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程(第二章)课件.ppt
《逻辑学教程(第二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教程(第二章)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概念,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所谓本质属性是指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
2、其它事物的属性,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例如,质、量、色、味、时空、性能、功用等性质,以及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我们通称为事物的属性。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属性组成的,任何属性都属于一定的事物。,在事物的属性中,有些是特有属性,有些是非特有属性。所谓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如“犯有罪行并受到刑罚处罚”就是罪犯的特有属性,而“有眼睛”、“有脚”却不只为罪犯所特有,因此,“有眼睛”、“有脚”就是罪犯的非特有属性。,二、概念与语词,概念与语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还
3、只是头脑中的思想。它必须借助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传达给别人。语词是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符号,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与语词又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长江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
4、道:“妙!妙!长江,才子也。”,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例如,“秘书”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秘书”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凡是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那些人,包括机要秘书、文字秘书、生活秘书、外
5、事秘书,等等。,(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人”这个概念,当我们确定其内涵为“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时,那么其相应的外延“所有的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也就确定了下来。因为“人”这个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质变而形成的。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
6、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案例: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 200元订金,而商场却在相关票据上将“订金”改为“定金”。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 200元订金。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此时,这个人才意识到当初商场将“订金”改写为“定金”就是为了扣住这 200元钱。,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第一百一十五条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
7、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概念辨析,混淆概念: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 偷换概念: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制造概念混乱。,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一)单独概念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杭州市”、“鲁迅”等都是单独概念,它们反映的对象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二)普遍概念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
8、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例如,“法律”、“城市”、“人”、“国家”等,它们所反映的对象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许多属性相同的事物组成的类。,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一)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例如,“森林”是一个集合体。,(二)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例如,“民族”、“工人”、“书”、“树”等。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念
9、,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中进行。,例如:,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某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有的同学,也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是中国人”。前者表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示非集合概念。,实例:“客人的反驳”,前不久,有客人来杭旅游。主人对客人介绍说“杭州的最大特色是秀气。山秀水秀人亦秀。” 客人反驳道:“那不见得,我看有些杭州人并不秀。” 你认为客人的反驳能成立吗?请说明你的理由。,三、正
10、概念和负概念,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合法”、“公务员”、“伟大”等,都是正概念,也叫做肯定概念。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不合法”、“非公务员”、“未成年人”、“无罪”等,都是负概念,也叫做否定概念。,【思维训练题】,据报载,有位匈牙利商人与我国一家制鞋企业签定了订购 8万双鞋的合同。等到货到开箱,这位匈牙利商人傻眼了:8万双鞋都是左脚。紧急追问,鞋长老板解释说:“汉语的双就是两个。”无奈的匈牙利商人只得再订购了 8万双右脚鞋。 问:在上述诡辩中,诡辩者玩弄了什么违反逻辑的花招?,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客观
11、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外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一、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一)同一关系 (二)真包含关系(三)真包含于关系(四)交叉关系,1.同一关系,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鲁迅” (a)和“阿 Q 正传的作者”(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那么 a 概念与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学 教程 第二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