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概要课件.ppt
《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概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概要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长沙医学院附属湘潭市二医院 眼科主任 王辉煌,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眼的屈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屈光系统可以比作镜头 瞳孔好比自动光圈 晶体的调节 作用犹如调整照相距离 视网膜则是最理想的彩色底片,第一节概述,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里: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包含着复杂的光学原理。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外界所要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前提。,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称为“屈光不正”
2、;而此时若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则称为“正视”。 屈光不正的状态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老视(亦称老花)虽然是因年龄而出现的生理性调节问题所致,也常常被归为“屈光不正”的一种特殊类型。,第二节眼球光学,一、眼的屈光和屈光力 当外界物体的光线在眼光学系统各界面发生偏折时,该现象称为屈光,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的概念表达。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简写D)作为屈光力的单位,屈光度为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即屈光度(D)=1/f。,正常眼的屈光力:,A,B,A,B,总屈光力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58.64D,最大调节时为+70.57D,角膜的屈光力为+43D,晶
3、状体为+19D。,眼轴为24mm正常与眼的屈光力相匹配。,视觉信息的获得首先取决于眼球光学系统能否将外部入射光线清晰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眼的屈光状态是否得当。眼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匹配与否是决定屈光状态的关键。,二、简化眼,总屈光力:60D 折射率:1.336 前焦距:-16.67mm 后焦距:22.27mm 简化眼的基点:两个主焦点FF,一个节点N。,N,F,16.67,22.27,F,三、眼的调节与集合 1.调节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accommodation)。通常
4、认为调节产生的机理是:当看远目标时,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睫状肌使晶状体悬韧带保持一定的张力,晶状体在,悬韧带的牵引下,其形状相对扁平;当看近目标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所形成的环缩小,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弹性而变凸。调节主要是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增加而使眼的屈光力增强。,2.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为调节幅度。最小调节幅度= 15-0.25 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 25-0.4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 18-0.3 年龄 在临床应用于计算年龄和调节幅度时,Hoffstetter最小调节幅度公式。,3.调节范围 眼在调节放松(静止)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称为远点,眼在极
5、度(最大)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远点与近点的间距为调节范围。4.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 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convergence)。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第三节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一、正 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二、近 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2.轴性近视:眼轴长
6、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在正常范围。,根据近视度数分类:(1)轻度近视:-6.00D。近视的临床表现为: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集合功能相应减弱,使用的集合也相应减少,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称为病理性近视,无明显上述病变者称为单纯性近视。,三、远 视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
7、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hypermetropia或hyperopia)。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因此典型的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根据远视度数分类:(1)低度远视:+5.00D,1、远视与年龄 40岁:远近均需要矫正2、与远视有关的问题 屈光性弱视:给予适当视觉训练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内斜:集合和调节是联动的,当调节发生时,必然会出现集合。远视者未进行屈光矫正时,为了获得清晰视力,在远距工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工作时使用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隐斜或内斜。如果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假性视乳头炎: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因此远视者散瞳前要特别注意观察前房深度。另外远视
8、眼的眼底常可,见视乳头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相比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无改变,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发生。,四、散 光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规则散光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散光类型: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为规则散光,不相互垂直者为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又分为顺规散光
9、(astigmatism with the rule)、逆规散光(astigmatism against the,rule)、斜向散光(oblique astigmatism)。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90度+30度位置的散光称为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180度+30度称为逆规散光,其余为斜向散光。规则散光分为: (1)单纯近视散光(2)单纯远视散光(3)复合近视散光(4)复合远视散光(5)混合散光,五、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当双眼屈光差异超过1.00D者,在双眼矫正或非矫正状态下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人眼调节活动是双眼等同性的。若屈光参差的近
10、视者,正视眼或低度近视眼用于注视远处目标,高度近视眼用于注视近距离,一般不会引起弱视,但由于缺乏融像机会,容易出现双眼视异常。,当屈光参差者屈光不正完全被矫正时,双眼视网膜上所成的的像的大小存在差异,即不等像(aniseikonia),有可能造成融像困难,从而出现相关症状如头晕、阅读模糊等。一般情况下,屈光参差度数相差超过2.50D以上并使用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者通常会出现类似融像困难症状。对屈光参差者进行屈光矫正时,需考虑矫正方法的视网膜像放大率。,六、老 视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presbyopia)。老视的症状一般如下:(1)视近困难。(2)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3)视
11、近不能持久。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老视的发生和发展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屈光不正: 远视眼比近视眼出现老视的时间早; (2)用眼方法: 调节需求直接与工作距离有关,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容易出现老视的症状, 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出现老视要早。 (3)患者的身体素质: 长手臂的高个子比手臂较短的矮个子有比较远的工作距离, 需要比较少的调节, 因此后者较早出现老视症状。,(4)地理位置因素: 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5)药物对患者的影响: 服用胰岛素, 抗焦虑药, 抗忧郁药, 抗精神病药, 抗组胺药, 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 由于药物对睫状肌
12、的作用, 会比较早出现老视。,第四节屈光检查方法,屈光检查主要内容是验光。从光学角度来看,验光,是让位于无穷远的物体通过被检眼眼前的矫正镜片后恰在视网膜上产生共轭点。 但是仅达到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验光的理想结果是既看到他需要看到的一切,但又能持续使用眼睛而无任何不适。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即初始阶段, 精确阶段和终结阶段。,表16-4 验光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其方法,阶段 内容 第1阶段 目的:检查者主要收集有关被测者眼部屈光状况的基本 (初始阶段) 资料,根据这些资料,预测验光的可能结果。 方法: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初步获得眼屈光信息; 角膜曲率计检查:获得角膜散光信息; 镜片测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概要课件 第十六 不正 概要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