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大型建筑冷水机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docx
《274大型建筑冷水机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4大型建筑冷水机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型建筑冷水机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香港理工大学 杨 嘉 陈国泰 余富荣后勤工程学院 吴祥生摘要为分析制冷机性能,本文在对某综合性建筑冷水机组能耗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螺杆式和离心式冷水机组的仿真模型。模型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冷却塔等一系列部件模型组成。模型的建立以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为基础,并按照制冷剂的流向完成对各个模块的迭代计算,从而实现了系统仿真。这两种冷水机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冷水机组的实测数据相比较,吻合较好。本文还对该建筑现有冷水机组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优化,并利用建立的这两种冷水机组模型对采用优化运行方式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螺杆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
2、模型 节能 随着空调系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能耗增长特别是空调系统的电力需求增长迅速。在整个建筑物的耗电中,空调系统的耗电约占30%以上1,而在空调系统中,制冷机系统(冷冻站)是空调系统的核心,其能耗占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大部分。因而对制冷机的运行进行优化,降低冷水机组的能耗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之配套的空调系统的规模也不断增大,单台的设备已不能满足要求。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多台冷水机组组成的空调系统被广泛应用。据开利公司提供的上千台冷水机组项目的统计,约有86 %的大型项目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多台冷水机组组成系统进行应用2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机组大部分时间
3、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冷水机组的工况受负荷率影响,多台设备间容量和数量的匹配成为影响系统能耗的关键因素。 如何确定不同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的最优运行模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从而降低系统能耗,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应加强对空调系统冷水机组能耗状况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分析机组的运行特性和节能潜力,本文首先分别建立了螺杆式和离心式冷水机组的仿真模型,并对某大楼的冷水机组的运行优化进行了分析。1 建筑物及冷水机组 本文选用的研究对象是位于香港某大学校园内的一幢综合性建筑。该建筑共14层,总建筑面积为25,000平方米,包括教室、演讲厅、办公室及实验室等,其中空调面积有22789平方米。在该空调
4、系统中,制冷机组包括4台制冷量为1512kW的离心式冷水机组(3用1备),1台制冷量为703kW的螺杆式冷水机组。冷水机组的主要参数见表1。每台冷水机组配备1台定流量一级冷冻水泵,另螺杆式冷水机组配备1台备用冷冻水泵。各台冷水机组输出的冷冻水汇集后,由3台大的变频二级泵(1台备用)和2台小的变频二级泵(1台备用)输送到大楼各层的空气处理设备(AHU)。冷却水系统中共有4台大的冷却泵(3用1备)和2台小的冷却泵(1用1备),此外有4 台大的冷却塔(1台备用)和1台小的冷却塔,每台具有高、低档转速调节风量。表1 冷水机组主要参数压缩机类型离心式螺杆式制冷机数量41制冷剂R134aR134a制冷量(
5、kW) 1512703COP (满负荷)5.675.09设计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oC)7/127/12设计冷冻水流量 (l/s)7233.6设计冷却水供/回水温度(oC)33/3833/38设计冷却水流量 (L/s)8741 冷水机组的运行参数由楼宇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MS) 进行测量记录,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测量的参数包括室外冷冻水的质量流量mchw (kg/ s) ,冷却水的质量流量mc(kg/ s) ,冷冻水供水温度Tchws ( ) 和回水温度Tchwr ( ),冷却水进口温度Tcde ( ) 和出口温度Tcdl ( ) ,制冷剂蒸
6、发温度Tev ( ) 和蒸发压力Pev(kPa ) , 制冷剂冷凝温度Tcd ( ) 和冷凝压力Pcd(kPa) ,制冷机耗功E(kW) 等。2 模型建立 动态负荷分析是冷水机组优化配置的基础,也是分析空调系统动态负荷特性的基础。为了分析该建筑空调系统中螺杆式和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运行性能,在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动态仿真软件TRNSYS分别对这两种冷水机组进行了仿真模拟3。模型考虑了真实的热力过程,包括制冷机各部 图1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模拟制冷机运行时,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各部件中的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必须满足。同时,在本模型中还考虑了蒸发器和
7、冷凝器的总传热系数在部分负荷时的变化。表2 为制冷机模型各部件的主要方程式,参数说明见表3。在该模型中还包括冷却塔,冷却塔的模型见文献3。在此模型中,每个运行工况输入参数包括冷负荷、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冷却水供水温度设定值等, 输出值包括冷水机组的各运行参数和性能系数(COP)。仿真将从压缩机模块开始,并按照制冷剂的流向完成对各个模块的迭代计算,从而实现了系统仿真。图1为典型的制冷循环。 模型中进行了以下简化:(1)在整个制冷机中流过的制冷剂流量相等;(2) 忽略制冷机与外界环境的热交热,即冷凝器中的热负荷等于制冷量加压缩机所耗的电功;(3)忽略制冷剂在
8、制冷剂管道中的压降4,5。表2 制冷机部件方程蒸发器No.冷凝器No. (1)(2)(3)(4) (8)(9)(10)(11)(5)(12)(6)(13)(7)膨胀阀(14)压缩机(螺杆式)No.压缩机(离心式)No.(15)(23)(16)(24)(17)(25)(18)(26)(19)(27)(20)(28)(21)(29)(22)(30)(31)3 结果与讨论3.1 冷水机组模型验证 为了检验所建立的这两种冷水机组模型的准确程度,利用测量结果计算的冷水机组COP来检验机组模型。由于该建筑的楼宇管理系统在2007年6月20日至2007年11月15日期间测量记录的数据较完善,因此对该段时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74 大型 建筑 冷水机组 模型 建立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