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ppt
《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优选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 慢性病流行概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潜伏期长多因素致病非传染性,2000年全球各地区疾病负担(DALY),传染性疾病,妇女及围产期死亡,营养不良,一、慢性病流行状况,1.全球慢病的状况,主要死因构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Group1:CommunicableGroup2:NCDGroup3:Injuries,2000年: 死因构成 60%
2、NCD 疾病负担 43%NCD,2020年: 死因构成 73% NCD 疾病负担 60% NCD,流行病学研究显示,NCD在双重疾病负担中已超过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如此,NCD死亡 79%在发展中国家,2012年WHO报告,2.中国慢病现患情况,高血压患者2002年1.6亿,目前约2亿;估计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心梗患者200万,年新发50万;脑卒中患者700万,年新发200万;我国每年癌症发病200万,死亡150万。,7,其他,资料来源: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传染、妇幼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19541998年中国城市各类死亡及构成变化趋势,2011年我国死因顺位,资料来源
3、: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NCD是我国死因构成的首位,疾病负担排序,NCD是今后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NCD是今后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几种慢性病的经济负担,资料来源:1998年第二次全国卫生服务分析报告,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诊 断 标 准 欧 洲1、从南方到北方,患病率呈递增趋势;日本、美国、中国等国的发病率增高明显。19541998年中国城市各类死亡及构成变化趋势包括因病损失的工作时间、因病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于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有关网友说:想来张董事长临终的时候一定不瞑目吧,失去语言功能的他一定在
4、心里呼喊着:“请给我一包NCD是今后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资料来源:1998 年全国疾病监测哨点资料晚期有体重下降和食欲下降主要生产同仁堂精制冠心片,专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1990年与2020年疾病负担顺位,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预后差,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慢性病给居民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将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患者可以实现无风险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并可摆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随访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3个月性别
5、超重、肥胖19541998年中国城市各类死亡及构成变化趋势死因构成 60%NCD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提倡体力活动以及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来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减少肥胖及相关疾病,达到普遍性预防的目的做好三级预防,服务肿瘤患者我国每年癌症发病200万,死亡150万。,YPLL排序,NCD是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造成“ 早卒”占全国YPLL的63%,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是指人们由于伤害未能活到该国平均期望寿命而过早死亡,失去为社会服务和生活的时间,用死亡时实际年龄与期望寿命之差,即某原因致使未到预期寿命而死亡所损失的寿命
6、年数来表示。,COPD 患病年龄构成,慢性病死亡年龄构成,慢性病患病年龄构成,资料来源:1998 年全国疾病监测哨点资料,COPD 死亡年龄构成,NCD 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NCD 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资料来源:1998 年全国疾病监测哨点资料,恶性肿瘤死亡年龄构成,恶性肿瘤患病年龄构成,心血管疾病死亡年龄构成,心血管疾病患病年龄构成,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于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最突出四种非传染性疾病,共同危险因素,综合方式预防,家庭和社区层次,可预防,二、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1.行为生活方式;2.环境因素;3.生物遗传,使用烟草,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
7、不足,有害使用酒精,第二节 肥胖的预防与控制,I am not free any more !,Am I lovely ?,偶像的改变,一、什么是肥胖?,身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致威胁健康,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控制才能达到减重并维持;,西方国家肥胖的发病率,中国城乡青壮年肥胖率发展趋势,10%,12%,15%,?,0%,5%,10%,15%,20%,25%,1982,1989,1992,2002,BMI25,1992年中国营养调查,中国部分省市肥胖率,%,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中国学生肥胖率发展趋势,3.38,7.18,2.75,8.65,0,1,2,3,4,5,6,7,8,9,女生,男生,1985
8、,1995,1985和1995全国30万在校学生调查,体重(kg)体重指数= 身高(m2),分类 体重指数(kg/m2) 相关疾病危险度正常范围18.5-23.9平均水平超重 2427.9轻度增高肥胖 28中度增高,中国肥胖防治指南诊断建议,二、肥胖症的诊断,诊断,女性,2尺4寸(80cm) = 危险度增加1,男性,2尺7寸(90cm) = 危险度增加1,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2000,诊断腰围:腹腔内脂肪量的代表性指标,肥胖症的诊断,诊 断 标 准 欧 洲,肥胖症的诊断,胖得满不在乎,心血管危险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胆石症,激素分泌异常,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糖尿病,中风,骨关节炎,癌肿,
9、三、肥胖的危害,肥胖的主要并发症,四、肥胖的危险因素,不健康的食品,啤酒肚,压力之下,典型生活方式,肥胖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学因素,医学因素,遗 传,肥胖,人群: 1019岁的青少年 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10% 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35%45% 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70%80%,吸烟: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或戒烟者的BMI低饮酒运动不足饮食因素:高热、高脂、减少食用蔬菜不规律作息,五、肥胖的预防,针对人口总体的措施,应以稳定肥胖水平并最终减少肥胖发生率为目标。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提倡体力活动以及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来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减少肥胖及相关疾病,达到普遍性预防的目的,普遍性预防
10、,目的在于对肥胖高危人群进行教育,以便使他们能和危险因素作有力的斗争可以在学校、校区中心以及一级预防场所等易于接触高危人群的地方进行,选择性预防,主要是在已经超重或者具有肥胖生物学指标但仍不属于肥胖的个体中进行,目的在于预防体重的增加以及降低体重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已经存在相关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等肥胖相关疾病高危因素的个体,应当成为针对行预防的主要对象,针对性预防,第三节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为高血
11、压。,一、高血压的定义,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患病率%,时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Sailesh Mohan, Norm R.C. Campbell. Hypertension 2009;53;450-451.,血压控制率(%),35,66,40,8,6,7,24,11,0,20,40,60,80,100,美国,加拿大,古巴,中国,印度,坦桑尼亚,澳大利亚,葡萄牙,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我国人群高血压发
12、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农村,城市,推荐*,g/d,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盐摄入量比较高,每日每人盐摄入量平均达到12克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版) 推荐,高钠低钾膳食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高钠低钾膳食,每日平均钠和钾摄入量中国与日本或美国中年男性比较,钠摄入量,钾摄入量,中国,中国,日本,日本,美国,美国,245mmoL,211mmoL,163mmoL,38mmoL,49mmoL,74mmoL,中国 K/Na=0.15,日本 K/Na=0.23,美国 K/Na=0.45,2.超重和肥胖,血压与平均体重指数(BMI)呈显著的正相关;我国超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 慢性 传染性 疾病 预防 控制 培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