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ppt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考纲解读】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 “ 怎么写 ”。因此 ,“ 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表达技巧一般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命题。从近五年全国的考试情况来看,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命题率占90%,基本上是表达技巧加上语言、形象或情感式的出题方式。,3,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
2、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谨记: 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感情作用来答题。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 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 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4,表达技巧(I),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
3、言志(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借事抒情,5,表达技巧(II),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虚实结合 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铺垫、过渡、伏笔、照应、抑扬、用典,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篇章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照应、悬念、铺垫、卒章显志等,6,【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 (一)种类:诗词中主要运用 四种表达方式,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 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 为代表
4、,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 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 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 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 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 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 落清秋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7,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5、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 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 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 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 衬托、对比烘托等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 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嗅觉触觉角度。(二)题型,题型一:赏析表达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答案构成: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明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
6、(阐运用) 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效果),8,(三)典题示例1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 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2、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 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3、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
7、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 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9,(四)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 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 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
8、说明。答案 (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 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 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 度独特。,10,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首诗在整体上采用的抒怀言志方式,即诗人是借助什么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一)分类:抒情类 描写类 修辞类 其他类(二)题型,题型二:赏析手法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
9、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叙析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1,(三)分类解析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 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 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手法解析】(1)
10、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 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 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世、怀才不遇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12,(2)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a、借景抒情(前景后情、后
11、景前情、情景交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绝句二首(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13,b、托物言志(咏物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联系象 征手法) 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蝉 虞世南垂緌ru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
12、】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 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 自信。,14,c、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台城 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帝王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现在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15,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
13、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方式。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 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6,【区别几组概念】一、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
14、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
15、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评),18,闺 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答:这首诗抒发感情的特点是触景生情。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登楼去赏春景的兴奋欢愉之情;后两句则写闯入眼帘的柳色,引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时的伤感。传达出少妇因触景而生的感伤和哀怨,突出了“闺怨”的主题。,19,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 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
16、”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诗人将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加以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和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21,、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以己推人、细节描写、赋比兴、抑扬等。 【手法解析】,22,1、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
17、境。诗人往往借助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3,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
18、也是虚景。,24,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9、等。,25,2、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2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
20、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析】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析】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公子家 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27,3、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
21、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28,4、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菊”象征高洁、傲霜
22、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29,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 古诗 表达 技巧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