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2经济学家的思想课件.pptx
《经济学原理2经济学家的思想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2经济学家的思想课件.ppt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演变,梳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把握思想演进的规律。,一、 西方经济学解决的两个问题,1、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如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李嘉图、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2、在上层建筑方面,要为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和建议。如对失业、垄断、大萧条、滞涨、通货膨胀、贫富悬殊等问题,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拉弗、卢卡斯等人。,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侧重于个量分析,也即注重微观经济的分析,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即咱们所熟悉的所谓自由放任主义。但是, 1929 年的危机冲击了新古典经济理论。2 、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危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出
2、现的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出现问题,意味着凯恩斯理论的不健全。 70 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彻底导致了该理论的崩溃。3 、产业经济学思维的出现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意味着光从微观考虑经济问题是不现实的、片面的,但凯恩斯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学又面临着挑战。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在微观和宏观两个端点上寻找出路,把研究的思路深入到两者的中间结合点即产业的维度。这样就推动了产业分析理论的出现。,(一)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三次危机,二、西方经济学的 “三次革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上述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经济学的产生经历,即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1、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革命的后果:产生
3、古典经济学代表者:经济学史上的牛顿亚当斯密(1723-90)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古典革命的意义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经济人假设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是利己的,(二)西方经济学的三次革命,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在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首次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斯密后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分流)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让巴蒂斯特萨伊:萨伊定律大卫李嘉图:赋税原理,古典经济学各分支的综合: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古典经济学的衰落自身的缺失:重视从供给方研究经济问题,
4、造成需求研究缺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冲击劳动创造价值?土地(地租)、资本(利息)边际主义的冲击,边际主义的冲击,边际效用价值论戈森定律(边际效用递减)揭示了个体效用与需求品数量变化的关系变化:从客观价值走向主管效用,从供给分析走向供需分析,经济学分析工具开始微观化,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革命的后果: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代表人物与代表作: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门格尔(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新古典革命的意义提出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将需求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经济学再次大综合:马歇尔,经济学
5、原理(1890)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的综合:均衡价值(价格)论为价格分析提供了有用工具构建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信条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的资本主义危机,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大萧条:工业产量下降1/51/2,失业30%,市场无法实现自发的均衡并解决就业。例子:危机到来后,大批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因为破产而自杀。许多人的多年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以致当时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跳楼的窗口都必须排队才能挤进去。”大批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小麦、棉花都被故意烂在地里,牛奶倒进河中,牲畜被宰杀后埋入山沟,因为无钱管理这些东西,也很
6、少人有钱买这些东西。,萧条景象,成千上万的人身无分文,因为危机使工厂倒闭,夺去了他们的工作。没有了工作也就无钱购买食物而忍受饥饿,无钱付房租或保住自己的住房而被赶出家门、流离失所。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只得在垃圾堆中寻找残余的食物充饥,在大街上铺一张旧报纸度过饥肠辘辘的漫漫长夜。 有一个人,找工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一天他在街上转悠,忽然一个人从建筑工地的楼上掉了下来。他急忙跑到主管那儿问:“那个刚掉下来的人的工作我可以接替吗?”主管说:“不行,他的工作已经有人接替了。”“谁呀?”“就是把他推下来的那个人。”,尊敬的总统先生,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每天在生产线上工作的时间长达十一二个小时,这样的劳动
7、时间太长了。我们工作得非常辛苦,可是我的周工资才60美分。您知道的,现在市面上一头羊都卖1美元。我辛辛苦苦工作一周的工资还不够买一头羊为我的家人改善伙食,这样的工资实在太低了。可否请总统先生跟我们主管说一下,降低我们的劳动时间,提高我们的工资待遇?,胡佛总统,竞选纲领: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组织生产是企业的事,政府不应该去管。竞选承诺:每只锅里将会有一只鸡,每个车库里将会有一辆汽车。,半年后执政效果,30种主要工业股票价格从平均每股364元跌至62元;20种主要工用事业的股票从平均每股141元跌至28元;20种铁路股票从180元跌至28元。当股票市场跌至
8、最低点时,消失的金额约有740亿,也就是1929年9月10日产值的六分之五。同一时期工商企业关门的有50;就业人数下降了50;工资总支出下降了60。,在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又不愿由政府出面实施救济和扭转局势的措施,而是一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让人们自己想办法摆脱困境。 胡佛政府这个不干预经济的措施和不解决问题态度,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于是,人们用“胡佛”两个字来称谓一些不美好的、破破烂烂的事物。,胡佛=坏东西,人们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成的棚户称为胡佛村;把在公园长凳上过夜的人用来裹身取暖的旧报纸称为胡佛毯;把破汽车上的引擎部分锯掉套上一匹骨瘦如柴的骡子,叫胡佛车;空空如也的衣袋,谑称为胡佛
9、旗;宰了充饥的长耳朵大野兔,叫做胡佛猪。美国当时甚至有句流行语连狗都本能地讨厌胡佛。,凯恩斯横空出世,整个经济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注重分析总需求、物价总水平,就业,投资等总量关系。,大萧条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迟迟不能建立,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总需求。直到1935年,美国人还是既无养老保险,也无医疗保险,更无失业保险。在美国人得意洋洋的20世纪20年代,人们甚至一度将“永远向上攀升”的股市当作美国人的“经济保障”,这足以见证美国股市当时的投机与疯狂。一旦股市崩溃,经济危机引发大萧条,城市失业人口大增,没有社会保障的美国城市人口就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失业者。缺少社会保障,自然影
10、响了美国民众的购买力,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这也是经济危机的发端。,罗斯福新政纲领,(1)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有工作的人 (2)以工代赈实现再就业没有工作的人(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工作能力的人 在有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个人拿到更高的工资、有较多的休闲时间就会增加消费,从而扩大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增加能够带动各种生产领域的兴旺,工厂能够正常开工,资本家为增加工资而付出的资金又可以回笼,政府能够增加税收,社会经济能够进入良性循环。,新政成效:,实行新政后,美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1936年,银行恢复了正常活动,农业收入增加近1倍,许多工业部门恢复到1929年水平,国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
11、了50。但1938年,失业率仍高达10。1939年,在业人平均年工资只有1264美元,仍低于危机前一年的1405美元。罗斯福新政用国家调节经济的方式(改变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缓解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让美国的经济得到回升,逐步走出了噩梦般的经济危机。,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革命的后果: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信条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史前阶段(公元前516世纪)早期经济思想的特点:只有经济思想,而无经济学理论体系零星经济思想依附于
12、其他科学,几乎无独立的经济(学)文献2、产生阶段(1617世纪)(1)历史背景:经济生活的市场化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农业的商业化,大规模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的产生和发展(2)经济学最初形态: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重商主义(托马斯曼)注重国际贸易与国家管制重农主义:(威廉配第,魁奈)认为农业生产才是财富源泉,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重农主义,重商主义,1 、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于十五世纪,全盛于十六、十七世纪,衰落于十八世纪下半叶,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商人资本占统治地位、资本进行原始积累时期。2、主要思想:货币即财富;发展外贸;重视出口,限制进口;国家应干预经济。3、代表人物:威廉配第(1623-1687
13、)。主要著作: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主要观点:劳动价值论;工资论;地租论;货币流通速度和利息。,1、产生背景 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法国,法国大革命前夕,半农奴的封建社会,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2、代表人物:魁奈(1694-1774),著有农民论、人类论、赋税论、经济表。 3、主要思想:强调自然秩序;净产品学说,生产耗费剩余即为净产品;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经济应自由放任,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仆人。,重农主义,3、古典经济学阶段(1820世纪初),亚当斯密国富论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让巴蒂斯特萨伊:萨伊定律大卫李嘉图:赋税原理,4、凯恩斯经济学阶段(2
14、0世纪20年代40年代),1、产生背景:1930s的大萧条,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2、代表人物:凯恩斯(1883-1946),马歇尔的学生,著有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3、主要观点:抨击金本位制,主张货币政策的目标应放在稳定国内价格水平上;修改货币数量说,将收入、利润、储蓄和投资等因素均列入其方程中;扩大总需求以扩大就业;决定投资的因素有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总有效需求原则;消费倾向;乘数理论;流动陷阱;非自愿失业;总体分析;政府应干预经济;等。,打破市场神话的凯恩斯革命,经济学本身是一个睡美人,期待着M凯恩斯的亲吻,使她苏醒。 萨缪尔森.1946,凯恩斯(1883-19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家 思想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