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静脉输液及护理安全管理课件.ppt
《婴幼儿静脉输液及护理安全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静脉输液及护理安全管理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婴幼儿静脉输液及护理安全管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熊永英,内 容,婴幼儿静脉输液婴幼儿静脉输液的风险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内 容,婴幼儿静脉输液婴幼儿静脉输液的风险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治疗,静脉输液治疗是现在临床治疗中最常见、最直接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儿内科,一 婴幼儿浅静脉特点 二 婴幼儿静脉输液静脉的选择三 婴幼儿静脉输液治疗的评估与准备四 婴幼儿静脉穿刺技巧五 婴幼儿输液治疗的最佳实践,婴幼儿静脉输液,一 婴幼儿浅静脉特点,婴幼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见,皮下脂肪少,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且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
2、,二 婴幼儿静脉输液静脉的选择,头皮静脉:建议小于1.5岁的孩子都可以选择卫计委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出: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上肢浅静脉:手背浅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及腋静脉足部静脉:足背浅静脉,婴幼儿静脉输液-头皮静脉,一般首选: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其次为耳后静脉及眶上静脉等 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禁忌症家属拒绝头皮水肿、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头皮感染特殊治疗:CPAP等,婴幼儿静脉输液-四肢浅静脉,四肢浅静脉:局部有无水肿、硬肿、感染、局部皮肤完整性受损等。局部是否需要制动等下肢静脉静脉瓣较多,一般不作为首选,三 静脉输液治疗的评估与准备,病儿情况的评估治疗方案
3、的评估穿刺工具的选择穿刺部位的评估穿刺部位的准备,病儿情况的评估,1、年龄: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婴幼儿 2、基础疾病 3、急性病、慢性病以及血管状况 4、合作程度,治疗方案的评估,输液治疗的时间输注液体的渗透压、PH值、化学特性家庭经济状况,静脉穿刺工具的选择,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穿刺部位的评估,头部:有无头皮水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头 颅血肿、局部皮肤的感染等四肢浅静脉:局部有无水肿、硬肿、感染、 局部皮肤完整性受损等,穿刺部位的准备,无菌意识正确消毒方法消毒剂的特性,有效的洗手可减少50%的院内感染率,感染控制 洗手,感染控制建立无菌屏障,在中央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操作者应佩戴
4、无菌手套,穿长袖消毒衣及戴上口罩,并铺上大的无菌单。在中央静脉留置针操作时,大面积的无菌保护屏障可大大降低中央静脉留置针的感染率更换留置针敷料时,应佩戴手套,感染控制,消毒剂的应用皮肤消毒四种常用的皮肤消毒剂(INS)碘酊1-2%即刻起效,2分钟达到最佳效果 避免用于新生儿碘伏2分钟起效酒精即刻起效洗必泰十五秒起效,感染控制,皮肤消毒的标准由内向外旋转涂擦消毒范围8-10cm直径,敷料,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固定留置针当敷料变湿、脱落、或弄脏时,应及时更换每天在完整敷料表面触诊穿刺部位检查有否触痛尽量减低留置针敷料更换的频率,更换敷料时避免对穿刺部位的触摸,以防污染,美国有关留置
5、针敷料更换标准,外周静脉留置针每72小时中央静脉留置针在美国,通常操作的方法为:纱布每48小时 更换一次透明敷料有中央静脉留置针的ICU病人-2次/周有中央静脉留置针的非ICU病人-最长可达7天/次动脉插管-敷料持续使用至整个留置期,如留置时间5天,2次/周更换敷料在敷料或病程录/护理记录上,记录敷料更换时间,拔除留置针,通常的留置针持续使用时间为:外周静脉留置婴儿小于6天成人 小于6天如在紧急状态下插入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应在插入后24小时内拔除,更换输液器具和输入液体,输液器具尽量减少留置针输液连接处的连接次数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具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具(持续输液)输液肠外营养的脂质输液,要求在
6、24小时内滴注完毕对于单独的脂肪乳剂,要求在12小时内滴注完毕,四 婴幼儿静脉穿刺技巧,小儿头皮静脉宜采用直刺法,针尖斜面朝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进针角度以额上静脉、颞浅静脉为515,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四 婴幼儿静脉穿刺技巧,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得当,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疼痛剧烈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根据血管的曲直走向再平行血管送针少许,四 婴幼儿静脉穿刺技巧,护士熟练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加上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和积
7、极配合,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三大因素,五 婴幼儿输液治疗的最佳实践,程序化操作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并发症减少病儿费用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针刺伤,内 容,婴幼儿静脉输液婴幼儿静脉输液的风险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婴幼儿静脉输液的风险,输注液体是否安全取决于: 血管通道 输注液体的渗透压、PH值、化学特性 输液治疗的留置时间,血管通道,血管壁发育不良 基础疾病影响 局部防御能力差,关于渗透压,血液的渗透压:280-295mOsm/L等渗液的渗透压:240-340mOsm/L常用液体的渗透压: 5%GS 260mOsm/L, NS 308mOsm/L,
8、5%GNS 560mOsm/L, 10%GS 505mOsm/L, 12.5%GS 625mOsm/L, TPN 1400mOsm/L,输注液体浓度与化学性静脉炎的关系,低度危险 450mOsm/L, 中等危险 450-600mOsm/L 5%GNS 560mOsm/L, 10%GS 505mOsm/L 高度危险600mOsm/L :12.5%GS 625mOsm/L, TPN 1400mOsm/L 渗透压900mOsm/L建议采用中心静脉通道,静脉炎与药物的化学特性,PH值:正常:7.357.45风险: PH8/ 6:静脉炎增多. PH4.1或PH8将严重破坏组织细胞。常见的发疱性药物:钙剂
9、、钾剂、多巴胺、 10%、20%、50%葡萄糖制剂等,化疗,许多药物由于它的渗透压和pH值对 血管内膜具有刺激性在没有血液充分稀释的情况下,这 些刺激性药物损伤内膜血管毒性药物则对内膜损伤巨大, 并可能造成渗出坏死,婴幼儿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输液渗漏: 化学性静脉炎 局部皮肤损伤:局部皮肤变性坏死或钙化感染:局部静脉炎 全身:败血症 血栓性静脉炎,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机体因素,护士因素,输注液体及药物因素,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机体因素 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而导致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血管通透性增加,机体抵抗力低下,皮肤粘膜的防疫能力下降,静脉输注药物时易引起输液性静脉炎,局
10、部渗漏致皮下组织损伤,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机体因素如危重新生儿处于休克状态、DIC等常导致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如肢端的水肿、硬肿头皮的产瘤或帽状腱膜下血肿常导致头皮局部的血液循环不良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和超低体重儿,局部皮肤十分娇嫩,真皮结缔组织发育不成熟,皮肤通透性较强,静脉输液时皮肤更容易起水泡,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输注液体及药物因素 如多巴胺、葡萄糖酸钙、20%甘露醇、脂肪乳、碳酸氢钠、维生素C、静脉高营养等药物 都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皮肤及血管具有强烈刺激性,在静脉输注时即使药物没有引起肉眼所见的渗出及漏出,都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苍白、长水疱或硬结、钙化等,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护士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婴幼儿 静脉 输液 护理 安全管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