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非甾体抗炎药课件.ppt
《药物化学非甾体抗炎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非甾体抗炎药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 述,本章药物大多数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三种作用 。解热作用:降低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镇痛作用:作用于外周神经,对慢性钝痛有效,牙痛、头痛、关节痛,无麻醉性、成瘾性。抗炎作用:无菌性炎症 。,炎症的起因,细胞膜磷脂,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环内过氧化物,前列腺素PGE2PG,血栓素,脂氧酶,解热镇痛、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白三烯,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用于降温人体的适宜体温约 37C;前列腺素(PG) 合成抑制;治标不治本,6h后体温升高,配合抗菌消炎药使用;,解热镇痛药的作用部位,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发热的体温降
2、至正常。对正常的体温无影响。,解热镇痛药的作用部位,作用于外周抑制环氧合酶对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常见的慢性钝痛有良好的作用。,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的比较,解热镇痛药的分类,按结构分为三大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消炎)苯胺类:扑热息痛(解热、镇痛、无消炎作用)吡唑酮类:安乃近(解热、镇痛、消炎 ),一.水杨酸类Salicylic Acid,公元前15世纪:咀嚼柳树皮1860:法国人 Kolbe 合成水杨酸 1875:水杨酸钠用于临床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作用,毒副作用大 ,现仅作为外用药,治疗一些皮肤病,阿司匹林的发现,1899,Bayer, Hoffmann,As
3、pirin 较强的解热、镇痛、消炎作用。能选择性地使细胞内环氧合酶乙酰化,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影响下丘脑中枢致热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中枢恢复调节体温的正常反应。,阿司匹林结构与理化性质,乙醇易溶、氯仿、乙醚溶解;水微溶;溶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水溶液,阿司匹林不稳定性,1)易于水解,Aspirin鉴别反应,2)现象鉴别: Aspirin+NaCO3/H2O-澄清溶液 -稀 硫酸-白色沉淀和酸气,Aspirin鉴别反应,1 )颜色鉴别:H2O/加热+FeCI3,紫堇色,Aspirin不稳定性,2)容易氧化:醌式结构, 光、热、金属离子催化反应,淡黄-红棕-深棕-兰黑,Aspirin原料药的储存
4、,密闭、避光、干燥和阴凉处,Aspirin合成,1)合成盐酸,醋酸,对甲苯磺酸副反应:苯酚引起;酸酐,Aspirin合成与杂质的检验,2)检验:水杨酸的检验:FeCI3乙酰水杨酸酐(0.003%):致过敏,Aspirin的代谢途径,Aspirin药效与副作用,感冒、头痛、炎症、发烧抗血栓,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结肠癌胃粘膜刺激,甚至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水杨酸的结构改造与修饰,1.成酯修饰,成酰胺修饰,水杨酸的结构改造与修饰,水杨酸的结构改造与修饰,苯环的修饰,活性为Aspirin的四倍,胃刺激性小可用于关节炎、术后疼痛、癌痛,阿司匹林的衍生物,能释放NO,舒张胃黏膜血管,对胃无刺激性。,二. 苯胺类
5、,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破坏血红素,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1866,退热冰水解,易虚脱致贫血,非那西汀,Phenacetin,拜耳,1887,乙酰化醚化,头痛发热,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撤销,非那西汀,阿司匹林,咖啡因做成APC片广泛应用肾毒性、致癌、视网膜毒性,Phenacetin的代谢,1. 对乙酰胺基酚活性物质 2.对氨基苯乙醚-高铁血红蛋白 3.N-羟基苯胺衍生物-肾毒性、癌,1.,2.,3,扑热息痛Paracetamol,N-(4-羟基苯基)乙酰胺,强生,1893,Johnson-Johnson,Paracetamol的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型粉末;无嗅;味
6、微苦。溶于乙醇和热水;略溶于水;,鉴别反应,1.本品结构中有酚羟基,遇三氯化铁试液产生蓝紫色。,鉴别反应,2.芳伯胺特征反应其稀盐酸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应,再与萘酚反应,呈红色。,稳定性与水解性,本品在酸、碱性条件下,或潮湿的空气中易水解,水解产物可氧化。故制剂及保存要注意。,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Paracetamol的药效与药理,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无抗炎作用 抑制中枢PG前列腺素的合成,对外周PG合成的抑制弱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小;大剂量和长期使用,可导致肝、肾损伤,泰诺,扑热息痛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酚马来酸氯苯那敏,解热镇痛减充血剂镇咳缓解过敏,Twin Drug/孪药,苯乐来(扑炎痛
7、,贝诺酯),拼合原理:,把两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利用共价键连接起来,待进入体内后再缓慢水解成原来的两个化合物,以协同加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三、吡唑酮类,1.发现该类药物是在研究喹宁类似物时(偶然)发现的。1884年发现了安替比林(Antipyrine)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并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毒性大,又被淘汰。,2.结构改造,氨基比林受吗啡结构中具有甲氨基的启发,在安替比林结构中引入二甲氨基得到了氨基比林(Aminopyrine).氨基比林解热镇痛作用比安替比林持久,对胃肠道无刺激性,曾广泛应用临床。但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等不良反应,现已被淘汰。,安乃近为了增加氨基比林的水溶性,将
8、氨基比林的二甲胺基中一个甲基换成亚甲基磺酸钠基团,得到水溶性的安乃近,可注射给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迅速,但仍会引起粒细胞减少,对造血系统毒性较大,美国FDA等已禁止使用。,安乃近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水中易溶,乙醇中略溶。制成钠盐,水溶性增大。易氧化,水溶性放置后渐变成黄色,应避光密闭保存。该品起效快,强,适用儿童退热。适用于其他解热镇痛药难以控制的高热。长期服用会引起肾脏损害,粒细胞减少,药物热和过敏性皮疹。,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炎症是机体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9、)是产生炎症的介质。当细胞膜受到损伤时,体内的花生四烯酸释放出来,经环氧合酶(COX)的作用转化为前列腺素。,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了抗炎的作用。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不一样。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来治疗胶原组织疾病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骨关节炎,红斑性狼疮和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炎症的生理病理:炎症介质释放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渗出液增加白细胞渗出,并趋化和吞噬结缔组织细胞增生,抗炎药的作用,治疗胶原组织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骨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风湿性关节炎,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
10、织炎症。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又称为类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
11、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主要累及关节滑膜,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根本的区别:,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类风湿症状,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根本的区别:,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关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化学 非甾体 抗炎药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