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课件.ppt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20,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目录,一、总结性叙述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二、电气配线原则 1、元件的安装 2、二次回路的布线 3、一次回路的布线三、控制线配线原则四、导线连接要求及标准五、实例讲解导线的连接(李铁军示范) 1、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2、线头与接线桩的连接六、视频播放,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第二步:布管 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
2、VC管。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 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三步:穿线 工艺流程:选择导线扫管穿带线放线与断线导线与带线绑扎管内穿线,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第四步:对线 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 (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3、,第六步:测绝缘,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低压电器配线原则 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二、电气配线原则,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6、一个
4、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4、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器件的安装,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元件名称 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
5、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2、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3、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4、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8、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9、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0、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
6、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11、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12、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13、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b) 双重的标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14、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
7、、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15、保护接地连续性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1、基本要求:按图施工、连线正确。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 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
8、观。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二次回路的布线,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错误接法,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正确接法,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2、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 不小于1.5mm2多股导线 不小于1.0mm2弱电回路 不小于0.5mm2电流回路 不小于2.5mm2保护接地线 不小于2.5mm23、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 5、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6、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7、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
9、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米。 8、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1、一次配线应尽量选用矩形铜母线,当用矩形母线难以加工时或电流小于等于100A 可选用绝缘导线。 接地铜母排的截面面积电柜进线母排单相截面面积1/2 2、接地母排与接地端子:,一次回路的布线,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缆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以保护电缆。,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1 按元件明细表配齐电气元件,并进行检验。2、安装控制箱(控制板的尺寸应根据电器的安排情况决定)。3 布线(1)
10、选用导线:要求如下 导线的类型:,三、控制线路配线原则,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硬线只能固定安装于不动部件之间,且导线的截面积不小于0.5平方毫米。在有可能振动的场合必须采用软线。 电源开关的负荷侧可采用裸导线,但直径必须是大于3毫米的圆导线,并应有预防直接接触的保护措施。,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导线的绝缘: 导线必须绝缘良好,并具有抗化学腐蚀能力。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导线,必须同时满足使用条件的要求。 导线的截面积: 在必须能承受正常条件下流过的追打稳定电流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线路允许我的电压降.导线的机械强度与熔断器相配合。,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扩展:,电力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I*R其中I
11、为线路电流 I=P/1.732*U*CosP为功率 KW U为电压 KVCos为功率因数 0.8-0.85其中R为线路中的电阻 R=*L/S导体电阻率铜芯用0.01740L为导线长度 S为电缆的横截面积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例如:在8oom外有30KW负荷,70mm2电缆看是否合适解:I=P/1.732*U*Cos=30/1.732*0.38*0.8 =56.98A R=P*L/S=0.0174*800/70 =0.20 U=I*R =56.98*0.20 =11.33V得:5%U=0.05*380 =19VU=5% 符合要求,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2)敷设
12、方法: 所有导线从一个端子到一个端子的走线必须是连续的,中间不得有接头。有接头的地方应装设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安装和检修,而且必须加盖,盒内导线必须足够长,以便于接线和拆线。 敷设时,对明敷导线必须做到平直.整齐.走线合理等要求。,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3)接线方法: 所有导线的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松动。在任何情况下,连接器件必须与连接的导线截面积和材料性质相适应。 导线与端子接线,一般一个端子只接一根导线。 导线的除必须采用焊接方式外,所有导线应当采用冷压接线头。,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气 线规 标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