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现场检测课件.pptx
《钢结构的现场检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的现场检测课件.ppt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钢结构的现场检测,钢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在建钢结构的检测和既有钢结构的检测。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在建钢结构进行检测:在钢结构材料检查或施工验收过程中需了解质量状况。对施工质量或材料质量有怀疑或争议。对工程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对结构可靠 性的影响。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既有钢结构进行检测:钢结构安全鉴 定,钢结构抗震鉴定,钢结构大修前的可靠性鉴定,建筑改变用途、改 造、加层或扩建前的鉴定,受到灾害、环境侵蚀等影响的鉴定,对既有 钢结构的可靠性有怀疑或争议。,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图1-18钢结构检测工作的程序,钢结构检测工作的程序宜按图1-18所示进行。,(1) 直接目视检测
2、时,眼睛与被检工件表面的 距离不得大于600 mm,视线与被检工件表面所成的夹角 不得小于30,并宜从多个角度对工件进行观察。(2) 被测工件表面的照明亮度不宜低于160 lx;当对 细小缺陷进行鉴别时,照明亮度不得低于540 lx。,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外观质量检测,1.1,一般规定,1.,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外观质量,2.,钢材表面不应有裂纹、折叠、夹层,钢材端边或断口处 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伤等缺陷时,其深度不 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焊缝外观质量的目视检测应在焊缝清理完毕后进行,焊 缝及焊缝附近区域不得有焊渣及飞溅物。焊缝焊后目视检测的内容 应包括
3、焊缝外观质量、焊缝尺寸,其外观质量及尺寸允许偏差应符 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的有 关规定。,钢结构的现场检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3扣, 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未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宜多于该节点总螺栓数 的5%。涂层不应有漏涂,表面不应存在脱皮、泛锈、龟裂和 起泡等缺陷,不应出现裂缝,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 乳突、针眼和气泡等,涂层与钢基材之间和各涂层之间应黏结牢 固,无空鼓、脱层、明显凹陷、粉化松散和浮浆等缺陷。,钢结构的现场检测,表面质量的磁粉检测钢结构铁磁性原材料的表面或近表
4、面缺陷,可按照下面 的规定进行检测:磁粉检测应按照预处理、磁化、施加磁悬液、磁 痕观察与记录、后处理等步骤进行。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对试件探伤面进行清理,清除检测区域内试件上的 附着物(油漆、油脂、涂料、焊接飞溅、氧化皮等);在对 焊缝进行磁粉检测时,清理区域应为由焊缝向两侧母材方向 各延伸20 mm的范围。,钢结构的现场检测, 根据工件表面的状况、试件使用要求,选用 油剂载液或水剂载液。 根据现场条件、灵敏度要求,确定用非荧光 磁粉或荧光磁粉。 根据被测试件的形状和尺寸选定磁化方法。,钢结构的现场检测,(3) 磁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磁化时,磁场方向宜与探测的缺陷方向垂直,与探 伤面平行
5、。 当无法确定缺陷方向或有多个方向的缺陷时,应采 用旋转磁场或采用两次不同方向的磁化方法。当采用两次 不同方向的磁化时,两次磁化方向间应垂直。检测时,应先放置灵敏度试片在试件表面,检验 磁场的强度、方向及操作方法是否正确。,钢结构的现场检测, 用磁轭检测时,应有覆盖区,磁轭每次移动的 覆盖部分应为1020 mm。 用触头法检测时,每次磁化的长度宜为7520 0 mm;检测过程中,应保持触头端干净,触头与被 检表面接触良好,电极下宜采用衬垫。 探伤装置在被检部位放稳后才可接通电源,移 去时应先断开电源。,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在施加磁悬液时,可先喷洒一遍磁悬液使被测部位 表面湿润,在磁化时再次喷洒磁
6、悬液。磁悬液宜喷洒在行进方 向的前方,磁化应一直持续到磁粉施加完成为止,形成的磁痕 不应被流动的液体破坏。磁痕观察与记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磁痕的观察应在磁悬液施加形成磁痕后立即进行。应对磁痕进行分析判断,区分缺陷磁痕和非缺陷磁痕。可采用照相、绘图等方法记录缺陷的磁痕。,钢结构的现场检测,(6) 检测完成后,应按下列要求 进行后处理: 被测试件因剩磁而影响使用时, 应及时进行退磁。 清除被测部位表面的磁粉,并清 洗干净,必要时应进行防锈处理。,钢结构的现场检测,表面质量的渗透检测,1.3,渗透检测的环境及被检测部位的温度宜为1050。当温度低于10 或高于50 时,应按承压设 备无损检测 第5
7、部分:渗透检测(NB/T 47013.5 2015)的规定进行灵敏度的对比试验。(1) 渗透检测应按照预处理、施加渗透剂、去 除多余渗透剂、干燥、施加显像剂、观察与记录、后 处理等步骤进行。,钢结构的现场检测,(2) 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检测面上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物、油污及 涂料应进行清理。应清理从检测部位边缘向外扩展30 mm 的范围;机械加工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 Ra 不宜大于12.5 m,非机械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影响检测结果。 对清理完毕的检测面应进行清洗,待其充分干燥后, 才可施加渗透剂。,钢结构的现场检测,施加渗透剂时,可采用喷涂、刷涂等方法使被检测部 位完全被渗透剂覆
8、盖。在环境及工件温度为1050 的条件下, 保持湿润状态不应少于10 min。去除多余渗透剂时,可先用无绒洁净布进行擦拭。在 擦除了检测面上大部分多余的渗透剂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纸巾 或布在检测面上朝一个方向擦洗,直至将检测面上残留的渗透剂 全部擦净。清洗处理后的检测面,经自然干燥或用布、纸擦干或 用压缩空气吹干。干燥时间宜控制在510 min。,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宜使用喷罐型的快干湿式显像剂进行显像。使用前应充分 摇动,喷嘴宜控制在距检测面300400 mm处进行喷涂,喷涂方向宜 与被检测面成3040的夹角,喷涂应薄而均匀,不应在同一处多次 喷涂,不得将湿式显像剂倾倒至被检面上。痕迹观察与记
9、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施加显像剂后宜停留730 min后,才可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 观察痕迹显示情况。 当检测面较大时,可分区域检测。 对细小痕迹,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缺陷的痕迹可采用照相、绘图、粘贴等方法进行记录。检测完成后,应将检测面清理干净。,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检测,1.4,超声波检测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 mm、曲 率半径不小于160 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 度结构钢对接全熔透焊缝,使用A型脉冲反射法手 工超声波的质量检测。对于母材壁厚为48 mm、 曲率半径为60160 mm的钢管对接焊缝与相贯节 点焊缝应按照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 20
10、32007)的有关规定执行。,钢结构的现场检测,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图1-19距离,波幅曲线,钢结构的现场检测, 不同检验等级所对应的灵敏度要求应符合表 1-13的规定。表中的DAC应以3横通孔作为标准反 射体绘制距离-波幅曲线。在满足被检工件最大测试 厚度的整个范围内绘制的距离波幅曲线在探伤仪 荧光屏上的高度不得低于满刻度的20%。,钢结构的现场检测,钢结构的现场检测,超声波检测应包括探测面的修整、涂抹耦合剂、 探伤作业、缺陷的评定等步骤。检测前应对探测面进行修整或打磨,清除焊接 飞溅、油垢及其他杂质,表面粗糙度不应超过6.3 m。当 采用一次反射或串列式扫查检测时,一侧修整或打磨区域 宽度应
11、大于2.5 K ;当采用直射检测时,一侧修整或打磨 区域宽度应大于1.5 K 。其中,K 为斜探头的斜率, 为 母材或被测物的厚度。,钢结构的现场检测,(5) 应根据工件的不同厚度选择仪器时基线水平、 深度或声程的调节。当探伤面为平面或曲率半径 R W2/4时,可在对比试块上进行时基线的调节;当探伤面曲 率半径 R W2/4 时,探头楔块应磨成与工件曲面相吻 合的形状,反射体的布置可参照对比试块确定,试块宽 度应按式(1-10)进行计算。b2S/De(1-10),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当受检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及材质衰减与试块不同时, 宜考虑表面补偿或材质补偿。耦合剂应具有良好的透声性和适宜的流动性
12、,不应对 材料和人体有损伤作用,同时应便于检测后清理。当工件处于水 平面上检测时,宜选用液体类耦合剂;当工件处于竖立面检测时, 宜选用糊状类耦合剂。探伤灵敏度不应低于评定线灵敏度。扫查速度不应大 于150 mm/s,相邻两次探头移动区域应保持有探头宽度10%的 重叠。在查找缺陷时,扫查方式可选用锯齿形扫查、斜平行扫查 和平行扫查。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 形,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扫查方式。,钢结构的现场检测,(9)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 位置、最大反射波幅所在区域和缺陷指示长度。缺陷指示长 度的测定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当缺陷反射波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结构 现场 检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