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
《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织 物,第八章 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 与纤维性质的关系,混纺织物是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纤维纺制而成的织物。通过混纺,纤维互相取长补短,降低成本,扩大品种,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混纺织物的各项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有密切关系,而且随着纤维组分,混纺比的变化而起不同变化。 第一节 纤维品种的影响 采用某一种纤维参加混纺,都应有一定目的,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收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节 组分及混纺比的影响一、双组分混纺,(一)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 1涤棉混纺 这是大宗的棉型混纺织物,俗称“棉的确良”。织物的断裂强力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随不同强伸型的涤纶而异,即采用高强低伸型涤纶与棉混纺时,织物断裂强力随涤纶的
2、混入而提高,采用低强高伸型涤纶与棉混纺时,织物断裂强力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曲线呈现具有最低值的下凹形,涤纶含量必须大于 50后才能使织物强力大于纯棉织物,如当涤纶含量为65时,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约比纯棉织物提高30。混纺织物的耐磨性随涤纶的混入而增加,尤其是低强高伸型涤纶纤维与棉混纺后,织物的耐磨性可得到显著提高,如当混入65时,织物的耐磨性可比纯棉织物提高2倍以上。而高强低伸型涤纶的混入,则会影响织物耐磨性的明显提高。,此外,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缩水性和褶裥持久性都随涤纶的混入而有显著改善。但吸湿性、抗熔孔性、耐污性及棉型的外观手感方面,则随涤纶含量的增高而下降。 国内目前常用的混纺比例为6
3、535的涤棉,这是综合考虑了上述 各项性能及国内的涤纶价格而定的。近年来国外流行低比例的棉涤混纺织物;如5050、5545、7030、8020的棉涤混纺织物已逐渐出现。实验表明,通过适当调整纱的线密度等,仍可使混纺织物获得较好的强力,而织物风格上棉型感更强,吸湿性、抗熔孔性、耐污性、透湿性等明显改善,从而使服装的舒适性提高。,2涤毛混纺,涤毛混纺织物俗称“毛的确良”,是理想的两合一配对典型,采用适当的混纺比例,能获得纯毛或纯涤纶织物都不能达到的较全面的优异性能。 由于羊毛与高强低伸型涤纶的伸长性能差异不是最大,所以棍纺织物断裂强力与该种涤纶含量间的关系曲线几乎没有下凹现象。而羊毛与低强高伸型涤
4、纶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更明显地随涤纶的混入而提高。当该种涤纶含量为25时,织物的断裂强力可达到纯毛织物的14倍;当混入 50时,织物的断裂强力可达到纯毛织物的2倍以上。 混纺织物的耐磨性与涤纶含量间基本上呈直线变化,但不同强伸型涤纶混入时,耐磨性的增高速率不同。显然,采用低强高伸型涤纶混纺时,织物的耐磨性随涤纶的混入迅速提高。通常,混入25该种涤纶时,织物耐磨性已可提高1倍,当涤纶混纺比超过50后,织物的耐磨性更加显著地提高。 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在标准温湿度状态下差异较小,这是因为纯毛织物在标准温湿度状态下折痕回复性较好;优良的毛织物还具有很好的急折痕回复性。但在高湿状态下,纯毛织物的折痕回
5、复性比纯涤纶织物差得多,因此,增加涤纶含量,对混纺织物湿态的折痕回复性,尤其是急折痕回复性能起明显的促进作用。,混纺织物的缩水率在涤纶含量超过50后,可降至与纯涤纶织物相近。纯毛织物缩水性较大,因此多用干洗。 混纺织物的褶裥持久性须在涤纶含量达65后才有较好改善。 混纺织物的免烫性与褶裥持久性有直接关系,一般也要在涤纶含量达65以上,才有较好保证。 混纺织物的抗熔孔性取决于羊毛含量,只有当羊毛含量达到55以上时,才不容易出现熔孔。 此外,混纺织物的吸湿性、保温性、耐污性、透湿性、手感方面的压缩弹性,膨松性等均随羊毛混纺比的增加而改进。目前实际应用的涤毛混纺比有7030、6535、5545等,以
6、兼顾上述各个方面。涤毛混纺适宜做精纺毛织物。,3涤麻混纺,涤麻混纺织物主要是用苎麻与涤纶混纺,俗称“麻的确良”。 由于麻与涤纶两者的伸长能力有较大差异,所以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与混纺比间的关系曲线,都呈现有最低值的下凹形。一般涤纶含量在4050时是织物强力的最低谷,以后织物强力逐渐上升,涤纶含量达65时织物断裂强力才大致与纯麻织物相当。 混纺织物的耐磨性、折痕回复性等,都随涤纶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特别是耐磨性可比纯麻织物显著提高。 麻含量增加时,混纺织物在吸湿性、透湿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常用的涤麻混纺比有7525、7030、6723;6535等。,4涤丝混纺,涤丝混纺织物是涤纶和绢丝混纺,俗称“
7、丝的确良”。 随着涤纶的增加,织物在折痕回复性、缩水性、免烫性、 褶裥持久性等方面有所改善,而绢丝则使织物在吸湿性、柔软性、悬垂性、透湿性方面有所提高。 涤纶含量一般为、8050,国内多采用65。,5腈毛混纺,这也是一对互补性很好的配对,尤其适宜于粗纺毛织物,毛毯等。 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随腈纶含量的增加而近似直线地缓缓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始终较小。 混纺织物的耐磨性也随腈纶混纺比的增加近直线地缓慢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也始终很小。 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随腈纶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混纺织物的缩水性随腈纶含量的增加明显改善。当腈纶含量超过 50时,织物缩水率可减小到与纯腈纶织物相近。 混纺织物的褶裥
8、持久性随腈纶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但腈纶含量需达75以上才有显著效果。,免烫性,也有相仿的关系。 混纺织物的膨松性随腈纶的混入逐渐改善。当腈纶含量超过50时,织物的膨松性有显著的提高。 腈毛混纺比有7525、7030、6040、5545等,也可采用5050毛腈混纺。如为要求挺括、不皱、不缩和持久褶裥 精梳毛织物,腈毛混纺比可采用5545;如为要求轻、暖、手感丰厚的粗梳毛织物,则腈纶的含量还可适当提高。毛腈方式的混纺比例用得较少。,6腈棉混纺,这是一种棉型混纺织物,多用作针织内衣。随腈纶的增加,织物柔软而有丰满感,耐磨性有时不及纯棉织物,吸湿性、透湿性也随腈纶的增加而明显变差,有时还产生起球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织物 第八 混纺 物理性质 纤维 性质 关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