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docx
《XXXX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变动解读讲义主讲: 任汝芬欢迎使用新东方在线电子教材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2)年度间(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部分复习提示(1)本门课程讲述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包括现状与趋势)的认识、判断与对策、主张。2010年考试大纲所考查的世界格局、大国关系与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关系五方面内容的前四方面主要讲述认识、判断,最后一方面内容主要讲述对策、主张。(2)复
2、习本门课程要以党的十七大的新精神、新思想为统领,主要有: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总体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总体稳定、很不安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3)本门课程的题型估计是分析题,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分析考前的国际热点。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除学懂学会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关注今年的国际热点问题。一、世界格局(一)两极格局解体1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
3、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消长。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废墟,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大膨胀起来。美国凭借经济上的巨大实力和强大优势,一步一步地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
4、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以及通过提供“两个安全网”(“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推行“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伴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同时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并且形成了一支新兴的
5、经济力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除了这三大区域化组织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2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各种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规模和态势。战后世界两极格局从形成到瓦解经历了半个世纪。(1)两极政治格
6、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雅尔塔体系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三次会议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
7、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这些协议或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美国和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和改变了。雅尔塔体系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新的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消极作用: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
8、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抨击与不满;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它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2)冷战的开始两极世界政治格局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间的冷战。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峙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依仗经济军事实力试图独霸世界。美国改变了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转而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面对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政治上的孤立和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诬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与威胁,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不得不奋起自卫。1947年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纷纷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联成了一片。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了北约,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形成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10、由于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政治上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意识形态上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3)两极政治格局的动摇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和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加剧,两大阵营的对峙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争霸。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是美攻苏守。到70年代就变成苏攻美守。直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的“
11、尼克松主义”和战略收缩政策,重新采取强硬姿态,实施“新遏制政策”,同苏联展开全面争夺。加上苏联国力的下降,苏联的扩张势头得到遏制,这成为两极格局终结的先声。1985年11月,美苏两国首脑举行日内瓦会晤,美苏关系从紧张转向缓和。1989年12月的马耳他会晤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发生动摇。这主要是因为: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冲突和解体。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4)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
12、91年华约解散,同年12月苏联解体,导致雅尔塔体制的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当前世界仍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新旧格局转换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打破了旧的力量的对比。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它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新旧格局转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着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二)世界多极化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13、,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当今世界力量对比虽然呈“一超多强”态势,但正逐渐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走向、力量对比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不断地向前发展。2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具体原因在于: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
14、不从心,中国、俄罗斯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霸权主义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已经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经济实力雄厚,有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
15、极化方向发展。3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三)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
16、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比生产的增长速度高得多,它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突出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
17、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第三,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
18、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
19、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为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
20、限制;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20世纪50年代是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初创时期,60-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是进入较高层次的时期,90年代出现了北美、欧洲、东亚三大地区经济集团。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区域集团组织有几十个,参加的国家约150多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尽管区域经济集团化多少具有排他性,但有成效的区域组织都努力把地区经济与全
21、球经济衔接起来,又具有开放性的一面,因而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欧洲联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1995年1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使联盟由12国扩大为15国。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正式加入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2007年
22、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使欧盟的成员国达到27个。2007年10月18日,欧盟27个成员国的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条约的文本内容达成共识。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大的变革。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成效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987年美国与加拿大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1994年吸收墨西哥参加,形成了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根据协议,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自由流通。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
23、集团,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美国实现其“美洲倡议”的第一步,目标是逐步取消关税和投资障碍,进一步推动西半球的贸易自由化进程。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显然落后于前两个地区。这是因为亚洲情况比较复杂,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民族宗教传统不同等等,一时难以建成一体化集团。但是东亚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且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亚太经合组织已承诺以多样化为前提,不推行一种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结构并行的办法,在促进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
24、其成员已增加到21个。中国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起步较晚。在大西洋两岸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的同时,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却十分缓慢。2002年之前,该地区的三大国(中国、日本、韩国)基本上游离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之外,从而使得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似乎微不足道。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及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使这一地区开始意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2001年,中国与东盟率先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样,中国对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持积极态度。在2003年10月10+5会议上,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标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XXXX 考研 政治 思想政治 理论 考试 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