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课件.ppt
《第三章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溅射镀膜,本章重点溅射的定义及原理溅射的特性及机理溅射与蒸发的比较溅射技术性问题,第一节、基本概念,1、溅射镀膜的定义:高能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轰击阴极(靶),经过能量交换与转移,靶材粒子飞离出来, 淀积在基板上形成薄膜。,溅,射,离子轰击固体表曲所引起的各种效应,镀膜,SIMS分析,刻蚀,清洗,占靶产物的85-90,等离子体,2、什么是等离子体,当温度增高到使原子(分子)间的热运动动能与电离能相当的时候,变成(部分)电离气体,系统的基本组元变成了离子和电子(可以包含大量的原子和分子)。电磁力开始作用,这就是等离子体状态。,也被称作物质的第四态,可看作部分电离的气体,等离子体的基本粒子
2、元是正负荷电的粒子(离子),而不是其结合体,异类带电粒子之间是相互“自由”和独立的。等离子体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电磁力,等离子空间,第二节、溅射的基本原理,1、溅射时入射粒子的来源:气体放电,所谓气体放电是指电流通过气体的现象,气体放电将产生等离子体。一般是利用辉光放电,根据所加电场的不同,又分为直流辉光放电、射频辉光放电,而其他如三极溅射、磁控溅射时的辉光放电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2、为什么用氩等惰性气体?,3、辉光放电过程,定义:是指在低气压(110Pa)的稀薄气体中,在两个电极间加上电压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1) 为什么会产生辉光放电 空气中有游离的离子,在电场加速获得能量后,
3、与气体分子碰撞并使其电离,产生更多的离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之所以需要低气压,使因为在较高的气压下,平均自由程短,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使离子被加速。,2)辉光放电的IV特性,直流辉光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AB段:电压增加,而电流密度增加很小,说明电压不够。BC段:电压不变,电流密度增加很快。说明电离已经产生,但电源的阻抗很大。C点:击穿电压VB CD段:“雪崩区”、离子轰击靶、释放出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离子,这些离子再轰击阴极,又产生新的二次电子。达到一定的电子、离子浓度后,气体起辉,两极间电流剧增,电压剧减。电阻呈负阻特征。,DE段:电流与电压无关,增大功率时,电压不变,电
4、流增加。放电能自动调节轰击阴极的面积,起初集中在阴极边缘或表面不规则处,随功率密度的增加,阴极面的电流密度达到近乎于均匀。 EF段:增大功率,呈正电阻特性。 溅射一般工作在此区。,E、F:常数,与电极材料、尺寸和气体种类有关。,F点以后:弧光放电。特点是两极间电阻很小。,在气体成分和电极材料一定时,击穿电压只与气压及电极距离的乘积相关。,3)巴刑(paschen)定律,d太小二次电子在碰撞阳极前不能进行足够数量的电离碰撞。 pd太大气体中产生的离子,由于非弹性碰撞被慢化、减速,到达阴极时无足够能量来产生二次电子 大多数辉光放电,pd乘积在最小电压值右侧p有一定值,n较多;d有一定值,溅射效率较
5、高,特别是成膜区可以扩大。,起辉电压存在最小值:,4)等离子体鞘层,对于1Pa左右的辉光放电: 原子、电子、离子总密度:3 1014个/cm3; 其中10-4的比例为电子和离子。产生的是冷等离子体:电子和原子及离子温度不等 Te23000K,Ti=300-500K。 离子质量大,其运动速度远低于电子: 平均速度:Vi500m/s Ve9.5 105m/s 电子优先到达固体表面!,结果:任何与等离子体接触的表面自动处于一个负电位,并在其表面处伴随有正电荷的积累。形成等离子体鞘层。,鞘层电压:,典型值:-10V,并变化不大。在薄膜制备中的意义:离子受到加速,轰击基片, 电子受到减速,需大的能量方能
6、到达基片。,鞘层厚度b:与电子密度及温度有关,典型值100微米。,直流辉光放电的电位分布和等离子体鞘层,5)辉光放电的空间分布,阿斯顿暗区:阴极发射的二次电子能量小 (1ev),不足以电离中性分子。,阴极辉光区:电子获得足够能量,碰撞气体分子使其 激发,退激发而发光。 少数电子和正离子复合发光。克鲁克斯暗区:电子能量太大,不易与正离子复合发光。 电离产生低速电子。负辉光区:大量电离区,产生大量的正离子,正离子与 电子复合发光。该区是正的空间电荷区, 也是主要的压降区。法拉第暗区:少数电子穿过负辉光区,电子动能小。正光柱区: 上述少数电子加速,产生电离。负辉光区以后:等离子体密度低,几乎无电压降
7、,类似 一良导体。,两电极间电压降主要在阴极与负辉光区之间。因此,当极间电压不变而长度改变时,阴极到负辉光区的距离不变,而是正光柱区变化。,产生的正离子冲击阴极产生溅射,6)辉光放电的主要形式(用于溅射),直流辉光放电,射频辉光放电,第三节、溅射特性,1. 溅射率(产额),1.1 与入射离子能量的关系,存在溅射阈值,通常金属10-30ev。 (150ev) (1501000ev) (10005000ev)能量大于数万ev,离子注入,溅射率下降,1.2 与靶材原子序数的关系,溅射率呈现周期性;同一周期中,溅射率基本随Z增大。,说明与外电子d壳层的填满程度有关。另外,升华热小的金属S大;表面清洁的
8、S大。,溅射率呈现周期性,总趋势随Z增大而增大;同一周期中,惰性元素的溅射率最高,而中部 元素溅射率最小。,1.3 与入射原子序数的关系,1.4 与入射角的关系,(060),对于轻元素靶材,和重 离子入射,随角度的变 化明显。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 opt逐渐增加, 但当 E2Kev时,opt 解释: ,Ar,1.5 与靶材的晶体结构有关,单晶靶溅射显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靶是各向同性,现象:对应于低指数晶面的溅射率低,而高指数晶面的溅射率略高于多晶靶材。解释:沟道效应,即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方向上溅射率越大。,1.6 与靶材温度的关系,现象:主要与靶材物质的升华能相关的某温度值有关。 在低于此温
9、度时,溅射率几乎不变;而高于此 温度,溅射率急剧增加。,解释:溅射与热蒸发 二者的复合作 用。,2. 溅射原子的角度分布,2.1 与入射离子能量的关系,现象:入射离子能量越高,角分布越趋向于余弦分布,但在低能状态下(几千ev)并非如此。欠余弦分布。,蒸发原子的角分布为余弦分布。,2.2 与入射离子的角度的关系,轻离子入射,与入射角的关系很大。,重离子入射,基本为余弦分布,与入射角无关。,第四节、溅射机理,1. 热蒸发理论,认为溅射是一个能量传递过程,靶表面被碰撞处产生局域高温,发生熔化而蒸发。该理论可解释的现象:a)溅射率与靶材蒸发热的关系;b)溅射率与入射离子能量的关系;c)溅射原子的余弦分
10、布律。,该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溅射原子的角分布并不象热蒸发原子那样符合余弦规律,从单晶靶溅射出的原子趋向于集中在晶体原子密排方向;溅射产额不仅取决于轰击离子能量,同时也取决于其质量与靶原子质量之比;溅射产额取决于轰击离子的入射角,当入射角不同时,溅射原子的角分布也不相同;离子能量很高时,溅射产额会减少;溅射原子的能量比热蒸发原子的能量高100倍。电子质量小,即使用高能电子轰击靶材,也不会产生溅射。,2. 级联碰撞理论,溅射是一个动量传递过程,而不是能量传递过程。,入射离子与靶原子发生二体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传递给靶原子。当后者获得的能量超过势垒高度后(金属5-10ev),原子 离位原子,并进
11、一步和附近的原子碰撞,产生碰撞级联。当碰撞到达样品表面时,若表面原子获得的动能超过表面结合能(金属1-6ev),靶原子从表面逸出。,二体弹性碰撞,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能量转移函数,碰撞前,碰撞后,当m1=m2,=0时, 1,为最大值,完全能量转移,当m1 m2时,,所以电子不能溅射,当m1 m2时,重离子入射轻靶,,此时,,v2 = 2v1,v2v1,溅射率的表达式,前提:线形级联碰撞理论;非晶靶模型;二体碰撞近似; 原子作用势为Thomas-Fermi势 平均表面势垒;垂直入射,1969年,Sigmund给出,当离子能量1keV:,表面势垒,一般取升华能,碰撞阻止能,若考虑原子的相互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课件 第三 溅射 薄膜 制备 技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4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