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发展史.docx
《钢结构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发展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钢结构发展历史编著:陆.目录前言第一章1.1、钢结构发展史历史人物和标志事件 3第二章 世界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 2.1、国外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 6 2.2、国外钢结构的主要用途 6 2.3、不同国家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 7第三章. 钢结构标志性建筑(多高层和大跨度)3.1、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 103.2、大跨度结构 12第四章. 钢结构材料的发展 16第五章. 钢结构企业的发展(国内) 20第六章. 钢结构施工技术 24第七章. 钢结构事故调研和分析 29第八章. 钢结构相关的高等院校 34第一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1660 虎克发现材料变形与受力大小的比例关系(虎克定律) 1744 欧拉Eul
2、er推导出压秆稳定极限荷载公式,沿用至今。 1779 第一座铸铁拱桥,英格兰Coalbrookdale大桥建造完成。 1786 法国建造巴黎法兰西剧院,铁+玻璃顶。欧元上有没有? 1820 美国费城建造第一栋铸铁建筑 (名称?) 1828 维也纳建造第一座钢桥 (名称?) 1851年,伦敦花匠帕克斯顿设计的“水晶宫”展览馆,为玻璃铁架结构,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水晶宫”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1856 美国开始产钢 1874 第一座大跨钢桁桥Eads Bridge在圣路易(St. Louis)建成 1881 电弧焊工艺问世 1883 布鲁克林(Brooklyn)吊桥完工.始建于18
3、69年 1889年,法国世博会上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和“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为高架铁结构,塔高328M。“机械馆”是空前未有的大跨度结构,刷新了世界建筑的新纪录,长420M,跨度达115M,结构方法首次运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1889 CHICAGO的The Rand Mcnally Building(图中4号楼)建成,成为第一栋全钢结构的大厦,10层。 1890 3月苏格兰福斯桥(Firth of Forth Bridge)完成,用钢55,000吨,57条生命。8百万铆钉运回家。 1907 美国设立伯力恒钢厂(Bethlehem Steel) 1908 伯力恒(Bethlehem Stee
4、l)开始生产热轧型钢 1909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彼得。贝伦斯设计了“柏林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以钢结构为骨架与大玻璃窗为特点,被称为是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1909 美国麻州采用热轧型钢用于建筑结构 1914 匈牙利Kazinczy证实梁具有塑性铰极限行为。 1921 美国钢结构学会AISC成立 1923 AISC年發行第一版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ASD(容许应力法) 1930 耐候钢问世 1931 纽约帝国大厦完工,102层,高381米。 1944 柱研究学会(Column Research Council, CRC)成立 (后改名稳定学会?) 1940 Lehigh Univer
5、sity开始研究结构及构件的极限强度 1947 高强度螺栓规范出版 1950? 中国东北制定钢结构设计内部规定 1953 建成世界第一个悬索屋面,美国北卡罗里那州的雷里体育馆(RALEIGH大剧院?),现代悬索结构的开始。 1954 中国颁布第一本钢结构设计规范(结规4-54)容许应力设计法。 1955 苏联颁布 121-55规范。 日本中之岛制钢所开始生产轻量型钢。 1956 12月中国采用苏联颁布 121-55规范为参考规范。 1957 第一次将塑性设计法用于建筑 1960 日本积水(SEKISUI HOUSE)公司推出A型钢结构住宅。 1961 建成北京工人体育馆。中国现代悬索结构的开始
6、。 1962 日本大和公司推出A型钢结构住宅。 1964 中国第二本钢结构设计规范颁布。 1965 日本松下住宅推出R2N型钢结构住宅。 1970 当时世界最高大厦纽约世界贸易大厦建成,高410米 1973 当时最高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Sears Tower完工,110层,高442米。 1974 中国颁布TJ 17-44 (半概率,半经验的设计法) 1976 在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学进行的风洞实验室研究。这一研究对MBMA、SBC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规范中风荷载的规定做出贡献,广泛用于低层金属结构系统。 同年,法国USINOR发展可耐900的耐火钢。 1980 日本钢管公司NKK发展OLAC钢板工
7、艺(TMCP钢板)(2002年NKK被美国国家钢铁公司收购?) 1983 美国钢结构学会AISC颁布第一本AISC-LRFD,极限设计法 1988 中国颁布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17-88) 概率极限设计法 1994 日本公布JIS G3106 SN钢材标准 1995 阪神地震 钢结构抗震性能展现 1997/8 钢结构专业论坛www.okok.org诞生,2002.5.16重建,2002.4改名中华钢结构论坛。 1996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产钢量过亿吨。 台湾容许应力设计法,极限设计法于1月1日颁布施行。9月21日地震,震后钢结构使用范围大增。第二章、世界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一)国外
8、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二战期间因高施工速度的需要,轻钢房屋得到快速发展;40年代出现了门式刚架结构;50年代,出现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钢结构住宅,形成了工厂化的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并延续至今;60年代住宅建筑工业化高潮遍及欧洲并发展到美、加、日等发达国家,彩色压型板及冷弯薄壁檩条组成的轻质围护体系开始大量应用。轻钢结构是发达国家目前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 国外钢结构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一、钢铁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建筑用钢物资基础。 第二、钢结构具有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小等优势。 第三、环保要求严格和资源充分利用,促使业主、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选择钢结构。 第四、成熟配套技
9、术和产品推动了钢结构业发展。 发达国家先进的钢铁工业,使钢铁材料品种和质量可充分满足钢结构需求,充裕的钢材资源提供了物资保障,钢铁新材料的不断开发推动了钢结构的技术进步,造就了钢结构业的普及,推动现代建筑业发展。近年国外建筑用钢量约占钢材总消耗量的30,并仍呈明显上升趋势。(二)国外钢结构的主要用途近几年来各地正在开发钢结构住宅,集成创新一种既抗震又节能的绿色建筑。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从发达国家来看,钢结构建筑已成为主流。其中,高层钢结构已经有110年的发展历史。在欧美国家,钢结构住宅建筑已占到全部建筑总量的65%左右,在日本占到了50%左右。目前,
10、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正积极推动预制装配化钢结构中低层住宅。 (三)不同国家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一、美国美国金属建筑的主要市场分布:工业(生产用厂房、仓库及辅助设施等)、商业(商场、旅馆、展览馆、医院、办公大楼等)、社区(私有及公有社区活动中心及建筑如学校、体育馆、图书馆 、教堂等)、综合等方面,分别占到46%、31%、14%和9%的份额。在美国,低层建筑中采用钢结构还是很普遍的。美国钢结构学会和金属房屋制造协会(AISC 和MBMA)联合编制了低层建筑的设计指南。所谓低层建筑是指层高低于18m,层数不超过5层的工业厂房、仓库、办公室及其他的办公和社区建筑等,其中两层以下的非居住用楼房建筑占70
11、%。图表 1 三大厂商占美国建筑钢结构市场51%份额(销售额比重)资料来源:金安明邦调研中心从美国市场的发展历史看,钢构行业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集中度不断提高。经过多次收购和重组,目前近半数的MBMA(美国金属建筑制造商协会)会员属于NCI,Nucor,BlueScope这3大厂商集团。二、英国钢铁建筑行业每年有35亿英镑的价值(约等于英国建筑活动的5%), 雇用大约4.2万人,用钢120万吨年。尤其是多层楼房, 建筑速度是选择钢材的第一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最低的整体成本 。钢材占了整个市场的70%, 使用最多的是多层工业房屋(92%)以及非家用单层房屋(90%)。英国95%的建筑用钢
12、材被回收, 10%重复使用,85%回收利用。三、日本20世纪80年代前,日本只生产200mm200mm以下的方矩形管及少量的开口冷弯型钢,日本钢结构住宅中立柱均采用H型钢。1984年日本仙台地震后,通过对仙台地震中遇到破坏活动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发现立柱和横梁之间的焊接缝开裂,原因是受H型钢外形特点的限制,用H型钢和H型钢对焊,焊缝太少。因此,日本通过修改建筑法,规定日本的钢结构住宅立柱必须采用方矩形管,以增大焊缝的长度,从而提高住宅的抗震性。之后,冷弯型钢在日本钢结构制造业大量应用,2002年,日本钢结构用冷弯型钢、圆管总量达到200万吨。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钢管为200mm200mm ,40
13、0mm400mm;这些规格的冷弯方矩管占日本钢结构用方、矩形管总量的80%以上,而其它规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图表 2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结构形式构成 资料来源:金安明邦调研中心现在日本一些钢厂研制开发的建筑用新型钢材大致有几种:一是sn钢。它是建筑钢结构用钢新开发的钢种,其优点是:能确保塑料变形能力;确保焊接性;确保板厚方向性能;确保公称截面尺寸;可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不同钢种,其性能和钢种区分:屈服点的上限,屈服比的上限,厚度方向拉深值的下限值,(夏氏)冲击值下限值,碳当量(ceq)焊接裂缝灵敏度组成(pcm)的上限值的制定,严格规定负公差精度。目前,sn钢在大型建筑中的应用不
14、断增加,发展前景看好。但一些中小建筑,采用sssm材料的较多。二是tmcp钢。通常的jis标准钢板,当厚度超过40mm时,会影响其屈服强度,但运用tmcp钢(热加工控制工艺轧制),不增加ceq就能使钢材(厚板、h型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在日本,这种钢材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其中400x400mm,500x500mm的超厚h型钢作为柱子,在高层建筑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三是超低屈服点钢。这种钢材一般使用于比柱、梁等构件屈服点低的减震构件。当地震发生时,首先使其屈服,靠反复荷载滞后,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与利用其粘性体等的其它减震材料相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强和耐久性等优点,因而在日本已广泛推广应用。
15、 四是轻型焊接h型钢。在日本,轻型h型钢几乎都用于钢结构工业化住宅,每年超过100万户的新住宅中,约有近15采用工业化建筑,就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住宅。工业化住宅制造厂家为提高生产效率,对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及材料精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轻型h型钢比轧制的h型钢精度高,最适合于建筑工业化住宅。现在日本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每年生产h型钢10万吨以上,占日本工业化住宅用钢的80市场份额,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轻型h型钢最多的国家之一。四、加拿大在加拿大,钢结构住宅有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用什么钢,什么样的楼板,采用什么技术,甚至连房屋式样都有几十种可供挑选。在这方面,他们有着完整的设计规划,在建造住宅时,就有
16、现成的模式参考,十分方便。在加拿大的多伦多, 3%的新住宅是用钢框架建成的。多伦多的新建住宅之所以选择钢材, 是因为钢材能够为建筑商和业主提供建筑质量和速度。另外, 钢材对室内空气质量没有影响, 因为它不排放出有害气体, 也不发霉。室内空气质量己成为业主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它与住户的身体健康有关系。为了推广轻型钢框架住宅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一系列配套新产品轻型钢框架墙壁和地板的耐火性能轻型钢框架墙壁和地板的声学性能轻型钢框架地板系统的动态表现(振动) 轻型钢框架墙壁系统的保暖性能镀锌和GalvalumeTM轻型钢框架的耐用性轻型钢框架系统的结构优化与建筑规范的制定。第三章、钢结构标志性建筑(多高
17、层和大跨度)1、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由于人类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对高层、大跨度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钢结构本身具备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等独特优点,因此对高层、大跨度,尤其是超高层、超大跨度,采用钢结构更是非常理想。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结构采用的都是钢结构,而历届奥运会的场馆也多采用钢结构。世界上目前已经建成的几个纯钢结构建筑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它们是:1931年建成的102层、高381m的美国纽约帝国大厦(1969年以前一直是最高的);如图1969年建成的110层、高417m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南北两座);1970年建成的110层、高443m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996年
18、建成的高450m的马来西亚双塔石油大厦(KLCC,号称目前世界最高,但美国的西尔斯大厦有异议);我国于1997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为95层,建筑高度421m,结构高度395m,也跻身于世界最高行列。如果上海浦东环球金融中心大厦(95层460m)建成,则堪称世界最高,实为我国一大光荣。深圳赛格广场大厦70层、高279m,为世界上最高的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的超高层建筑,这又是我国的一大光荣。巨型钢结构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一种崭新体系,它是为了满足特殊功能或综合功能而产生的。它具有良好的建筑适应性和潜在的高效结构性能,是一种很有发展的结构。如日本千叶县43 层、高180m的NEC大楼,该建筑内部布置大
19、开口和大空间庭院,其巨型结构是由四根巨型结构柱和四个巨型的空间桁架梁组成的巨型空间桁架体系。经分析,这种体系具有极强的抗推刚度。另一例是德国法兰克福1997年建成的商业银行新大楼,63层、高298.74m,也是欧洲最高的一栋超高层建筑。该建筑平面为边长60m的等边三角形,其结构体系是以三角形顶点的三个独立框筒为“巨型柱”,通过八层楼高的钢框架为“巨型梁”连接而围成的巨型筒体系,具有极好的整体效应和抗推刚度,其中“巨响梁”产生了巨大的“螺旋箍”效应。第三例是日本拟建的动力智能大厦(DIB-200),高800m,地上200层,地下7层,总建筑面积150万m2,由12个巨型单元体组成。每个单元体是一
20、个直径50m、高50层(200m)的框筒柱,1100层设4个柱,101150层设3个柱,151200层设1个柱,每50层设置一道巨型梁。结构上设有主动控制系统,进一步削弱地震反应。香港汇丰银行也属于一巨型钢结构大厦,是诺尔曼。福尔特设计的。2、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建筑通常是指跨度在60m以上的建筑,主要用于民用建筑的影剧院、体育场馆、展览馆、大会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在工业建筑中则主要用于飞机装配车间、飞机库和其他大跨度厂房。大跨度建筑结构包括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薄壳结构等基本空间结构及各类组合空间结构。 历史沿革大跨度建筑在古代罗马已经出现,如公元120124年建成
21、的罗马万神庙,呈圆形平面,穹顶直径达433m,用天然混凝土浇筑而成,是罗马穹顶技术的光辉典范。在万神庙之前,罗马最大的穹顶是公元1世纪阿维奴斯地方的一所浴场的穹顶,直径大约38m。然而大跨度建筑真正得到迅速发展还是在19世纪后半叶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例如1889年为巴黎世界博览会建造的机械馆,跨度达到115m,采用三铰拱钢结构;又如1912-1913年在波兰布雷斯劳建成的百年大厅直径为65m,采用钢筋混凝土肋穹顶结构。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是美国底特律的韦恩县体育馆,圆形平面,直径达266m,为钢网壳结构。我国大跨度建筑是在解放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上
22、海体育馆,圆形平面,直径110m,钢平板网架结构。我国目前以钢索及膜材做成的结构最大跨度已达到320m。大跨度建筑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使建筑功能愈来愈复杂,需要建造高大的建筑空间来满足群众集会、举行大型的文艺体育表演、举办盛大的各种博览会等;另一方面则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大跨度建筑的进步。一是需要,二是可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例如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规模宏大的容纳几万人的大剧场和大角斗场,但当时的材料和结构技术条件却无法建造能覆盖上百米跨度的屋顶结构,结果只能建成露天的大剧场和露天的大角斗场。19世纪后半期以来,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
23、上的广泛应用,使大跨度建筑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新品种的钢材和水泥在强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轻质高强材料、新型化学材料、高效能防水材料、高效能绝热材料的出现,为建造各种新型的大跨度结构和各种造型新颖的大跨度建筑创造了更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大跨度建筑发展的历史比起传统建筑毕竟是短暂的,它们大多为公共建筑,人流集中,占地面积大,结构跨度大,从总体规划、个体设计到构造技术都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需要建筑工作者去探究。12结构类型拱券及穹隆结构从迄今还保存着的古希腊宏大的露天剧场遗迹来看,人类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古代建筑室内空间的扩大是和拱结构的演变发展紧密联系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结构 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