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021完整版课件.ppt
《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021完整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021完整版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领。他曾组织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他将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但仕途不顺,几经沉浮。1207年9月病卒。 当时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和战之争。辛弃疾是主战派,他智勇兼备,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不敢放手使用,使他一生不得重用,最终抱憾而终。,了 解 词 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
2、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创 作 背 景,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 不识 愁滋味,爱上 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 强 说愁。 而今 识尽 愁滋味,欲说 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辛弃疾,qing,hi,/,/,/,/,/,/,/,/,/,少年不识愁滋味,
3、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qing,hi,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 ,为赋新词强说愁。,思考:少年时的愁是怎样一种愁? 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作者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抒发所谓的忧苦之情,
4、只是故作深沉。,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少年不识愁滋味, , ,为赋新词强说愁。,思考:叠句的作用? 此叠句有力带起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同上片结句构成因果关系。即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叠句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起到“中间枢纽”作用。,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少年不识愁滋味, , ,为赋新词强说愁。,小结: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为了写出好词,故作深沉,夸大内心的伤感,“为赋新词强说愁”,
5、为文而文,豪言壮语,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积淀。如今,词人已非翩翩少年,想起往昔那无愁装愁的样子既是回忆,也是自省。,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味, , ,却道天凉好个秋。,思考:成年后的愁又是怎样一种愁呢? 成年以后愁太多了,作者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控油满腔抗金救国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这是一种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哀愁。,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而今识尽愁味, , ,却道天凉好个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尽”:概括了词人一生众多的艰难与辛酸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领起“欲说还休”,而今识尽愁味, , ,却道天凉好个秋。,欲说还休,欲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 山道 2021 完整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