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安全体系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模版课件.ppt
《环境安全体系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模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安全体系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模版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环境管理体系一、概述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 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生物、地质环境等; 社会环境:经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如工农业、聚落、交通、文化环境等;环境问题:原生(地震、火灾等)和次生(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存在因果关系;八大公害事件: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一、概述,“八大公害事件”,“八大公害事件”,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1、全球变暖:大量温室气体排放(CO2、H2O、CH4(甲烷)、Nox、O3、CFC3(氯氟烷烃)、
2、森林大面积毁坏使CO2浓度增加等原因所致气候变化异常,雨量分布不均、洪涝灾害严重;加速冰山融化,使海平面上升;预计2030年,全球升温1.5-4.5,海平面上升20-165cm局部地区资源更加短缺,造成人员、森林迁移、土地盐渍化等后果,一、概述,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吸收并过滤掉70%-90%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强烈辐射;1984年南极首次发现臭氧层破坏,近年有恶化趋势;另外,北极及其他中纬度地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主要原因:向大气排放臭氧层消耗物质ODS,常见的如制冷剂、发泡剂、哈龙灭火器和汽车尾气等;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1、ISO14
3、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3、酸雨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主要由于工业燃料如SO2、NOX向大气排放 ; 酸雨腐蚀材料,损害森林,破坏水生、陆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城市化、工业化集中用水量猛增;淡水资源短缺,或受到严重污染;制约经济发展,水污染降低生活质量。每年导致10亿人患病(如腹泻、血吸虫病等)。,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5、生物多样性丧失目前物种消失速度比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50-1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要快100万倍;世界上有10%-15%的植物濒危,达4000-5000种;还有相当可观的植物种已经灭绝或正在
4、灭绝。6、海洋污染主要由陆源排污所至,污染物包括无机盐、磷酸盐、有机物、油类和重金属;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发生赤潮、鱼群死亡及人员食用含有赤潮毒素的鱼虾死亡。,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7、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长期累积导致对输入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严重损害。8、森林、草地、耕地锐减森林能调节陆地生态系统平衡、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存物种,由于过度开垦和采伐,现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我国草地由于长期超载放牧和过度使用、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资源开发、退耕造林、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我国耕地面积每年减少几百万亩,化肥的使用使土地质
5、量下降。,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9、土地沙漠化全球土壤流失速度高出形成速度若干倍,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环境与经济问题;我国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1/6,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更造成大量泥沙阻赛河道和水库,对防洪造成威胁;人们生存空间减少,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10、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堆放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污染空气和水体、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癌症,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国际社会的环保对策和行动: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使人们反省自己的环境行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将“可持续
6、发展” 确定为人类发展的总目标,强调环境和经济应协调发展,而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英国-BS7750;欧盟- EMAS形成绿色壁垒ISO1993年6月成立TC207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环境管理标准;,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2、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系列标准构成 ISO14000系列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等标准,并且为其后续发展预留了100个标准号。ISO14001:2004 及ISO14004:2004 于2004年11月15日发布;GB/T240
7、01-2004及GB/T24004-2004于2005年5月10日发布,5月15日实施。,消除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证实组织环境行为,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环保和法律意识,使组织向效益型管理转变;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等清洁生产活动,减少废物排放,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绩效;约束自身行为,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增进和改善组织与社区、居民、政府机构等相关方的关系;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获得的益处,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
8、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其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
9、要求都能够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前一版(GB/T 240011996)保持一致。,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GB/T 19000 2000,3.9.93.2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 (3.8) 进
10、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 (3.16) 的环境方针 (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 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3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 (3.15) 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文件 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介。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摘编自GB/T 190002000中3.7.2。,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5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 (3.16)
11、 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16)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 (3.16) 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 (3.5)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3.7)的环境因素。,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7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3.16) 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 (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8 环境管理体系
12、组织 (3.16)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 (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3.6)。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9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 (3.16)依据其环境方针(3.11)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3.10 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 (3.16) 对其环境因素 (3.6) 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
13、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3.8)条件下,可对照组织 (3.16)的环境方针 (3.11)、环境目标 (3.9) 、环境指标 (3.12) 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1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 (3.16)的环境绩效(3.10) 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 (3.9) 和环境指标 (3.12)提供了一个框架。3.12 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 target 由环境目标(3.9)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
14、,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 (3.16) 或其局部。,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 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14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 (3.16) 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5 不符合 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GB/T
15、190002000,3.6.2 注:此术语在GB/T 19000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3.16 组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是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7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 (3.15) 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18 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
16、有害的环境影响 (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9 程序 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摘编自GB/T 190002000中3.4.5。3.20 记录 record阐明取得的结果或提供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注:摘编自根据GB/T 190002000中3.
17、7.6。,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标准总目的: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组织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标准建立基础;组织定期评审和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确定改进的机会并付诸实施。(改进的范围、程度和时间表,取决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特别说明: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承诺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进行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外,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
18、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理解要点,理解要点,总要求: a) 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 b) 识别其过去、当前或计划中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确定其中的重大环境影响; c)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 d) 确定优先事项并建立适宜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e)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目标和指标; f) 开展策划、控制、监测、预防和纠正措施、审核和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g) 有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做出修正的能力。,理解要点,确定EMS范围覆盖范围由组织决定,应明确并形成文件;环境管理体系的可信性取决于
19、边界的选取,若组织的某一部分被排除在环境管理体系之外,组织应当能对此做出解释;边界一经确定,组织在此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包括在环境管理体系内;,理解要点,注意:当组织是一个更大组织在给定场所的一部分,对范围的确定尤为必要; 边界应明确为位于某地点生产某产品或提供某服务所涉及的活动,此外文件中也应明确其他的流动场所(具体名称可放入多现场清单)是否全部包括在内;下属分公司等如纳入体系,也应注明分公司地点及所包括的流动场所;,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确保其: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
20、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 g) 可为公众所获取。,4.2 环境方针,定义-环境方针( 3.11 )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 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 和环境指标 (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环境方针确定了组织的行动纲领及其应履行的环境责 任和环境绩效水平,并应以此做为评判后续行动的依 据。,理解要点,理解要点,适宜的方针体现在: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方针在体
21、系覆盖范围内,适合组织特点并意义明确、易于理解;体现出3个承诺;为目标、指标的制定和评审提供框架;方针应:形成文件;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文件中应明确人员及传递方式);可为公众所获取;定期评审与修订。,理解要点,组织制定环境方针时可考虑:该组织的任务、前景、核心价值观和信念;与组织的其他方针(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相协调(若是更大组织的一部分,应在后者环境方针的框架内,并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相关方的要求;指导原则;当地或区域的特定条件;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4.3.1 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识别其环境管
22、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4.3 策划,理解要点,定义: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的环境因素给环境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目的:识别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确定
23、控制优先序,建立监控手段(目标、指标、方案、监控程序等),持续改进(监控程度、内容等取决于组织);,理解要点,环境因素识别:范围:a)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b)当 活动、产品和服务及相关要求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对象:能控制的、有可能施加影响的;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启动、关闭、维护)、紧急情况和事故);,理解要点,考虑的方面可包括:a) 向大气的排放;b) 向水体的排放; c) 向土地的排放;d)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 能源使用;f)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g) 废物和副产品;h) 物
24、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考虑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有关的因素,适当的分组或归类有助于环境因素的识别;注意对外供产品的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因不同的市场情况和供货商而有很大差异;,理解要点,确定重要环境因素:p134建立判别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和方法(方法不唯一,原则是所采用的方法应当能提供一致的结果);判定重要环境因素依据可考虑:a)环境影响的规模; b)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c)发生的频率;d)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e)环境法律法规遵循情况;f)社区关注度等;也要考虑经营方面的因素;可采用直接判断与综合打分相结合的方式;重要性是相对的、变化的,但应考虑保持要求;,问题点,主管部
25、门管理HSE程序文件“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中4.2条规定“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目前此项工作已在二级单位展开,环境保护部没有提供公司层面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相关信息。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研究院:有三百多种危险化学品(总体使用量不大),其中十几种高毒物质,也存在化学废液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等因素,但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够充分,所述的有关方面均未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化工六厂:工厂存在能源消耗、原料乙烯、正己烷等易燃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在废油泥、废有机溶剂等危险废物,而09年度环境因素辨识过程却未评价出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化工厂的环境因素存在现状不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安全 体系 标准 内审员 培训 模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