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备课(一、二、三、四、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工程备课(一、二、三、四、五).docx(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册主要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安排的主要内容有:(目录)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简易方程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2、3、5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第四单元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第五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 图案美-对称、平移和旋转统计与可能性领域第八单元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第九单元 下跳棋-可能性同时结合以上三个领域的内容还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我能长多高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简易方程一、教材地位(信息窗)我们
2、可以从知识地位和思维地位两个方面来理解本单元的教材地位。1、知识地位: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四上学习了会用字母表示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通过信息窗1:理解方程的意义。通过信息窗2:学习等式性质一也就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以及解方程a=b 。通过信息窗3:学习等式的性质二也就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以及解方程a=b、ab=c 。通过信息窗4:学习解较复杂的方程,也就是通常说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ab=c。这些知识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代数重要的知识基础。2、思维地位。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和
3、飞跃,是学生第三学段学习代数重要的思维基础。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和飞跃,列算式解决问题,是通过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条件作为一方,问题作为一方,已知和未知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列方程解决问题则是把已知和未知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将逆向思维变成了顺向思维,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要打破学生原来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实现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二、与传统教材的主要区别(1)内容编排的不同:原来一个
4、单元分为三节,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现在分开编排,用字母表示数安排在四上进行,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混合编排在一起。(2)解方程的依据的不同:原来是利用四则计算的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课程标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中小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也要用等式的性质解。所以教材安排的是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小学的衔接。(3)难度不同:在解方程上,难度有所降低。原来解方程的形式比较多样,不管处在运算符号的前面,还是后面,学生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都能解。而现在,教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等式的性质不久,初中还要继续学习,小学阶段不易往深入学习,因而在编排上解方程的
5、难度上有所降低,只要求会解形如a=b、a=b、a =b、ab=c、ab=c ,而对于减数和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不作学习,在此,也提醒老师们教学时不要随意拔高难度。三、树立单元教学思想四、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关键。青岛版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情景串,在内容情景上相关联,在知识上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一种单元教学的思想,在备课上首先要把一个单元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和突破点,然后在时间上进行再分配,在重点的地方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花笔墨,单元课时统筹,需要老师们根据教学情况自己来分配,能用到迁移的地方,尽量少用力。鉴于这种单元教学思想,因此,在分析每个单元或每
6、个窗的时候,我会重点强调重点与难点。对于本单元来说,信息窗1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信息窗2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研究等式的性质一可以为研究等式的性质二提供方法和思路;利用等式的性质一解方程,为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二解方程提供了思维方法。)信息窗4是信息窗2、3内容的拓展。因此要务必重视信息窗2的教学,信息窗4的教学要注意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五、信息窗1教学建议信息窗: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1、明确重点,抓住关键。第一个红点内容的学习是学习第一个窗的重点和关键,它要起到为第二、三个红点的学习提供探索方法的作用,要
7、使学生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用字母个性化表示一般的方程表示的过程,使学生能独立把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相等的关系的方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二是要接受借助天平或天平示意图这一直观情境理解等式意义的方法。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所以理解等式的意义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但学生大都关注的是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似乎两边的地位是不等的,因为是从左边算出的右边,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左边的式子和右边的数都是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要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情景,使学生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等式,而更多的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等式,对等式有了
8、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理解、解答含有字母的等式提供支撑。但要注意等式的意义学生理解就可以,勿须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2、充分放手,促进迁移。教学第二、三红点的内容时,要注意把学生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时,获得的方法(先找等量关系、再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写成字母关系式,必要是借助天平直观帮助)进行迁移。3、要使学生经历从等式到方程的过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教材中呈现的几个等式大都是含有字母的等式,所以在教学时,要把10克加10克和20克质量相等,抽象出等式10+10=20。并补充几个数字等式,这样既认识了含有字母的等式,又认识了只有纯数字的等式,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了等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
9、等式进行分类,然后教师点明什么是方程。使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 特殊的对象,只有是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才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4、关于恒等方程、条件方程和矛盾方程:由于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而,方程又可以根据未知数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如下:恒等方程未知数可以取任意数值例如,5x12xl3x条件方程未知数只可取应有的值例如,2x10, xy0等矛盾方程未知数不可能取任何值,或在指定的数
10、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于方程的未知数的值例如, 2 xl22 x 以及在自然数范围内的方程5xl0等(选自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这些理论只要教师了解即可,不要给学生讲。5、在练习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要强化用代数的思维列方程。 六、信息窗2教学建议信息窗:金丝猴的数量。红点部分是学习等式的性质一和用等式的性质一解形如+a=b的方程,同时学习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绿点部分是学习解形如-a=b的方程。信息窗2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和关键,在教学上务必引起重视,在教学时间上可以适当地延长,要使学生初步养成用代数的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信息窗三以及今后的学习奠定思维基础。教
11、学建议1、从解决问题入手,使学生体验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同时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列出了方程不会解,就要学习方程的解法,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怎样获取解法,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这一方法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这样使学生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了大智慧。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牢牢树立这种意识,这是学生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样的教学才使我们的学生变的越来越聪明,不能仅仅教会学生知识。例如,我们求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可以把n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几个简单的n边形去研究,如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从中找出分成的三
12、角形的个数与n边形边数的关系,即三角形的个数比边数少2,这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从200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就知道可以分成198个三角形,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就知道可以分成n_2个三角形。2、经历“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过程,体会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天平,创设天平游戏活动(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示意图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发现游戏中的规律,在活动中获取等式的性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材的呈现也是一个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即由实物图到示意图到结论的过程。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要经历操作观察想像
13、概括的过程,获取等式的性质。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做好提升工作。3、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科研意识。P9一个式子成立,其他式子呢?又如: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等式能不能成立?)“发现、猜想、验证”不但是在等式的性质中突出方法的运用,在后面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约数和倍数等各单元中,都要注意这一点,数学的本质是思维的训练,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大智慧就可以得到发展,也就越来越聪明;反过来,学生如果有了这样的一种科研意识,掌握了这样研究的方法,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4、加大引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
14、要做好学生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解决问题到天平活动的过渡;三是对解方程思路、步骤及格式的引领。5、自主练习题的处理:不要补充难度大的题目(如不要出现减数是未知数的方程),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根据。重视第10页第1题的教学,并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过程,浓缩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的技能。(下面的信息窗处理方法同样)七、信息窗3教学建议信息窗:黑鹳的数量。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等式的性质及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形如a= b的方程。绿点部分是对这部分内容的巩固。第二个红点部分是解决用方程解决a+b=c的
15、问题,并解方程。1、充分利用研究学习信息窗2的方法,可采取先学后教,适时引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2、继续渗透“猜想验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科研意识。对于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数不能是0 ,教师可提出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讨论,由于前面教学中多次提到,这一点学生是可以接受的。3、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第二个红点时,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并说出每一步的依据,但对学生的语言不要求过于规范,只要学生说清楚意思即可。4、自主练习题的处理:不要补充难度大的题目(如不要出现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根据。八、信息窗4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16、数量之间的关系。2、适当补充列方程的练习,进行专项训练,以突破难点。(难点是列方程)尤其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不同方法设未知数的过程,体会怎样设未知数简便(把单一量或单倍数设为未知数比较简便),让学生自觉地选择用简便的方法设未知数,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和原来的教材区别不大,并且各地参加优质课评选经常出示这个单元的课,所以我只做简单提示。一、 教材地位: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单元将通过信息窗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通过信息窗2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通过信息窗3学习梯形的认识、
17、面积计算和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本单元是直线型图形面积计算的结束单元,它是进一步学习曲线型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如圆面积和立体图形。是转化思想方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数与代数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小数的乘、除法)为学习曲线型面积和立体图形的体积提供方法。二、与传统教材的区别过去将“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面积计算”分割开来编排;并且在学习图形的面积时,也是先集中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再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了单元知识结构,从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入手,体现学习“多边形的特征”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必要性,寓概念教学和计算教学于解决问题之中,
18、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单元的重点和关键本单元的重点和关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转化思想,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要起到激活学生转化思想,初步掌握利用转化的思想研究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为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公式提供思维方法支撑。四、单元教学建议不能通过简单地实验观察说明某种图形的计算方法,更不能直接告诉计算公式让学生记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并真正使操作活动成为数学活动。如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方式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拼一拼、摆一摆
19、、割一割、补一补等方式,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计算方法。这样通过实际操作,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就要避免和减少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活动,提高活动的目的性,使操作活动真正成为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本质上是指数学思考的活动,有积极数学思考的活动,才是数学活动;没有进行数学思考,只是在操作,那就不是数学活动。实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的操作活动,才可称其为数学活动。只有本单元操作从大的方面讲,要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一是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二是探索研究的图形与以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
20、计算公式,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五、信息窗1教学建议信息窗:参观养虾池的情境和相关信息。第一个红点部分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部分是探索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信息窗1是整个单元的关键。教学建议1、吃透教材,重视学生研究问题策略的渗透和培养。渗透研究问题的策略是青岛板教材的一大特点,如:先明确研究思路;转化思想;猜测、验证思想。2、注意对公式获取过程的总结与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转化思想的认识,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应该说,这一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抓住两个转化,一个是图形的转化,刚才已谈过,另一个就是公式的转化,把平行四边形转
21、化成长方形后,面积有没有变化?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引导学生一一对应,然后完成公式的转化。应该说,转化法是本单元教学的主旋律,因而这一信息窗的内容是本单元的关键和重点,它起到了一个提供研究方法的作用,所以要重视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图形,也就是把未知变已知。)六、信息窗2教学建议信息窗:水产养殖场中蟹池的场景。红点部分是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绿点部分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1、适当点拨,促进迁移。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化成了长方形,这里只有给学生足够的学具,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会想
22、到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用一个三角形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度可能大一些,教师可多加引导,在教参中有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重复。2、进一步提炼转化思想。用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或用一个三角形纸片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实质上都是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从大的方面说也是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教学时要把这一实质提炼出来,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梯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转化思想的认识。七、信息窗3教学建议:1、充分放手,先学后教。充分利用研究平行四边形特征时获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梯形的特征;利用研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获取的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
23、、发挥好教师的作用。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索;二是该讲的讲(如梯形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名称)。3、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用多种策略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八、回顾整理教学建议1、自主回顾,再现旧知。2、补充、指导整理,形成知识网络。3、引领学生加强对相关图形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4、重视整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比较和提升。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一、教材地位:(信息窗)是学生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习了自然数的认识、四则运算、约数、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本单元在信息窗1学习2、3、5倍数的特征、偶数和奇数;信息窗2学习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这些内容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
24、的重要基础。二、与原来的区别1、结构的不同:对众多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材是把所有的概念放在数的整除里面,山东版教材为分散难点,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三年级“农田里的数学”单元中,初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在本单元中学习2、3、5倍数的特征、偶数、奇数、质数、合数、质因数等概念从而简化了整除中对因数、倍数的概念的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学习,分散到约分和通分中去。2、提法不同:原来叫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现在叫2、3、5倍数的特征。三、信息窗1教学建议: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舞蹈表演的情境。“合作探索” 中红
25、点部分是学习 2、3、5倍数的特征。1、加强学生探索方法的引领和指导,给学生留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1)在研究P49当中提供了如寻找2、3、5倍数的两种方法的教师可稍加提示(列举法、用百数表),尤其是列举法,要让学生知道,此法是寻找事物规律时常用的方法;(2)2、5的倍数的特征应先放给学生,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体验后,可根据情况,启发学生先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因5的倍数的特征相对较为明显,通过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可以为研究2的特征提供较为明确的思考方向;(3)偶数、奇数的概念教师应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知道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奇数两类。(4)3的倍数特征的思考
26、方向和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明显不同,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相应的探索活动,所以教师可适当引导(引导学生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看你能发现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分别拨上3的倍数,看看各用了几个珠子。)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正确的轨道。2、引导学生了解偶数、奇数,进一步认识自然数。3、关于0是不是偶数。课标教材北师、苏教(没见到人教版)都是说,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而研究倍数和因数时都明确规定,所研究的数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既然偶数的概念是在倍数的基础上定义的,倍数不研究0,所以研究0是不是偶数也就无意义了。为什么大纲教材,单独说明0是偶数呢?因为大纲教材是从能不能被2整
27、除的角度定义偶数、奇数的,0能被2整除,所以0当然也是偶数。(认识0的特殊性,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几?)2、按课标要求控制好练习题的难度。课标: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四、信息窗2教学建议信息窗:团体操表演的场景。第一个红点部分学习质数、合数的知识,第二个红点部分学习分解质因数的知识。1、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一是在找24、25等组成方阵的人数的特点时进行引导。学生由于受第一个信息窗思维的影响,可能老是停留在找个位数的特征或将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等方法去寻找,教师在学生经历一番探索后,可作为一平等的身份给学生提
28、出建议:组成方阵的人数与它的因数有关吗?从而将学生研究的方向进行定向;二是给学生提示验证的方法。当学生提出是不是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就能组成方阵时,教师可提示学生用摆棋子、找因数个数的方法验证。三是起名字(质数、合数的名称、分解质因数)。当学生通过讨论已经按因数的个数将自然数分类后,学生对质数、合数的内涵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可能将自然数分成二类,教师可稍加点拨),这时,教师可及时地指出具备这一特点的数叫质数或合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分解质因数概念的教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四是利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一个数写成几个质数相
29、乘形式的过程,强化分解质因数概念的理解。在第二个红点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地探索写法,然后重点交流:一看是否写成了连乘的形式,二看各个因数是不是都是质数,以强化学生分解质因数概念的理解。3、按课标要求控制好练习题的难度。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第四单元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一、单元地位是在学生学习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在本单元将认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现象。借助直观认识正、负数的大小。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奠定基础。二、 教学建议信息窗: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料,由温度和海拔高度的特征引入对正、负数的认识。第一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第二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第三个红点部分是比较正、负数的大小。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负数之前,经常接触用负数表示的一些数据,如表示温度,在存折上表示存入或取出,所以课前可让学生收集一下有关用负数表示的数据,在课上说一说,以丰富学生对负数的感性认识。2、利用直观,经历过程。重点是表示温度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零下温度到数学地表示零下温度的过程,了解正负数在表示温度时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正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3、促迁移,丰富学生对正负数的感性认
31、识。比海平面低155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就可以放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补充大量的生活中常用到的正负数的现象,如:电梯的层数、存折上的支出存入等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进一步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不要随意增加难度。对负数的全面学习,要在第三学段。课标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要以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为主,以教材上的为主,不要随意增加难度。5、要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不但使学生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62页自主练习的3、4、
32、5、7、8、9题;而且会将负数进行“翻译”,也就是在具体情境下,说能说出一个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如64页第6题、144页第11题,以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第五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单元地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习分数的第二个循环。本单元将在信息窗1学习分数的意义;在信息窗2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在信息窗3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这些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二、与原来的区别1、结构的不同: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材中,本单元也属于概念密集型的单元,把分数
33、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放在一个单元中进行,所有的概念都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层层引申学习。青岛版教材为分散难点,把原来一个单元的内容分散成两部分来编排,分数的意义、带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放在本单元,约分放到了后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学习,放在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后面进行;而通分则安排在五上教材,放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中进行。2、难度不同:原来需要学习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现在这节内容不学。这个在后面的信息窗的讲解中,我还要提到。三、信息窗1教学建议信息窗:本情景图展示的是同学们放飞航模的情景。第一个红点学习“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一份是一个
34、物体),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第二个红点部分“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一份是多个物体),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1、掌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定义里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两个内涵,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图形)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本信息窗的的教学重点是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
35、用分数表示。2、加强观察和操作,实现操作和分数的对应。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是把谁看作整体分的;是怎样分得;无论分得的一份是一个物体还是多个物体,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可以用分数表示。拓宽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全面概括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3、充分利用教材提示性的语言,加深对分数意义内涵的理解。(每份都是2架,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不一样呢?)4、发挥好教师的作用,使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一是唤醒旧知(连续量: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二是夯实新知(离散量:把一个整体平均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也可
36、以用分数表示)三是讲解单位1;四是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四、信息窗2教学建议信息窗: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同学们的小制作、小发明作品活动衣架和精确书签。第一个红点及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三个红点部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第四个红点及绿点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1、适时适当引导,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思考方法,初步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个红点教学内容是教学难点,第一个红点内容的学习是教学第二个红点的基础,为学习第二个红点的内容提供思维方法,务必使学生掌握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设法得出精确结果,学生在得不到整数和小数精确结果时,教师适时
37、适当地稍加点拨:能不能找到一个分数来表示,然后放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纸条或线段图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同时为学生学习第二个红点提供了思考方法。2、经历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第二个红点时,可借助第一个红点的思维基础,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第一种分法,要使学生理解这里是1米1米地分,1米分成9份,每份是19米,2个19米是29米。第二种分法,要使学生理解这是把2米一起分,每次得到2米的19,2米的19是29米。这两种分法有本质的区别,教学时,最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着两种方法,并且在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3、
38、观察关系式,引导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结合分数意义,感受假分数的含义。教学第三个红点的内容时,(1)要结合分数的意义突破94和32的难点:如表示94时可引导学生思考1个圆能表示几个14,2个圆能表示几个14,表示9个14需要几个圆?这样不仅直观感受94的意义,而且为学生认识带分数以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做好了铺垫。(2)放手让学生对分数进行分类。并不失时机地揭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和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教师必须要教,并且要较到位。5、先学后教,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过程,感受假分数值的大小。教学第四个红点的内容时,可采取先学后提炼总结的方法。除去书上呈现的方法的画图
39、、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外,学生也可以用推理的方法:94里有9个14,8个14是2,2和14合起来是2 14。教学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容易感受假分数的分数值。体会数值的大小,是建立数的概念不可缺少的。6、使学生体会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关注76页第9题和84页地9题。分数的意义表达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事实上,分数的应用不局限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范畴,还经常用来表示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分数能表示两个同类量的关系,有利于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信息窗3教学建议:信息窗:本信息窗呈现的三块的科普展板,红点部分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绿点部分是分数的基
40、本性质的拓展与应用。1、借助直观(充分利用纸片或线段图),引导学生经历“呈现现象发现规律”的过程,直观理解、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发现的规律除教材上出示的以外,可能还有:发现和12一样大的数都是分子乘2就是分母;发现分母都是偶数。等等2、举例验证,丰富感知,不完全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可引导学生从分别连续量和离散量的情境下,举例验证。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分,取其中的2分,和把同样长的线段平均分成6分,取其中4分比,看是否一样长。在一个长方形框内,画12个圆圈,分别取412和13,看是否一样多。3、脱离直观,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实现对分数性质的简单验证。从分数的意义:就是每
41、一份进行再作等分割,比如对12的一份进行一次等分割,就相当于把单位1分成了4份,原来取得1分就成了2分,于是分数就成了24。根据商不变性质:综合应用P46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一知识基础巩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及小数四则运算、统计、测量等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二、活动目的经历观察、调查、测量等活动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教学建议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该综合应用实际上是一个小课题研究。教材提供了“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研究问题提出倡议”这样一个研究问题的完整
42、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全过程,不要放弃或忽视某一环节,以便于学生形成一个小课题研究的完整思路。2、加强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研究计划,做好活动的准备,如:为活动的开展设计好一些收集数据的调查表或记录表、小组活动分工等;二是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实地测量与计算,现状与标准的对比分析等方面的方法指导;三是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助手,既要充分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3注重让学生体会实际测量的方法。
43、实际测量在传统教材中都安排专门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本教材将实际测量的相关知识放在综合应用中, 提示了三种实际测量的方法,即步测、目测、工具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工具测、步测、目测的方法,体现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老师们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要注意指导三种测量方法,并对每一种测量方法的实际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在应用中掌握。五年级下册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册主要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安排的主要内容有:(目录)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简易方程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2、3、5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第四单元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第五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
44、的意义和性质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 图案美-对称、平移和旋转统计与可能性领域第八单元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第九单元 下跳棋-可能性同时结合以上三个领域的内容还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我能长多高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简易方程一、教材地位(信息窗)我们可以从知识地位和思维地位两个方面来理解本单元的教材地位。1、知识地位: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四上学习了会用字母表示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通过信息窗1:理解方程的意义。通过信息窗2:学习等式性质一也就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
45、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以及解方程a=b 。通过信息窗3:学习等式的性质二也就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以及解方程a=b、ab=c 。通过信息窗4:学习解较复杂的方程,也就是通常说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ab=c。这些知识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代数重要的知识基础。2、思维地位。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和飞跃,是学生第三学段学习代数重要的思维基础。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和飞跃,列算式解决问题,是通过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条件作
46、为一方,问题作为一方,已知和未知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列方程解决问题则是把已知和未知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将逆向思维变成了顺向思维,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要打破学生原来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实现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二、与传统教材的主要区别(1)内容编排的不同:原来一个单元分为三节,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现在分开编排,用字母表示数安排在四上进行,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混合编排在一起。(2)解方程的依据的不同:原来是利用四则计算的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课程标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中小学的衔接
47、出发,要求小学阶段也要用等式的性质解。所以教材安排的是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小学的衔接。(3)难度不同:在解方程上,难度有所降低。原来解方程的形式比较多样,不管处在运算符号的前面,还是后面,学生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都能解。而现在,教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等式的性质不久,初中还要继续学习,小学阶段不易往深入学习,因而在编排上解方程的难度上有所降低,只要求会解形如a=b、a=b、a =b、ab=c、ab=c ,而对于减数和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不作学习,在此,也提醒老师们教学时不要随意拔高难度。三、树立单元教学思想四、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关键。青岛版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情景串,在内容情景上相关联,在知识上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一种单元教学的思想,在备课上首先要把一个单元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和突破点,然后在时间上进行再分配,在重点的地方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花笔墨,单元课时统筹,需要老师们根据教学情况自己来分配,能用到迁移的地方,尽量少用力。鉴于这种单元教学思想,因此,在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窗的时候,我会重点强调重点与难点。对于本单元来说,信息窗1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信息窗2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研究等式的性质一可以为研究等式的性质二提供方法和思路;利用等式的性质一解方程,为学习利用等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