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课件.ppt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二十一章,1,思考题: 1.有关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超敏反应的分型、各类型的特点、发生机制 3.各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发生机制的相互比较 4.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和评价,2,基本概念 1.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是指机体接触到某些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 一种以机体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 异常免疫应答,基 本 概 念,3,2.超敏反应性疾病: 由超敏反应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各异的疾病,4,3.分型 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生机制和临床特征将其分为四型,5,6,因反应发生速度快,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
2、,由T细胞介导,因反应发生迟缓,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由IC而诱发,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反应最终结果导致细胞溶解或细胞毒作用,又称为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型,型,型,超敏反应的分型,6,第一节 型超敏反应,概 念 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很快(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反应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故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变态反应(allergy)和过敏反应 (anaphylaxis),7,一.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抗原(变应原、过敏原) 抗体 细胞 生物活性介质,8
3、, 1. 变应原: 引起型超敏反应抗原(或称过敏原),9,变应原(过敏原)种类:食物:如鱼、虾、蛋、牛奶、食物添加剂等吸入:如花粉、螨、屋尘、动物皮毛和霉菌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普鲁卡因等接触或注入:染料、漆类、化妆品、昆虫毒液等,10,2.抗体 引起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E IgE特点: (1) IgE产生的部位:为变应原入侵引起过敏 反应的好发部位,如呼吸道和肠道粘膜,11,(2)IgE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能与自身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IgE 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12,(3)IgE合成的影响因素:遗传: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该种人血清IgE水
4、平显著升高接触抗原机会:如对某些花粉过敏的人,在乔迁异地后无抗原刺激机会,故不产生该 抗原 特异的IgE,13, 细胞因子: Th2细胞分泌的IL-4可促进IgE产生; Th1细胞分泌的IFN-r可抑制IL-4分泌; 因此提高Th1细胞活性,可抑制Th2分泌IL-4, 从而降低IgE产生,阻断IgE 介导的型超敏反应,14,(4) IgE含量: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低,当机体发生型超敏反应时,血清 中特异性IgE明显升高,有助于变应原的 筛查和检测,15,3.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16,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共同特点: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 Fc受体,故可与IgE的F
5、c段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被变应原激活后释放生物活性介质,17,嗜酸性粒细胞特点:在型超敏反应中具有双重作用:负向调节作用: 通常细胞表面不表达高亲和性IgE Fc受体,有很高的脱颗粒临界阈值,胞质内嗜酸性颗粒不易脱出正向调节作用: 当IL3等细胞因子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时,表达高亲和性IgE Fc受体,脱颗粒临界阈值降低,胞质内嗜酸性颗粒脱出,释放生物活性介质,18,4.参加反应的介质(1) 细胞颗粒内预先合成贮备的介质 组胺:引起即刻反应的主要介质 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刺激平滑肌收缩增加腺体分泌,19,(2) 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 白三烯:引起晚期反应的主要介
6、质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刺激平滑肌收缩增加腺体分泌,20,前列腺素D2 :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刺激平滑肌收缩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21,(二)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3个阶段) 1. 致敏阶段: 变应原首次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变应原特异的IgE抗体 特异性IgE抗体吸附至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 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22,2. 激发阶段: 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IgE分子结合 细胞膜表面IgE Fc 受体交联,细胞内各种酶活化,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23,24,3. 效应阶段
7、: 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组织和器官,引起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根据反应发生的快 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型超敏反应分为2种类型,25, 早期相(速发相):接触相同变应原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 晚期相(迟发相):接触相同变应原后6-12h后发生,可持续数天或更长,26,27,二.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可表现为全身和局部的超敏反应2种: (一)全身超敏反应 1. 药物过敏性休克: 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常见,严重者可致死,28, 2. 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患者曾经注射过同种制剂而发生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致死(二)局部性超敏反应
8、 1. 呼吸道过敏反应:由花粉、尘螨、真菌、动物毛屑等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29,2.消化道过敏反应:由食物、药物引起过敏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3.皮肤过敏反应:由食物、 药物、花粉、漆类等 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30,31,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 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 细胞损伤 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无补体参与,32,三. 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皮肤试验(以皮内试验为例) 血清总IgE检测 血清特异性IgE(以免疫印迹法为例),33,(一) 皮肤试验 即将可疑
9、的过敏原注入机体皮肤,经过一定时间,观察皮肤反应,从而判断该物质对受试者是否可引起超敏反应,34,1. 型超敏反应皮内试验的原理 变应原通过皮内注射等方法进入致敏者皮肤 与吸附在肥大细胞和或(或)嗜碱性粒细胞上 的特异IgE抗体结合 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 活介质,35,2. 型超敏反应皮内试验方法 变应原提取物0.010.02ml以间距2.55cm皮内注射 注射后1520分钟观察结果 阳性结果以风团为主,即对该变应原过敏注意! 型超敏反应皮试时可引起全身反应,应严密观察,36,3. 型超敏反应皮试的临床意义 (1) 寻找变应原: 通过皮试找出引起型超敏反应的过敏原,使患者
10、回避过敏原,预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进行脱敏治疗 (2) 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如青霉素易引起变态反应,注射前应进行皮试检测 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是找出过敏原回避之,37,4.型超敏反应皮试的应用与评价(1)为体内试验,反映机体的实际免疫状况(2)操作简便易行,临床应用广泛(3)皮试前用过抗组胺药或免疫抑制剂可影响结果(4)由于用于皮试的过敏原有限,皮试阴性不能排除过敏反应,38,(5)皮试过敏原应与实际生活环境相关,食物过敏原一般不做皮试(6)皮试并非绝对安全,对已知某种物质 高度过敏或不合作的儿童均不宜作皮试(7)皮试时必须准备常规的抢救药品和设施,39,(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s
11、IgE)检测 1.免疫印迹测定方法、原理与评价 将纯化的多种特异性变应原包被于纤维膜条体上 与待测血清反应,变应原与血清中特异性 IgE结合 再与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人IgE结合,阳性结果出现 肉眼可见的颜色反应 操作简单,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国内临床广泛使用, 但检测结果肉眼观察应避免人为误差,40,2. sIgE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估什么最有可能引起症状的过敏原评估是否可以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跟踪sIgE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 反映患者对过敏原回避/减少暴露的影响和依从性优化用药策略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激发试验,41,42,需要进行体外特异性IgE检测的主要指标皮肤测试很难进行的情况下:皮肤有病
12、变存在风疹存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检测的过敏原无法进行皮肤测试 体内检测对患者有危险或不适合,如孕妇、婴幼儿,42,第二节 型超敏反应,概 念 存在于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与相应IgG或IgM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及NK细胞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病毒作用 )作用,引起靶细胞损伤,又称为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43,一.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 抗体,44,1.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1)靶细胞表面的固有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ABO血型抗原(输血反应)、Rh抗原(Rh阳生胎儿溶血反应) 共同抗原:自身组织细胞上的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应 性疾病 及其 免疫 检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3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