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专业知识ppt课件.ppt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专业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专业知识ppt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雏鸡饲养管理育成鸡饲养管理产蛋鸡饲养管理,蛋鸡育雏期管理相当于 打 地 基,打好“鸡础”,雏鸡的饲养技术,1、饮水先饮水后开食是育雏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在雏鸡充分饮水2小时以后再开食,育雏时必须重视初饮(雏鸡第一次饮水为初饮),雏鸡入舍后,稍作休息即可进行初饮,并且保证每只鸡都能喝上水。育雏第一周饮温开水,水温25左右,在水中添加葡萄糖与0.1%的维生素C或多维电解质,添加抗生素可预防白痢等疾病的发生,整个育雏期内要保证全天供水。,雏鸡的饲养技术,2、开食雏鸡的第一次喂食叫开食。一般来讲,在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对雏鸡的生长是有利的,实际饲养中,在饮水两小时即可开食。开食时,每只雏鸡可喂1
2、2g的小米或碎玉米,也可添加酵母粉以帮助消化,开食时应喂湿拌料(以手攥成团落地即散为最好),注意湿拌料应随喂随拌,防止发霉变质。,雏鸡的饲养技术,3、饲料雏鸡的饲料要求新鲜质量好,并按饲养标准配置全价料。雏鸡饲喂时间一般初期每天喂料67次,其中白天45次,晚上12次,后期每天喂料次数可减少到56次,喂料要定时,喂料时间间隔要均匀,喂料量要随日龄逐渐增加,要少喂勤添。,雏鸡的饲养技术,4、药物预防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在饲料中添加0.2%土霉素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应该预防球虫病,可按常规用量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等药物,但不可经常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
3、,雏鸡的饲养技术,5、雏鸡的断喙雏鸡断喙一般在710天为最好,一般上切1/2,下切1/3,形成上短下长,切后用烙铁烙烫,使其结痂,防止出血过多,造成死亡。断喙前,饲料中加维生素K,以促凝血,同时加入抗应激药物以减少应激反应。,雏鸡的管理技术,1、温度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一般第一周3335,第二周3133,第三周2831,第四周2428,以后夏天降低到室温即可,冬天逐渐降低到20左右,不低于18。在具体执行时还要根据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情况进行看鸡施温。,雏鸡的管理技术,2、相对湿度育雏要有合适的温湿度相结合,雏鸡才会感到舒适,发育正常。一般育雏舍得相对湿度是:110日龄为60%70%,10日龄
4、以后为50%60%。随着雏鸡日龄增长,10日龄以后,呼吸量与排粪量也相应增加,室内容易潮湿,因此要注意通风,勤换垫料,保持室内清洁。,雏鸡的管理技术,3、通风换气有害气体,影响鸡群健康,尤其是冬季,为了保温将鸡舍封闭过严,导致鸡舍氧气含量下降,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使鸡食欲下降,生长受阻。为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一般通风前可适当提高舍温2左右。通风时切忌过堂风、间隙风,以免雏鸡受寒感冒。,雏鸡的管理技术,4、合理的光照光照除了影响采食、饮水、性成熟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13日龄每天光照23小时,414日龄每天光照18小时,以后每周缩短1小时左右,到20周龄时,可将光照缩短到10小时左右。光的颜
5、色以红色或白炽光为好,能防止和减少啄羽、啄肛、殴斗等恶癖的发生。光照强度一般可用15瓦或25瓦灯泡,高度距地面24米,灯泡应交错设置。,雏鸡的管理技术,5、合理的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因不同的饲养方式而异,地面平养密度每平方米为1225只,网上饲养密度每平方米2760只,随着日龄增加,饲养密度要逐渐减到每平方米10只左右。,雏鸡的管理技术,6、保持环境安静雏鸡喜群居,胆小怕受惊,各种惊吓和环境条件突然改变,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保持环境安静,确保其生长良好。,育 雏 成 功 的 标 准,1、雏鸡成活率高,不低于(问死淘率就可知道他的鸡群健康状况)2、鸡群健壮,均匀度良好 (控制统一开产,上下能
6、差3-5两)3、体重达到品种标准,残次鸡少 (三只下蛋鸡创造的利润等于一只不下蛋鸡的费用,开产体重决定蛋重)一批鸡出来的抗体一样,便于做防疫,1、 5周末体重(380克) 6周末体重 2、 断喙(断的好不好,决定鸡一生的产蛋性能),育雏期间影响蛋鸡一生生产性能的两大因素,45克,1日龄,21日龄,42日龄,育 雏 期 体 重 变 化,200克,480克,42日龄雏鸡体重是1日龄体重的10-12倍,5周龄体重的重要意义,5周龄体重能达到标准体重或更高一些则预示该鸡群在产蛋期将早些开产产蛋多且高峰期持久死淘率低 实验证明:雏鸡5周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呈很强的正相关,5周龄体重达标鸡群每只母
7、鸡产蛋水平与一般产蛋鸡群相较,可高出10-20%蛋鸡5周龄时的体重决定以后产蛋性能,雏鸡断喙,喙的作用-啄食、饮水、争斗。不断喙的后果-刨料、互啄。断喙的难处-既要减少饲料的刨出又要尽量不影响饲料的摄入和饮水。断喙不好-不但影响鸡群的死淘和均匀度,而且与日后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断喙的标准: -造成的应激要尽可能小 -喙截断后不会再生(烧灼要确实) -下喙比上喙稍长 -不会影响摄食和饮水,正确的断喙,刚刚断完喙与鸡成年后喙的形状,失败的断喙,下列问题与断喙有关,鸡群同类残杀,死淘率高。部分鸡只发育不良,延期生长,产蛋推迟,生产性能降低。鸡群均匀度差,不能同步开产,产蛋高峰低或高峰延续时间短。处于
8、产蛋高峰的鸡群,经常见到一些没有开产的小鸡,这些鸡只大多是由断喙不良引起的。,育成期饲养管理(720周),育成鸡的饲养技术 1、育成鸡的营养育成鸡日粮适当减少蛋白含量,增加粗纤维的含量。育成期饲料粗蛋白含量应逐渐减少,即6周龄前占19%,714周龄占16%,1520周龄占12%。通过低水平营养控制鸡的早熟、早产和体重过大,这对提高产蛋阶段的产蛋量和维持产蛋持久性有好处。育成期饲料中矿物质含量要充足,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5:1,同时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比例要适当。地面平养100只鸡每周为砂砾0.20.3kg,笼养可按饲料的0.5%添加。育成期食槽必须充足。,2、育成鸡的限制饲养限制饲
9、养的意义控制鸡的生长,抑制性成熟,防止脂肪沉积过多,防止产蛋期脱肛,可以节省10%左右的饲料。限制饲养的方法:分为限量饲喂、限时饲喂和限质饲喂。限量饲喂:限制饲喂量为正常采食量的80%-90%。限时饲喂:分隔日饲喂和每周限饲两种。隔日限制饲喂:就是把两天的饲喂量集中在一天喂完。每周限制饲喂:即每周停喂1天或两天。限质饲喂:如低能量、低蛋白、和低赖氨酸日粮都会延迟性成熟。,限制饲喂的注意事项 需随时抽测体重,应有足够的采食空间,限制饲喂的鸡一定要断喙,应注意生产成本,要对鸡群分群,如遇到接种、发病、转群等特殊情况,可转入正常饲喂。,育成期管理技术 1、控制光照 育成期的光照原则:光照时间以每天8
10、9小时为最好。育成期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切忌用逐渐增加光照的办法,光照强度以鸡能看见觅食为好。这样既省电又防止啄癖发生而且防止蛋鸡过早成熟。,2、饮水为了保证育成鸡的健康发育,必须提供充足的清洁的饮水。3、喂料喂料要均匀,每天净槽一次,最好是在下午4点左右。4、温度育成鸡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1左右,一般控制在1525左右。5、驱虫1560日龄易患绦虫病,可按每千克体重0.150.2g灭绦灵拌入饲料打虫。,6、卫生防疫工作平时要做好消毒工作,每周带鸡消毒23次。及时清粪,做好疫苗接种工作。7、分群饲养 要随时挑出病弱伤残的鸡,进行隔离饲养。为了提高均匀度,应在7090日龄对鸡群进行逐
11、只称重修喙,按体重大小分成3群,分别进行管理。8、观察鸡群包括鸡的精神状况、采食状况、排粪情况、外观表现等。,育成期饲养管理,衡量蛋鸡育成期管理好坏的三个指标 -体重 -均匀度 -胫骨长度,开产体重对蛋重的影响,蛋鸡生产参数表,均匀度,均匀度是指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占鸡群总数的百分比。,性成熟体重均匀度变化对产蛋影响,均匀度计算举例,一个3000只的鸡群,按5%抽样称重150只,平均体重为1200g.1200120010%1320g 1200120010%1080g如果计算抽样称重的150只鸡中,体重在1080g至1320g范围之间的鸡数为120只,则此鸡群的均匀度为: 均匀度1
12、20150100%80%,均匀度标准,80%-均匀度良好,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上得快,高峰明显且持续时间长;75-80%-合格。75%-均匀度差,鸡群不能同步开产,产蛋高峰不明显或即使出现高峰也表现高峰晚、持续时间短,脱肛、啄肛多,死淘率高。,鸡群均匀度差的原因,断喙不当-断喙不当,影响鸡采食,影响鸡群的均匀度。环境控制不良。喂料不匀,或饲料混合不均匀。育雏育成期内鸡群密度大。转群 -因各种原因,转群延迟,鸡群密度过大。 -没有育成笼,直接转入产蛋鸡笼,鸡只小,采食、饮水有问题。疾病,控制鸡群均匀度的方法,定期称重、测均匀度。分群饲养,不同体重的鸡群给予不同的日粮标准。每周挑选鸡群,调整鸡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蛋鸡 饲养 管理 技术 专业知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