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消费者态度和态度改变课件.ppt
《第6章 消费者态度和态度改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消费者态度和态度改变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6章 消费者态度和态度改变,2,态度,对给定对象以一贯的喜欢或不喜欢的方式行动的习得倾向三个成分(ABC)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对态度对象的感情或情绪性反应,带有评价性意动成分(conative component)对态度对象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特定行为的可能性或倾向,3,态度的来源,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根据对态度对象的性质所持的信念而形成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根据人们的价值观和情感而形成以行为为基础的态度根据对态度对象所表现出的行为而形成三成分之间的一致性倾向于一致,协同变化不过,有些因素可能导致
2、不一致,4,多属性态度模型,将消费者对态度对象的态度描述成对关键属性的评估属性(i);信念(Bio)权重(Ii)理想点多属性态度模型消费者对产品关键属性的评价与理想化的评价之间的差距越小,产品越受欢迎,5,态度的功能理论,效用功能(Utilitarian function)人们倾向于对能带来好处的事物或活动形成正面态度价值观表现功能(Value-expressive function)态度可以用于表达个体价值观和自我概念自我防御功能(Ego-defensive function)保护自我形象不受威胁或在受贬低时进行自我保护知识功能(Knowledge function)态度作为组织关于事物或活
3、动的信念的一种手段,6,利用三成分模型,改变情感成分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改变认知成分改变对品牌或理想品牌的信念改变意动成分鼓励购买或消费行为,从而引起态度改变,7,利用多属性态度模型,改变品牌信念改变属性权重增加属性被忽视的,创新性变化改变理想评价改变关于竞争品牌的评价,8,利用态度的功能,效用功能强调产品的效用、使用产品带来的好处价值观表现功能理解目标群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加以利用,在广告中宣称与产品关联的价值观自我防御功能化妆品广告为消费者的形象提供保证知识功能满足消费者的认知需要,提供科学证据和图表比较信息,9,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很多时候行为并不必然与态度一致决定态度与行为一致性高
4、低的条件当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人们表现出的态度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当态度特定于行为当态度强有力,10,理性行为模型(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对行为后果的评估每种后果的可能性,他人对行为赞同与否满足他人愿望的动机,对行为的态度,主观的社会规范,行为意图,行为,11,行为可以改变态度,给被试分配一小时的无聊任务;要求被试告诉等候者要做的实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被试将得到一定的报酬(1美元或20美元);被试告诉等候者实验很有趣;完成一份关于对之前任务喜爱程度的问卷。,12,认知失调理论,当人面临态
5、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时,会通过改变态度或更改行为来减轻失调理由不足(insufficient justification)如果我们的行为不能完全用外部报酬或强迫性因素来解释(理由不足),我们就会体验到失调,我们可以通过相信自己所做的来减少失调决策后失调做出决定之后所产生的失调,消除方法是提高对被选择对象的评价,降低对未被选择对象的评价,13,消费者的购买后失调,消费者减少失调的措施找出支持其选择的广告,同时避开引起失调的竞争者的广告向朋友推销该品牌的正面特性向自己知道的对产品满意的拥有者寻求确认厂商保证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广告宣传强化消费者的选择保证良好的售后服务没有很好解决的购后失调会
6、发展为对产品的强烈不满,竞争对手可以利用这点抢夺顾客,14,自我知觉理论,当我们的态度摇摆不定或模糊不清时,我们会观察自己的行为来得知自己的态度警惕过度理由(overjustification)效应给予奖赏让人去做本来就喜欢的事情会带来负面后果,导致其将行动归因于奖赏,破坏内在动机和态度如果给出的奖赏过多,消费者会将自己的购买行为归因为奖赏而不是对产品的正面态度;因而中等程度的奖励比较合适,既足以引起购买,又使消费者形成正面态度,15,逐步升级/登门槛技术(foot-in-the-door technique),消费者在顺从一个小要求之后会顺从一个更大的要求自我知觉理论的解释个体看他们先前的行
7、为(例如顺从一个较小要求),得出结论他们是会对这种要求说“是”的人,这种自我归因会增加他们同意一个相似却更大的要求的可能性低价技巧(low-ball technique)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交易,在对方答应后推翻最初的条款,16,沟通(communication),借助于媒介从发出者到接收者之间信息的传播沟通的目的是说服(persuasion)运用信息引起信念、态度或行为的改变耶鲁态度改变研究法(Yale attitude change approach)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17,沟通过程模型,Who says what by what
8、 means to whom?,18,1、信息源(source),不同类型正式非正式两个重要的信息源特征可靠性(credibility)吸引力(attraction),19,信息源的可靠性,知觉到的信息源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可信赖性当信息源的资格与产品有关时,可靠性很高信息源偏差知识偏差(knowledge bias)信息源对某个主题的知识了解不够准确报告偏差(reporting bias)信息源具备所需知识,但是准确传达信息的意愿有折扣困境在消费者看来,公司对其产品的信息传播参与得越多,公司的可信性变得越低,20,睡眠效应(sleeper effect),交流者可靠性的正面效果在一段时间后减弱
9、,而可靠性低的来源所提供信息的影响则随时间过去有所增加可能原因随时间推移,信息和来源在头脑中分离,信息被独自存留在记忆中,导致态度的延迟改变,21,信息源的吸引力,信息源被感知到的社会价值(social value)外表、个性、社会地位与受众的相似性例如名人匹配假说非真人的代言人动物、虚拟形象,22,可靠性还是吸引力?,消费者对自身的社会认同度及他人意见敏感的人更容易被有吸引力的信息源说服有更多自我主张的人则会被可信、专业的信息源说服产品类型不同信息源对减少不同类型风险的有效性存在差异高操作风险的家用电器产品:专家高社会风险的产品:名人低风险的日用产品:相似,23,2、信息,信息的内容和表达方
10、式影响说服效果文字和图片重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单方面和双方面比较广告理性与感性,24,文字与图片,图片形式吸引注意并在记忆中保持更久文字信息需要付出更多认知努力,适合高卷入的情况生动性(vividness)事件多么具体和容易想象人们更容易被生动的信息所影响,而不是平淡的、抽象的或是统计数据,25,重复,纯粹暴露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对新刺激的重复接触通常会迅速提高对这种刺激的正面评价例外:如果初始反应非常消极,那么重复会造成厌恶二因素理论当反复面对一个广告时会有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同时进行积极一面是增加熟悉程度消极一面是厌倦会随每次接触而增加,26,首因(primacy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章 消费者态度和态度改变课件 消费者 态度 改变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