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生态学课件.ppt
《药用植物生态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生态学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药用植物生态学,Medicinal plant ecology,2,教 材,3,1.1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生态学是植物生态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运用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特殊生物群落药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是指含有能防治疾病的化学成分,具一定疗效的有医疗用途的植物。,药用植物包括野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等药用植物群落,既反映植物生态学的一般规律,也反映药用植物群落的特殊性。,第一章 绪 论,4,研究内容: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对药用植物的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力求从基因、组织、个
2、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等不同层次上把握道地药材形成与发展的生态学规律,为合理开发与保护道地药材,科学管理药用植物产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目的: 保证药用植物产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最终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永续利用。,人参,黄果人参,5,药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生态因子,药用植物的分布,药用植物的产量,药用植物病虫害发生,药用植物的品质,6,学习药用植物生态学的目的与任务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目前约有7000多种植物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使用。我国的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希望药用植物有兴趣的同学们好好学习,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贡
3、献。,7,中医中药药用植物,8,中医是我们祖宗传下的宝贝。它作为一种自然疗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上广为传播。,纽约中医药学院,9,10,11,12,13,世界各国对中医的最新认知1、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中医专家为美国国家医学顾问委员2、美国73名议员联名提议在美推广中医药3、美国首次认同中医与西医一样为独立科学体系4、国际上近年有转向中草植物药的趋势,5、在西欧,针灸已获得合法地位6、美国:有6000万美国人服用中药7、日本有中药厂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品种2万多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
4、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14,但自从西医在我国医疗事业中取得主导地位以后,中医越来越被医患两个方面轻视了。得病后患者往往首先求治于西医,治疗无效后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中医碰碰运气。 其实,对许多病的诊断治疗中医的方法更准确有效。甚至许多被西医定为疑难大证绝症的疾病,中医如果能辨证准确用药恰当,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甚至治愈的目的。但中医真正的治病原理,却很难被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理解,甚至很多学中医的人也是停留于用西医理论理解中医的浅表层面。,15,用桂圆肉一
5、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16,中西药的比较,17,中医的独特与高明之处在于:四诊八纲的辩证方法,六经六气的对应原则,阴阳升降的平衡观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认识,卫气营血的循行规律,经络脏腑的五行生克属性。这些共同构成了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治疗体系。,18,天人合一的解释,“凡人之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气者,乃所生之本”-人出生的时日就象季节的庄稼,除了种子自身外,顺天时,应地理,果实就饱满,反之就有问题系统相似性理论:人体是地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体体内的各种物质运动由二部分所构成,一是人体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二是地球系统的物质运动规律 善言天者,必有
6、验于人-内经举痛论篇,19,一天中的阴阳,人体 清晨,人体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阳气最盛太阳偏西时,体表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晚上,阳气便会收敛聚守于内,自然清晨,万物复苏,阳气蠢蠢欲动中午,阳光普照,阳气最盛太阳偏西时,地表的阳气逐渐消失晚上,阳气收敛,阴气升腾,20,宇宙和人体的能量,精气,外三焦,元气,谷气,氧气,内三焦,能量转化加工,能量的来源,任脉,带脉,卫气(气),营气(血),阴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阳跷脉,能量分配,能量使用,冲脉,督脉,胃,小肠,心,肝,膀胱,肾,胆,小肠经,大肠,肺,脾,脾经,心经,胃经,大肠经,肺经,肝经,胆经,三焦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
7、木,水,金,土,火,21,子午流注,22,春,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节气,23,黄帝内经中的春季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节录):春三月,此之谓 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变为寒,奉长则少。 ,24,“动则生阳”: 在春天的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反觉困倦,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夜卧早起,经常到室外、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应春天生长之气。踏青,春游,每天慢跑15-2
8、0分钟。,起 居,25,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是辩证发展的。虽然有突发原因引起的疾病如烧伤、跌打、虫兽咬伤,但主要的疾病是长期外界和自身的不良因素积累的结果。并且,中医认为,疾病在身体内的发展是由表及里,由轻到重,由一脏转至多脏的过程,治疗是其发展的逆过程,但不是机械的逆过程。,26,中医认为人体是积极地对应疾病的,人体有其自身的报警和修复能力。疾病进入人体,正常人体会发出警报并开始修复,这时是体内正邪两种势力在剧烈斗争,一定会产生不适感,比如发烧、困倦等。这时正确的做法是促进人体修复功能的工作,而不是制止报警功能的工作。,27,中医认识到的人体与环境是相应并且共生的。人不能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中
9、,人身体的外部和内部存在大量的其它生物,有其相互的适应性,控制在某种范围内不会引发疾病。如果一味讲求纯洁,将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得不偿失。西医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就说明了抗生素是异体物质,会在体内集聚。输血不如造血,直接干预体内微生物群的发展不如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抵抗。,28,但现在的中医们在用药过程中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西医的检查结果,迷惑于各种生化指标,却忽略了对病人直观症状的观察,甚至只用西医的结论阐述相关的病情。其实,如果没有中医的辨证方法作依据和指导,即使用中药治病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医了。,29,中医不被现代人了解,还表现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上。比如说中药见效慢,其实高明的中医用药效如桴鼔
10、,治疗难症有时一剂而愈,是西医难以想象的。比如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吃不死人,其实如果辨正失误用药与病情相反,庸工杀人往往在反掌之间。比如说中药治本,其实如果认错了病情用反了药物,不但不能治本还会拔本。误解中医的直接后果是中医失去了治疗急症重症危症的市场,导致一些本来中医可以治愈的疾病至今仍被看成是绝症。,30,当然,我所说的中医指的是真正懂得理法方药的中医,而不是以西医诊断、中药治病的所谓中医,更不是那些动辄以所谓的祖传秘方欺世盗名的中医骗子。中医典籍浩如烟海,方药难以计数,真正的障碍在于不能正确理解,拨开迷雾。古人唯恐后人不解,反复说明,剖心示范,哪里还有什么秘密呢?正是那些浅见之徒才会故弄玄虚
11、,怕人学去了他们所谓的秘方。,31,试问,若论到药方,古往今来有能超过伤寒论的吗?仲景早就公诸天下了,舍此不学,一味在那些见不得人的秘方上用心,岂不是迷惑颠倒之极,见识已经差到这种地步,又怎么会真正治病呢?中医治病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对病症、病因以及病程综合分析的结果。因为就算两个人病的部位一样,也存在两个人体质是否一样,生活环境和习惯是否一样,病因是否一致,疾病的发展和转化是否一致等多种异质因素,所以会有千人千方。,32,客观地看看,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西医西药的不断发展,我们周围的病人呢?是不是也多了许多。从癌症到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肾炎等等,几个人没有慢性病呢?我们吃的肉,是
12、工业激素加劣等抗生素生产出来的,菜是农药加化肥加保熟催熟剂弄出来的,治病用的也是一派寒凉的抗生素、激素、各种降压降脂降糖止痛药物。如何保健不生病,真的太难了。,33,近代以来,中医越来越失去市场,越来越不受人欢迎了。为什么呢?政府重视西医、轻视中医是一个方面,其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中医疗效之下降。当前中医为什么治病效果这么差?滥用清热寒凉药是导致中医疗效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的治疗思路与西医殊途同归,西医消炎,中药就清热。什么病都清热,什么病都要滋阴,什么病都用苦寒中药,如此等等,都不是真正的中医。中医走了偏路了,结果中医没有效果了,也没有人相信中医了。,34,谈起中医中药,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
13、,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没有现代化的提取设备,只是从山里田间采集一些草根树皮,煎汤喝了就能治病,不懂中医的人觉得十分神奇。那么,中医是如何让这些草根树皮产生治疗效果的呢?,35,我们知道,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一个生命圈子。相生相克,维持着生命的平衡发展。各种生物都有其生命的循环,人类也属于生物之一种,也当然有与其他生物一样的生命循环规律。所以说,地球上的生物圈其实就是互生互克的一个大循环,因为凡物皆有其偏性,有其偏,就有其有余不足,于是造就了生命圈的稳定发展。而中医就是这个生物圈中维护人的生命的最自然的医学体系。中医凭什么治病?就凭着生物圈的多样性,因为凡
14、物皆有其偏性。,36,人生病了,就是体内的阴阳气血经络平衡被打破,产生了偏颇。所谓生病,其实就是出偏,而治病就是纠偏。大偏产生大病,要大纠,小偏产生小病,要小纠。用什么来纠偏?用中药,尤其是草根树皮等等这些东西,因为它们有个自的偏性。以中药之偏来纠正人生命之偏,就是治病之道。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知道生病之偏是偏在何处呢?这就需要中医的辨证了。,37,中药是什么?什么东西才能当中药?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中药,认为只有在药房里摆着的,透着奇怪的味道的那些草根树皮等等才是中药。其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偏性,也都能因其自身的偏性而纠正人体疾病之偏性。因此,大自然中的任何东西都是药。不但各种植物是药,各
15、种生物也是药,甚至于各种矿物也都是药。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东西不能作药来用。重复一遍,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让我们的疾病有了康复的保证。,38,每种生物都是一个生命体,因其生长地域和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偏性。且各种生物本身也有其特殊的偏性。如黄芪性温而补气利水,而芍药性寒而收敛元气,即是植物各自的偏性。石膏甘寒清热,灶心土辛温止血,也是矿物各自的偏性。麝香辛温开窍启闭,五灵脂甘温活血祛瘀,是动物中药的偏性。如此等等,皆可以其偏而治疗人体疾病之偏。,39,所谓中药,就是自然界的万物。中医永远离不开自然界,所以说中医是最自然的(其治疗原理符合自然的变化规律),并且最贴近大自然的(中药离不开自然界)一门医
16、学。中医中药能治病,这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人类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它完全不同于西医西药。,40,如果任意地破坏大自然,世界上每消失一个物种,也就意味着人类可能会永远失去治疗某种疾病的一种特效药物。等自然界的生物消灭地差不多了,人类也就活不多长了。人类要想永远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中医中药。按西医现在的研究思路去治疗疾病,去维护人类的健康,是注定没有前途的,到某一天必然会遭受彻底的失败。以破坏自然的代价来挽救人类,结果只能是人类被自然所抛弃。,4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中说过:当今在世的人们啊,就是不肯留意学一些医药知识。学些医药知识,一则可以用之治疗父母和亲人的疾病,二则可以
17、救助那些贫贱百姓,三则可以保养自身,以延年益寿。而人们只知道煞费苦心争权夺势,贪图名利。这真是抢了芝麻丢了西瓜,名利是末,健康是本,没有了本,你要末干吗呢?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有了病,这才感觉到事情严重了,害怕了。然后就低三下四地去求神拜佛,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财,托门求人地把钱财和生命一同交付那些庸医们,任其摆弄。悲哀啊!,42,青蒿,本经中名草蒿,原文如此:草蒿味苦寒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因青蒿味苦性寒,所以它是除热邪的一味药物。治“留热在骨节间”便是治骨蒸潮热。本草纲目中已明确提出治“疟疾寒热”。疟,在中医里的症状是忽热忽冷,类似于少阳症的往来寒热。中医治病以阴阳平衡为目的,所
18、以用药的方法与现代医迥异。中医用青蒿治疟是因为疟为热邪,而西医用青蒿素是因为它能杀菌。这是不同医学理论的不同治病思路。,43,据说,近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青蒿治疟疾的效果,便提取了其中的青蒿素用于临床,效果非常好。他们又进一步研究,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了青蒿素。这个人写了一篇论文,大概意思是“论青蒿素抗疟原虫”之类的成果,这篇文章获了大奖。过了几年,又有个人写了另一篇论文,大概意思是“论抗疟原虫耐药”之类的成果,又获了奖。为什么呢?因为使用青蒿素抗疟,不久就产生了耐药性。后来,临床上用青蒿直接煎煮,又能杀死那些已有耐药性的疟原虫了。,44,还有个例子,中药汤剂原本是口服的,因为有效,所以
19、现代人便提纯之后用于注射,也有效,于是便大兴其道,比如参麦注射液,就是孙思邈生脉饮,比如茵栀黄注射液就是张仲景的茵陈蒿汤。现在的中药注射剂可能有几百种了吧,可惜好景不长,现在,双黄连注射液出问题了,这才引起重视了,才开始反思中药注射剂的问题了。双黄连就是金银花又称双花加黄芩和连翘,这三味都是清热的苦寒药,是针对热症的,你把中药制剂按西医理论乱用,当然容易出问题了。再说,口服之后再进入血液,其成份和直接注射进血液中是不同的,45,中药是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燮理阴阳,以平为期。正虚则补,邪实则泻,一切都是围绕护持元气进行的,果能辨证准确,用药真能愈病,绝非靠损寿掩盖症状,与滥用激素之类的透支元气的
20、自欺欺人行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46,激素是一味透支元气,如拆地基建围墙,墙未起,房已塌,用激素多造成股骨头坏死就是这个原因。激素是泻法不是补法,激素的控制病情是假象,病情会随着元气的外泻不断加重。,47,中药的木通和防己后来有两种,一种是关木通一种是川木通,一种是汉防己,一种是木防己,正品的木通和防己都不是马兜铃科的.中药一是讲究正品,不可误用;二要讲究道地药材;三是讲究按六气采药,四要讲究炮制。中医看似模糊其实严谨,人们不了解就是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有毒,对肾有害,这在中药大辞典中早就有说明,不知道为什么制药企业却在用?,48,1神农本草经汉代,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2本草经集注 梁代,陶弘景
21、(公元)3新修本草唐代(公元年)苏敬等人集体编写,由国家颁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4证类本草宋代(公元年)唐慎微,成为今人考察、辑佚古医方、本草著作的重要文献。5. 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年),全面总结了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认、采、种、制、用药的经验,是世界医药学的一部经典。,晦明轩本影印本,50,本草纲目的第一刻本,刻于明万历十八年,李时珍亲自主持,金陵胡承龙刻。,51,我国目前已知的中药资源种类,52,植物与中药的关系 古代及现代本草对中药的记载: 药味 植物药神农本草经(汉) 365 69%新修本草(唐) 844 71%证类本草(宋) 1518 74%本草纲目(明) 1892
22、58%中华本草(1999年) 8980 87.4%历年中药学教材 7983%,53,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1、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气候多种多样,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2、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已有记载的药用植物超过一万多种。 3、全国著名的药用植物:东北人参、五味子、细辛、黄芪、甘草、河南地黄、山药、牛膝、黄连、川贝母、云南三七、木香、广藿香、阳春砂、福建太子参、槟榔、芍药、当归、党参、枸杞、大黄、冬虫夏草等。,54,药用植物生态学的历史与发展,朴素的本草描述阶段,“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神农本草经),“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
23、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陶弘景),55,神农本草经云:“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产之地” “凡药有酸苦辛咸甘淡六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品质与产地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关系,认为药材是各种生态因子相互制约的产物。,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学说,更是概括了生物与自然的有机统一,56,木,火,土,金,水这五行,是指自然界的气的运动规律,它支配着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壮老已。,57,春木,有一个阶段,我住在一楼,房后有一块空地。我种了一些葡萄,月季花等。那年春天,我觉得有些葡萄枝应该剪掉,我就开始剪枝。这一剪,发现从断端流出很多水,嘀
24、嗒嘀嗒往下滴。葡萄枝里怎么滴水了呢?心想是不是缺肥?我就挖沟,施肥。这一挖沟,断了葡萄的不少根。从根的末端,也开始流出很多水。我们学校管园林绿化的老师傅看见了,他说,老师,你怎么春天剪枝啊?春天的时候,营养是向树根的末梢,向枝条的末梢输送,你把枝条剪断了,那个断端就会流出大量的营养,那是葡萄的眼泪,它在哭啊!树根也是一样,你挖断了,那也是葡萄的眼泪,也在哭啊!这个时候丢失养分,太可惜了。,58,什么样的气的运动,在春季支配着动植物的生长啊?营养向四周输送,向树根末梢,向枝条末梢输送?那一定是一种展放的气,而古人就借用这个“木”字,来代表这种展放的气。在五行中,木,代表气的展放运动。,59,夏天
25、的时候,人们常常感到酷热,烦躁,食欲下降,体亏人乏,严重的会引发季节病,这是五行的什么运动引起的呢?我问园林师傅:夏天,葡萄藤,都快长疯了,根还长不长?他说根就不太长了。因为春季根部已基本奠定好了,夏季就长地面部分。春末夏初,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特别活跃,交朋友的,搞对象的,垒窝的,成家的,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峥峥向上的景象。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气候,动植物这样的生长状况,我想这应该是什么样的气的运动支配着大自然呢?应该是气的上升运动。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为主导,支配着自然界。古人用哪一个字来代表气的上升运动呢?“火”字,因为火性延上。,60,在五行中,火,代表气的上升运动。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用植物 生态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