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产业结构优化,一、产业的划分,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一、主导产业的概念,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和选择基准,三、产业结构分析方法,三、主导产业的优化,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 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按经济活动的各
2、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分类: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部门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部门分类目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特点:没有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2.列宁的农轻重分类法,分类标准: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分类: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特点:简便易行;没有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国家统计局: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为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
3、,(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3.东方核算体系,分类标准:不同的社会生产环节分类: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特点:现在已经很少采用;没有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1. 三次产业的划分分类标准: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特点:系统、全面创立者:阿伦费希尔(Allen Fisher)、柯林克拉克(Co
4、lin Clark),(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1. 三次产业的划分费希尔的创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导致这次生产过剩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没有认识到社会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即随着按人口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相对减少,对服务和精神产品以及知识产品的需求相对增加。”安全与进步的冲突(1935) “纵观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人类的生产活动有三个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相一致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开始于二十世纪,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不断地流入旅游、娱乐、政府
5、和个人服务、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活动中。” 划分标准:人类需要的紧迫程度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 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 第三产业:商业、金融、饮食、旅游、科教文卫,(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1. 三次产业的划分克拉克的发展经济进步的条件(1940)划分标准:距离最终消费的远近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包括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等部门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包括采矿业;第三产业:主要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和无形产品生产部门特点: (1)强调第三产业的性质就是服务(服务性产业) (2)除农业、工业以外所有的部门都是第三产业:商业、金融、饮食、旅游、科教文卫、建筑业、
6、运输和通讯、政府行政、律师以及军队、监狱等。,克拉克的三分法(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用)克拉克定理: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过程是先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然后再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推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
7、: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2. 五次产业划分的探讨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从三次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发展的新产业 农业、工业、服务业、资源再利用业和生态维护业。,(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三)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主导产业:代表区域经济的根本优势,在全国或较大区域劳动地域分工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核心,主导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带动区域其他产
8、业发展。 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是对主导产业的产品进行再加工或对其副产品和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并服务、配套于主导产业的部门。 基础性产业: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产供应、方便居民生活而建设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门。,(四)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的划分,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占用或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布局一般要求接近资源地,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在发生变化。 资金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每劳动力或单位产品所需或占用投资较多的生产部门。特点:基建和生产投资量大,工艺复杂、技术设备庞大,产品原材料消耗大,单位投资能容纳的
9、劳动力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高。 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劳动的部门。产品成本中劳动所占比重较大,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单位投资吸收劳动力较多、技术操作容易、产品所消耗劳动量大等特点。 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产生部门。特点: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和设备先进且复杂,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大,对职工文化水平和科学技能要求高,劳动力和原材料消耗一般较少,污染少。,联合国工业组织分类: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
10、运输、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10不能分类的其它活动。,我国现行国民经济部门划分: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饮食业;9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它行业。,(五)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经济效益社会
11、效益生态效益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应围绕产业结构合理性这个中心展开,重点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 社会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检验产业结构的实际效益、引导产业结构向符合消费需求的方向变动。2. 资源状况:自然资源(组合、种类、数量、质量等)、人文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3. 科技水平: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领域的扩展、新产业的形成。,(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4. 基础与传统:对基础和传统改良、更新。5. 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区际联系(商业流通、资金融通、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技术转移、信息传递等)区
12、域分工对前四种因素的影响起加强或减弱作用,(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重点分析地区资源优势是否得到发挥;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是否协调: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基础产业的协调关系;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产业结构能否较容易地适应不太重大的调整或转换;5现状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即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效益变化,反映总的投入产出关系。(反映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1、配第-克拉克定理威廉配第政治算术(1690):产业收益差异劳动者收入差异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
13、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产业收益的差异使不同产业劳动者的收入出现了差别。”例如,“在英国,农民每周劳动所得不过四先令,而海员通过工资、食品以及房屋等其他各种供应所得的收益多到十二先令,所以,一个海员实际上等于三个农民。”不同产业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是促使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的动因。转移的方向是,从农业转移到手工业、商业和制造业。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必然下降。,(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柯林克拉克经济进步的条件(1940):发达国家的数据统计结果验证了配第定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作为社会进步的结果是,在农业中就业的人数相对于制造业的就
14、业人数趋于下降。接着,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相对于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也趋于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人均国民收入将不断的提高。,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转移,配第-克拉克定理内容 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变动,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由此而导致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关系密切。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力是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相对收入差异。,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构成两个方面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1)第一产业
15、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2)第二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反映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增长变缓。(3)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国家中均呈上升趋势,但是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者略有上升。表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吸纳劳动力的特征。,2、库茨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形成机制: 收入弹性差异: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农业,而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并小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
16、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第一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之间,技术进步有很大差别,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农业的投资会出现一个限度,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而工业的技术进步要比农业迅速得多,工业投资多处于“报酬递增”的情况,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的加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的更大发展。,第一产业:(1)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2)农业处于总报酬递减状态(3)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第三产业:(1)进入门槛低;(2)服务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3)服务产品附加价值少,第二产业:(1)消费结构变化工业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上升
17、(2)投资与收入增长互相促进(3)工业部门分工越来越细,同时生产规模越来越大(4)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库兹涅茨的分析,(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3、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制造业发展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受工业品和初级品的输出率的影响较小,将制造业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级产业、中间产业和后期产业。 4、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演化趋势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即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阶段有向高级演化的趋势。,(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如果用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大体上有三个
18、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类型,即:,第二阶段,B占首位,包括: BACBCA,第一阶段,A占首位,包括: ACBABC,第三阶段,C占首位,包括: CABCBA,具体地分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不但要考察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下列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 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 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3、 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 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一)偏离-份额分析法(二)结构效益分析法,(一)偏离-份额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
19、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1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1 n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基本原理,假定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 ,bi,t (可用总
20、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bij,0,bij,t(j=1,2,n);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0,Bt;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Bj,0与Bj,t 。,2数学模型,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rij=(bij,tbij,0)/bij,0 (j=1,2,n)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Rj=(Bj,tBj,0)Bj,0 (j=1,2,n)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bij,0=bi,0Bj,0B0 (j=1,2,n),代号假设:,
21、基本参数:,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表达为: GijNij十Pij十Dij (3-1) Nijbij,0Rj (3-2) Pij(bij,0bij,0)* Rj (3-3) Dijbij,0(rijRj) (3-4) Gijbij,tbij,0 (3-5),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Nij称为份额分量(或全国平均增长效应),Pi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或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
22、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Kj,0=bij,0/Bj,0; Kj,t= bij,t/ Bj,t;分别为i区域j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i区域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的相对增值率L为:,在各行业对大区相应行业初始份额不变的情况下,区域i的经济增长速度,W,u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由以上各式可知,如若Gi愈大,L大于1,则区域
23、增长快于全国或所在区域。 若Pi愈大,W大于1,这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倘若Di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3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1)明确时间范围以及参照的区域。 确定t值,取为5年或10年,即考察区域在近五年或十年内的变化; 明确哪一级区域为背景和参照系来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 (2)划分部门结构,构造Shift-share分析表。 把区域经济划分为若干个(n个)完备的部门; 收集数据,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或分析矩阵),原始数据:bij,t,bij,0,
24、Bj,t,Bj,0 中间结果:rij,Rj,bij,bij,0-bij,rij-Rj最终分析结果:Gij,Nij,Pij,Dij,PDij,(3)计算总体效果,对区域总的结构效果和竞争能力作出分析判断。 如若Pi较大,W1,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朝阳增长部门,经济结构较好;倘若Pi较小,W1,则说明区域衰退,夕阳部门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假若Di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有较多的部门发展迅速,竞争能力强,地位在不断上升,反之,则说明竞争能力较弱,地位有下降趋势。,(4)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案例:,胶济产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刘兆德1 , 吕宜平21.中国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 第七 区域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分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3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