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队伍管理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队伍管理者.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 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搞好日有企业的关键。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靛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定意义来说,关键在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理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党的斗七届四中全会也提出“把建设高素质经营者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
2、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因此,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环肯,也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使命。研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意在解决现阶段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发挥有效作用的选择、成长、评价、激励、约束等各种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大、素质葛、能力强,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意识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出发,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进行系统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并挖掘拓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以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推动我国人才战略的探索和创新,为我国
3、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做出新的尝试和努力。 本文主要包括五章内容: 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国有企业的涵义及其发展历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地位、作用和特征,论证了研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建设高素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章主要从历史的角度系统考察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后七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有企业
4、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等四个时期来考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形成、变化、挫折、恢复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主要对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相关的三个理论问题政企关系、法入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理论思考,论述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带来的政企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目的在于为啊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第四章主要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和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考察,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原理进行总结,对现阶段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5、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第五章主要阐述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要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分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只有坚持党管干部与市场配置人才原则相结合、科学制定规划、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大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理论;实践引 言第1章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一、国有企业的涵义及其发展历程二、国有企业的地位三、国有企业的作用第二节 国有企业经营管
6、理者的地位和作用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涵义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10第三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要特征12一、具有较高的政治品格 2二、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1 3三、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1 3四、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1 4第四节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4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14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15三、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四、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客观选择17五、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17第二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19第一节建国后七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19一、
7、建国初期国有企业军代表制度的延续19二、党委领导下厂长负责制的建立20三、国有企业“长制”的推广第二节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一、党委领导下厂长分工负责制的提出二、国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24三、“大跃进期间党委领导下厂长负责制的削弱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党委领导下厂长负责制的恢复26五、国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7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31一、“文革”初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受到冲击3l二、“文革中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得到恢复32三、“文革”后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得到强化32第四节改革开放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33一、党
8、委领导下厂长分工负责制得到恢复33二、厂长负责制重新确立35三、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37四、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形成38第三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理论探讨40第一节关于政企关系40一、我国政企关系变革历程40二、新型政企关系构建42第二节关于法人治理结构45一、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的实证分析45二、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48第三节关于职业经理人制度51一、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及其制度功能5l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的必然性52三、职业经理人制度构建的主要因素53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54第四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现状分析56第一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和发展环境56一、市
9、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56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进56三、政策法律陆绣出台57四、市场环境不断完善57第二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现状57一、国有企业发展现状57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现状58第三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6l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基本经验6l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63第五章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对策68第一节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68一、更新观念问题68二、建设目标问题69三、组织领导问题70第二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发展趋势7l一、国际人刁竞争态势及挑战7l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
10、求2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趋势73第三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74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74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75三、积极培育人才市场77四、继续加大培训力度78五、营造良好成长环境79六、有效拓展支持体系80七、始终孥持党管干部80结 语82参考文献83后 记87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转换经营机制、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艰难改革后,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了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
11、有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并在市场化大潮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一直是党和国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和党章,标志着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最高战略层面,人才强国战略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战略。围绕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10年6月,中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 ,这是中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12、 - 2020年) 的制定与实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已经完成我国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企业经营管理者做为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已经被列入我国人才战略中重点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当前在初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的党管人才模式框架内,研究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既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在执政的中国
13、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经历了以往建国后七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形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探索、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挫折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经历了艰难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在深入探究人才发展规律并在逐步提高思想认识和全面把握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处于新时期我们党逐步恢复和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凝神聚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事业中,处于我国国有企业迅猛
14、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这种好的政治环境和历史氛围,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呈现出大发展、大提高、大飞跃的新局面,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从未有过的丰硕成果。因此,新时期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值得理论界和社会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从已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国有尘业研究作为一门热门研究领域,大多数研究都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委托代理交系、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即使有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进行专门研究,也大多是基于理论的层面,与实际需要尚有一定差距。同时,以往的研究并
15、没有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研究,也没有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作为研究的主题和核心问题,建立在扎实理论和实践瑾础上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研究为数也不多。总的来说,系统考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特别是面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建,国内系统研究的不多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研究探讨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本文在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研究过程中,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视角上,侧重于从制度化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国有
16、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深化我们对制度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的认识。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特定现实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策略,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从传统的管理方式走向职业化、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二是在研究结构体系上,从理论分析入手,经过研究制度变迁、分析现状到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研究结构体系,使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研究从基本概念、地位作用、特征意义、历史考察到现实分析,形成一个内在的逻辑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其时代要求,从而针对现实发展提出富有意义的对策建议。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历史学、经
17、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与方法,联系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具体的研究方法是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总结实践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采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交叉进行研究,有助于本文的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做为一名中共党史的研究生、一名从事国有企业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我深感责任所为、意义重大,希望自己的努力对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特别是其职业化发展能有所裨益。第一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在
18、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代,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做为担负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重任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六十多年来,从注重国有企业数量,到注重国有企业规模,再到注重国有企业的影响;从国有企业全面替代私营企业,到国退民进,再到国进民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国有资产实现38倍的增长,国有经济比重占68以上。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成就了我国的两大国情即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国有资产数额最大”、“国有经济比重最大”的国家。一、国有企业的涵义及其发展历程( 一) 国有企业的涵义。所谓国有企业,在国际惯
19、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我国,还包括地方政府投资参与与控制的企业。国有企业是国家拥有、经营或控制的社会组织。从国家的视野理解,国有企业是一种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的工具与手段,是国家发挥经济职能以弥补市场缺陷、实现社会公平、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公共性是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国有企业性质是由国家行为决定的,即国家行为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性质。( 二) 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建国后前三十年的发展,又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变迁。l 、我国国有企业建国后三十年的发展概况。我国国有企业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萌芽并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形式。建国前的根
20、据地工业建国后通过没收国民党政府官僚垄断资本及赎买民族资本,形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来源。国有企业的全面建立,与让资本消亡、让资本主义基本绝种的政治理念相关联。1953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让资本主义在中国“绝种”,1955年10月进一步明确要让资本主义马上绝种,这对建立国有企业提出了更快的要求。此后,国有企业发展不断提速,到1958年,国有企业基本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的全面建立,除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实施的五年规划对其有很大推动作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的建立与作用基本上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建国后的三十年,国有企业是以工厂制的形式进行
21、经营,180万左右的国有工厂严格按照计划组织生产并完成生产,生产产品由政府统一调拔。国有工厂以其低成本和高效率,构建起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我国现代工业体系框架,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国有企业发展及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历程。1978年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目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使国有企业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物转变为拥有自主权的主体,逐渐走向市场,从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国有企业过渡,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活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1) 改革开放30年来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一是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
22、。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改革方向,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二是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
23、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进一步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明确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1978年后的l O年,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特别是199卜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国有企业实施了改革脱困3年攻坚,通过债转股、技改贴息、攻策性关闭破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国有企业的优胜劣汰,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整体扭亏为盈,为国有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4、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开端。针对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中央、省、市( 地)三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相继组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规章相继出台,在国有企业逐步实施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成就。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和
25、发展速度有了显著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国有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被称为国营企业,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企业对政府高度依赖,职工生老病死由企业统包,企业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经过30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的社会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已经从社会组织转变为经济组织,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在国内市场上,国有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平等竞争中显示出很强的实力,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行业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已经成长为与跨国公司竞争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企
26、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2008年的642。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在A股市场的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含有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有1100多家,在香港、纽约、新加坡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达78户。同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正在形成。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管理
27、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有效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收入分配与业绩挂钩的机制。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前,国有经济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领域。1978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92。改革开放以后,个体、私营经济分布领域不断拓宽,外资企业逐步进入,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开始形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提出“抓大放小”、“有进有退”、“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28、的战略思想,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但总量不断扩大,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有企业数量明显下降,实力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国有经济分布范围适度收缩,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75。在国民
29、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中央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5,资产总额占75,实现利润占到80。国有经济运行效率显著提高。30年来,体制的不断变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激发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屡创新高。实行扩大经营自主权的改革,调动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显著变化,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党的十六大以前,各级政府既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又行使出资人职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对企业干预过多,无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真正负
30、责。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原则,归纳起来就是:“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三分开”即:政企分开,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不直接管理国有企业;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三统一即: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三结合”即: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二、国有企业的地位国有企业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控制
31、力量之一。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呆证国家安全,国家必须采取包括建立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种方式来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作为国家经济控制力量之一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可以掌握的应付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战略团队。国有企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为了建立和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和有力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政府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作为这些产业的基茌力量或者先行者,这些国有企业往往体现了国家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国有企业是重要的民族产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政府负有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的使命,在一些重要的产业中建立国有企业,作为民族产业的“拓荒者,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具有国际
32、竞争力的民族产业的通行做法之一。国有企业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的主要供应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政府也有责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创造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或公益特征。由国有企业来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和公益产品,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国有企业是现实条件下非国有企业不宜进入的特殊产业的替代生产者。在各个国家的各个发展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些特殊生产活动不宜由非国有企业来承担,例如印钞制币、特殊矿产的开采、生产特殊药品、制造特殊武器等。因此,政府规定只允许国有企业经营这些产业。三、国有企业的作用国有企业做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最重要载体,
33、是科学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体现出独特的特点,并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 国有企业的基本特点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为国家所有,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全民的。国有企业这种产权制度可以克服一般企业产权所有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承担风险能力,投资和决策的眼界更宽广。但是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为国家所有,目有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可能变得相当复杂和模糊。国有企业具有超越单纯商业利益的目标。国有企业被赋予超越商业利益之外的其他目标,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这样就可能削弱国有企业的
34、市场竞争力,当同一产业中存在同国有企业竞争的其他企业时,国有企业往往表现得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融资渠道。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财政拨款、国家银行贷款、国家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等。在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的强大融资功能,成为企业和产业成长的有力推动力。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程序做出了特殊的规定,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方式确保资产安全,国有资产就会有流失的危险。国有企业具有特有的政治优势。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是蕴涵其中的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及的特殊功能和助推企业发展中释放出来的巨大势能;是以国有企业本身的优势为潜在基础,因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生成的优势为外在表现的政治能
35、量。主要体现为:健全的组织体系,具有组织资源优势;强调班子建设,具有整体功能优势;重视队伍建设,具有人才集聚优势;注重思想领先,具有政治导向优势;形成管理范式,具有制度督导优势;积淀深厚底蕴,具有文化传导优势等等。国有企业具有较高的信誉。国有企业以国家为背景,具有比一般企业更强的稳固性。较高信誉和稳固性,使国有企业能够保持较强的市场地位。而国有企业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从另一方面则会减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对企业效率产生不良影响,使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更为困难,有可能降低国有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国有企业同政府关系密切。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的较大影响
36、。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往往由政府特许经营一定的业务领域,获得垄断经营的优势,当它遇到重大不利影响时,会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往往受到政府部门的行政性干预,从而失去生产经营自主权,并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负担。这样,国有企业负担过重,资产运作机制不灵活,运作绩效与非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二) 国有企业的作用国有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方面。1、国有企业在经济方面作用。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实现事关全局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利益和需要。这种利益不仅是当前的
37、利益,而且是根本利益;这种需要不仅是暂时的需要,而且是长远的需要。国有企业做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控制,以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优化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健康、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只有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节约资源、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运行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国有企业认真地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积极投入国家鼓励的产业和产品,努力减少国家限制产品的生产,坚决退出国家禁止的产业,为优化经济结构起带头作用。在合理分配社会收入
38、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合理分配社会收入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在内部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无论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经营管理人员,都只能凭劳动获得收入。这既有利于在国有企业内部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又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劳动报酬。在国民经济平稳协调运行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国家干预经济、弥补市场缺陷的一种手段。国家建立国有企业是为了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够达到的、而且政府也难以用其他手段来实现的社会政策目标,如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难免会产生剧烈波动,为了防止波动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国家要
39、通过国有企业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国有企业就要积极配合国家的战略调整,在特殊情况下不惜损失局部利益来顾全大局。在提高国民经济的科技水平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我国的经济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国有企业在科技水平提升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特别在航天、核弹、飞机设计制造、轮船设计制造、石油开发、海洋工程等领域,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着技术领先、带动产业升级作用,保证了我国重工业体系和军工工业体系的相对独立完整和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2、国有企业在社会方面的作用。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由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实现特定目标,包括经济、政治和社
40、会目标的工具,国家赋予国有企业相应的责任和目标,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履行国家赋予它的社会责任。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既要继续健全企业激励机制,也要注意强化企业外部约束,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也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可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履行社会责任。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应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经济上履行的社会责任,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
41、同时提高职工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在法律上履行社会责任,在依法经营,按章纳税,主动处理好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尊重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坑蒙拐骗行为等;三是在伦理上履行社会责任,即追求诚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引导员工和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是在扶危济困上履行社会责任,即支援灾区,扶贫济困,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回报社会。3、国有企业在政治方面的作用。国有企业虽是一个经济组织,它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商品和服务,但这并不影响国有企业政治作用的发挥。国有企业及其员工所组成的社会群体构成了民主社会的重要制衡力量。国有企业能够代表它的职工、并
42、能部分的代表政府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同其他的利益集团一起分享权力,共同参与和影响国家及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改变社会利益的分布格局,从而决定社会政治的基本结构。国有企业在维护国家的主权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国家必须采取包括建立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种方式来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有必要直接将关系到国家命脉的经济部门直接掌握在手中。国有企业具有执行国家安全、特殊使命的功能。维护国家安全和执行国家特殊使命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功能,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领域的国有企业。有的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关系
43、密切,而且往往与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威望、利益密切相关,有的产业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为国家提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战略工具。核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发展往往着眼于国家的政治、军事等公共政策目标。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肩负着国家外交和国家安全等使命。国有企业是重要的国家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国有企业中的新闻媒体产业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特征,必须受到政府监管,并且在必要时由政府直接控制。4、国有企业在文化领域中的作用。国有企业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是先进思想文化的源泉。我国国有企业创造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44、挑战极限,勇创一流”青藏铁路等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进喜、时传祥、吴大观、郭明义式的先进人物。这就是国有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生产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国有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使命认同、行为习惯和目标企盼,是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国有企业的灵魂。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是新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主人翁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团结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将对全社会的文化需求、文化氛围和文化创造产生巨大的影响。国有企业文化所传承的企
45、业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一致性,将使国有企业在推进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第二节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涵义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衡量一个企业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同时又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范围在理论界众说纷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包括董事会和经理层所有成员,狭义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只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实践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范围也各不相同,如在湖北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试行年薪制意见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界定为企业的董事长(
46、党委书记) 、总经理( 厂长) ,而在深圳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持股工作指导意见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则界定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本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控股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副总经理的总称。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地位和多元作用。1、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壮大国有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
47、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载体,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最终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实力上。因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既是当前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主要目标,更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国。2、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独特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多种能力的融合体,是企业对各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综合运用的产物,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国有企业要创科学发展之先,须有核心竞争力之优作为保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任务和职责就是领导企业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方面等下大气力,使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