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验证。3.4.4 单 孔钻芯
21、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3.4.5 对 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桩或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验证检测。3.4.6 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经确认后扩大抽检。3.4.7 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 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可改用钻芯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3.5.1 桩 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3.5.1 的规定,并按本
22、规范第710 章分别规定的技术内容划分。表3.5.1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类桩桩身完整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3.5.2 类桩应进行工程处理。3.5.3 工 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据此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3.5.4 检 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3.5.5 检 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型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第二阶段 施工 指导 规范 范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