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1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常见病毒,主目录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第二节 肠道病毒第三节 肝炎病毒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五节 其他病毒及朊粒,一、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一、流感病毒二、麻疹病毒三、冠状病毒四、其他呼吸道病毒,学习目标1.掌握: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生物学特性; 流感病毒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2.熟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SARS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的感染途径及所致疾病;免疫性。3.了解:呼吸道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标本采集和检查方法;防治原则。,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续上表,一、流行性感冒病毒,一、流行性感冒病毒,(一) 生物学特性形态与大小 : 球形、直径约801
2、20nm结构与分型:核心为螺旋对称的核衣壳。由病毒核酸、包绕核酸的核蛋白(NP)及RNA多聚酶组成。包膜:其上镶有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呈柱状;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流感病毒的分型: 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化学组成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个型。 因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结构差异,可将甲型流感病毒分为若干亚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尚未发现亚型 。,变异与流行: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均极易发生变异,尤以HA突出。病毒的变异幅度与流感流行关系密切。,流感病毒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 由于基因点突变,使编码HA、NA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发生变异,变异率小于1%,
3、属量变。其结果常引起局部中、小型的流感流行,抗原转换 编码 HA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变异率大于20%25%,属质变,常导致新亚型流感病毒的出现。因为人群对新亚型缺乏相应的免疫力,所以每当新亚型出现就伴随着一次流感世界性暴发流行。,呼吸道病毒,甲型流感病 的抗原性变异与流感大流行,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抵抗力,耐冷不耐热,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 30分钟即可灭活,室温下病毒的感染性很快消失,04可存活数周,70或冷冻真空干燥可长期保存。对干燥、日光、紫外线、脂溶剂、氧化剂、酸等均敏感。,流感病毒的培养特性,鸡胚培养 流感病毒适宜在鸡胚中增殖。初次分离接种于鸡胚羊膜腔中阳性率较高,传代培养可移种于
4、尿囊腔。病毒在鸡胚中增殖不引起明显病变,可取羊水或尿囊液作血凝试验以确定是否分离到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呼吸道病毒,(二)流感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呼吸道病毒,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发病前14天的鼻咽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病毒主要经飞沫感染上呼吸道。致病作用:病毒仅在呼吸道局部增殖,致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水肿、充血等病理改变。潜伏期为14天,突然起病。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并有畏寒、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表现。易继发细菌感染,可危及生命。,免疫性 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针对HA、NA、NP、M1的抗体。抗-HA抗体为中和抗体(包括血清中IgG、IgM和呼吸道
5、分泌液中SIgA),中和抗体在预防感染和阻止疾病发生有重要作用,无交叉免疫。病后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对病毒有广泛免疫,在清除病毒和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病毒分离:取急性期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子进行细胞培养或鸡胚培养鉴定;抗体检查:取急性期(发病5天内)和恢复期(病后24周)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检查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及其含量。用途: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以及检测新编译组的出现、预测流行趋势,(三)微生物学检查,预防原则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引起暴发流行,故严密监测流感病毒的变异,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流行期间,应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可用乳酸蒸薰进行空气消毒。
6、常用方法是在每100立方米空间取24ml 乳酸溶于其10倍水中,加热蒸薰,能灭活空气中的流感病毒。,2.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目前较多使用灭活流感病毒三价疫苗(2个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加1个乙型流感病毒);3.治疗流感无特效疗法,二、麻疹病毒,二、麻疹病毒,(一)生物学性状,麻疹病毒为球形,直径约120250nm 有包膜,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核心为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病毒表面有血凝素(HA)和溶血素(HL)两种刺突,均为糖蛋白。 HA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参与病毒感染,并只能凝集猴红细胞。HL具有溶血和促进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的作用。,HA和HL有免疫原性,产生的相应抗体有保护作用
7、。麻疹病毒免疫原性较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脂溶剂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性 传染源:麻疹患者;传染方式:是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鼻腔分泌物污染玩具、用具等间接接触感染易感人群。,潜伏期约1014天,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血流,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 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其细胞内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眼结膜、口腔黏膜、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小血管受染产生病变,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少数病例病毒尚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有高热、畏光、还有鼻炎、眼结膜炎、咳嗽三个主要前驱症状,此时病人
8、传染性最强。发病2天后,口颊黏膜出现以灰白色为中心周围绕有红晕的粘膜斑点即Koplik斑。,重点提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炎。,12天,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先是颜面、颈部,然后到躯干、四肢,出疹期病情最严重,4天后消退、脱屑。麻疹一般可自愈,但患者抵抗力低下,合并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炎。,2.免疫性 麻疹自然感染后一般免疫力牢固,抵抗麻疹病毒再感染中有重要作用。 麻疹感染(包括麻疹减毒活疫苗)还可引起暂时性免疫抑制,可表现为IV型超敏反应性降低、OT试验的阴转和对新抗原免疫应答的减弱。,病毒分离:呼吸道、血液标本接种原代人或猴肾细胞;细胞病
9、变:观察多核巨细胞及包涵体; 检测抗原:取呼吸道、尿沉淀物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病毒抗原检测抗体:血清学诊断取患者双份血清检查麻疹病毒抗体IgM、IgG型。检测核酸:还可进行核酸杂交和PCR检查麻疹病毒的核酸。,(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预防麻疹主要措施是给易感者接种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我国计划免疫将初次免疫定在8月龄,1年后及学龄前再加强免疫。 对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可紧急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进行人工被动免疫,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三、冠状病毒,重点提示: 非典型性肺炎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及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肺炎。,2002年11月广东省河源市发现首列严重急性呼
10、吸综合征(SARS)。在短短的34个月里,SARS肆虐着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属暴发流行区。截止2003年5月30日全世界累计病例:8,317例,死亡754例,我国发病人数累计5,328例。2003年4月16日WTO宣布SARS的致病原因是一个人类从未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即SARS-CoV。,概述,冠状病毒呈多形性,直径约60-20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膜表面有间隔较宽的突起。,(一)生物学特性,SARS-CoV的基因组编码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负责
11、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病毒子代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 抵抗力与流感病毒相似。对70%乙醇、甲醛、紫外线敏感,不耐热5630分钟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在酸性环境中能很快灭活病毒。,(二)致病性 临床表现,冠状病毒有两种传播途径: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侵犯呼吸道;经口传播侵犯消化道。 可引起普通感冒症状、非典型肺炎;或以腹泻为主的消化道症状,有的冠状病毒引起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的报道。 SARS-CoV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毒。SARS患者是传染源,SARS-CoV存在患者的呼吸道分泌液、粪便和尿液中,病毒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患者发病急,发热、干咳、胸闷伴憋气、胸痛
12、、呼吸困难;有的伴腹泻等临床表现。,(三)防治原则,预防:患者的消毒隔离;:保暖、洗手、洗脸、勤通风、多喝水;勿过度疲劳、不要接触病人,流行期间戴口罩,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SARS疫苗在研制之中。治疗:采取SARS恢复期患者的免疫血清给严重的SARS患者使用,有明显疗效。,四、其他呼吸道病毒,四、其他呼吸道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风疹病毒,有包膜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不耐热5630分钟可被灭活,对紫外线、脂溶剂敏感。它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病毒。儿童是易感者。经飞沫感染。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后,进入血流再入腮腺及其它器官,如睾丸、卵巢、胰腺、肾脏
13、、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主要引起腮腺炎,有的患睾丸炎、卵巢炎、脑炎。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以中和抗体作用为主。及时隔离患者;在秋季预防接种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保护易感者,防止传染。,腮腺炎病毒,无包膜DNA病毒;主要有49个型别感染于人。 病毒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密切接触传播,可通过手将病毒传播到眼,消毒不到位的游泳池还能引起腺病毒感染的暴发流行。主要引起急性发热性咽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滤泡性结膜炎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红眼病);胃肠炎与腹泻;小儿的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病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对同型病毒具有抗感染作用。 讲究卫生,减少接触感染、呼吸道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腺病毒,呼
14、吸道合胞病毒(RSV) 有包膜RNA病毒。 是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RSV经飞沫传播,如病毒污染手、毛巾等,容易经眼、鼻粘膜传播,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感染。病毒在感染的细胞群中能形成细胞融合病变而得名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反复感染。 讲究卫生,避免接触病毒。目前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鼻病毒 无包膜RNA病毒;不耐酸,病毒在pH3时迅速被灭活。它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毒,病毒经飞沫、手传播,通过鼻、口、眼进入体内,主要引起普通感冒、也能引起急性咽炎,婴幼儿的支气管肺炎。 感染后鼻粘膜产生SIgA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容易再感染。,有包膜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
15、型。 它是引起风疹的病原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在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后入血流扩散全身,患者有发热、麻疹样出疹、耳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孕妇体内风疹病毒能经胎盘传给胎儿,致胎儿死亡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失明、智力发育不全)。 病后或隐性感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新生儿若有高浓度IgM抗体,可诊断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 预防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风疹病毒抗体阴性的育龄妇女及学龄前儿童。免疫效果好。,风疹病毒,一、A1型选择题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哪种病原体引起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军团菌2.下列病毒中,其核糖核酸是分节段且易发生基因
16、重排,抗原容易变异的病毒是A.鼻病毒 B.麻疹病毒 C.腮腺炎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 E.风疹病毒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下哪项不正确A它是双链DNA病毒 B表面抗原易变异 C结构分三层 D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分型 E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4.流感病毒常引起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病毒不侵入血液 B病毒毒力强 C病毒抗原型别多 D病毒发生抗原转变,形成了新亚型 E人体对病毒抵抗力较低5.以下表现中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是A发热 B麻疹粘膜斑 C典型皮疹D淋巴结肿大 E检测到麻疹IgG型抗体6.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以消化道传染为主 C病后可获暂时免疫力 D发
17、病以夏季为主 E恢复期患者存在带病毒现象7.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A肺炎 B脑炎 C心肌炎 D睾丸炎 E胰腺炎,8. 预防麻疹流行的最好方法是A.注射胎盘球蛋白 B.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 C.注射病人恢复期血清 D.注射成人全血 E.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9. 哪种病毒感染,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A腺病毒 B鼻病毒 C呼吸道合包病毒 DSARS-CoV E冠状病毒10能垂直传播的呼吸道病毒是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冠状病毒D腺病毒 E风疹病毒11哪种病毒是流行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A腺病毒 B麻疹病毒 C冠状病毒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包病毒,122003年春季在我国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
18、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初步认定的病原体是A病毒 B细菌 C军团菌 D衣原体 E新型冠状病毒二、名词解释1.抗原漂移 2.抗原转变三、简答题1列出呼吸道病毒的常见种类。【答案】一、A型题1.B, 2.D,3.A,4.D,5.B,6.A,7.A,8.E,9.D,10.E,11.A,12.E。,二、名词解释1.抗原漂移是指由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点突变,使编码HA、NA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发生变异,变异率小于1%,属量变。其结果常引起局部中、小型的流感流行。2.抗原转换:甲型流感病毒编码 HA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变异率大于20%25%,属质变,常导致新亚型流感病毒的出现。结果新亚型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
19、着一次较大规模的流感流行。,三、简答题1列出呼吸道病毒常见种类答: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冠状病毒、SARS-CoV、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风疹病毒等。,返回,第二节 肠道病毒,第二节 肠道病毒,学习目标1.熟悉: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它们的共同特点。2.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3.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性;人类轮状病毒的致病性。,肠道病毒的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个体微小、呈球形,核心是单股正链RNA;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病毒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复制,迅速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较强如耐酸(pH3.5)、
20、耐乙醚,耐受普通消毒剂如70%酒精、5%来苏尔,但对氧化剂和含氯消毒剂较敏感。此外对高温、干燥、紫外线等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病毒。经口感染,病毒在肠道上皮细胞中增殖,还能扩散到血液,神经和其它组织,引起多种多样的病症。,一、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病毒主要损害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导致肢体肌肉迟缓性麻 痹,该病多见于儿童。 因此又称小儿麻痹症。,(一) 生物学特性,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730nm,无包膜。核衣壳的壳粒由4钟衣壳蛋白组成(即VP1、VP2、VP3、VP4),其中VP1、VP2、VP3暴露在核衣壳表面,是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也是与中和
21、抗体结合的位点;VP4在内部,紧靠RNA。根据病毒的中和抗原型特异性的差异,将它们分为、等三个血清型。,(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患者、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粪一口途径。易感年龄: 15岁儿童。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侵入,在咽、扁桃体和肠粘膜上皮细胞、肠系膜淋巴结内增殖。,抵抗力正常:隐性感染 抵抗力低下者:病毒经淋巴入血液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随血液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进一步增殖,再次进入血液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症状:发热、咽痛和腹泻,病毒还可侵犯中枢,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内增殖使细胞病变,轻者表现暂时性肢体迟缓麻痹;重者发展成为肢体迟缓性麻痹后遗症; 病后和隐性感染者获得对同型病毒较
22、持久的特异性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从母体得到中和抗体IgG而获得免疫保护。,(三)微生物学检查,1检查病毒对发病初期患者,采集粪便标本,加入抗生素抑制杀灭细菌,立即送检。2检查特异性抗体采集患者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查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如果抗体含量随病程延长增高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脊髓灰质炎的价值。,(四)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 保护易感者。人工自动免疫:口服三价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活疫苗糖丸;人工被动免疫:对接触了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易感者,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防发病或减轻症状。,二、柯萨奇病毒,萨奇病毒是1984年Delldorf从美国纽约科萨奇镇(Coxsacki
23、e)首次发现,故名萨奇病毒。分型: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致病性: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以隐性感染多见,表现为轻微上感或腹泻等症状。偶尔侵犯中枢引起迟缓型肢体麻痹,一般无后遗症。还可引起无菌性脑炎、手足口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病后免疫: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三、埃可病毒,1951年首次发现,称为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CHO,埃可病毒)。有31个血清型,其中12个型能凝集人类O型红细胞,血凝素是毒力的主要部分。 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类似,但是三者的抗原性不相同。 病毒感染常引起无菌性脑炎,伴有皮疹和其它临床表现。1岁以下婴儿受感染后常因神经性后
24、遗症导致智力障碍。 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感染有持久免疫力。,四、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呈球形,直径7075nm,有双股RNA和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犹如车轮状,故名轮状病毒。,抵抗力:较强,在粪便中可存活数天至数周,耐酸碱,在pH3.5pH10环境中仍可保持其感染性;但是不耐热5530分被灭活。,分组:根据病毒内衣壳抗原性的差异,可将轮状病毒分为AG7个组。其中A组是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最常见的病毒。,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它侵入人体后在小肠粘膜细胞内增殖,造成微绒毛萎缩、变短、脱落。受损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释放大量病毒,随粪便排出。受病毒感染约12天,出现发热、水样腹泻、大
25、便无腥臭味,伴呕吐、腹痛等,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重点提示: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此外,新型肠道病毒6871型感染人体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痹、脑膜脑炎、手足口病。肠道腺病毒和Norwalk病毒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一、1型选择题1.不属于肠道病毒共同特点的是 A.是裸露的小核糖核酸病毒 B. 耐酸耐乙醚 C.不耐热 D.只在肠道增殖引起腹泻 E.可侵犯神经系统2.下列理化因素中,不可灭活肠道病毒的是A.紫外线 B.脂溶剂 C.氧化剂 D.5630分钟 E.0.3%甲醛3.预防脊髓灰质最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措施是A.注意饮食卫生 B.口服脊髓灰质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 第七 常见 病毒 第八 其他 微生物 终稿 病原 生物 免疫学 基础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3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