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大气和废气监测课件.ppt
《第6章大气和废气监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大气和废气监测课件.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大气污染基本知识; 2.掌握如何制订大气污染监测方案; 3.了解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4.掌握SO2、NO2等气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5.掌握TSP、PM10等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6.了解大气降水、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7.掌握污染源监测和标准气体的配制。,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大气监测网点的布设;气体体积换算;等速采样;SO2、NO2、TSP、PM10的测定;固定污染源监测;指示植物;标准气体;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难点:大气布点方法;等速采样;SO2、NO2、TSP、PM10的测定;固定污
2、染源监测。,本章教学目录,6.1 概 述6.2 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和采样频率6.3 大气样品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6.4 大气采样效率和气体换算6.5 颗粒物的测定6.6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6.7 污染源6.8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6.8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6.1 概 述,大气及其组成 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变化较大,按其所占容积,其变化范围在04%。 固体杂质: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包括烟粒、尘埃、盐粒等,它们的半径一般在10-210-8cm,多分布在底层大气中。,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某些
3、有害颗粒物和废气进入大气层,给大气增添了许多种外来组分,这些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1.根据大气污染物存在的状态分: (1)分子状态污染物 (2)粒子状态污染物 烟;雾;尘 2.依据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分: (1)一次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大气污染源,污染源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发生源,一般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等。大气污染源指的是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质的发生源。 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类。人类源按不同分类标准可分下以下几种: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进行划分:固定污染源、流动污染源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来划分:点源、线源、面源 按污染源排放的时间状况划
4、分: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 按人类活动功能划分:工业污染源、能源污染源、 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1.时间性 某一地点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常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一污染源对同一地点所造成的地面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会产生很大的差别。 2.空间性 在大气中的污染物随空气运动而迁移和扩散。各种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速度又与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和污染物的性质有关。因此污染物浓度就存在着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大气污染监测和监测项目,1.大气污染监测工作的分类: 污染源的监测、环境污染监测、特定目的的监测 2.监测项目 (1)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项目 必测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
5、硫 酸盐化速率、 灰尘自然降尘量 选测项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M10、光化学氧化 剂、氟化物、铅、苯并(a)芘、总烃及非甲烷烃 (2)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 人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 选测项目:臭氧、总碳氢化合物 返回目录,6.2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和采样频率,大气监测是为了调查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现状,是观察分析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分布、数量、迁移转化及消长规律的重要手段。如何获得有代表性、能符合实际状况的大气样品,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正确地确定采样点数目、正确地选择采样点的位
6、置、正确地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等手段,保证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大气样品,大气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前的调查,确定采样点布设之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其内容包括: 1.对本地区大气污染源进行调查,初步分析出各块地域的污染源概况; 2.了解本地区常年主导风向,大致估计出污染物的可能扩散概况; 3.利用群众来信来访或人群调查,初步判断污染物的影响程度; 4.利用已有的监测资料推断分析应设点的数量和方位。,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较密
7、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采样点的数目设置是一个与精度要求和经济投资相关的效益函数,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密度、气象、地形、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样点的数目,1.功能区布点法: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可以按其功能分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稠密区、商业繁华区、文化
8、区、清洁区、对照区等。 2.几何图形布点法:目前常用以下几种布设方法: 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采样点布点方法,网格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以上几种采样布点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 使用,目的就是要求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浓度,为大气监测提供可靠的样品。,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也称采样时段。 不同污染物的采样时间要求不同,我国大气质量分析方法对每一种污染物的采样时间都有明确规定。 采样频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显然采样频率越高,监测数据越接近真实情况。返回目录,6.3大气样品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一
9、般分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种。 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所用监测方法十分灵敏的情况,此时直接采取少量气体就可以满足分析测定要求。直接采样法测得的结果反映大气污染物在采样瞬时或者短时间内的平均浓度。 富集(浓缩)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低,直接取样不能满足分析测定要求的情况,此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将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使之满足监测方法灵敏度的要求。由于浓缩采样法采样需时较长,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反映大气污染物在浓缩采样时间内的平均浓度。,直接采样法,1.球胆采样 要求所采集的气体与橡胶不起反应,不吸附。 2.采气管采样 采气管是两端具有旋塞的管式玻璃容器,
10、其容积为100500mL。 3.采样瓶采样 采样瓶是一种用耐压玻璃制成的固定容器,容积为5001000mL。采样体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V 采样体积,L; V0 真空瓶容积,L; P 大气压力,kPa; P1 真空瓶中剩余气体压力,kPa。,富集(浓缩)采样法 溶液吸收法,用抽气装置使待测空气以一定的流量通入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待测组分与吸收液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使待测污染物溶解于吸收液中。采样结束后,取出吸收液,分析吸收液中被测组分含量。 1.常用的吸收液:水、水溶液、有机溶剂等。 对吸收液的要求:一是对气态污染物质溶解度大,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快;二是污染物质在吸收液中有足够的稳定时
11、间;三是要便于后续分析测定工作;四是价格便宜,易于得到。 2.根据吸收原理不同,常用吸收管的种类: 气泡式吸收管 冲击式吸收管 多孔筛板吸收管(瓶),1.填充柱阻留法 填充柱是用一根长610cm、内径35mm的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填充剂制成。 根据填充剂阻留作用原理,填充柱可分为: (1)吸附型填充柱;(2)分配型填充柱;(3)反应型填充柱 2.滤料采样法 这种方法是将过滤材料(滤纸或滤膜)夹在采样夹上。采样时,用抽气装置抽气。气体中的颗粒物质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根据过滤材料采样前后的质量和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大气中的气溶胶、降尘、可吸入颗粒物、烟尘等
12、的测定,富集(浓缩)采样法 填充柱阻留法和滤料采样法,富集(浓缩)采样法 低温冷凝采样法和自然积集法,1.低温冷凝采样法 该采样法是将U形管或蛇形采样管插入冷阱中,大气流经采样管时,被测组分因冷凝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凝结于采样管底部,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2.自然积集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物质的自然重力、空气动力和浓差扩散作用采集大气中的被测物质。 (1)降尘样品的采集:采集大气中降尘的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其中湿法应用较广泛。 (2)硫酸盐化速率样品的采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含硫化合物,经过一系列氧化反应,最终形成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硫酸盐化速率。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二氧化铅法和碱
13、片法。,直接采样法采样时用采气管、塑料袋、真空瓶即可。富集采样法需使用采样仪器。采样仪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采样仪器,1流量计 2收集器 3缓冲瓶 4抽气泵 大气采样仪器的型号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气态污染物采样器和颗粒物采样器。,用于采集大气中气态和蒸气态物质,采样流量为0.52.0L/min。可用交、直流两种电源。工作原理如下图1和图2所示。 图1 携带式采样器工作原理 图2 恒温恒流采样器工作原理,气态污染物采样器,大流量采样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滤料夹可安装20cm25cm的玻璃纤维滤膜,以1.11.7m3min流量采样824h。当采气量达1500200
14、0m3时,样品滤膜可用于测定颗粒物中的金属、无机盐及有机污染物等组分。,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一),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二),中流量采样器的采样夹面积和采样流量比大流量采样器小。我国规定采样夹的有效直径为80mm或100mm。当用有效直径80mm滤膜采样时,采气流量控制在7.29.6m3/h;用100mm滤膜采样时,流量控制在11.315m3h。采样器见右图。,采集可吸入颗粒物广泛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中,可采用静电捕集法、射线法或光散射法直接测定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但不论哪种采样器都装有分尘器。分尘器有旋风式、向心式、多层薄板式、撞击式等多种。它们又分为二级式和多级式。二级式用于
15、采集10m以下的颗粒物,多级式可分级采集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用于测定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空气以高速度沿180渐开线进入分尘器的圆筒内,形成沿外壁由上而下的旋转气流,大于10m的颗粒物惯性较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到筒壁上,沿壁面落入大颗粒物收集器内;小于10m的颗粒物惯性小,不易被甩到筒壁上。当空气进入分尘器向下高速旋转时,顶部压力下降,在压力差作用下,小于10m的细颗粒随气流沿气体排出管上升,达到分离空气中粗、细颗粒物的目的。沿分尘器气体排出管排出的气体进入过滤器,气体中的细颗粒物被滤膜捕集,根据采样体积和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即可求出空气中10m以下的颗粒物的含量。,二级旋
16、风分尘器的工作原理,旋风分尘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气流从小孔高速喷出时,气流携带不同质量的颗粒物,其运动轨迹也不同。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越不容易随气流改变运动轨迹。当大颗粒物随气流穿过小孔后,在惯性作用下,仍沿着中心轴线继续前进,进入锥形收集器,被收集器底部的滤膜收集;当小颗粒物随气流穿过小孔后,由于小颗粒物惯性小,可以随气流改变运动轨迹,绕过锥形收集器入口,随气流进入下一级。,向心式分尘器工作原理,向心式分尘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当含颗粒物气体以一定速度由喷嘴喷出后,颗粒获得一定的动能产生一定的惯性。在同一喷射速度下粒径越大,惯性越大。气流从第一级喷嘴喷出后,大颗粒惯性大,难于改变运动方向,与第
17、一块捕集板碰撞被沉积下来,惯性较小的颗粒则随气流绕过第一块捕集板进入第二级喷嘴;第二级喷嘴比第一级喷嘴口径小,喷出颗粒物动能增加,小颗粒获得较大的惯性与第二块捕集板碰撞而被沉积,而惯性更小的颗粒物继续向下级运动;如此一级一级地进行下去,则气流中的颗粒物由大到小地一级一级地分开,分别沉积在不同的捕集板上。最末级捕集板用玻璃纤维滤膜代替,捕集最小的颗粒物。,多段撞击式采样器的工作原理,多段撞击式采样器原理示意图,采样记录,监测过程中必须规范采样记录管理,认真填写采样记录。采样记录填写内容包括污染物名称、采样点名称、采样编号、采样日期、采样时间、采样流量、采样体积、采样时的温度及压力、换算为标准状态
18、下的体积、所用仪器、吸收液、采样时天气情况及周围情况、采样者、审核者签名。返回目录,6.4大气采样效率和气体换算,采样方法或采样仪器的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如流量、污染物浓度、采样时间等),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实际总量的百分数。对于空气中不同存在状态的污染物,其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是不相同的。,采样效率及评价,精确配制已知浓度为C0的标准气体,用所选用的采样方法采集标准气体,测定其浓度C1,则采样效率K为: 用这种方法评价采样效率是比较理想的,但由于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气有困难,实际应用时受到限制。,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 绝对比较法,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
19、相对比较法,配制一个恒定浓度的气体样品,其浓度不一定要求已知,然后用23个采样管串联起来采集所配样品,分别测定各采样管中的污染物的含量,计算第一个采样管含量占总量百分数,采样效率K为 式中:C1、C2、C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采样管中分析测得浓度。 公式说明,第一采样管浓度所占比例越高,采样效率越高。如果第二、第三采样管的浓度比第一采样管的浓度小得多时,可将三个管的浓度相加近似等于所配气体浓度。当采样效率过低时,应采取更换采样管、吸收剂或降低抽气速度等措施提高采样效率。,采集颗粒物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颗粒采样效率,即所采集到的气溶胶颗粒数目占总颗粒数目的百分数;另一种是质量采样效率,即
20、所采集到的气溶胶(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实际大气监测中,评价采集颗粒物(气溶胶)的采样效率,一般用质量采样效率表示,只有在特殊目的时,才用颗粒采样效率表示。,采集颗粒物效率(气溶胶颗粒)的评价方法,一是单位体积气体内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质量-体积浓度),常用单位为mgm3或gm3;二是污染物体积与气样总体积的比值(体积-体积浓度),常用单位为ppm或ppb。ppm系指在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有害气体或蒸气的体积数,表示百万分之一;ppb是ppm的11000。两种浓度的换算关系如下式: 式中: Cp以ppm表示的气体浓度; C 以mgm3表示的气体浓度; M 污染物质的分子量,g; 22
21、.4标准状态下(0,101.325kPa)气体的摩 尔体积,L。,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气体体积是温度和大气压力的函数,随温度、压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使计算出的污染物浓度具有可比性,将监测时的气体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换算式如下式: 式中: V0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 Vt现场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 t采样时的温度,; P采样时的大气压力,kPa。返回目录,气体体积换算,6.5 颗粒物的测定,自然沉降量(降尘)是指从空气中自然降落于地面的颗粒物。 1.测定原理 空气中的颗粒物自然降落在盛有乙二醇水溶液的集尘缸内,样品从集尘缸内转移至蒸发皿后,经蒸
22、发、干燥、称重,根据蒸发皿加样前后的质量差及集尘缸口的面积,计算出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的吨数。 2.仪器 降尘缸:内径150mm,高300mm的玻璃、塑料或搪瓷缸;电热板;分析天平(感量0.1mg)。,自然沉降量的测定1,(3)采样 首先按照布点原则选择采样点。采样缸内加入乙二醇6080mL,以占满缸底为准。加水量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可加水100200mL。 (4)测定步骤 自然沉降量的测定 自然沉降量中可燃物的测定 (5)结果计算 自然沉降总量按下式计算 自然沉降量中可燃物按下式计算,自然沉降量的测定2,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为0.11
23、00m。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T154321995。 1.重量法 (1)测定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征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大于100m的颗粒被除去,小于100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气体采样体积,计算TSP的质量浓度。 (2)主要仪器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流量计、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恒温恒湿箱、分析天平等。,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1,(3)测定步骤 在选定的滤膜光滑表面的两个对角上打印编号。将滤膜放入恒温恒湿箱内平衡24h,平衡温度1530,记录平衡温度和湿度。在平衡条件下称量平衡后的滤膜,大流量采样器称量精确至
24、1mg,中流量采样器称量精确至0.1mg。将滤膜放入滤膜夹,安装采样头顶盖,设置采样时间,开始采样。采样结束后,在恒温恒湿箱内,与采样前滤膜相同的平衡条件下平衡24h,称量测定。 (4)结果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2,1.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颗粒物测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含量很低,一般需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灵敏度高的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含量分析。 2.有机化合物的测定:颗粒物中的有机组分很复杂,受到普遍关注的是多环芳烃,3,4苯并芘(简称苯并(a)芘或BaP)就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强致癌物质,采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或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
25、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一般将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10。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69211986。 1.测定原理 气体首先进入采样器附带的10m以上颗粒物切割器,将采样气体中粒径大于10m以上的微粒分离出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mgm3)。 2.主要仪器 大气采样器、切割器、流量计、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分析天平、恒温恒湿箱等。,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1,3.测定步骤 选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前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用分析天平称量,放入干燥器1h后再称量,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废气 监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