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docx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五年十二月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主持部门: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单位:青岛市工程咨询院青岛市市政公用局青岛市供水管理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湾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 审: 刘明君副 主 审: 王安民 郑明辉 审 核: 章 群 李振军 张云峰规划编制负责人: 曲 伟 李 兵顾 问: 高从堦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世昌 天津大学教授杨尚宝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博士编制组成员名单:张国辉 王海增 刘鹏宵 刘世杰 谭 峻 孙守智王为强 郑云龙 李志鹏 王春芝 张 涛 李佳林 包木太 尹小春 单保田 杨风云 刘俊胜 周
2、天军前 言海洋是人类世界最大的水库,国际经验表明,在解决水资源的众多措施之中,海水(苦咸水)淡化是实现资源和环境双赢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淡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包括淡化水厂、淡化设备制造、浓盐水综合利用、高性能机械设备研发与制造、高分子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等在内的海水淡化产业正在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我国已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作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从战略高度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国内海水淡化研究始于青岛,近年来在
3、政府的引导下,青岛华欧集团、中国海洋大学等企业、院校与科研单位正在积极地从事海水淡化科研与产业化工作,已经形成一定的海水淡化应用规模、研发能力及设备生产能力。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早在2002年10月,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同志在参观黄岛电厂时就提出:“发展海水淡化事业,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将坚定信心,加倍努力。” 2003年3月,省人大会议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出“在政府工作中应把水的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的问题不解决,山东今后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要进一步加大中水的回用;加大投入,搞好海水淡化。”2005年以来,在谈到青岛发展循环
4、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时,又提出:青岛要围绕“水”做文章,减少废水排放,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和海水利用。夏耕市长也提出:青岛要重点实施“三个工程”之一就是要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突出大气和污水治理、中水利用和海水淡化。”为抓住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青岛市的基础条件优势,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原青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经过认真调研,提出了发展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的总体思路。2003年底青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青岛市工程咨询院等单位编制了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化可行性方案,经国内权威专家评估认为“我市已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基础条件,方案基本可行”。2004年3月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青计规划200479号
5、青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加快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试点培育发展我市海水淡化产业的请示,上报市政府。根据市领导要求,为了全面协调、指导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2004年4月青岛发展计划委员会以青计规划函200445号委托青岛市工程咨询院组织相关单位编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在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及规划发展处、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的全面指导下,青岛市工程咨询院会同青岛市市政公用局、青岛市供水管理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湾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等单位组成规划编制组,对青岛市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淡化水厂布局
6、、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支撑、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形成了各类海水淡化技术分析、海水淡化设备产业化市场前景分析海水淡化投资、成本经济可行性研究、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及海水淡化应用前景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与胶州湾北部盐区产业的综合利用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链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及重点项目9个专题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规划。规划的编制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高从堦院士、天津大学王世昌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杨尚宝博士的帮助与指导,使规划的编制工作受益非浅。青岛市水利局、青岛市科技局以及黄岛区、崂
7、山区、城阳区、胶南市、即墨市、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的计划、水利、供水等主管单位为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基础资料,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青岛电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所等企业和科研单位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此特别表示感谢。目 录一、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背景和必要性1二、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技术、经济可行性7(一)海水淡化产业的范畴7(二)技术可行性8(三)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经济可行性11(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市场前景17三、规划编制依据、期限和范围24(一)规划编制的依据24(二)规划期限24(三)规划范围24四、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25(一)指导思想25(二)原则25
8、(三)总体目标27(四)2010年发展目标27(五)2015年发展目标27五、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总体方案28(一)产业发展阶段与发展重点28(二)产业布局31六、青岛市海水淡化厂布局规划33(一)布局总体思路33(二)布局规划34七、青岛市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36(一)青岛市淡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36(二)海水淡化成套设备制造业发展模式36(三)下游及配套设备发展37八、发展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浓盐水综合利用38(一)利用海水淡化副产浓盐水盐田制盐38(二)利用海水淡化制盐后的苦卤提取钾盐、溴素、镁盐等化学资源38九、青岛市海水淡化科技支撑体系40(一)科技支撑体系40(二)人才队伍建
9、设41十、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重点项目42十一、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44(一)建立海水淡化产业长效管理体制44(二)具体政策措施44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一、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背景和必要性(一) 淡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危机,也是青岛市面临的紧迫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然而淡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大危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l/4,位居世界第109位,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洪涝灾害所造
10、成的损失。我国沿海地区的水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长江以北的沿海城市更为严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的国际缺水标准。2002年全国34个主要沿海城市供水状况统计,人均用水低于100立方米/年的城市有26个,占城市统计总量的76.4;天津、大连、营口、舟山、烟台5个城市的人均生活用水量低于40立方米/年,其中天津最低达到33.79立方米/年,青岛、威海、汕头等11个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在40-70立方米/年。预计到201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缺水状况将日益严重。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岛市是我国北方沿海严重缺水城市
11、之一,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34立方米,亩均耕地占有量330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3%和18%。水资源短缺是青岛市长期面临的问题,本地可进一步开发的水资源量十分有限,对客水依赖程度将继续提高,地下水局部超采,已造成许多严重后果,城区供水量不断提高已经影响到正常农业灌溉用水。淡水资源不足已经制约着青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石化、钢铁等高耗水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能够为青岛市提供新水源,减少对客水的依赖,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二) 发展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途径水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
12、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渍化等后果,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通过蓄水、跨流域调水、开发地下水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时空位移,但不能增加淡水资源总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争议。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1,储水量约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5,占地表水总量的97.5,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库。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索取淡水来解决“水的危机”,一直是全球努力的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全世界100立方米/日以上的海水(苦咸水)淡化装置总容量为3250万立方米/日,除满足工业用水外,还供应着1亿多人口的用水。目前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自于海水淡化,美国、日
13、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我国沿海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海水淡化厂也有十几家,装置总容量为10多万立方米/日。多年的运行实践已经证明:海水淡化既可提供经济、安全、不受季节气候影响的、用之不竭的稳定水源,增加淡水总量,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土地,是实现资源和环境双赢、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取水之路。充分开发利用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水资源发展海水淡化,将成为增加我国淡水资源的一条的重要战略途径。(三)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我国已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作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
14、发展规划、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从战略高度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2005年9月出台的全国海水利用规划,将海水淡化作为海水利用的重点方向之一。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滨海电厂新建机组必须配套建设海水淡化装置替代淡水,同时设立海水淡化专项资金扶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我市黄岛电厂已获得300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出台支持海水淡化一系列配套政策。(四) 青岛市具有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1、 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青岛市地处黄海之滨,环抱胶州湾,海岸线长730公里。青岛海域无冰冻现象,海滨以沙滩和花岗岩为主,海水清澈透明,水质优良,比天津、
15、大连等沿海城市更具有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自然优势条件。青岛 “三岛一湾,一线展开”的城市布局,呈现出沿海岸线“组团”发展的大城市框架,产业布局沿海岸线展开,沿海发电厂、热电厂、化工厂较多,具备建设电水联产的条件,便于海水淡化的大规模应用,为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在我国率先发展海水淡化的优势条件。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的特色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龙头城市。从全国范围看,山东省是最适合推广海水淡化的区域,作为山东半岛龙头城市的青岛率先发展海水淡化,对于整个山东地区海水淡化的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为青岛市发展海
16、水淡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2、 科技基础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在国内海洋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海洋经济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三大特色经济之一。青岛是我国海水淡化研究的发源地,近年来青岛市抓住机遇在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形成了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特别是在海水淡化的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防腐与防生物附着领域,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青岛市涉及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其人才培养的“海”字头机构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研究所等20多家,完全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科技支撑条件。3、 产业化示范工程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于20
17、04年6月建成投产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一年来该工程运转稳定,淡化水质良好,平均造水成本为4.83元/立方米,应用于黄岛电厂锅炉补水,使软化水装置检修周期由以前1800立方米/次提高到10000立方米/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对于滨海化工及石化等企业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可以利用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低品位热进行海水淡化,在解决工艺用水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工厂的热利用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有多家企业有意向采用该工艺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图1: 青岛华欧公司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海水预处理装备”是所有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工程必须
18、的关键设备。“电解产生次氯酸钠海水预处理装置”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该装备是采用电解海水生成的次氯酸钠灭活和抑制海生物生长,从而有效防止海洋生物对海水利用设施影响的高技术产品。目前该产品已在岭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几十个电厂、化工厂和舰船及平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图2、3)。为了实现产业化,725所成立了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在崂山区购置土地45亩,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电解海水次氯酸钠装置80套,项目总投资1.1亿元。基地建成后,预计其产品将占领国内60%的市场份额,年产值3亿元左右。图2:大亚湾核电站管式电解产生次氯酸钠装置 图3
19、:岭澳核电站网式电解产生次氯酸钠装置4、 产业基础青岛的化工、机电、海洋防腐等产业发达,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产业基础条件。青岛作为我国传统海盐产地和化工基地,有条件建设海水淡化、真空制盐、海洋化工相结合的联合工厂,可以带动海洋防腐、制盐业、卤水化工等其他海洋产业以及机械制造、工程技术服务、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五) 海水淡化产业可以发展成为新兴海洋特色产业和国家级示范区海水淡化产业主要由淡化水厂、淡化设备制造、浓盐水综合利用、淡化技术服务、高性能机械设备(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阀门与仪表等)研发与制造、腐蚀与防护材料与工程等组成。世界范围的水资源短缺决定了海水淡化行业具有
20、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海水淡化产业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巨大和高成长性的特点,并且处于成长阶段初期,同行业竞争相对较少,正是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加快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相关企业、研发机构在海水淡化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设施生产能力,保证自主掌握水资源命脉,同时促使国内企业在这个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一) 海水淡化产业的范畴随着海水淡化的应用不断增加,以海水淡化技术为核心的海水淡化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工程设计与安装、设备制造、淡化水产品提供、技术服务为主,延伸
21、辐射高性能机械设备(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阀门与仪表等)研发与制造、腐蚀与防护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浓盐水综合利用等行业的海水淡化产业群。国际通行的海水淡化产业构成如下:1、 海水淡化厂按供水范围分为:企业自用淡化厂,如电厂配套淡化设施等;市政供水淡化厂;以及两者结合的淡化厂。2、 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从事大型海水淡化装置设计、装备系统集成、施工等业务的海水淡化成套设备总承包企业;从事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生产企业;膜组件、预处理设备、蒸馏法蒸发器等构件的生产企业;从事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阀门与仪表的高性能机械设备生产企业;3、 相关产业包括腐蚀与防护材料、高分子材料、淡化浓盐水与盐业化工相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市 海水 淡化 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