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功能39 课件.ppt
《细胞的基本功能39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基本功能39 课件.ppt(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21,1,细胞功能,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2022/12/21,2,节目录,2022/12/21,3,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 及物质转运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1,一.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二. 物质的跨膜转运,2022/12/21,4,一.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组成:电镜下三层:内外侧致密带、中间透明带各2.5nm。由脂质、蛋白质、少量糖组成。 结构:1972年singer提出“液态镶嵌模型”学说(fluid mosaic model),即:C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F),2022/12/21,5,(一)脂质双分子层 胆固醇
2、70% 亲水的磷酸和碱基朝向C内外。 疏水的烃基朝向膜中间。(图),2022/12/21,6,脂质双分子层,2022/12/21,7,(二)细胞膜的蛋白(F)、整合(嵌入)蛋白质(integrated protein):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亲水肽段于膜两侧。、表面(周围)蛋白质(peripheral protein):亲水肽段附着于双分子层的内或外表面。,2022/12/21,8,整合蛋白质,表面蛋白质,细 胞 膜 蛋 白 质,2022/12/21,9,膜蛋白质的作用:(1)构成C膜的载体、通道或离子泵,与物质转 运有关。(2)构成C膜的受体,与激素结合后把信息传入 C内。(3)酶:起催化作用。
3、,2022/12/21,10,(三)细胞膜的糖类(F) 量少(210),有寡糖、多糖。与膜脂质及蛋白质结合,作为细胞“标记”膜受体的“识别”部分,与激素结合。若作为抗原部分,表示免疫信息。,2022/12/21,11,细 胞 膜 的 糖 类,糖类,2022/12/21,12,细胞膜的功能:、保护:屏障作用。、转运:载体、通道、离子泵。、识别:膜外侧的糖链。、信息传递: 受体 化学信息。 通道 生物电信息。,2022/12/21,13,二. 物质的跨膜转运,(一)概述,1物质转运的两个必备条件 1)细胞膜对物质有通透性 2)转运动力:如浓度差、电位差、渗透压差,2022/12/21,14,2细胞
4、膜转运的物质(F),1)小分子物质:,H2O,无机盐:Na+、K+、Cl-、Ca2+等,有机物:G、aa等,2)大分子物质:如酶、激素、吞噬的细菌等。,2022/12/21,15,细胞膜的物质转运,2022/12/21,16,3物质转运存在于: C膜内外、消化道对物质的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等结构。,(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形式,1被动转运:顺梯度(动力),不耗能。 (F),2022/12/21,17,1)单纯扩散:扩散 :溶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净移动。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在生物体中一些物质(脂溶性)顺电位差或浓度差的跨细胞膜转运。 如:气体(O2,CO2),乙
5、醇,尿素,水等。 P高 P低。,2022/12/21,18,顺浓度差的转运,2022/12/21,19,扩散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浓度差、电位差、膜的通透性。 特点: 单纯的物理过程,扩散速率大,无饱和性。,2022/12/21,20,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水溶性物质借助C膜上特殊蛋白质,从高浓度侧到低浓度侧的扩散。 (1)经载体(carrier)易化扩散 主要转运小分子有机物,如G、aa。(图),2022/12/21,21,2022/12/21,22,载体 特点: a、结构特异性 b、饱和现象 c、竞争性抑制 d 、顺浓度梯度,2022
6、/12/21,23, 经通道(channel)易化扩散 (F) 为一类镶嵌与膜上的蛋白质,其中间有孔允许相应的水化离子通过。有静息、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 (图) 主要转运离子,如K+、Na+ 等。,2022/12/21,24,2022/12/21,25,2022/12/21,26,通道状态,2022/12/21,27,根据通道“闸门”打开的因素不同,分为:、电压门控(voltage gated ion channel)通道 该类通道的 开放取决于膜两侧的电位差。、化学门控(chemical gated ion channel)通道 该类通道的开放取决于某种化学物质是否作用 于膜受体。、机械门控
7、(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通道,2022/12/21,28,3)渗透作用:H2O进出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 P低渗 P高渗2、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指细胞通过本身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如:钠钾泵。,2022/12/21,29,2022/12/21,30,钠泵(sodium-potassium pump):糖蛋白,分子量25万,属C膜上的整合蛋白。 亚单位:转运Na+、K+,分解ATP。 亚单位:功能不详。,2022/12/21,31,其活性 : 因C内Na+、C外K+而激活。 因C内N
8、a+、C外K+而失活。 其每分解一个ATP可泵出3个Na+,同时泵入 2个K +,使膜内维持负电位,膜外维持正电位生电性钠泵。 (图),2022/12/21,32,2022/12/21,33,神经细胞和肌细胞正常时 : K+浓度膜内 外3050倍。 Na+浓度膜内 外12倍。 这种不均衡的离子分布靠钠泵等的作用。,2022/12/21,34,钠泵活动重要的生理意义:a、造成的细胞内高钾环境是细胞代谢必须的。b 、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c、形成和保持细胞内外Na+、K+不均匀分布是生物电产生的前提。(F),2022/12/21,35,d、维持细胞内PH稳定。 Na+ H +交换。e 、维持
9、细胞内Ca 2+稳定。 Ca 2+ H +交换。f 、维持细胞内电位的负值。生电性钠泵。g 、 是继发性转运的动力。,2022/12/21,36,3、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nsport) 钠泵建立的Na+浓度势能贮备是营养物质(G、aa)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来源。 包括:同向、逆向转运。 (图),2022/12/21,37,同向转运,2022/12/21,38,(三)出胞和入胞 1、出胞(exocytosis):指物质由细胞排出的过程。 如:神经末梢分泌递质,腺体分泌激素。 2、入胞(endocytosis):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图) 吞噬(de
10、glutition):固体物。单核、巨噬、中性粒C. 吞饮(pinocytosis):液体。液相和受体介导入胞。,2022/12/21,39,2022/12/21,40,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第二节 跨膜信号,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022/12/21,41,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一)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1、 G蛋白耦联受体: 细胞上与第一信使(激素)结合的特殊蛋白质。2、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1)是受体与效应器间具有信息传导功能的蛋白(F) 2)分激活型G-蛋白(Gs)、抑制型
11、G-蛋白(Gi),2022/12/21,42,G蛋白由、三个亚单位组成。其中亚单位有同时结合GDP或GTP的能力和GTP酶的活性。,2022/12/21,43,3、 G-蛋白效应器腺苷酸环化酶 (AC) ATP cAMP磷脂酶C(PLC) 磷脂酰肌醇 三磷酸肌醇 (IP3)4 、第二信使:cAMP 、IP3、DG、cGMP、Ca2+等。,2022/12/21,44,2022/12/21,45,(二) G蛋白耦联受体转导的主要途经1. 受体 G蛋白AC途经 H-R Gs AC(腺苷酸环化酶) cAMP PKA(蛋白激酶A)。2. 受体 G蛋白PLC途经 H-R Gs PLC(磷脂酶C ) 生成I
12、P3、DG 胞浆Ca+ Ca-钙调蛋白激酶。,2022/12/21,46,二、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channel) 如:运动终板处的“N-型ACh受体”。 其由4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的5聚体(2、 、)蛋白质,5个亚单位又各以其第2个疏水性跨膜-螺旋构成水相孔道的“内壁”,,2022/12/21,47,两个亚单位是同2个Ach结合的部位。故在这里起受体作用的只是通道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蛋白质分子。 (图),2022/12/21,48,2022/12/21,49,亚单位,Ach,2022/12/21,50,2、电压门控通道
13、(voltage-gated channel)。3、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4、细胞间通道(intercellular channel)或缝隙连接(gap junction)。(F),2022/12/21,51,2022/12/21,52,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一 )酪氨酸激酶受体 一些肽类激素(胰岛素、NGF等)通过细胞膜中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跨膜信号转导。,化学信号膜外段(受体)跨膜段膜内段的蛋白激酶自身及其他蛋白质内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细胞功能改变。(此途径无G蛋白和第二信使的参与)(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略),2022/12/21,53
14、,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第三节 细胞生物电,一、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 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四、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2022/12/21,54,一、 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一)生物电:可兴奋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跨膜 电变化 。,组织器官:ECG、脑电、肌电等所有细胞Ap 的综合表现,受刺激时动作电位(Ap) 反应,(二)分类,安静时静息电位(Rp),单细胞,2022/12/21,55,(三)生物电产生基础,1机制:带电离子(Na+和K+)经离子通道产生跨 膜转运。,2离子跨膜转运的二个必备条件:,有动力:膜内外离子分布差异大,具很高的浓度 差 (内K+、外N
15、a+高) (F),2022/12/21,56,离子跨膜转运,2022/12/21,57,(四)膜电容和膜电阻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构成具有较高的电阻特性。 而电阻较高的细胞膜与其内外两侧导电性较高的细胞外液又构成了膜电容。 故细胞膜具有一般的电学特征。(五)电紧张电位 由外加电流引起的细胞膜上的电位,其随电流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这种电位叫。,2022/12/21,58,2022/12/21,59,三-9,二、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切活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均表现有生物电的变化。 1、记录生物电(bioelectricity)方法有二:,1) 细胞外记录:将二记录电极置于C外(图)。 (A)兴奋产
16、生时记录到双向动作电位。 (B)延长二电极间距,动作电位增宽。 (C)二电极间损伤记到单向动作电位。,2022/12/21,60,2022/12/21,61,2)细胞内记录:微电极(尖瑞1m)对单细胞记录,参考电极于C外,微电极插入C内。,2022/12/21,62,2、细胞的静息电位1)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不同C其值不同,若膜外为零,则蛙肌C膜内: -50 -70mv,高等动物神经C:-70 -90mv。,2022/12/21,63,1902年Bernstein最先提出:RP的产生可能与K在C内外不均衡分布
17、及安静时膜主要对K+通透有关。1939年Hodgkin对此加以证实。,2022/12/21,64,2022/12/21,65,RP的产生需满足三个条件: 安静时C内外离子分布不均:C内K+、P-多, C外Na+、Ca+、Cl-多。 安静时C膜对K+的通透性高。 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有随K+外流的倾向,但 不能出膜,形成与K+隔膜相吸的极化状态。,2022/12/21,66,描述膜两侧电荷分布状态的术语:极化(polarization):RP存在时所保持的膜两侧外正内负状态。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RP的数值向膜内 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的过程。,2022/12/21,67,去
18、极化(depolarization):RP的数值向膜内负 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去极化后,又向 原初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2022/12/21,68,膜内外K浓度比约 301 (动力),安静时K通道开放 ( 通透性) 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有随K+外流的倾向,但不能出膜,形成与K+隔膜相吸的极化状态。,电位差(阻力),K+ 平衡电位,=,(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浓度差(动力),静息电位,2022/12/21,69,据 Nernst公式: EkRT/ZFk+o/k+i(mv) Ek60 log k+o/k+i (mv) R:通用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19、 Z:离子价 F:法拉第常数,2022/12/21,70,即:RP为K+的平衡电位(Ek):静息时K+的跨膜化学驱动力和电场驱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膜两则的电位差稳定于某一数值。(图),2022/12/21,71,2022/12/21,72,Rp的特点:安静时,细胞膜上K+通道开放,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相对恒定的直流电。,2022/12/21,73,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并可扩布的膜电位倒转。,(一)细胞的动作电位(AP),2022/12/21,74,2Ap分期(以神经细胞为例)(F)
20、 锋电位 去极化(-90 0 +30) 复极化(+30 0 -90) 后电位: 锋电位后一种时间较长,波 动较 小 的电位变化,2022/12/21,75,1)去极相:膜受刺激后原来的膜内负值消失变 为正值(反极化),构成AP的上升支。 膜电位由0 +35mv称超射值。,2022/12/21,76,2)复极相:去极相的膜电位倒转短暂,很快出现RP的恢复,构成AP的下降支。 其持续时间较长,有电位的波动称后电位: 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 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 (图),2022/12/21,77,正后电位,负后电位,2022/12/21,78,AP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单一细胞产生AP的特点:
21、只要刺激达到阈值即可产生AP,即使再增加 刺激强度,AP的幅度不再增加。 AP不仅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它也可向周围 C膜传播,且大小不因传播距离而改变。,2022/12/21,79,即单一细胞的“全或无”(all or none)现象: 在同一细胞上AP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改变而变化。,2022/12/21,80,膜内外Na+浓度比 约 112( 动力 ),受刺激时Na+通道 开放 ( 通透性 ),电位差(阻力),=,(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电化学驱动力(去极化):细胞受刺激时 Na+通道开放,Na+快 速内流(内正外负)。,Na+内流,浓度差(动力),Na +平衡电位,动作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的基本功能39 课件 细胞 基本功能 3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