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与止血常用试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
《出血与止血常用试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与止血常用试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血与止血常用试验的临床意义,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检验目的:1、评价机体出血的可能性 出血原因:1)血小板数量减低/功能低下 2)凝血功能减低(凝血因子缺乏) 3)抗凝功能增强 4)纤溶功能亢进2、评价血栓形成(协助诊断) 心血管事件 脑血管事件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DIC等,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既不会出血,也不会凝固而形成血栓。这是机体血管、血小板、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血液流变学等等相互作用的精细调控,维持机体的凝血抗凝血纤溶 的动态平衡。一旦上述系统及其调控机制受到破坏,即动态平衡发生改变,便可引起出血或血栓形
2、成(生理-止血;病理-血栓及相关疾病)。,生理状态下,机体血液循环的流动状态,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和动态平衡: 1、血管壁的完整性(结构完整、管壁顺应性和光滑平整性 ) 2、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3、凝血系统 4、抗凝系统 5、纤溶系统,血管壁的止血作用,1、内皮的止血作用 血管收缩 血流减慢、损伤处闭合、血管断端回缩、反应速度最快。 激活血小板 vWF与其暴露的胶原结合并介导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 胶原、凝血酶等促使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使血小板活化聚集,并可引发血栓形成。 促进血液凝固 内皮细胞上有一些凝血因子的结合部位,具有潜在的 促凝血活性;内皮细胞能合成F
3、V、组织因子(TF)、游离出 Ca+,激活凝血过程,调节血液凝固的速度。 血液凝固的调节作用 内皮细胞在内毒素、凝血酶、缺氧等刺激下合 成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AI),阻止血液凝块的溶解(纤溶酶原活 化减低)。并使血凝增强。 抗血栓作用 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前列环素(PGI2)、t-PA、AT-等 物质,具有抗凝作用。当血管损伤后这些物质生成和释放减少。 使血凝增强。,2、内皮细胞的血栓调节作用 (1)血管松弛和舒张作用 血流通畅, 内皮细胞产生 PGI2、NO。 (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PGI2、NO能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 (3)血液抗凝的调节作用 内皮细胞是抗凝血酶(AT)、蛋白C系 统
4、、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物(TFP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 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合成和释放的主 要场所。 儿茶酚胺、5-HT、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血管紧张素、加压素、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PGG2、PGH2)、血栓烷A2(TXA2)、ATP、ADP及纤维蛋白多肽A和B等,均可引起血管收缩。 组织胺、激肽、激肽释放酶、前列环素(PGI2);低氧血症、温度、H+、PCO2、K+增高及无机磷、乙酰胆碱等可使血管扩张。,血管壁完整性破坏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出血遗传性血管内皮因子缺乏 血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1、粘附功能 血小板
5、糖蛋白b-vWF-胶原、胶原-GPa等。2、聚集功能 ADP、花生四烯酸、胶原、肾上腺素、凝血酶等可诱导 聚集。PLT-PLT、PLT-Fg-PLT(GPb/a-Fg-GPb/a)3、释放反应 -颗粒和致密颗粒:S-HT、组胺、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等活性胺;Ca2+、K+;PF3,PF4; 凝血因子、 、; 血栓烷/TXA2、内皮生长因子等。4、促凝作用(-颗粒释放的凝血因子;PF3,PF4/肝素中和因子;活化 后的血小板释放活化因子激活、因子)。5、血块收缩功能 血小板肌动蛋白使血小板膜收缩-血凝块收缩(坚韧)。,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 出血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数量增高或活化-易形成
6、血栓,凝血系统的止血作用血液凝固系统 包括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 接触因子: 、 、激肽释放酶元(PK)、 高分子量激肽原 (HMWK/HK) 对凝血酶敏感的因子 :、。 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 (Ca2+) 不存在于血液组织的凝血因子: /组织因子(TF)。 除(Ca2+)和 /组织因子(TF)外均由肝脏产生 凝血机制增强-止血;血栓形成!卒中、心梗、静脉血栓症。 凝血机制减弱-出血。,抗凝和纤溶,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AT- )、蛋白C系(APC/PCS系统: PC、PS、蛋白C拟制物/PCI、血栓调节蛋白/TM )、组织因子 途径抑制物(TFPI)、2-巨球蛋白
7、、1-抗胰 蛋白酶。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u-PA)、 纤溶酶原(PLG)、纤溶酶(PL)、纤溶抑制 物(PAI、 2- AP、TAFI等)、尿激酶 (u-PA),凝血抗凝纤溶 动态平衡破坏-出血/血栓 凝血减低(凝血因子减低) 抗凝增强 出血 纤溶增强(原发或继发) 抗凝治疗过量 凝血增强 抗凝减低(易栓症) 血栓形成 纤溶正常或减低 炎症、感染、外伤、大手术等,肝脏疾病 维生素缺乏 出血 长期腹泻凝血酶、抗凝血酶、纤溶酶-肝脏合成,不同基础的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疾病谱的变化,过去的100年,世界范围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脑血管性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
8、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已成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出血性疾病:2030% 血栓性疾病:7080%,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份,脑血管病患病率(总体、农村及城市)均呈上升趋势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卒中患者至少有700万,脑血管病主要为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脑血管病患病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血栓性疾病的社会问题 老龄化社会 血栓性疾病的年轻化 血栓形成和出血性疾病几乎涉及到临床 各专业,介入科,血管外科,呼吸科,ICU,普通外科,老年科,肿瘤科,骨科,内分泌,神经科,肾病科,儿科,妇产科,血栓动脉及静脉外科和内科,心脏科,神经外科
9、,血液科,泌尿外科,创伤外科,心胸外科,血栓栓塞与疾病,血栓栓塞与疾病,各种手术与VTE的发生率(1),各种手术与VTE的发生率(2),内科住院患者静脉栓塞性疾病,病理资料显示,综合医院死于PTE(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仅25有近期手术史,其他均为因内科疾病而制动的患者。 目前,大多数内科住院患者没有进行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性治疗。国外调研显示,仅有40的内科VTE 高危患者接受了VTE预防性治疗。我国内科VTE高危者接受VTE预防性治疗的比率仅为13,远低于国外的报道。,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出血性疾病诊疗的专家共识,出血性疾病诊断治疗中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应用建议(2013)弥散性血管
10、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血管性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获得性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的专家共识(2010),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06)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2009)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0)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11、2011)易栓症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2)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2012)“ D-二聚体检测” 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3),血栓性疾病诊疗的专家共识,血栓性疾病: 1、预防为主 2、血管再通: 溶栓-首选,及时 取栓-静脉血栓 3、加强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常做的检验项目常用凝血系统试验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3、凝血酶时间测定(TT) 4、纤维蛋白(原)测定Fib(Fg) 5、凝血因子的测定(和 ) 6、血栓弹力图(包括血小板及纤溶系统),血管及血小板的检验 1、出血时间测定(BT) 2、束臂试验(CFT,毛细血管脆性
12、试验)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测定(vWF) 4、血块收缩试验(CRT) 5、血小板计数(PLT) 6、血小板的形态观察 7、血小板功能试验(粘附、聚集),常用抗凝系统试验 1、抗凝血酶活性(AT)测定 2、血浆肝素活性测定 3、蛋白C活性测定(PC) 4、蛋白S活性测定(PS) 5、血栓调节蛋白测定(TM) 抗凝治疗监测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3、血小板计数(PLT) 4、抗凝血酶活性测定(AT:A) 5、抗因子a活性测定(AFXa) 6、凝血酶原片段1+2(F1+2),常用纤溶系统监测试验 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FDP) 2、D
13、-二聚体测定(D-D) 3、血浆纤溶酶原测定(PLG)溶栓治疗监测 1、纤维蛋白原测定(Fg) 2、凝血酶时间测定(TT),常规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PT、APTT、TT、Fib、D-D、FDP,血管壁损伤(表达TF),a-Ca-TF,aPF3aCa,a-a-Ca,凝血酶原 ,凝血 酶 a,Ca,Mg,TFPI,K, a, a,a,Ca,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Fib,a,a,表面接触,HMWK,K,胶原暴露,感染时病毒、细菌毒素,中毒,药物,异物等,a,a,a,HMWK (HK) 高分子量激肽原K 激肽释放酶TFPI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 组织因子(因子),Ca,Ca,Ca,Ca,交联纤维蛋
14、白,a,a,a,血液凝固的瀑布学说,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固),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系统,溶解,激活,抗凝系统,抑制,激活,纤溶系统,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报告四个值: PT的测定秒数(s) 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百分比活动度%(WHO1985年已废弃),PT 试验,促凝血酶原激酶,VII,VIIaTFCa2+,IXaa,X,Xa,aCa,凝血酶原(II因子),凝血酶(活化的II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块,外源性凝血途径,Va,测定时间(秒),TF,PT 试验,INR: 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
15、d Ratio)ISI: 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每一批PT试剂的ISI都不同,通过上述计算使INR值得 到全球范围内统一.正常人PT时间: 每个实验室自己测定得到的当地正常人 群PT时间的均值.,INR =,样本PT时间,正常人PT时间,ISI,PTR=,样本PT时间,正常人PT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正常人PT时间-8.7,样本PT时间-8.7,100%,临床应用,1.术前筛查;2.外源途径凝血因子缺乏的筛选实验 先天性缺乏: ,因子。 获得性缺乏:新生儿溶血,肠道重吸收 瘴碍,严重肝病,DIC等。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临
16、床意义,1.PT延长: (1) 先天性凝血因子(外源性) ,因子缺乏和纤维蛋白原(因子)缺乏症;严重肝病; (2) 获得性因子,,因子缺乏,见于DIC及纤溶亢进,维生素K缺乏症,慢性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抗,的抗体。(3)抗凝治疗。,2. PT缩短: 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各种原因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早期,DIC早期等.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等双香豆素类抗凝剂、可以降低,蛋白C,蛋白S的水平(拟制VitK凝血因子、和PC、PS的合成)。 评价抗凝效果-抗凝剂用量(不足-血栓;过量-出血),疾 病 INR 1.预防高危手术后的静脉血栓 2.0-3.0 2.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血 止血 常用 试验 临床意义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