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ppt
《第二章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本章内容概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少年期,青年初期,学习准备期,关键期,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人格的含义,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评价目标,l.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3.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
2、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4.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问题,为什么儿童似乎在几个月里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上停滞不前,而一两个星期后成绩却又突飞猛进?为什么某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很轻松的学会某种技能,而年龄更小的时候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学不会?为什么儿童在学会某一领域的一种技能之后,在解决另一领域里的一个相似的问题却仍感到困难?,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发展:指个体从出生(胚胎)、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适应性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变化:不是指所有的变化。是指那些按一定顺序出现,并保持一定时间的变化。如:因病
3、引起的暂时性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这类变化至少发生在生命的早期,一般被认定为有助于个体更好的成长,而且使行为变得更有适应性、组织性和复杂性”,产生持久变化的原因:自然成熟与学习。,自然成熟或成熟:是指由遗传密码决定的本能行为的发展。刚性变化学习:指由经验而导致的心理和行为带来的持久变化。柔性变化影响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遗传和环境。,遗传,环境,发展,A,发展方向,环境对人的影响,发展的方面:生理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案例1:开学第一周,老师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
4、左手。,这表明: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极易受到事物表面特征的影响,处于前运算阶段。,案例2:刘老师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案例3:王老师教初中二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名诗人。王
5、萌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王老师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王老师注意到王萌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王老师问王萌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问题:1.案例三中的学生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2.对比三个案例,解释哪个或那些案例涉及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道德的或者生理发展的两难困境,并具体描述这些困境.,我的看法:1、案例三中的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见不得别
6、人好,也就是说妒忌心强。而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特别在乎同伴关系。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只发生在小的差距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2、三个案例中依次讲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发展的四个基本特,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是持续增长还是跳跃式发展,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
7、会逆向发展。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差异性,尽管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
8、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 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Title,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学龄期(二)少年期(三)青年期,(一)学龄期,6、7岁至12、13岁是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的时期,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
9、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龄期开始,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表现为有意注意开始延长,观察力提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学龄期,记忆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加快发展,由机械记忆向理解性记忆过渡,已能对抽象的词汇和具体形象的图画表现出同样良好的记忆,模仿性想象仍占主导地位,但在绘画、手工、游戏中都有大量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如低年级小学生虽能熟练地演算加减乘除,但对诸如货币的价值理解就很肤浅。有的专家认为,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即小学
10、 4年级时期(约1011岁)。,(一)学龄期,低年级小学生对不具体、不形象的概念很难记忆,但机械记忆能力却在飞速发展,10岁通常达到一生的最高峰。低年级小学生极具模仿能力,其想象力的发展也以模仿性想象为主。因此,成人的言行对其行为塑造起关键作用,而教师是他们较崇拜的对象,故教师的言谈举止更有楷模作用。,(一)学龄期,社会化的丰富性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使其个性和社会性有了新的发展。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他们不仅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步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由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11、。,(一)学龄期,在情绪发展方面,高年级小学生的一些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社会道德感等开始落实在行为表现上,而且远比低年级时深化。但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使小学生的一些骄傲、自满。专横、懒散、嫉妒、幸灾乐祸等不健康的情绪有所滋长。,少年期,初中生主要指年龄在11、1214、15岁的少年,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在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及性的成熟三大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个体成长发育的第二个“生长高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矛盾,1、反抗与依赖 2、封闭与开放3、勇敢与怯懦 4、高傲与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1、思维的创
12、造性和批判性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自我意识,其突出表现是内心世界丰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思考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人际交往,1、交友范围逐渐缩小,密切、稳定、持久、知心2、朋友关系日益重要 择友的标准是: (1)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2)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 (3)性格相近; (4)能相互理解。,3、与异性朋友交往 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在最初阶段,故意在异性面前表露出漠不关心、轻视、不友好,甚至攻击对方。到后期,男女生之间开始融洽相处,还会有一位自己喜爱的异性朋友。,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1)与父母的情感 不如儿童亲密。 (2)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 (3)喜欢自
13、己进行分析和判断,常与父母不一致。 (4)父母榜样作用削弱,5、师生关系 初中生不再盲目地接受一切教师,而是开始品评教师,并会钦佩一两位教师。 喜爱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的教师。,青年初期,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末期,处于由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期。 生长发育相对稳定,组织与器官的机能逐步达到成熟水平;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逐渐社会化,成为劳动主体,高中生智力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水平逐渐成熟、完善高中生的智力已接近成熟,其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有意性,即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趣的、比较抽象、枯燥和困难的学习任务上,并能在比较复杂的学
14、习活动中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自我意识,1、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2、注意自身形象,女生比男生更加关注 3、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逐渐客观、全面,独立性提高5、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期望好的评价;6、容易自卑,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7、自我意识影响他们稳定的人格及价值观,自治需求,高中阶段是探索、尝试并走向独立的阶段,由于其智力与个性的高度发展,使他们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与初中生相比,与父母的直接冲突减少了,希望与父母和睦相处,平等地探讨 问题。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甚至愤怒或绝望;片面性及表面性,易偏颇,对现实社会的不满,Title,三、中小学生心理 发展的教育
15、含义(一)关于学习准备(二)关于关键期,学习准备,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动态),纵向准备,生理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横向准备,认知结构的同化水平,学习准备的教育意义是告诉我们:如何选择“教什么”的内容!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提出恰当的、不超出儿童认知结构能够同化的“适中问题”,促使儿童向更高阶段发展。如婴儿只有
16、眼手能够协调时即生理成熟,在能够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动作图式;一个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沙滩上反复摆放鹅卵石,才会发现不管将鹅卵石摆设成什么形状,摆设的顺序,其总数保持不变。只有儿童具备了这样的经验(认知结构)以后,他才能理解抽象的“守恒”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定义:个体
17、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所谓“关键期”,就是说儿童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或者说是儿童心理在某些方面发展最快。,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又如:婴儿出生后的前612小时,是母亲通过身体接触与婴儿形成强烈的情感联接的敏感期。如果母亲在这关键时段不在场,母婴间的情感联接就会比较弱,之后更可能发生虐婴或弃婴事件。,发展的关键期,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
18、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狼孩卡玛拉由于从小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打上了狼性的烙印,后来虽然回到人间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研究发现:1岁以前的经历,是形成安全的母婴依恋的关键期。是否形成安全的母婴依恋,能预测儿童2岁时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岁时在幼稚园的自信心;5岁时的移情能力和独立性;6岁时是否有行为问题等等。,发展的关键期,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19、期,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用不了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3岁前是语言和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敏感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故4岁之前也是双眼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至5岁半学外语最好;而音乐才能必须从3至5岁开始培养。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掌握词汇的能力发展最快。儿童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5.5岁。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近千名儿童进行研究,认为“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从
20、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4-8岁,又获得30(达到80),其余的20在8-17岁这9年中获得。,Title,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发展: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运算: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认知发展,认知结构,认知机能,图式,组织,适应,同化,顺应,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在皮亚杰看来:儿童总是积极地、理性地试图学习。他们会主动去建构外部世界的知识。人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由非理性决定;也不是对环境的应答。智慧或思维的本质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
21、殊表现”;儿童的智慧既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即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由笼统的反射到分化、由被动到主动1岁半出现思维的萌芽(动作思维)主要依靠感知觉和动作积累感知觉经验,在初生婴儿的世界里,世界是变动不居的,看到的画面反复的时生时灭,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看到的东西才存在,否则就不存在。通过不断的运动和感知婴儿在2周岁左右才认识到,眼前消失的物体仍然存在,这表明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主体与客体是分化的观念。另一方面,在此阶段婴儿的认识成果是建立了动作与事物运动之间的联系,因果认识已经产生。发展任务:用动作来适应
22、外部环境,形成动作图式,从做中学。,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儿童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逐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阶段。表象代表具体事物(前概念)泛灵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自我中心不同于利己主义不可逆只知道AB,不知道BA单向思维未掌握守恒特点: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 极易受到事物表面特征的影响。,守恒,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那就是让尚未达到物质守恒的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试管内的全过程,接着问被试的儿童试管里的牛奶和原来碗里的牛奶哪个更多,你们猜他们的答案是什么?,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获得不同守恒形式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最早掌握的是数
23、量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他们回答两排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儿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确。但是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观形态,然后再让儿童回答两排糖果是否一样多。皮亚杰发现,小于7岁的儿童往往回答错误。而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却能坚定的认为两排糖果一样多。,我的心里话,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如果东西在我手里,那就是我的;那东西我刚拿过,就是我的;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不会看来是你的;如果我堆砌什么,所有积木都是我的;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
24、是我的;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你玩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教学:使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解释游戏规则。如想让幼儿学会课间休息后如何进入教室并准备学习可以让一名幼儿做演示,安安静静地走进教室,直接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把课本、纸和笔放在课桌上。幼儿的概念与具体经验相联,称之为前概念。如“打瞌睡”这个词在婴儿的世界界里是“脱衣服,上床睡觉”。概念总是和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因此识字时可以使用图片来教学;教概念时,可带幼儿去动物园、花园等生动的情境中进行。,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从表
25、象性思维中摆脱出来,逐渐进行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出现抽象概念,能根据事物的抽象特征来分类如动物、植物等,能根据事本身的逻辑顺序来排如物体的长短来排序。出现“守恒”无论事物的外形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事物的属性不会变,能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多个维度。逆向性的可逆思维如AB则BA去自我中心仍需要具体事物或表象的支持。如AB,B C,问A和C哪个大,他们可能回答有困难。但如果问小明比小伟高,小伟又比小华高,问小明与小华哪个高?儿童都能正确回答。,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形式运算阶段:儿童从依赖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中摆脱出来,而逐渐进行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以命题形式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 第二 中小学 心理 发展 教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