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课件.ppt
《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水循环及径流形成,2.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The hydrologic cycle and water balance)2.2 河流和流域(River and Basin)2.3 降水(Precipitation)2.4 蒸发(Evaporation)2.5 下渗(Infiltration)2.6 径流(Runoff),一 水循环 1 定义:地球上的水因蒸发成为水汽,经输送、上升,冷却、凝结,并在适当条件下,再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循环。如下图。,2.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图2-1,2 分类 (1)大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 (2)小循环:海洋与大气之间、陆地
2、与大气之间水分交换。3 水循环内外因 (1)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2)内因:水的气、液、固三态之间的转化4 水循环要素 降水(P)、蒸发(E)、径流(R),二 水量平衡 1. 概念 任一区域给定时段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量变化。 2. 水量平衡方程 I O = W (2-1)式中,I给定时段内输入水量; O给定时段内输出水量; W给定时段内蓄水量变化。,I,O,W,三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1 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P陆-(E陆+R)= W陆 多年平均情况:,W陆,R,P陆,E陆,图中 E陆陆地蒸发;P陆陆地降雨;R径流,(2-2),2 海洋水量平衡方程 R+P海-E海=
3、W海 多年平均情况:,W海,R,P海,E海,图中 E海海洋蒸发;P海海洋降雨;R径流,3 地球水量平衡方程,(2-3),由式(2-2)、(2-3)得地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四 流域水量平衡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2-4)Where P precipitation RSI,RGI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inflow into the boundary from outside E evapo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RSO,RGO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outflow from the boundary W cha
4、nge of storage volume within the boundary n discrepancy term,W,E,P,RSI,RGI,RSO,RGO,地表分水线,地下分水线,2.2 河流和流域,河流(River) 1 概念 一定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河槽与在其中的水流。河流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2 河流长度(河长L) 自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长度,称河长,以km计。,3 河流横断面 如图2-2所示。 4 水系及水系形态 (1)水系 由干流、支流及流域内水库、湖泊连成的一个庞大系统,成为水系。,图2|3水系示意图,(2)水系形态 羽毛状 扇形 平形状 混合形,4
5、河网密度 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L和流域面积F之比: D= L/F (km/km2) 5 河流弯曲系数 指河流实际长度与河流两端间的直线l之比值: =L/l二 流域(Basin) 1 概念 由分水线包围的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可分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两种。,地表分水线,地下分水线,l,章,流域示意图,2 流域面积 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用F表示,单位:Km2。 3 流域长度LA 指流域几何中心长。以河口为圆心,画不同半径的若干圆弧与分水线相交于两点。连两点成割线,取这些割线中点的连线长度,即为流域长度。 4 流域形状系数 K=B/LA 其中, B=F/LA为流域宽度。 5 流域自然地
6、理特征 包括: (1)地理位置:经纬度表示,反映流域所处的气候。 (2) 气候特征:包括降水、蒸发、温度、湿度、气压、风等要素。是河流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流域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 (3)流域下垫面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湖泊等因素。它们影响径流的变化规律。,2.3 降水(Precipitation),降水的成因及分类 1 成因 地面湿热气团因各种原因而上升,体积膨胀作功,消耗内能而冷却。当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时,气团中的水汽开始凝结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继续吸附水汽凝结于其表面,或由于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大水滴或冰粒,当其重量达到不再能被上升气流所顶托的时候,即
7、形成降水。 2 分类 (1)对流雨 对流层的特点:1.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 具有强烈的上升和下降的气流; 3. 受地表差异影响,对流层温度、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匀。 对流层又可分三部分:下层(地面-1.5km);中层(1.5km-6km);上层(6km-对流层顶部),(2)地形雨:水平运动的湿热气团受山脉、高原阻挡,气流被迫沿迎风坡上升,因动力冷却形成的降雨。其特点是:a.迎风坡降雨多,背风面降雨少;b.降雨量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到一定高度后,随高程增加反而减少。,(3)系统性降雨,-6,二 降雨观测 降雨一般通过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两种方式进行观测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雷达探测和气
8、象卫星云图来预估未来一定时期的降雨量。 1 雨量器 一般采用人工定时(8时、20时)观测,雨季要增加观测次数。 2 自记雨量计 自动记录降雨量,不需人为干预。方便、快捷。有三种类型:称重式、虹吸式和翻斗式。,3 雷达探测 利用云、雨、雪等对雷达无线电波的反射现象来研究天气系统。不同形状的雷达回波反映不同性质的天气系统。从而预测探测范围内的降水量、强度及开始和终止时刻。,4 气象卫星云图 将卫星云图资料结合气象模型,通过专家系统,进行降雨量预测。,三 降水特性描述 降雨特性主要包括:降水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三种指标。 1 降雨量 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点或某区域上的总水量,以深度表示,单位mm。如
9、12小时降雨量、日降雨量,月降雨量,年降雨量等。降雨量反映了时段内雨量的多少。 2 降雨历时 一次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常用分(min)、小时(h)、日(d)等单位。 3 降雨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雨强反映了降雨的强弱。一般用雨强进行降雨分级。降雨等级划分如下:,某站99年日降雨强度过程线,4 降雨过程线 一定时段内的降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降雨过程。实质是降雨强度过程线,一般用直方图表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时间(h),雨强(mm/h),某站小时降雨强度过程线,四 面降水量计算 在水文计算中,常需要推求一
10、个流域或一个区域特定时段降水量,即面降水量。已知某观测点降雨量。有三种计算方法。 1 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thod) 流域内有n个雨量站,具有同步、同时段观测资料。则流域面平均雨量为:,式中,Pi为第i站点降雨量。使用条件:流域地形起伏不大, 雨量站分布较均匀。优点:简便缺点:精度不高,2 垂直平分法(Thiessen polygon method) (1)方法原理: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可由其最近的雨量站代表。将相邻雨量站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多个三角形,然后对每个三角形各边作垂直平分线,这些垂直平分线将流域分成若干多边形。按面积加权计算面雨量。,垂直平分法示意图,式中,Pj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课件 第二 水循环 径流 形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