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法.docx
《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法.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我省地质勘查基金(以下简称省地勘基金)的作用,规范省地勘基金项目管理,根据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建200647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地勘基金全额投资和合作投资的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勘基金项目)。第三条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中心)受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的共同委托,负责地勘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第二章基金项目立项管理第四条根据吉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规划,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编制与发布年度地勘基金项目立项指南(以下简称
2、指南)。第五条地勘基金项目可由基金管理中心根据指南直接提出,也可由地质勘查单位根据指南编制地勘基金项目立项申请书,经项目所在地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复核(国家规定的矿种除外)后,向基金管理中心提出立项申请(立项申请书一式三份)。第六条对全额投资的地勘基金项目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招投标办法另行制定);对于技术复杂和有特殊要求的,可以通过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合作投资项目按照合同约定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第七条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地勘基金项目库建设。(一)基金管理中心提出的项目直接进入基金项目库。(二)地质勘查单位申报尚未登记探矿权的项目,由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根据现有地质工作
3、成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对申报的立项申请书进行初步论证,对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入选地勘基金项目库。(三)利用已设置矿业权的勘查区块申报地勘基金项目的,由原矿业权人委托具备法定固体矿产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按照指南要求,编制立项申请书,明确合作意向和投资比例,向基金管理中心提出立项申请,经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论证,认为技术和经济条件可行的项目,入选合作投资地勘基金项目库。第八条基金管理中心依照“公开透明、突出重点、择优安排、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从地勘基金项目库中提出项目计划,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经同意后由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一)项目论证专家组一般由三人组成,特殊情况
4、时可视专业增加相关专家。专家组设组长一人,负责论证意见的汇总。(二)项目论证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论证工作公正性的人员应当回避。(三)论证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专家组成员应在会前认真审阅资料,通过论证会议听取项目申请单位的报告、质疑和讨论后,分别提出个人的书面论证意见。论证的主要内容:1所立项目是否符合吉林省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2所立项目是否符合年度立项指南的精神要求;3立项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地质依据是否充分,技术路线是否可行,工作手段和方法是否合理,预期目标是否能够实现;4前人工作程度及未解决的地质问题对项目实施是否存在影响;5费用概算是否符合相
5、关要求。(四)会议结束后,由专家组长组织专家组成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统一论证,提交专家组论证意见,报基金管理中心。(五)对专家组论证后同意实施的项目,由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基金管理中心直接发布项目公告;合作投资的基金管理中心委托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对矿业权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报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备案后,基金管理中心与其签订合作投资协议,然后发布合作项目公示。(六)对公告后未提出异议的项目,由基金管理中心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审核批准。提出异议的,暂不列入当年地勘基金项目。(七)项目经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审核批准后,由基金管理中心下达年度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任务书。第三章基金项目设计管理第九条承担
6、地勘基金项目的勘查单位收到项目任务书后,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地勘基金项目设计书的编制工作,经承担勘查单位主管部门初审后,一式三份报送基金管理中心。第十条项目设计书的编制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见附件),第一次报送不符合要求的退回勘查单位修改、补充,第二次报送仍不符合要求的,基金管理中心将建议撤消该项目,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核准。第十一条基金管理中心收到项目设计后,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书进行审查(具体要求见附件)。(一)设计审查专家组一般由三人组成,设组长一人,特殊情况时可视专业增加相关专家。(二)设计审查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
7、参加人员、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设计审查工作公正性的人员应当回避。(四)设计审查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专家组成员应在会前认真审阅资料,通过论证会议听取设计编制单位的报告、质疑后,分别提出个人的书面审查意见。(五)专家组长负责审查意见的汇总,起草专家组设计审查意见,报基金管理中心。第十二条设计编制单位要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后的设计经专家组长复核合格后,一式两份报基金管理中心存档,由基金管理管理中心正式下达设计审查意见书。第十三条设计审查通过后,由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项目,基金管理中心与承担项目的勘查单位签订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勘查合同书;合作投资的项目,基金管理中心与原探矿权
8、人勘查单位签订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合作勘查合同书。第四章基金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基金项目设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基金管理中心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对基金项目实行监理管理制(具体见附件)。第十五条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月、季度、半年、年度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开工的第一个月至结束野外工作的当月,向基金管理中心以书面形式报告项目实施及经费使用情况。(一)报告报送时间为每月的30日,报送季报、半年报、年报的月份不报送月报。(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项目进展情况、工作量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等。(三)项目实施中遇有重大和特殊问题,可随时报送
9、项目专报,提出具体的请示内容、处理意见和建议。第十六条基金管理中心在收到报告后的7个工作日内,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的书面答复。需要到现场了解情况的,基金管理中心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项目勘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并在现场调查后的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答复。第十七条基金管理中心在收到报告的7个工作日内,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没有书面答复意见的,视为同意项目勘查单位的处理意见。第十八条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地勘基金项目的勘查质量进行指导和检查。第十九条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工作地区、目标任务、工作周期、工程布置、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使用等确需调整的,必须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
10、请,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论证,批复后方可实施。第二十条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基金管理中心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工作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一)野外检查的重点是有重要进展、重大成果的项目或存在重大问题的项目。(二)野外检查的专家组原则上由参与设计审查的专家组成,一般35人。(三)专家组在检查中,可以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变更设计方案、调整实物工作量,并报基金管理中心备案。遇有重大问题时,专家组应向基金管理中心请示,以书面形式提出变更项目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四)基金管理中心在收到专家组变更项目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后的7个工作日内,对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给予明确的书面答复。需要到
11、现场了解情况的,基金管理中心在3个工作日进行现场调查,并在现场调查后的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答复。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1个月,向基金管理中心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由基金管理中心组织野外验收(具体验收要求见附件),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成果报告的编写。第二十二条基金管理中心在收到项目承担单位野外验收申请的7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组对项目完成情况验收。(一)验收组原则上由参与设计审查的专家组成,一般35人。(二)野外验收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三)野外验收实行百分制。验收组应在现场对项目工作情况评分并划分等级。(四)野外验收过程中被验收单位应提交全部资料,回答质疑,并为验收组提供
12、必要的工作条件。第五章基金项目成果报告评审验收第二十三条项目工作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编制地质勘查报告,一式三份报基金管理中心。第二十四条成果地质报告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修改补充。第二十五条基金管理中心收到项目成果地质报告后,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评审验收(具体要求见附件)。(一)报告评审专家组一般由35人组成,设组长一人。(二)报告评审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正性的人员应当回避。(三)报告评审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专家组成员应在会前认真审阅资料,通过评审会议听取报告编制单位的报告、质疑后,分
13、别提出个人的书面审查意见。(四)专家组长负责审查意见的汇总,起草专家组设计审查意见,报基金管理中心。(五)报告编制单位要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后的设计经专家组长复核合格后,一式两份报基金管理中心存档,由基金管理管理中心正式下达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第二十六条估算资源量333以上资源量的成果报告,基金管理中心评审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向省矿产储量评审机构申请资源储量评审,并依据省国土厅评审备案证明,办理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第二十七条基金项目所形成的成果报告经验收和评审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49号)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汇交成
14、果地质资料后一个月内提交项目经费竣工决算报告,报基金管理中心,由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报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审查批复。第六章项目成果管理及权益处置第二十九条对未登记矿业权经论证批准立项的全额投资地勘基金项目,由基金管理中心依法办理探矿权申请登记;已设置矿业权的合作投资地勘基金项目,按合作投资合同约定办理矿业权登记。原由省级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形成的勘查成果纳入地勘基金项目管理。第三十条地勘基金项目完成后,对未能取得矿产资源量、没有进一步勘查意义的项目,经基金管理中心评审验收后按规定注销探矿权,地勘基金投资经评估后,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对取得矿产资源储量或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由省地勘基金
15、全额投资的项目,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按市场方式处置矿业权;合作投资项目按项目合同约定处置矿业权和分配其权益。第七章附则第三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基金管理中心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收回已拨项目经费、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移送有关部门追究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第三十二条基金管理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或因失职造成恶劣影响的,由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基金管理中心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以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
16、办法为准。附件1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项目设计书是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施工、监督检查、监审和成果评审验收的依据。为了规范管理,现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一、工作程序项目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制。(一)明确任务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基金管理中心下达的任务书,结合勘查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该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前的准备工作。(二)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设计编制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认真研究项目立项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时的专家意见,还应根据编写设计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三)设计文字
17、及图件编制编写设计书时,项目负责人必须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订详细的设计提纲,组织设计编写人员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设计书文稿编写和图、表的编制。二、基本要求1必须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保证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2对于跨年度项目,在编制总体设计的同时必须编写年度工作方案。3设计书编写要符合相关规范、技术标准和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4设计书编写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集思广益,技术手段的选择要适合勘查区的实际情况,力争用较少的工作量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5项目设计应当讲求经济效益,除按有关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和预算编制说明外,还应根据预算
18、定额或标准提出各工种人员的合理配置及组织计划。6项目设计书必须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如有较大变更,应报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批准后,再行编写设计书。7设计书中的技术方案编写应按照各专业技术要求执行。8工作方案中物探、化探工作量大的项目需分别编写物探、化探专业的施工设计书。三、设计书格式1文本使用Word文档,2排版格式:章为三号黑体、居中;节为小三号黑体、靠左;正文为小4号宋体。3附表使用EXCEL格式。4附图使用MAPGIS格式。5插图、插表、附图,按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格式编排。 附件11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查设计书编写提纲1前言1.1 项目概况简述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
19、式及年度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简述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年度工作任务及重点、预期成果等。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简述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交待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坐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并在主要图件上注明。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2.1 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情况按年度先后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扫面、区域物探(包括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调查及科研等情况,
20、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对涉及本次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2.2 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的性质、工作程度、已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次勘查有关的,要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2.3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结合本项目的目标任务,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并以此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手段。3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主要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3.1 区域地质背景重点阐明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
21、、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及地层区划,并较详尽叙述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含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同时阐述区域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和遥感信息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关系。3.2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根据区域已知典型矿床、矿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域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其矿化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围绕区域成矿条件,重点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矿产分布,总结区域成矿规律。3.3勘查区地质特征重点叙述勘查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同时对矿床类型及远景做出分析。阐述勘查区内地球物
22、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3.4 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根据勘查区已知矿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内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其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必要时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性能。4 工作部署4.1 总体工作部署4.1.1总体思路或部署原则根据项目任务书和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广泛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遵循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综合找矿与综合评价的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4.1.2总体工作
23、部署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在对前人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和初步分析成果划分不同的地质矿产工作区,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总体部署,包括各种地区矿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设计的编写、区域地质调查、面积性物化探扫面、各类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成矿条件研究等;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探线布置依据、勘探间距的确定、各类资源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年度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资源储量、提高工作程度资源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资源量估算图。4.2 年度工作安排为便于指导野外施工和年度工作任务的考核,应对年度的地质工作做出具体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地质 勘查 基金项目 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