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课件.ppt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学习目标,熟悉小儿血液的特点,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2,3,了解小儿造血的特点,贫血的定义及分类,的临床表现和护理,造血特点,第一节、儿童造血及血液特点,骨髓造血 生后造血期 髓外造血,中胚叶造血期胚胎期造血 肝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卵黄囊 肝脏 脾脏 胸腺 淋巴结 骨髓中胚叶造血期:血岛,分化成初级原始红细胞,3周开始,6-8周消退,12-15周消失。肝脾造血期:胎儿期主要造血场所,6-8周开始4-5个月达高峰,6个月消退,出生时停止。骨髓造血期:胎儿后期主要造血器官,胎儿6周开始有骨髓,4个月时开始造血,出生2-5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器官。,第一节、儿童造血及
2、血液特点,胚胎造血期,骨髓造血:婴幼儿期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缺少黄骨髓,造血代偿能力低,易发生骨髓外造血。 红骨髓:5-7岁,长骨中的被脂肪组织代替 黄骨髓:具有造血潜能髓外造血: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严重感染和溶血性贫血发生时,肝、脾、淋巴结肿大,恢复胎儿期造血功能,外周血中可见核红细胞或幼稚粒细胞。,第一节、儿童造血及血液特点,生后造血,主要为骨髓造血,特殊情况下出现骨髓外造血,第一节、儿童造血及血液特点,血液特点,生理性贫血,血小板:与成人差别不大,(150250)109/L血红蛋白种类:出生时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约占70%,生后迅速被成人血红蛋白(HbA)取代。血
3、容量: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第一节、儿童造血及血液特点,血液特点,第二节、小儿贫血一、概述 指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 (RBC)或血红蛋白量 (Hb)低于正常称为 贫血。,第二节、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Hb g/L),海拔每1000米,相应诊断标准中Hb4%,贫血的分度 根据外周血中红蛋白含量将贫血分为4度,第二节、 小儿贫血,第二节、 小儿贫血,贫血的分类 病因学分类和形态学分类,病因学分类,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内因、外因导致红细胞破坏内因:海洋性、遗传性贫血外因: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物理、化学、药物感染等,造血物质缺乏:营养缺乏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
4、感染、炎症、肿瘤等,RBC和HB 生成不足,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形态分类:按贫血时RBC形态分为四类红细胞平均容积、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第二节、 小儿贫血,第二节、 小儿贫血,贫血的临床表现 取决于贫血发生的程度、速度和贫血的原因 一般表现:苍白、乏力、营养低下、发育迟缓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其他系统表现:呼吸、消化、神经系统表现,第二节、 小儿贫血,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第二节、 小儿贫血,病因,第二节、 小儿贫血,发病机制,血红素
5、生成不足,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胞浆少,红细胞数量减少不明显血红蛋白减少明显,红细胞体积变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临床表现起病缓慢,6个月2岁多见一般表现:苍白、疲乏、无力、不爱活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第二节、 小儿贫血,临床表现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长、贫血愈重,肿大愈明显。淋巴结肿大较轻。,第二节、 小儿贫血,第二节、 小儿贫血,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心血管系统表现,神经系统表现,其他表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异嗜癖、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萎缩性胃炎等.,烦躁.易怒、精神不振、注意 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语言、思维受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系统疾病 护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