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栽培技术培训教程课件.ppt
《香菇的栽培技术培训教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菇的栽培技术培训教程课件.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香菇的栽培技术,一、概 述,香菇 又名香蕈,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60年代中期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生产的第一大国。,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感冒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
2、导干扰素产生,有抗病毒作用。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二、生物学特性,香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菌丝体生长在基质中,是香菇的营养器官,子实体外露呈伞状,是香菇的繁殖器官。1菌丝体 菌丝体是由许多分支丝状菌丝组成,白色绒毛状,有分隔和分支,具锁状联合。它的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运输、储藏营养和代谢物质,当达到生理成熟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分化形成子实体原基,进一步发育成子实体。,2子实体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由菌盖、菌褶、菌柄和菌环四部分组成。 (1) 菌盖 圆形,直径315 cm,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有白色或黄色绒毛随生长而消失,成熟时渐平展,老时
3、反卷、开裂。盖表皮淡褐色或黑褐色,披有暗色或银灰色鳞片,特殊条件下,表面会龟裂形成花菇。菌肉白色,肉厚质韧,有香味。 (2) 菌褶 呈辐射状排列,长短不齐,呈刀片状,最宽约26cm;褶缘平直或锯齿状,白色,褶片表面的子实层上生有许多担子,担子顶端一般有四个小分枝,各着生一个担孢子。,(3) 菌柄 菌柄中生或偏心生,常侧扁或圆柱形,中实纤维质,直径0.51.5cm,长26cm,菌环以上部分较少,白色平滑,菌环以下部分白色或淡褐色,被纤毛,干燥时呈鳞片毛状。 (4) 菌环 初时菌幕完整,菌盖伸展后破裂,菌环顶生,白色丝膜状易消失。,香菇子实体,三、香菇袋料栽培技术,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
4、培两种。段木栽培产的菇商品质量高,投入产出之比也高,可达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仅适于在林区发展。袋料栽培投入产出比仅为12,但代料栽培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下面重点介绍代料栽培技术。,(一) 播种期的安排和菌种的选择, 香菇生产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季节性很强,可分为夏播和冬播。各地香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北京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于秋季出菇始期在9月中旬,所以具体播种时间应在7月初,6月初制作生产种。应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型偏低温菌株。 由于夏播香菇发菌期正好处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杂菌污染难以控制,所以近年
5、来冬播香菇有所发展。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制作生产种,12月底、1月初播种,3月中旬进棚出菇。多采用中温型或中温偏高温型的菌株。,(二)栽培料的配制,由于各地的有机物质资源不同,香菇生产所采用的栽培料也不尽相同。 棉籽皮50%、木屑32%、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尿素0.5%、糖1%。料的含水量60%左右。 豆秸46%、木屑32%、麸皮20%、石膏1%、食糖1%。料的含水量60%。 木屑36%、棉籽皮26%、玉米芯20%、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 按量称取各种成分,先将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为11.41.5的量加水、拌
6、匀使料吃透水;把石膏、过磷酸钙与麸皮、木屑干混均匀,再与已加水拌匀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匀;把糖、尿素溶于水后拌入料内,同时调好料的水分,用锨和竹扫帚把料翻拌均匀。不能有干的料粒。,(三)塑料筒的规格,香菇袋栽实际上多数采用两头开口的塑料筒,聚丙烯筒高压、常压灭菌都可,但冬季气温低时,聚丙烯筒变脆,易破碎;低压聚乙烯筒适于常压灭菌。生产上采用的塑料筒规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南方用幅宽15、筒长5557的塑料筒,北方多用幅宽17、筒长3557的塑料筒。,(四)装袋,将塑料筒的一头扎口,方法有两种。 一是用尼龙绳把塑料筒的一端扎两圈,然后将筒口折过来扎紧,这样可防止筒口漏气。 二是有的生产者采用
7、1735短塑料筒装料,两头开口接种,也要把塑料筒的一端用力扎起来,但不必折过来再扎了。,装袋前检查是否漏气。检查方法是将塑料袋吹满气,放在水里,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漏气的塑料袋绝对不能用。手工装袋,要边装料,边抖动塑料袋,并用粗木棒把料压紧压实,装好后把袋口扎严扎紧。在高温季节装袋要快装,要求从开始装袋到装锅灭菌的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否则料会变酸变臭。,(五)灭菌, 料袋装锅时要有一定的空隙或者“#”字型排垒在灭菌锅里,这样便于空气流通。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料袋必须是聚丙烯塑料袋,锅内的冷空气要放净,当压力表指向1.5公斤/平方厘米时,维持压力2小时不变,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让压力表指针慢慢回落
8、到0位时,先打开放气阀,再开锅出锅。,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旺要猛,从生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的时间最好不超过4小时,否则会把料蒸酸蒸臭。当温度到100后,要用中火维持810小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一会儿,再停火焖一夜后出锅。出锅前先把冷却室或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 出锅用的塑料筐也要喷洒2%的来苏水或75%的酒精消毒。,(六)接种,料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才能接种。香菇料袋多采用侧面打穴接种。先将接种室消毒,往料袋上用手持喷雾器喷洒一次0.2%多霉灵。全部料袋排好后,再把接种用的菌种、胶纸,打孔用的直径1.52厘米的圆锥形木棒、75%的酒精棉球、棉纱、接种工具等准备齐
9、全。 关好门窗,打开氧原子消毒器,消毒40分钟。关机15分钟后开门,接种人员迅速进入接种室外间,关好外间的门穿戴好工作服,向空间喷75%的酒精消毒后再进入里间。,接种按无菌操作进行。侧面打穴接种一般用长55厘米塑料筒作料袋,接5穴,一侧3穴,另一侧2穴。 打穴用的木棒的圆锥形尖头放入盛有75%酒精的搪瓷杯中,酒精要浸没木棒尖头2厘米,再将要接种的料袋搬一个到桌面上,一手用75%的酒精棉纱擦抹料袋朝上的侧面消毒,一手用木棒在消毒的料袋侧面打穴3个。 双手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直接用手把菌种掰成小枣般大小的菌种块迅速填入穴中,菌种要把接种穴填满,并略高于穴口。用胶粘纸封贴穴口或5个接种穴填满菌种后用塑
10、料筒作套袋(双袋法)。接完种的菌袋即可进培养室培养。,(七)菌袋的培养,指从接完种到香菇菌丝长满料袋并达到生理成熟这段时间内的管理。菌袋培养期通常称为发菌期,可在室内(温室)、阴棚里发菌,发菌地点要干净、无污染源,要干燥、通风、遮光等。进袋发菌前要消毒杀菌、灭虫,地面撒石灰。 夏季播种香菇发菌期正处在高温季节,气温往往要高于菌丝生长的适温(2427),所以发菌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止高温烧菌。,发菌时,3个袋一层呈三角形垒成排,接种穴朝侧面排放,每排垒几层要看温度的高低而定,温度高可少垒几层,排与排之间要留有走道,便于通风降温和检查菌袋生长情况。 发菌场地的气温最好控制在28以下。开始710天内不要
11、翻动菌袋,第1315天进行第一次翻袋,这时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呈放射状生长,直径在810厘米时生长量增加,呼吸强度加大,要注意通气和降温。,在翻袋的同时,用直径1毫米的钢针在每个接种点菌丝体生长部位中间,离菌丝生长的前沿2厘米左右处扎微孔34个或者将封接种穴的胶粘纸揭开半边,向内折拱一个小的孔隙进行通气,同时挑出杂菌污染的袋。 这时由于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多,要加强通风降温,最好把发菌场地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超过32菌丝生长弱,35时菌丝会停止生长,38时菌丝能烧死。降温的方法很多,可灵活掌握。 如:减少菌袋垒排层数,扩大菌袋间距,散热降温。温室和阴棚发菌,白天加厚遮盖物,晚上揭去遮盖物;室内
12、和温室发菌,趁夜间外界气温低时,加强通风降温,有条件的可安装排风扇;气温过高,可喷凉水降温,但要注意喷水后要加强通风,不能造成环境过湿,以防止杂菌污染。,菌袋培养到30天左右再翻一次袋。在翻袋的同时,用钢丝针在菌丝体的部位,离菌丝生长的前沿2厘米处扎第二次微孔,每个接种点菌丝生长部位扎一圈45个微孔,孔深约2厘米。 封闭式发菌场地,如利用房间、温室发菌,在翻袋扎孔前要进行空间消毒,可有效地减少杂菌污染。发菌期还要特别注意防虫灭虫,由于菌袋的大小和接种点的多少不同,一般要培养456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这时还要继续培养,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占整个袋面的2
13、/3,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进菇场转色出菇。,( 八)转色的管理,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到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转色的方法很多,依其出菇方式不同可分为不脱袋转色法和脱袋转色法。,1. 脱袋转色法 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太晚了菌丝老化,常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难。脱袋时的气温要在1525,最好是20。 脱袋前,先将出菇温室
14、地面做成3040厘米深、100厘米宽的畦,畦底铺一层炉灰渣或沙子,将要脱袋转色的菌袋运到温室里,用刀片划破菌袋,脱掉塑料袋,把柱形菌块按58厘米的间距立排在畦内。如果长菌柱立排不稳,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横架,菌柱以7080度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脱袋后的菌柱要防止太阳晒和风吹,这时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75%80%,有黄水的菌柱可用清水冲洗净。,脱袋立排菌柱要快,排满一畦,马上用竹片拱起畦顶,罩上塑料膜,周围压严,保湿保温。待全部菌柱排完后,温室的温度要控制在1720,不要超过25。 如果温度高,可向温室的空间喷冷水降温。白天温室多加遮光物,夜间去掉遮光物,加强通风来降温。光线要暗些,头35
15、天尽量不要揭开畦上的罩膜,这时畦内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结水珠,使菌丝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稳定环境中继续生长 。,注意:在此期间如果气温高、湿度过大,每天还是要在早、晚气温低时揭开畦的罩膜通风20分钟。在揭开畦的罩膜通风时,温室不要同时通风,将二者的通风时间要错开。 57天时菌柱表面长满浓白的绒毛状气生菌丝时,要加强揭膜通风的次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增加氧气、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限制菌丝生长,促其转色。当78天开始转色时,可加大通风,每次通风1小时。 结合通风,每天向菌柱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小时再盖膜。连续喷水2天,至1012天转色完毕。在
16、生产实践中,由于播种季节不同,转色场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同,转色的快慢不大一样,具体操作要根据菌柱表面菌丝生长情况灵活掌握。,转色过程中异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转色太浅或一直不转色:如果脱袋时菌柱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喷水,恢复菌柱表面的潮湿度,盖好罩膜,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可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1020分钟。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12,或高于28时,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尽量使畦内湿度在85%90%,温度掌握在1525。, 菌柱表面菌丝一直生长旺盛,长达2毫米时也不倒伏、转色: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虽适宜,但湿度偏大,
17、或者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并让光线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如仍没有效果,还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时再盖膜,恢复正常管理。, 菌丝体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喷水的方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湿度,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脱袋后两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状的菌丝体产生气泡膨胀,局部片状脱落,或部分脱离菌柱形成悬挂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28)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菌龄不足、菌丝尚未成熟,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0
18、%,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再促其转色。 发现菌柱出现杂菌污染时,可用型克霉灵1500倍液喷洒菌柱,每天1次,连喷3天。每次喷完后,稍晾再罩膜。,2. 不脱袋转色法 除了脱袋转色,生产上有的采用针刺微孔通气转色法,待转色后脱袋出菇。还有的不脱袋,待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香菇子实体原基时,用刀割破原基周围的塑料袋露出原基,进行出菇管理(河南泌阳香菇栽培模式)。出完第一潮菇后,整个菌袋转色结束,再脱袋泡水出第二潮菇。这些转色方法简单,保湿好,在高温季节采用此法转色可减少杂菌污染。,(九)出菇管理,香菇菌柱转色后,菌丝体完全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迅速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香菇 栽培技术 培训 教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