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静电场.docx
《第九章静电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静电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静电场自主活动检测物体是否带电活动指导活动目的:(1)利用验电器检测物体是否带电。(2)利用数字式静电计检测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实验装置如图9-1所示。验电器是一种检测物体是否带电以及粗略估计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多少的仪器。当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顶端的金属球时,自身所带的部分电荷会传到玻璃罩内的金属箔片上。由于同号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张开;电荷量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大。如果物体不带电,则金属箔不动。根据两金属箔片张角的大小可估计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实验所用数字式静电计如图9-2所示。通过数字式静电计的液晶显示屏即可以观察到物体所带电荷的正、负以及电荷量的多少。使用数字式静电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2、:一是测量前先按下调零按钮将电荷量的显示归零;二是所用数字式静电计的量程(-100+IOOnCZ图9-1图9-2数字式静电计不仅使我们体验和检验看不见的电荷量,还可以对其进行定量测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数字式静电计的示数较小,此时可将摩擦后的带电体在金属球上前后移动,从而增加静电计顶端的金属球所带的电荷量,使得实验现象更明显。田老心弓用验电器下方金属箔张角变化来显示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与用数字式静电计检测物体所带的电荷量的区别在哪里?视频链接:,95.5MBo2自主活动模拟静电场的电场线活动指导活动目的:(1)观察孤立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2)观察等量异号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3)观察等量
3、同号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针状晶体或头发屑在电场中由于极化而在电场中有规律地排列,它们的排列走向顺着电场力的方向。我们可以观察到针状晶体或头发屑按电场强度方向排列起来,从而可以形象地模拟静电场电场力的大致分布,实现模拟各类典型电场线的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如图9-3所示,把奎宁(一类植物树皮中的生物碱)的针状晶体或头发屑悬浮在葭麻油或洗洁精中。利用手摇起电机产生的高压加在实验装置中不同形状的电极上,电极是电荷集中的地方,其周围存在电场。针状晶体或头发屑这类细小的绝缘体在电场中会顺着电场力的方向排列。此实验也可借助高压电极与水平玻璃板上细小的石膏晶粒或食用油上漂浮的草籽等来进行。我们观察到针状晶体或
4、头发屑的排列好像一条条曲线,可以形象地模拟静电场的大致分布,从而实现模拟各类典型电场线的实验目的。(a)(b)(c)图9-3必修第三册教材第12页上的节导图所展示的科技馆“怒发冲冠”项目的原理是什么?请给出你的解释。视频链接:,59.7MBo3自主活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活动指导活动目的:(1)观察电子束在电场中的偏转情况。(2)改变偏转极板电压的极性,观察电子束在电场中的偏转情况变化。阴极射线是从低压气体放电管的阴极射出的带负电的电子流。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转的实验装置如图9-4所示,在阴极射线管左、右两端连接直流高电压,阳极端接高电位,就会有电子束从阴极射向阳极。利用荧光屏可清晰地显示出电
5、子束运动的径迹(电子束肉眼并不可见,但高速电子束打到荧光粉表面时可使荧光屏发光)。在荧光屏前有一狭缝,射线(电子束)只能从狭缝中通过并沿直线前进。在电子束经过路径的上下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称为偏转极板。通过控制偏转极板施加的电压,观察电子束的偏转情况。将感应圈(可提供直流窗压)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阴极射线管的左、右两端,左端阴极接高压电源的负极,右侧阳极接高压电源的正极。接通感应圈后,阴极射线管的荧光屏上出现一条绿色的水平亮线。然后,将学生电源(直流、低压)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两块平行偏转极板,将学生电源的电压分别调节为0、10V、20V等,接通学生电源后,观察绿色亮线的偏转情况。最后,调换偏转极
6、板的极性,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可观察到:当偏转极板之间未加电压时,电子束不发生偏转;当偏转极板之间施加上负下正的电压时,电子束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下偏转(图9-5);当偏转极板之间施加上正下负的电压时,电子束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上偏转。思考如果仅增大偏转极板之间的电压,电子束的偏转方向以及偏转程度是否发生变化?视频链接:,140MB4学生实睑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指导1.实验说明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均随时间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观察与电容器串联的灯泡的亮度变化来了解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和电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利用电压传感器与电流传感器来观察。根
7、据电压传感器的示数,了解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在充电、放电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电流传感器的示数,了解电容器充电、放电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实验操作(1)实验方法本实验两种方案的参考电路分别如图9-6(a)、(b)所示,其中S为单刀双掷开关,S接通接线柱1时为充电电路,接通接线柱2时为放电电路。采用如图9-6(b)所示的方案时,应合理设置电源电压E、固定电容器C和电阻R的值,使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既能工作在量程范围内,又能使电流和电压的示数有明显变化,同时还要有恰当的充电、放电时间。(a)(b)(2)实验步骤方案一:如图9-6(a)所示,将各部分
8、元器件组装,固定电容器可选用1.OOpF、470F等。闭合开关S,拨动单刀双掷开关S,使其先后置于充电、放电位置使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数据收集:观察和记录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灯泡的亮暗变化情况。方案二:如图9-6(b)所示,将各部分元器件组装,固定电容器可选用100F470F等。闭合开关Si,开始记录,拨动单刀双掷开关S对电容器充电和放电。分别观察电压传感器采集的V-t图像和电流传感器采集的/1图像。数据收集: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的-t图像和图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使用常见电路元器件电容器。学习使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来观察电
9、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和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化,以形成对充、放电过程的正确认识。实验原理图9-7为电容器充、放电的原理图。如果将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接线柱1,电源、电阻、电容器通过导线形成电路,电路中电荷移动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电荷。这个过程称为对电容器充电。每个极板所带的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随着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不断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逐渐增大。当两板间电势差增大至与电源两端电压相等时,电路中不再有电流流动,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完成。当电容器充电完成时,将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接线柱2,电容器上的电荷中和放电,极板上电荷量下降,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静电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2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