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电系统概论ppt课件.ppt
《微机电系统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电系统概论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1、微机电系统概论2、微机电系统功能材料3、微机械加工制造技术4、微机械执行器5、微机械传感器6、微机械弱信号检测与处理7、微机电系统设计技术8、微封装、微构件及微尺寸效应,参考书,莫锦秋 梁庆华等,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刘广玉 樊尚春等,微机械电子系统及其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2(美)徐泰然著,王晓浩等译MEMS和微系统设计与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梅涛 伍小平主编,微机电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德W.Menz J.Mohr等著,王春海 于杰等译微系统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第一部分,微机电系统概论 (微
2、机电系统的起源、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简 介,机械与机电系统;宏观机电系统与微机电系统微机电系统: 它是以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以及驱动和控制电路为基本元器件组成的、可以活动和控制的、机电合一的微机械装置。特点: 1、学科交叉(力学、机械、电学、光学、电磁学、生物、化学等学科)2、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3、低成本批量化;4、应用广泛(军民两用)5、高新技术。微机电系统的相关术语: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美国) Micro Machine (日本) Micro System Technology (欧洲),微机电系统的组成,微机械电子系统(微机
3、电系统)的组成: 一般可定义为由微米和纳米加工技术制作而成的,融机、电、光、磁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群为一体的,可以活动和控制的微工程系统。目前,人们泛称其为MEMS。它是以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以及驱动和控制电路为基本元器件组成的、自动化性能高的、可以活动和控制的、机电合一的微机械装置。 用它进行的操作是极其微细的,有的操作已经到了单个细胞乃至分子范筹;有的微型敏感元件能敏感到单个原子,能进行原子量级的探测。如此细微的工作状况,用肉眼是不能分辨的,必须借助显微术或专用仪器来观察和控制。,微机电系统的发展状况,微机械电子系统,即微机械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一项高技术。它以集成电路技术、
4、表面加工技术和纳米精加工技术为基础,具有极大的学科交叉性,微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涉及到设计、材料、制造、测试、控制、能源以及连接等相关技术。与传统机械系统相比,除在尺度上很小外,它还是一种高度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系统。微机电系统的研究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在21世纪的机械发展过程中将占有主导地位。微机械技术将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会优先在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电子产品、过程控制及测试技术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晶体管计算机,上世纪末的微型计算机芯片,国外的发展现状(1),美国 国家科学基金、先进研究计划、国防部等投资1.4亿美元进行微机电系统技术研究。在军方资助下,完
5、成了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军事应用研究报告。主要研究方向: 精密制导武器、灵巧武器、侦察通讯、破坏敌方指挥系统及战斗力、研制微型卫星及纳米卫星等。主要实用化成果: Park公司开发研制出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微型传感器;Texas公司开发出用于彩色图像投影显示的数字镜面器件(DMD);AD公司开发研制的加速度计,管芯尺寸为1.5mm*1.5mm,量程达 50g,灵敏度为15mv/g等。,国外的发展现状(2),欧共体 成立了NEXUS(多功能微系统研究合作机构)组织;德国制定了微机械系统技术计划(19901995投资共40亿马克),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种LIGA
6、(深度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电镀和模铸)工艺,深化了平面加工技术,实现了高宽比大于200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加工制造,被加工材料也扩展为金属、塑料和陶瓷。被公认为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超微细加工方法。主要研究机构和实用化成果 Karlsruhe核研究中心、微技术研究所(IMM)、Microparts公司等。已开发研制出微传感器、微电机、微执行器、集成光学和微光学元件、微型流量计以及直径为数百微米的金属双联齿轮等。,国外的发展现状(3),日本 制定了纳米制造计划(19851990年)、埃技术计划(19922001年计划投资1.85亿美元)、微机器人计划。计划生产两台微型机器人用于医学诊断(或微型手术)和
7、飞机发动机(或原子能设备)的微小裂纹的维修诊断。现有MEMS研究机构60余个(企业占23),1990年成立了微机械中心(MMC)和微机械学会(MST)。每年举办一次MEMS国际研讨会。主要实用性成果 利用电火花加工技术、IC技术和光成型技术加工出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研制成功主要用于生物和医疗的微型机器人。有三本专著出版。,国内的发展现状,主要研究机构 华北地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电子所、信息产业部13所、华北工学院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等。华东地区: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等。东北地区:信息产业部49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光
8、机所、大连理工大学、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等。西南地区:重庆大学、信息产业部24所、26所、44所等。西北地区:西安交通大学、航空618所、航天771所、航天16所等。,国内的主要研究现状及成果,清华大学 广泛开展了多种微型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陀螺、微磁场计、微压力传感器、微流量传感器、微麦克风等)、微泵、微阀、微喷、微毛细管电泳仪、微光开关、RF-MEMS器件、微光谱仪、DNA芯片等的研究。其中,微加速度计和微泵正在准备生产;微毛细管电泳仪已经制成样机,可以用于药物分析和环境监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向市场化推进。 清华大学于2000年6月发射成功进入700km太阳轨道的“航天清华一号
9、”微小卫星,运行状况良好。其特点是质量轻(50kg)、体积小(0.07 )、研制周期短(约1年)、成本低、功能密度高,体现了我国MEMS技术在微小卫星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大学微电子所,北京大学微电子所 以IC加工生产线为基础,开展了体硅工艺和表面工艺研究,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工艺技术,研制了硅微高加速度计、微化学传感器等,计划利用2年时间实现微型继电器、可调电容和微光学器件的小批量生产,已经得到环宇青岛公司的资金投入。,信息产业部13所,信息产业部13所 已经建成体硅加工的小批量制造基地,研制了微加速度计、微陀螺、红外隧穿传感器、微光器件等,“十五计划”期间,他们将发展重点放在航空航天和信
10、息技术领域,准备开发微小卫星、惯性组件、RFMEMS器件和光交换设备等。,信息产业部49所,信息产业部49所 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微传感器的相关研究,主要制造不同规格的微压力传感器、气敏湿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并研制为武器装备配套的微加速度计,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 研制了微加速度计、微陀螺、微压力传感器、微红外传感器阵列、微光器件等多种MEMS器件,作为首席专家单位主持973项目“集成微光机电系统”研究,并开展了微小卫星的研究。,沈阳仪器仪表研究所,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沈阳仪器仪表研究所) 生产的微硅压力传感器系列、双向静压过载微差压传感器系列,市场需求量较大
11、,已形成小规模生产能力。,信息产业部24所,信息产业部24所 重庆 主要生产专用模拟集成电路,拥有各种IC生产线,他们从“九五”开始与重庆大学合作进行MEMS的研究,参与了微触觉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的生产。,东南大学,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和国际风险投资资金合作成立有E-life公司,主要开发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分析芯片及其相配套的平台。这种高密度的芯片将被用来建立人口基因档案,为公安等部门服务。 该芯片及其平台在医院中可以代替传统的基因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目前,E-life公司正在与医院进行联合研究,可望形成较大的产值。 东南大学还研制了硅微加速度计和陀螺等。,中北大学(华北工
12、学院)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微机械加速度计、微陀螺和微惯性测量组合的应用系统研究,正在开展军用和民用的惯性系统、新型的单兵作战系统以及道路、桥梁的监测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研制的纳米碳管、微透镜阵列、蛋白质生物芯片比较成熟,可望投入生产。另外他们也很重视设备的研制,可以向市场提供反应离子束蚀刻机、双元STM纳米检测仪。他们还研制了硅微加速度计、微陀螺、微真空计、微高度计等。,重庆大学,重庆大学 研究了微加速度阵列、光压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细胞流变学测量仪、微型光谱仪等。,中国科学院电子所,中国科学院电子所 开发了微气敏传感器、微波功率传感器、谐振式和真空微电子压
13、力传感器、微pH传感器等。他们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微生物传感器和微分析系统,正在研究微芯片PCR扩增仪、CE微型毛细管电泳仪、DNA微型检测仪等。,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从1989年起就开始进行微机械加工技术研究,以MEMS技术为主要实现手段,以研制生物医学、航天等领域的微型传感器与微型机器人系统为目标,研究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与微系统。 研究了硅各向异性腐蚀工艺、电化学掺杂选择腐蚀工艺、硅硅静电键合工艺,研制了硅微力传感器、微结构气敏阵列传感器、集成化硅触觉阵列传感器、微型三维力传感器、表面微加工转速传感器、无线驱动体内微机器人等。 目前正在研制爆炸物探测微
14、阵列、微型六维力探针、柔性触觉传感器、能够进入人体肠胃进行检查的微机器人等微机电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机构 航天学院MEMS中心、机器人研究所MEMS研究组、机电工程学院微机电研究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MEMS研究组等。,微机电系统的特征,尺寸微小是微机电系统的基本特征 当尺寸小到微米或亚微米量级时,会产生微尺寸效应。它的影响将反映到诸如结构材料、设计理论、制造方法、在微小范围内各种能量的相关作用及测量技术等许多方面。也就是说,工程上常用的尺寸缩放法不适用于由微尺寸元器件组成的微装置;因而,传统的设计理论、方法及一些物理定律不能完全套用,许多理念需要更新和重新建立,必须从新的构思出发
15、去探索微机械由于尺寸效应形成的一些特殊现象和规律。,微尺寸效应的影响,1、微尺寸效应对于元器件间的作用力的影响 随着尺寸的减小,与尺寸3次方成比例的像惯性力、体积力及电磁力等的作用将明显减弱;而与尺寸2次方成比例的像粘性力、表面力、静电力及摩擦力等的作用则明显增强,并成为影响微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 在微机械设计中,多利用静电力驱动。 在微机械中,又由于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增大,使热传导的速度也相对增加。 研究微机械中的摩擦、磨损的特性与机理是该领域的主要课题之一。,2、微尺寸效应对于元器件机械强度的影响 随着元器件尺寸的减小,元器件材料内部缺陷出现的可能性减小,因而元器件材料的机械强度会增加。
16、所以微型元器件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疲劳强度及残余应力均与大零件有所不同。3、微尺寸效应对于元器件惯性和热容量的影响 由于微尺寸效应,导致微机电系统的惯性小、热容量低,容易获得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4、微尺寸效应对于元器件信号检测的影响 由于微尺寸效应,导致微机电系统的前端装置(如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十分微小,传统的测量工具和仪器难以实现如此微弱信号的检测,必须创造新的测量设备。,5、微尺寸效应对于元器件设计方法的影响 微机电系统尺度的缩小,集成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工序增多,成本增高;所以应在试制前对整个微机电系统的器件、工艺及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对各种参数进行优化,以保证微系统的设计合理、正确,
17、降低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显然,传统的设计方法(基本上为试凑法)巳难以满足上述新要求,必须寻求新的设计途径。 其中最流行的设计方法就是微机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MEMS CAD)。运用MEMS CAD,除了借鉴已有的机械CAD和电子工具外,还必须针对特定的微系统,开发专用的CAD建模软件。该研究方向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微机电系统的材料,微机电系统常用材料 传统的机电系统,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采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制作而成;而微机电系统最常用的则是硅及其化合物材料。以及特种合金、石英、塑料和陶瓷等。1982年K.E.Petersen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硅作为机械材料”,引起了人们对硅的重
18、新认识。硅及其合金材料的特点 硅是容易获得的超纯无杂的低成本材料,有极好的机械特性和电学特性,非常适合制造微结构; 便于利用集成电路(IC)工艺和微机械加工工艺进行批量生产; 硅微结构便于和微电子线路实现集成化。,微机电系统的制造技术,微机电系统制造的特点 由于微机电系统及器件多种多样,不仅和微电子之间有交联,还和外界其它物理量相互作用,并且为体型结构。因此,虽然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包括版图设计、刻蚀工艺、薄膜工艺以及模拟技术等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能成功地用于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制作,但它不能完全满足微机电系统及其器件的制造要求。微机电系统专用制造方法 体型加工技术、表面加工技术、LIGA(深度
19、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电镀和模铸)技术、构件间的相互组装技术、键合及封装技术等。,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由于微尺寸效应,导致微传感器、微执行器等的输出量衰减到微弱信号级 如运动位移、振幅及形变小到亚微米和纳米量级。将它们变换成可供接收和处理的电信息时,相应的电压量小到微伏、亚微伏乃至nV,电流量小到nA,电容量小到(0.1.001)pF。为了把如此微弱的有用信号从强噪声背景下提取出来,从设计上考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设计合理的集成检测电路布局; 检测电路必须与微机械装置(如微传感器)尽量靠近,最好能与传感器实现单片集成或混合集成; 尽量减短微系统的尺寸链。,微机电系统功能元件测量仪器,扫描隧道
20、显微镜(STM)工作原理 利用超细的金属纳米探针(纳米尖)和被测样件表面构成2个电极,当探针尖与样件表面非常接近(如1nm)时,在探针与表面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将产生隧道电流效应,即电子会穿过二者之间的空隙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隧道电流的大小与空隙大小有关。当空隙增大时,电流以指数形式衰减,若空隙增大0.1nm,电流减小1个数量级,灵敏度极高。测出探针在非常接近的被测样件表面上扫描产生的隧道电流变化,即可得知样件表面在nm尺度内各点位置的微细变化,即表面的三维空间形貌。,扫描显微术主要组成部份,原子力显微镜(AFM)工作原理,在STM的基础上,现己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的显微技术,以适应不同领域
21、的需要。这些显微技术都是利用探针与样件的不同相互作用,探测表面或界面在nm尺度上表现出来的微细变化。如原子力显微镜AFM,就是利用探针和被测表面之间微弱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现象,对被测样件表面进行扫描测量,得知纳米形貌。AFM的探测力极其微弱,在 N之间,形成与被测表面轻微接触或接近于非接触(相互作用力仅为几nN)的模式。这种程度的接触模式是不会使样件表面产生形变和损伤的。,AFM扫描测量结果示例,用AFM扫描测量出的多晶硅芯片的表面粗糙度,微机电系统的应用,一、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微机电系统在飞行器的电子设备、飞行器设计及微小卫星等技术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如图所示为机载分布式大气数据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机 系统 概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