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发展概述.docx
《资源科学发展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科学发展概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资源科学发展概述1.1资源科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任务、学科体系、理论基础 一 什么是资源科学资源科学是研究有关资财来源实践经验结晶的学科。二 资源科学研究对象1 资源科学研究对象是资源系统2 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管理的科学三 资源科学的研究任务1 阐明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2 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平衡机理。3 揭示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同时期资源的保证程度与潜力。4 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5 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6 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四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资源科
2、学包括三大分支:综合资源学、部门资源学、社会资源学。综合资源学包括: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信息学、资源法学。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海洋资源学、旅游资源学。社会资源学包括:旅游资源学、人力资源学、资本资源学、科技资源学、教育资源学。五 资源科学的理论基础(一)资源科学发展借鉴的基本原理1 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2 物质循环原理3 地域分异规律原理4 因地制宜原理5 自然节律原理6 生态平衡原理7 林德曼定律原理8 最低因子限制律原理9 系统论原理10 价值规律原理(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新理论支柱1
3、 自然资源生态学理论2 自然资源地理学理论3 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4 自然资源地质学理论1.2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学科起源与发展一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1 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区域性2 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3 资源系统的全球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国际性4 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1 资源调查法2 定量研究法3 跨学科综合研究法4 “3S”技术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三人类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历史演进1 以土地为核心的自然崇拜时期2 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人本位与技术革命时期3 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效配置为核
4、心的现代可持续发展时期四资源科学的起源与发展1 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2 对自然资源记载描述时期3 分学科进行自然资源研究的时期4 资源科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时期五资源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 从个体、局部走向一般、整体,日益注重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 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3 从自然资源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以合理化为内容的资源管理研究正逐步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重点4 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半定量研究,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 从常规手段转向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课后习题:1 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是什么?2资源科学的研究出现了什么样的发展
5、趋势? 第二章 资源与资源系统2.1资源的含义与本质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我们把资源的概念归纳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2.2资源的特征一、构成的复杂性包括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资源、信息资源、市场资源、资本资源、时间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二、内涵
6、的动态性资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又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内涵与外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技术经济的提高而不断扩展、深化。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自然资源处于资源的中心地位。20世纪20年代之后,资本资源处于资源的中心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资源被纳入进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资源也纳入到自然资源概念之中。近些年来,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都纳入了资源的范畴,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三、结构的层次性从组成上看,资源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资源子系统所组成,因此资源系统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四、功能的多样性2.3资源分类系统一、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一)自然资源1 自然资源的概念
7、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和自然环境的总称。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2 自然资源的特点有限性 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区域性整体性多用性3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社会资源1社会资源的概念社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以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2 社会资源的特点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二、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一)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连续或往
8、复供应的资源。包括:恒定性的环境资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可循环再生的环境资源,如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源、区域水资源。人类劳动的产物,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二)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相对于人类的自身的再生产及人类的经济再生产的周期而言是不能再生的各种地质和半地质资源。三、软资源和硬资源所谓硬资源是指主要在量上,或归根结底表现为量上的稀缺性的资源,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所谓软资源是指主要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一)硬资源 硬资源按其量的稀缺特征有可分为两类。1储量有限的资源可更新资源,如生物资源和劳动力资
9、源。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资源和水资源。3 容量有限的资源,如土地、旅游资源、交通网等,这类资源的重复利用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也可分为两类。承载性资源,比如土地、交通网等。条件性资源。如气候资源、风景资源。 (二)软资源1 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软资源的分类:信息和技术类资源区位和市场类资源文化信息和技术类资源有四个重要特点:载体依附性非消耗性可传染性时效性区位和市场的一个特性是它是作为硬资源的对偶而存在的,经济活动“从硬资源身上抽了根骨头而创造了区位与市场”。即是硬资源的衍生物又是具有活化硬资源意义的对偶。总体来看,软资源有如下特点:软资源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软资源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
10、源软资源具有共享性软资源的快速更新性2 软资源的作用软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使自然资源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多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课后习题:1概念:资源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软资源 硬资源2.软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 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1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一、矿产资源形成规律(一) 外生矿。通过外生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主要与地球外营力有关,即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以及太阳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物资源。在陆相沉积中,干旱气候沉积一般形成现代盐湖类和含铜砂岩型矿产,如钾、锂、硼、溴、碘、铜、铀等;潮湿气候沉积一般形成风化壳型矿、
11、砂矿等,如镍、铝、钨、锡、金、铀、油页岩、粘土等。在海相、海陆交互沉积相中,干旱-半干旱气候沉积一般形成砂岩、盐类及碳酸盐类矿产,如灰岩、白云岩中的岩盐、钾盐,砂岩中的铜、钴、铀矿,白云岩中的铅锌矿;潮湿气候沉积一般形成煤、铝土矿、鲕状赤铁矿和磷块状岩矿产。(二) 内生矿。通过内生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深处的岩浆熔融体及其派生物-气水溶液,随着地壳运动和造山作用而发生的岩浆活动所富集成的。(三)变质矿。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一)时间分布规律 表3.1各造山运动时期金属矿产储量分配简表(%)造山运动时期锡钨钼金铜铅镍钴新生代1439113472676.5中生代50815162301
12、414.5华力西运动24161482716.517加里东运动2-261417-前寒武纪10-16129-62.562全世界储量100100100100100100100100(二)空间分布规律1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地核:大量铁元素和亲铁元素镍、钴、钼等,其余是少量的硫、磷、碳以及铂和铂族元素。地幔:属于硫化物、氧化物带,主要由六方硫铁矿(FeS)组成,部分为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但主要是亲硫元素集中的地方。地壳:主要是亲石元素的硅酸盐化合物。2资源的现实分布规律我国地质构造上包括三个全球性的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从横向看,我国境
13、内南北方向上有三条明显的纬向构造带,一是北纬40度-43度的阴山-天山构造成矿带,二是北纬32.5-34.5度的秦岭-昆仑构造成矿带,三是北纬23.5-25.5度的南岭构造成矿带。从纵向上看,我国东西向存在北东向的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自东至西依次为:第一隆起带,指台、日、琉球、菲;第一沉降带,指黄、东、南海及我国广大陆棚区;第二隆起带,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辽东半岛至胶东半岛;第二沉降带,指松辽、华北、江汉、渤海、北部湾;第三隆起带,包括大兴安岭、太行、湘黔边境诸山脉;第三沉降带,包括鄂尔多斯和四川两个盆地3.2生物圈资源的分布规律生物圈资源是指生物圈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14、。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生物圈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资源在地理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个生物圈资源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陆上形成统一的系统,即生态系统”。生物圈资源地理分布的另一特征是具有地带性、区域性和不平衡性课后习题:1 生物圈资源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 我国资源的现实分布情况具有什么规律?第四章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4.1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一 资源评价的概念资源评价是根据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数量、质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自然资源评价:就是
15、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或评估。二 资源评价的分类(一)资源评价分类方法自然资源评价分类有三种方法1 根据评价对象,分为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和自然资源综合评价2 根据评价侧重,分为自然资源质量评价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3 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二)资源评价分类实例土地资源评价属于单项资源评价,又可进一步分为:1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它用途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也称土地潜力分级。2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
16、标准,确定土地对一定用途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程度高低。定性土地适宜性分类。定量土地适宜性分类。3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即对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并由此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及其适宜程度。4.2 国土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内容一 评价目的国土资源评价是为正确制定国土区域开发规划与政治的战略决策,为强化国土区域的整体功能服务的,它是国土规划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对于国土规划的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二 评价内容国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与社会(或人力)资源。它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系统。自然资源系统主要包括水、土、气候、生物和矿产等五大资源。经济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与通信业、建
17、筑业与商业五大资源。社会资源系统以人力资源为主体,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劳力、智力(指科技人才)三大资源以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评价时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评价。我国的国土区域可粗略地划分为三种类型: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资源开发型地域。经济与技术资源优势明显的技术开发型地域。以自然保护、环境治理、旅游观光为主的特殊功能的国土地域。在评价时重点应抓住对各自功能有重大影响的资源项目。有些评价内容是共同的:国土资源的整体优劣势。国土资源的组合与结构特征。国土资源的空间分布于地域差异。制约国土资源优势发挥的主要因子。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4.3 国土资源评价的原则1 整体
18、性原则需坚持:将优势资源与非优质资源紧密结合。 将局部与全局相结合。2 实践性原则需搞好四个结合:“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层次评价相结合。现状与潜力评价相结合。顺向与逆向评价相结合。3 可持续利用原则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任何一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保证其利用强度不超过自然资源可承载能力;从而使自然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也能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坚持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相结合。课后习题:1国土资源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2 国土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3国土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第五章 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5.1 资源开发与
19、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土地覆盖: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它反映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状况。土地利用: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采取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等的经营,也就是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土地利用市土地覆盖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盖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全球不同区域土地覆盖的性质主要决定于自然因素,但目前的土地覆盖状况则主要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整治活动造成的。由于需要维持生存,人类不断的开发利用各种资源。长期以来,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基本趋势是在人口增长的驱动下,大量的森林转变为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源 科学 发展 概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