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docx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干部档案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流程和标准,对于干部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方便利用。党政机关干部调配处档案室都制定了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示意图。一般地,干部档案管理主要遵循如下流程和标准,见下图。干部档案管理主要流程与要求Ol干部档案的收集为了规范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指出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遵循真实、全面、及时、规范的原则,重点收集反映干部自然情况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材料,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组织工作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干部档案的内容。总体看来,干部档案的收集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干部档案
2、的接收和干部档案的补充。干部档案的收集范围需要对照关于干部档案分类中提出的十大分类的具体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收集,例如,每年的年度考核,技术人员任职工作考核表;干部个人审计报告离任材料;在职干部参加各类成人大、中专等到院校学习培训材料;入团、入党志愿书、申请书、转正申请、考察表、党员登记表;先进工作者、立功受勋、优秀党务工作者审批(号报)表;凡晋升,调动工资变动审批表;干部提任,干部任免呈报表,考察材料及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材料;出国、出境审批表;更改学历的要有干部学历更改申报表,入学报考表,学习成绩表、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鉴定表等相关学籍材料等。干部档案的收集主要通过如下两条途径
3、实现:一是接收。干部档案的接收是指干部档案管理部门按照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和要求,在干部档案制作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将干部档案从干部档案形成部门转入本部门归档的过程。为了按时接受干部档案,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干部档案材料的制作和形成信息,主动向干部档案形成部门、干部本人和其他部门收集干部档案。为了及时掌握干部档案材料的信息,档案管理部门一个月至少与人事、办公室等部门联系一次,不适时机地向有关部门收集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需要强调的是,每年形成的档案材料以单位进行收集,各单位干部档案材料收集、保管工作要由分管人事或档案工作的专人负责,定期送交组织部、人事局档案室。各单位
4、在收集人事档案时,往往会零星收集。这时,需要填写干部档案收集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反馈给人事档案提供人,一份随着人事档案运转。档案的移交人和接收人需要签字,并加盖公章。干部档案收集登记表见下表。干部档案收集登记表干部档案材料转递通知单或干部档案零散材料移交表,办理交接手续。干部档案主管部门应与材料形成部门建立联系制度,主动收集。二是补充。干部档案的补充是指干部档案管理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组织工作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干部档案内容的过程。各单位(省直、市地)可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布置填写干部履历表或补充表(但事先应经省委组织部同意),写自传,做鉴定等,充实干部档案内容。需要注意到,干部档案是一
5、个动态性事物,干部的职位变迁、机构的组织变革、国家政策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有可能产生新的干部档案材料,这些材料都需要补充收入干部档案中。此外,干部档案中的有些材料是成套的,鉴定时若发现缺少材料应当进行登记并及时搜集补充。为了及时收集干部档案材料,各职能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应送交档案室归档的范围、时间、要求,各职能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有责任按归档要求及时归档。而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则需要主动“补位”,及时将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形成的干部档案文件收集归档。总之,干部档案收集工作受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监督,干部档案形成部门和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有关
6、法律、法规和遵循有关组织人事等工作的政策、规定,认真完成干部档案的收集工作。02干部档案的鉴定干部档案的鉴定是指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起来准备归档的干部档案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归入干部档案的一系列工作。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干部档案鉴定工作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材料的形成背景出发,鉴别材料的内容、用途及其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应该归入干部档案。具体工作包括:判别材料是否属于干部档案范围。若发现有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的或重复多余的材料,应清理出来按规定处理:对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
7、、资料,可交文书档案部门或转有关部门保存;对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却比较重要的证件、文章等,组织不需要保存的就退还给本人;对无保存价值又不宜退回本人的,应按照相关手续予以销毁。此外有些材料虽然属于干部档案,但是并不是本人的档案材料,而是同名异人、张冠李戴,也应该剔除并找当事人补充相应档案材料。加强对干部档案的鉴定工作,尤其是鉴定档案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是否归入干部、人事档案。鉴定过程中发现涉及干部政历问题或其他重要问题,需要查清而未查清的材料及未办理完毕的材料,不能归档。鉴定时,发现材料不完整,要及时登记并收集补充。核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很多干部档案是成套的,有一系列材料组成,如政审
8、材料一般应具备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上报批复、主要证明材料、本人的交待、复查结论等;处分材料一般应具备处分决定、调查报告、上级批复、个人检讨或对处分的意见等,归档时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检查这些材料是否齐全和完整,凡内容不清、审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干部档案中的很多材料都需要盖章或签字才能生效,如有些证明需要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中形成的综合材料应有本人的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经过本人见面;任免呈报表须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批注时间和文件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及出去与返回的时间。收集这些材料时必须检查其相关手续是否齐备,不符合要求的须补办完手
9、续后再归档。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干部档案审核工作的通知首条指出,“检查验收的内容是:档案内容是否真实,有无涂改造假、装错材料的问题;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档案整理是否符合要求。”这是对干部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从中可以看到,关于档案真实性鉴定的重要程度。03干部档案的整理干部档案整理是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起来的所有干部档案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的过程。针对干部档案的特点尝试新的方法,成为近年来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例如,丁振宇在其主编的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与档案分类法操作指南中特别介绍了“活页装订法”、“信息登记法”、“盒式归档法”等干部档案整理方法。干部档案整
10、理工作细则规定,整理干部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以此为依据,可以将干部档案整理工作分成以下几个步骤:编制分类方案类目。目前,干部档案管理的类别参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执行。有序地编排材料。参考干部档案整理细则,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七类、第十类材料按照材料的形成时间来排列,而第五类、第六类、第八类材料按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来排列,第九类材料可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档案材料情况,采用按时间顺序或按材料性质相对集中排序。干部档案目录清晰地编制目录。为了保存分类排序环节的成果和便于干部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必须认真编写干部档案目录,即按照类别和顺序逐份逐项地填写干部
11、档案目录表,见上表。具体包括:填写“材料顺序号”,即排序时给每份材料的流水号,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并为未来的干部档案补充工作留余地;填写“材料名称”,即材料的题目,如果原始材料没有题目,应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标题,材料名称不能过长,如果过长需要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简化。填写“材料形成时间”,即材料落款时标明的最后时间,复制的材料需要采用原材料的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责任者”,即干部档案的具体形成部门,可以根据材料的落款单位填写;填写“材料份数”,以每份完整的材料为一份(包括附件、复印件、草稿、处理单等);填写“材料页数”,即每份完整的材料实际包含的页数,页数的计算采用图书编页法,每面为一页。
12、装订入库。装订入库是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管工作的开始。目前尚没有关于干部档案装订单位的法律规定,大多数单位采用传统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以卷为单位的装订方法,即每个干部的档案材料为一卷。未来确保装订工作的顺利完成,装订前需要先检查目录与材料是否相符,一是材料是否齐全完整,二是顺序是否正确;装订时应该首先将全卷材料排列整齐,然后按照标准的档案装订方法打孔和包装卷皮;装订后的干部档案案卷应该目录在卷首,卷面整洁、平坦。以卷为单位的装订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弊端,如需要补充相关材料时,必须拆卷重新编目、排列和装订,这不仅增加了干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还不利于其他档案材料的保护。为此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干部人事 档案 管理 方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3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