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doc
《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外籍劳工在台适应之研究-以台中市、彰化县为例Foreign Laborers Adaptations to Taiwan: focus on regions of Taichung City and Changhua County洪淑媚、林瑞麟、施文彬、刘琼森 应用外语系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含语文能力的适应、人格特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人际互动适应及休闲适应)。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台中市、彰化县769名之外籍劳工为研究对象。在取得问卷数据后,即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考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 ANOVA)及Scheffe事后考验法、皮尔森积差相关等统计方
2、法分析资料。并根据研究结果提供可行之建议,以作为政府单位改进劳工政策、中介公司、雇主、外籍劳工等解决、辅导外劳问题及未来研究者之参考。兹将本研究结果归纳如下:一、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最良好的是生活适应、次为工作适应、人格特质、语文能力的适应、人际互动适应,而适应最不良的是休闲适应。二、外籍劳工会因宗教信仰的有无,而影响其在台的适应。三、在台湾的外籍劳工,过去有出国经验者比无出国经验者显著地适应良好。四、除了人际互动适应外,在其它各因素方面,非法外劳均较合法外劳适应良好。五、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国籍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六、外籍劳工会因年龄不同,而影响其在台的适应。七、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教
3、育程度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八、外籍劳工会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影响其在台的适应。九、过去出国次数愈多的外籍劳工在台湾会有较佳的适应能力。十、在台停留3年以上的外籍劳工较停留未达3年者有较佳的适应。十一、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每月薪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十二、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使用母语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关键词:外籍劳工、适应、人格特质、非法外劳、合法外劳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foreign laborers adaptations to language proficiency, per
4、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life, work, relationships, and leisure. A questionnaire about adaptation was given to 769 foreign laborers of Taichung City and Changhua County. After the participants result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5、, one-way ANOVA, Scheffe Post Hoc Tests,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s. Finally,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o provide feasible solutions, which may be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labor policies and provide counseling for the brokers
6、 of foreign labors , employers, foreign labors and the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oreign laborers in Taiwan adapted best to life, then work, the third wa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fourth was language proficiency, followed by relationsh
7、ips, and the worst was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leisure environment in Taiwan.2.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laborers in Taiwan were affected by their religions.3. In Taiwan, foreign laborers with experience working abroad in the past, were conspicuously better than the ones without experience.4.
8、 Except for the factor of “relational adaptation”, illegal laborers are better than the legal ones in all other factors.5.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laborers in Taiwan, differs greatly by nationality.6.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laborers in Taiwan were affected by their age.7. The adaptation of fore
9、ign laborers in Taiwan, differs greatly by the level of education.8. Different religions affected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laborers in Taiwan.9. Foreign laborers who have more overseas experience better adapt to Taiwan.10. The foreign laborers who stay in Taiwan more than three years, had better ad
10、aptation than those who have been here under three years.11.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laborers in Taiwan, differs greatly by salary.12.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laborers in Taiwan, differs greatly by native language.Keywords: Foreign laborers, adaptati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illegal foreig
11、n laborers, and legal foreign laborers.壹、 前 言我国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为配合推动国家十四项重要建设工程、六年国家建设计划,及考量国内劳工来源之不足,于民国七十八年首度开放外籍劳工进入台湾就业市场,引进之外籍劳工来源国家有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等四国。又于民国八十一年五月八日公布施行就业服务法,作为外籍劳工聘雇及引进之法源基础。后基于国内产业迅速发展及大量之劳力需求,于民国八十八年十一月,开放越南籍劳工之引进;又为因应政府推动与蒙古经贸暨友好关系,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复于九十三年一月开放引进蒙古籍劳工,迄今我国开放引进之外劳输出国计有六个国家。目前
12、政府对于国内所引进之外籍劳工采取限业、限量及补充之原则,可申请聘用外籍劳工之行业共分为五大类:一、重大工程建设;二、制造业重大投资案;三、家庭帮佣;四、监护工;五、外籍船员。而根据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统计资料(行政院劳工委员会,2007),截至九十六年十月底止,我国外籍劳工总人口数为356,510人,以国籍别分:印度尼西亚籍有112,094人;马来西亚籍11人;菲律宾籍86,546人;泰国籍88,370人;越南籍69,464人;蒙古籍25人。而截至九十六年十月底止在台行方不明之外籍劳工(逃逸外劳)为23,610人,其中印度尼西亚籍占7,257人;马来西亚籍1人;菲律宾籍2,998人;泰国籍1,83
13、2人;越南籍11,518人;蒙古籍4人,行方不明外劳占总外劳人数约6.6;另依据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统计(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统计数据库,2007),自民国九十五年一月一日起至九十六年十月底止,外籍劳工在台犯罪总数为426件474人,其中窃盗案件230件252人;暴力犯罪15件16人;其它犯罪181件206人。在此等统计资料当中,行方不明比率以越南籍外劳为最多,约占50,而犯罪比率则以泰国籍劳工为最高,约占46,且行方不明比率及犯罪率有逐年提升之趋势。为了解外籍劳工在台的职场伦理状况及行方不明与犯罪的外劳是否与其适应有关,这是本研究的动机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环境不佳,产业限缩等因素,企业主在资金
14、考量下,逐渐以价格较为低廉的外籍劳工来取代本土劳工,此举不但压缩了本土劳工的就业市场,还造成了新一波的移民社会结构问题。复由于外籍劳工从事的工作类别多属于危险的(Dangerous)、卑微的(Demeaning)、低技术的(Deskilled)三D行业(朱蓓蕾,2005),而我国政府对于这些从事三D行业之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问题并未加以重视,且未成立专属机构对外籍劳工在台所衍生之状况及问题进行妥适之辅导,更未以人权角度的考量而积极提出外籍劳工在台生活照护等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仅以控制手段作为外籍劳工之管理方式,导致外籍劳工会有适应上的问题而影响其工作表现、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适应不良者即会衍生
15、逃逸、怠工乃至于犯罪等社会问题;因此,探讨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状况,发现问题,进而提供可行之建议,以作为政府单位改进劳工政策、中介公司、雇主等解决、辅导外劳问题之参考,是本研究的最大动机。貳、 文 献 探 讨一、外籍劳工在台适应的内涵与相关理论(一)适应的意涵.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适应是个人感觉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程度(Berry,1976,转引自康亚佩,2000 ),Black(1998转引自康亚佩,2000)认为适应是面对新环境时个人在各方面心理达一定程度的舒适,心理学家Piaget认为,适应是指个体在世界中,不断的对应外在的复杂环境,进行同化与调适。外籍劳工来台面对陌生的环境,因受文化相异、
16、语言不通与习惯不同等因素影响,害怕触犯禁忌或行为不当而产生焦虑、敏感或心理不适等症状。此种症状称之为文化冲击,而调适此种文化冲击的过程称为跨文化适应(杨明仁等,1996)。而Black & Gregerson(1991,转引自康亚佩,2000)则将跨文化适应定义为对外国文化在各方面心理的舒适程度,Black & Stephen(1989,转引自康亚佩,2000)建议适应至少包含工作的适应、与当地人互动的适应及一般环境的适应等三种构面,而顾凤姿(1993)对海外适应的定义,指出海外适应是指海外派遣人员对海外派驻国所主观感受到的生理满足程度,工作胜任程度与对异国文化价值的感觉程度,其并认为海外适应
17、应以生活满意程度或幸福感来加以衡量,应包含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与文化适应等三个构面。(二)过去出国经验与适应许多研究支持过去出国经验有助于跨文化工作适应,Black(1988)、Church(1982)、Parker & McEvoy(1993)等认为,过去的出国经验实会减少对不同文化的震憾,且较快适应不同的文化(转引自康亚佩,2000)。Parker与McEvoy(1993,转引自康亚佩,2000)针对跨文化适应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跨国工作者在过去的跨国经验中与一般生活适应有关。另国内研究显示,外籍劳工并非如一般所认为的低学历和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他们多数具备相当之教育程度、工作技能与经验(邱
18、显正,1994),又据Brett (1980)与Nicholson(1984)之研究认为,过去的国际工作经验可促进适应(转引自康亚佩,2000),根据以上学者之研究,外籍劳工过去之国际经验,对于其来台后之适应具有正面且显著的影响。(三)语文能力与适应双语能力是现今国内外企业甄选员工的基本要求,多语的人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蔡明田、余明助(1998)在台湾地区外籍劳工跨文化适应问题分析研究中即证实中文语文能力对工作适应与生活适应上均有显著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指出,外劳中文能力愈佳者适应能力愈好,而使用英文之外劳对工作适应能力亦较其它语系者佳,此研究并认为大部分菲律宾籍劳工因会使用英语与国人
19、进行简单的英文沟通,故菲劳在工作和生活适应上均较其它国之外劳为佳,而黄世雄(1994)的研究发现,同国籍的菲劳,会使用英文的菲劳较不会英文者适应能力佳。语言为人类沟通之桥梁,亦为外籍劳工来台后人际互动之重要工具,若外籍劳工具备基本语言沟通能力,预期能促进来台之适应,亦能增进来台后之心理舒适度,且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及人际互动适应上有正面且显著的影响。(四)人格特质与适应Guilford(1978)认为人格特质是个人得以与他人相异的一种持久、特殊的特质(转引自刘美蓉,2005);David(1989)则认为人格是指能够正确区别个人与他人之间,所有共同性与差异性的一套特质与标准(转引自许哲昌,20
20、05),而在跨文化的海外适应之中,较常为学者引用的为1995 年Lysgaard所提出之型适应理论,其以跨文化工作人员之个人整体适应程度为衡量基础,并以时间之长短来观察适应之状况,Black & Mendenhall(1991,转引自许哲昌,2005)将其分为蜜月期、幻灭期或文化冲击期、适应期及熟悉期等四阶段。图2-1 U型适应理论图,资料来源:许哲昌(2005)而据张琦德(1996)认为影响适应的因素包括人格特质、条件、工作角色。故人格特质将直接影响适应的程度,而适应程度将影响各阶段时间的长短。另据曾蓝慧(2004)在其在台外籍劳工人格特质与海外适应关系之研究结果显示:外籍劳工人格特质越专心
21、一致者,倾向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与主动活跃者,以及年纪越长者,对于来台其工作职务与工作绩效要求的适应程度将会越高,也较会熟悉台湾使用之语言以及文化风俗民情,亦容易与台湾当地居民相处,对于来台工作之海外适应(工作适应、生活适应、互动适应)较容易。综合上述之研究,外籍劳工之人格特质将会影响来台后之适应问题。(五)生活适应理论生活适应主要可分为个人适应与社会适应两方面。其个人方面包括个体、身体、心理情绪及行为的适应,社会方面则包括所有与个体有互动相关的情境(蓝采风,1982)。而据王立文(1995)的在台菲籍女性劳工之工作满意与海外适应研究结果,菲籍女性劳工的工作满意与海外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台籍同仁
22、相处感觉愈满意之菲籍劳工,其生活适应及文化适应亦较佳。故此,生活适应与否将关系其工作之满意度。庄明芳(2006)在其在台外籍帮佣海外适应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之研究,认为对认同工作重要性变项有显著影响的海外适应变项是工作适应、环境适应与生活适应三项,其中以生活适应影响最大,故此,外籍劳工来台后对生活适应与否,预期将会影响在台之工作表现。(六)工作适应理论工作适应理论在不同学派中发展出不同的观点,以心理学为主的学派有心理分析学派、人本论学派、社会学习论学派、认知论学派等不同的观点(赖瑞涵, 2001),而以工作发展为主的学派有Williamson 的特质因素论、Holland 的类型论、Roe 的需要
23、论、Super 的生涯发展理论,以及明尼苏达及Hershenson 的工作适应理论等(邱永祥,2001)。本研究仅就明尼苏达及Hershenson的工作适应理论提出探讨。1.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由Dawis & Lofquist于1984年所提出,渠等认为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要达成协调一致性,必需整合个体的工作性格和工作环境的相互和谐关系,当个人进入工作环境时,他的行为会导向迎合工作环境的要求,相对的,工作环境也必需给予适当的回馈,诸如薪资、福利、地位、人际关系和工作空间等报偿(黄梓松,2004),而当彼此都相互达到满足的最基本要求的互动过程即可称为工作适应,为解释这种一致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籍 劳工 适应 情况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