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一李贽的思想主张【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救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答案】C2.【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反思传统
2、伦理思想【解析】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答案】C3.【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解析】材料中主要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引起轰动,但无法体现“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论语大学、多部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等信息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3、引起西方关注,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传播,但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因而无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而且没有明确交代交流的人群仅限于传教士,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中的“引起轰动”在没有进一步资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被当做“政治革命二故D项错误。【答案】B2015年题组1.【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清 之际 活跃 儒家思想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