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诗经》资料课件.ppt
《第二章《诗经》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诗经》资料课件.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一、诗经诗(史)经诗之经历主要用于王室及其各诸侯国的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此时诗与乐是结合在一起的,所谓诗经皆是乐歌。,特别是春秋外交赋诗更是一时风气,赋诗言志,出使专对。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季氏)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燕飨、宴飨。左传、礼记仪礼,战国时期,诸侯力争,诗礼乐陷入低谷。儒家学者依然重视。(反诗思潮)汉代,诗三百成为经学之一,从此诗一变而为“经”,许多评价和诠释也都是在经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如“美”、“刺”,甚至以史说诗。正、变、美、刺。变风变雅,宋代,诗经依然是处于“经
2、学”的圣地,但宋人对汉人的诠释已经开始怀疑、否定。欧阳修、郑樵、王质等朱熹“淫奔”之说。里巷歌谣之作。清代,方玉润第一次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来认识。(诗经原始),但对于整个清代诗经学来讲,方玉润的声音是微弱的。,五四时期,歌谣说。建国后 国风近年来 雅、颂,二、诗经概说1、称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视为经典,汉置“五经”博土(武帝时期,诗在文景时已立博士),诗于是才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2、诗经的篇目与分类:诗经的篇数为305篇,不包括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它是一部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小雅:南亥、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3、,有目无辞,一说原来有辞,后来亡佚了,本来就有声无辞,是由笙演奏的),包括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鲁颂、商颂)。战国楚简孔子诗论,其排序正与现在相反,为颂(讼)、雅(夏)、邦风。,关于这三类的划分标准,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A、毛诗序的“功用说”。毛亨(?)毛诗序认为:“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政者用之教化人民,“上以风化下”。如关雎“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而“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雅的功能主要是纠察王者的政治:“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的功用是赞美神灵、歌颂君
4、王:“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B、郑樵“曲调说”。诗辨妄: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朱熹、崔述、阮元、梁启超、王国维。,C、目前,学界一般认为,诗经的分类主要立足于音乐,并考虑音乐和地区的关系。 墨子公孟篇:“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风”,先秦乐曲的通名。左传成公九年记载楚囚操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乡土之音就是“风”。襄公十八年记师旷:“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北风不竞,多死声。”四方之音可以称“风”。“国风”即是各国各地区的乐曲(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诸侯国),国风共有十五国风
5、,160篇,包括:周南(11)、召南(14)、邶风(19)、鄘(10)风、卫风(10)、王风(10)、郑风(21)、齐风(11)、魏风(7)、唐风(12)、秦风(10)、陈风(10)、桧风(4)、曹风(4)、豳风(7)等十五个地区的乐歌,“雅”,是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的名称。是一种比较正统、典雅,符合礼仪规范和统治者所提倡的乐调。 雅乐有两个特征:一是地区的确定性,二是乐曲的正统性。,“雅”者,夏也。雅与夏通,荀子荣辱:“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所以,雅声就是夏声,雅乐就是夏乐。,从地域看,雅乐原产于周王室的所在地镐京一带,亦称宗周,周人的发祥
6、地渭水流域,而这一流域古人习称为“夏”。正因为如此,雅乐成为正统的朝廷音乐。后来在地域上虽然有所突破,如周南、召南等“乡乐”也被雅化,但雅乐的主体仍在镐京王畿地区。,雅有大、小之分;其根据可能是雅乐歌曲的长、短,但也有人认为,小雅来自下层(民间、士风),大雅则朝廷士大夫所写的“献诗”(纯粹的朝廷之音)。小雅74篇;大雅31。,“颂”:是专门用于王室祭祀的“宗庙之音”。伴以舞蹈,“颂”有“容”的意思,正是舞蹈的“形容”,舞蹈的“模样”。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观堂集林说周颂)。颂的节奏迂徐缓慢,庄严凝重,典型的庙堂乐歌。颂乐只有周天子祭祀
7、可用,经周天子特许鲁、宋也可以用。他人使用则为僭越乱礼。孔子说季氏三家使用“雍(雝)彻”就是乱礼。,周颂31;鲁颂4;商颂5.其中商颂究竟为何时之作品,学界有争议。(一说为商,一说为宋),3、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诗经305篇产生的确切年代,现已很难一一考定,但可大致论定其创作时期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500多年)。,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在名称上便有比较明确的标识(十五国风)。它产生的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地域相当广阔,包括东之齐鲁、西之渭陕、北之燕冀、南之江汉,范围今之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五省,及其湖北北部、安徽
8、南部地区。,4、诗经的收集和编订诗经的编集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A、采诗说。古人考周代制度,有“采诗”一说。主要典籍:孔丛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五谷毕,人民皆居宅,男女同巷,相从夜绩。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采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
9、闻于天下。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B、献诗说认为是天子为“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按周代礼制,王室卿大夫也有献诗的义务与责任。主要文献:,国语周语中(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C、删诗说认为孔子对诗经进行过整理、删改和润色。,司马迁在 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 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诗经的编辑
10、者应为王官乐师。5、诗经的作者诗经只有少量篇目提及作者,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能够知道姓名的,有三类七位:一类是写进诗篇的,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大雅蒸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尹吉甫,宣王时代),二是先秦史传说的,如大雅桑柔为芮良夫,鄘风载驰为许穆夫人,商颂五篇为正考父。 另一类为秦汉注家所说,如鲁颂四篇的作者为史克。除此290篇皆无考。,从采诗说、献诗说来看,这些诗篇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修订,经传既久,经手亦多,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再者古人没有“著作权”的意识。所以,不知作者,不足为奇
11、。,6、诗经的流传:“四家诗” “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有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二节、诗经的内容,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举凡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民风习俗、人情世态,当时之邦国分封、宗庙祭祀、朝觐宴享、乡饮射礼、农业生产、边事冲突、战争徭役、婚姻嫁娶、男女私情、世风民俗等等。,一、祭祖颂歌与周族史诗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
12、,维(在)祀与戎。” 诗经的大雅与“三颂”中有许多用以祭祀的诗歌,它们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部族发生、发展、迁移的历史,或歌颂先公先王的德业,皆为歌功颂德之作。,关于史诗:诗学:史诗、抒情诗、戏剧。黑格尔美学。但都是西方观念中的史诗,主要是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古希腊史诗。 (p71注释18),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大雅5篇,有人说前三篇如褚斌杰)记录了周族诞生、发展、迁移,以致灭商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武王的功业。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始祖后稷(后稷稼穑) 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
13、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受孕之奇诗经原始)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生之易),1、闻一多1940年姜嫄履大人迹考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上古神话,揭示“姜嫄履大人迹”的真相 。2、关于周人以熊为图腾:(孙作云、于省吾)“履帝武敏”、“巨人迹”、“大人迹”就是履熊迹而生子,周人以熊为图腾。,A、氏族社会末期,“部落”分布情况是:东方沿海一带,以鸟为图腾,所谓“鸟夷”。如舜族以凤鸟为图腾,丹朱族以鹤为图腾,后羿以乌为图腾,殷祖以燕子为图腾。中原部落,多以两栖动物或鱼类为图腾,如蚩尤族以蛇为图腾。,西北高原部落,则以野兽为图腾,黄帝之族以
14、熊为图腾,伐炎帝时所率“六兽之师”(熊、罴、貔、貅、貙、虎)。西北羌族以羊为图腾,戎狄以犬为图腾。周人居渭水,杂于戎狄之间,应以野兽为图腾。,B、周人姬姓,黄帝亦姬姓,而黄帝号“有熊氏”。 姬姓亦与熊有关:白虎通姓名篇:禹姓姒氏,祖以薏生;殷姓子(好)氏,祖以玄鸟子生也;周姓姬姓,祖以履大人迹生也。姬 就是熊迹之形, 与迹古音相通。,3、母系社会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保护之灵)后稷被弃,履险不惊,遇难不死,神异之处。,后稷被其母姜嫄抛弃之原因 :1、无父被弃说 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
15、引褚先生之语曰:“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清人方玉润;今人赵国华先生也说:“稷之遭弃,是缘于母亲姜嫄无夫而生子。”2、图腾考验说 :后稷出生后被三次抛弃,这带有图腾考验仪式的内涵。巫术考验儿童的史实。,3、形体异常说“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袁珂:达就是羊胞胎的意思,小羊初生,胞胎完具,胞胎落地后,始破胎而出。言后稷生时象羊胞胎那样是一团肉球的形状。这样就是史记所说的姜嫄“以为不祥,弃之隘巷”。,刘毓庆新说:“食物志云:苦瓜一名菩荙先生如达当读作先生入瓜。在神话传说中,许多民族都与瓜发生过关系,如基诺族、布朗族、傣族等,传说
16、便是从瓜中生出来的;苗、瑶、拉祜等族则有在葫芦瓜中避水的传说。,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嗜好天生)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克勤人事),诞降嘉种,维秬维秠(播种肇祀),祭祀: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报赛祈年)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尊祖无怠),从这章诗中,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第一,周人认为他们最早的祖先是女祖,即姜嫄,最早的
17、男祖叫后稷,是姜嫄无夫而生的。第二,周人极端地夸大后稷的种植功劳。第三,二雅时代对此事的文饰。,公刘时代周人已建立了国家公刘:记载公刘率领周人由邰(陕西武功)迁徙到豳地(彬县,旬邑),开始定居生活。京邑、馆舍、军队,可见公刘之时已有国家。公刘的时代约在夏末商初,史记刘敬传:“公刘避桀居豳。”(豳诗),太王迁岐古公亶父时代,周人又由豳地迁于岐。迁岐以后势力强大,伐商的基础在此时建立。因此,诗经中有两首诗专门赞美太王:周颂天作(成王时代祭祖),大雅绵。另外皇矣有两章赞美太王。,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豳,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
18、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无君?我将去之。”,去豳,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豳人曰:“仁人之君,不可失也。”从之如归市。又曰:昔者大王居豳,狄人侵之,去之歧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牧师”王季太王有三子,长太伯、次仲雍、次季历。太王死,三子季历即位,是谓王季。 太伯让位于季历,与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议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文王受命伐纣之基础,奠基于文王。西周之典章制度,肇始于文王。 诗经中有许多祭祀歌
19、是祭祀文王的,而且多列于祭祀歌之首。如:周颂:清庙、维天之命维清、我将;大雅:文王、皇矣、灵台等等。,武王伐纣文王奠定基础,武王继之,对殷商王朝完成了最后一击,即牧野之战。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占了大量篇幅,其中又以祭祀文王的最多。周颂第一篇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愚谓此正善于形容文王之德也,使从正面描写,虽千言万语,何能穷尽?文章虚实之妙,不于此可悟哉?诗经原始),维天
20、之命,大平告文王也。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即是对祖先功德的歌颂,又是对自我的肯定。,玄鸟:祀高宗也。武丁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商颂尚武、杀伐殷武赞美诗:雅、颂有不少对祖先、神灵以及王权的赞美,典型的庙堂文学。节奏舒缓,雍
21、容典雅,肃穆虔敬。,农事诗,周人以农业起家,诗经中有不少反映农业生产及其农事活动的诗歌。农事活动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活动:春季之祈谷、藉田典礼等,天子亲率诸侯、公卿、百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地开犁。秋后隆重举行报祭礼,答谢神灵。,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祭祀乐歌。 丰年描写了农业大丰收的情景;载芟、噫嘻则表现了“千耦其耘”、“十千维耦”的盛大劳动场面。,七月:豳风七月风诗中最长的一首,8章88句,380字。叙述了一年间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景。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第二章 诗经资料课件 第二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5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