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
《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总结报告学 校 名 称 南京工业大学专 业 名 称 应用化学 专 业 代 码_070302_修 业 年 限_4_专 业 类 别:本科 高职高专验 收 类 别:品牌 特色联 系 人_ _关建宁_ _联 系 电 话_13305195917江苏省教育厅制二九年九月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品牌验收目 录前言11.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61.1 建设目标与思路61.2 人才培养方案72.师资队伍102.1 师资队伍结构102.2 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142.3科学研究情况163.教学条件183.1 专项经费投入183.2 教学设施建设194.改革、建设与管理2
2、34.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234.1.1 教学研究与改革234.1.2课程建设274.1.3毕业设计(论文)324.2 教材建设354.3 教学管理374.3.1教学管理制度374.3.2过程控制与反馈394.4 合作办学405.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415.1 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415.1.1 学生思想道德修养415.1.2 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415.2 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435.3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445.4 示范辐射能力456.品牌特色优势466.1 品牌特色优势46前言学校简介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
3、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共有学院(部)2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二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5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16个,本科专业67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哲、医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目前,各类学生近3万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全国杰出专业
4、技术人才2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近700人。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品牌专业4个,江苏省特色专业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个,江苏省膜工程
5、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中心13个,省重点实验室8个。“十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十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4000余项,科研到款达16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
6、关系,承担了数十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学校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争取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为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更加明显,特色更为鲜明,一流的创新型工业大学。学院简介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学院现设有应用化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和应用数学系等4个系,江苏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水处理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应用化学博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有机化学硕士点和分析化学硕士点等3个硕士点,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
7、理等4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 15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5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和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主要承担全校各层次学生数学、物理、化学三大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以及本院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现有各类在校学生千余人,其中博士生21人,硕士生200余人,本科生近千人。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近几年,先后涌现出无机与分析化学、大学物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一批省级优秀课程
8、,以及王锦堂、俞斌等一批“师德十佳”教师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更有一大批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获奖。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国家“863” 项目、国家“八五”攻关、“九五”攻关、“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同时承担了一大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2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年均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和EI论文120余篇。应用化学专业简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教学传统优良 应用化学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我国化学工
9、程学科的倡导者之一时钧院士等老一辈学者热爱祖国、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学术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应化人,不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拥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受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渊源于原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的工业分析专业(1985年)和腐蚀与防腐专业,1988年以应用化学名义招收工业分析专业、腐蚀与防腐专业和生物化工专业学生,2000年正式以应用化学专业招生。学科优势显著,特色鲜明 应用化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应用化学博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有机化学硕士点和分析化学硕士点等3个硕士点,其中应用化学硕士点是国内应用化学专业首批硕士点之一。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平台,形成
10、了水化学和水处理技术、精细有机合成、现代分析化学和胶体与表面化学等多个特色专业方向,先后承担国家“863” 项目、国家“八五”攻关、“九五”攻关、“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奖励近20项,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近20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年均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SCI和EI论文80余篇,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6篇。师资力量处于全国同类专业前列 长期以来,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核心,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
11、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其中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为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和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9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 ,45岁以下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 %。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效显著 多年来,一直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近年来,共完成教改项目近十项,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化学原理和生物化学等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等6门被评为校
12、级精品课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近年来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2项: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各种教改论文20篇。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先后有十多所院校来参观、学习交流,得到了同类高等院校的认同,编写的教材被国内多所高校所采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获得部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实验教学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优越 以“集成、节约、共享、开放”的理念建设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教学由应用化学系教师和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并被列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网络化管理运行机制。设有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室、精细有机合成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现代分析实验室与胶体和表面实验室。拥有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85万元。近年来从国内外著名公司购置了在线反应红外分析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仪、流变仪、毛细管电泳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验装置在国内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中处于一流水平,为本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4、彰显成效 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构建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平台,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实验开放项目”, 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和实习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主办实验技能大赛、分析测试技能竞赛、“创新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大学生学术科技论坛等,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教师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充分保证一人一题,真题真做,使得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得到有力保障。2006年来,每年培养应用化学本科生60-100名,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鼓励奖1项,省级先进班
15、级2个、省三好学生3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2人次,获得校“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1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江苏赛区获奖,5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5人在江苏省高等学校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一名),1人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创新杯竞赛一等奖,2人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创新杯竞赛二等奖,58人次在各类校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99人次获得各类奖学金,2009年又有1项入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决赛。毕业生考研率平均达到30%以上,就业率均达到100%,初次就业率达到85%,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众多毕业生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管理机构的技术
16、、管理骨干,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1.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1.1 建设目标与思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秉承厚基础、重技能、宽视野、善创新的传统,将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为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应用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把应用化学专业建成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贡献显著,成为省内领先,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为:(1)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优化队伍结构,科研方面上水平和扩大规模,同时加强教学研究。(2)全面改善教学条件,满足高素质应用化学人才的
17、培养,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坚持高标准建设;集约化、高效率使用建设费用。(3)进一步提高应用化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加强“五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教学,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保证社会声誉的提高。(4)按照应用化学专业规范,遵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全面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5)使用新教材、原版教材和实行双语教学,组织编写国家和省部规划教材,创优秀教材。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体系,采用手段,全面开放实验室。(6)全面加强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的建设,切实有效落实学风建设的措施。(7)积极探索国
18、内外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模式。1.2 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适应现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为应用型理科专业,目标是培养化学与化工两个学科间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将通识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构建了“通识教育课、专业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修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等课程模块,结合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在听取校内外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对2002、2005级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006级专业培养方案(见附件1.2.1)。该方案的特点如下:(1) 加强实验课程 针对国内高校应用化学专业
19、普遍存在的化学基础理论课课时多于化学基础实验课课时的状况,我们在2006级培养方案中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课时做了大幅度提高,达到应用化学专业规范的要求。所增加的内容多为综合、设计型实验,成为新方案最显著的特征。(2) 加强工程设计能力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将化学工程基础与工艺拆分为化工工艺与化工原理两门课。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包含了典型化工过程与工艺设计、化工设计软件和化工模拟软件的应用。(3) 强化应用能力 新的培养方案将化学综合实验课程更名为应用化学中级实验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内容更加体现应用化学特征。并将该
20、课程从限选课提升为必选课。(4) 加强新技术课程 现代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中几乎80%的化学反应需采用催化剂,现代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0%30%直接来自催化技术,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催化新材料与材料化学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新材料技术被视为高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且本校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因此有条件开设上述两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5) 加强就业指导 为适应目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普遍社会现象,在新的方案中增设了就业指导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必修)。首次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就业指导内容。结构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波谱学仪器分析化学计量学药物化学
21、化工原理化工工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彰显专业特色A现代分析方向现代仪器分析和技术色谱分析电分析化学光分析化学B精细化学品合成方向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反应机理杂环化合物化学农药化学C胶体与表面化学方向工业催化作用基础统计热力学胶体与表面化学化学动力学D水化学与水处理技术方向水化学与水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工业水处理微生物基础应用电化学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应用化学特色人才图1-1 2006级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体系2.师资队伍长期以来,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核心,依靠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发挥王锦堂教授、俞斌教授等老一代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和姚成教授、朱红军教授和任小明教授等中青
22、年学术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均合理、热爱教学、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处于全国同类专业前列,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 师资队伍结构本专业已形成以中青年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为骨干,以年轻博士为主体的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3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学术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和南京市有突出贡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化学 专业 品牌 验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