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报刊的数字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传统报刊的数字化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传统报刊的数字化发展以日本经济新闻为例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数字化信息革命浪潮席卷世界各行各业,新闻传媒业更不例外。传统报业正在酝酿着一场深刻变局,逐渐显现出平面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数字报业成为传统报业二次崛起的一种必然选择是推动其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媒体中,日本经济新闻作为世界三大财经报纸之一,在十数年的发展下逐渐成为数字报业发展中的翘楚。本文将以日本经济新闻为例,研究报业数字化发展的成功模式及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启示。关键字报业寒冬 关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已进行了近百年。有些人曾经断言。新媒体无法完全取代旧媒体,新媒体与报纸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共存的关系
2、,但新媒体媒体很难完全取代传统报业。然而,在数字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持续加深。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媒体无论是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互动性、信息发布的效率、信息接收与阅读的便捷性、信息传播及接收的成本等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明显地超越了纸质的报纸媒介。 彭博新闻社首席内容官诺曼珀尔斯坦认为,在20年之内,大部分美国报纸会放弃印刷出版。数字化发展对报业的生存环境形成全面的、直接的和猛烈的冲击,报业将面临越来越巨大的生存挑战。 在传统报业时代, 报纸是报业唯一的生存形态。围绕报纸生产和销售,报业在印刷、广告、发行等价值链上全力以赴。但是,在数字化报业阶段,报
3、纸没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杨晓白编译的报业2007:美国报业生存现状报告,近几年美国报业在发行量、读者数量和广告经营额三个指标上全面下滑,呈衰落之态。 英国报纸的发行量也不容乐观,从l990年以来,人口只有5700万的英国,报纸读者就减少了500多万。我国报业的发展现状同样不容乐观。2005年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拐点,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认为: “中国报业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 目前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广告增长率从持续2O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就是这一趋势的显著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
4、场的萎缩。” 在数字时代报纸没落的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报纸存在时效性差的先天不足。报纸发行周期一般为1天,在传统报业时代新闻时效性的弱点并未显示出来。但到了网络时代,报纸的这个缺陷绽露无遗。例如2008年5月12日14:08分汶川地震爆发,l8分钟后新华网开始发布地震消息。短短几个小时所有门户网站以板块组合的形式把地震消息呈现在首页的显要位置。但是只到第二天,各大报纸才将地震新闻发布出来。显然,在以时效性为新闻生命力的今天,报纸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次,纸张成为报纸发展的沉重包袱。目前报社每天要消耗数以吨计的纸张,随着纸张价格的上涨,报纸的低价策略为自己背上沉重包袱。另外报纸纸张消耗也存在
5、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 再次,年轻一代没有读报习惯。在美国,2O世纪60年代每5个人中有4个人每天读报,但现在不到一半的人,而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中国也存在类似的变化,据一项关于江苏大学生媒介接触的调查(2007)显示,网络是大学生最喜欢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而近一半的学生一周只看一次报纸。 显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年轻一代的读者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是网络而不是报纸。如此大数量的市场决定了未来报业发展的方向不在报纸媒介上而在数字媒介上。 因此,在通讯技术高度发展和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化成为国外大多数报刊的必然选择。 1. 数字化及数字报刊的内涵数字化的概
6、念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但什么是“数字报业”呢?“数字报业”是立足报业本质,对传统报业发展形态的重塑以及在一个更高形态上对报业核心能力的重新把握,即以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为手段,增强对新闻和一切有价值的内容的发现、选择和创造能力,增强对内容的营销和增值服务能力。如果给这个战略一个清晰完整的框架,它应当包含7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和环节:1 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出版形态2 推动传播流程的再造,通过媒体间的互动式传播,提高报道时效和受众参与度3 通过媒体边界和业务形态的重构,从单一纸质产品向多媒体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延伸,并在新的数字平台上对媒体产品进行重组4 促使盈
7、利模式的拓展、产业链的整合以及产业结构升级5 进行组织和体制结构的重构,按照数字时代新的媒介产业规律打造新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6 带动媒体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适应从“大众”到“分众”的传播方式的变化,新闻传播由“百货商场”模式向“专卖店”模式过渡,广告营销由“广而告之”向“精确投放”转变7 通过以上努力,全面带动媒体产业发展战略的升级,加速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结合、整合、融合,突破平面媒体框架,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数字报业是伴随着信息数字化传播产生而产生生的一种新型的媒体物态形式,即数字报业是媒体发展到新时期的产物。它不
8、是传统媒体在数字化进程中的简单复制或者简单地实现信息的二次销售,而是一个系统动态工程,它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发展战略以及营销思路。“数字报业同其他媒体形态一样,最终将成为社会形态的一个节点或者一个单元” 。+3002. 日本经济新闻数字化发展过程(1)日本经济新闻背景业界地位日本经济新闻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与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并称世界三大财经报纸。由于其日语报纸的身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略逊于其他两家报纸,但在日本财界,日本经济新闻是首屈一指的。它通过旗下的5份报刊、电子媒体、广播电视、出版、文化及其他事业,向世界提供和发送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性信息体制。坚持自己的使命和报道态度,作为“
9、值得信赖和挑战的媒体”引领业界的新风,不断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报纸内容 主要侧重于经济方面消息报道,以经济信息为中心,带有一定专业性。 拥有一支专业知识丰富而且训练有素的记者队伍,他们的报道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外交、军事各个领域,尤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高科技、金融证券、商品流通等方面见长,以最快的速度和简明的方式报道世界动向和企业的设备投资、经营战略等。受众分析报纸定位是面向拥有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各类高档消费商品和服务的读者、对消费走向敏感,对新产品有强烈的购买欲、热衷于外语的读者,海外经验丰富、多种兴趣的读者,工作之外的行动力也很出色、关注流行时尚,高档商品的拥
10、有率高的读者。同时,供职于大企业、外资企业的公司职员超过半数是日经的读者,大部分企业核心人物最经常看的是报纸也是日经。由于其内容的广泛和新颖,日经更是得到了青年经营者的绝对支持。(2)新技术时期日本经济新闻数字化发展进程主要分两个阶段:一 综合信息产业型的发展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报纸编辑和印刷方面的普及,日本的新闻企业开始摸索能够有效利用技术优势的经营手法。日本经济新闻率先提出了“综合情报机关”的概念。1982年1月,森田康就任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之际,发展了“地方分散印刷”和“综合化”的经营战略。综合情报机关和报社的区别在于,报社是生产报纸这一商品并进行销售的经营个体,而
11、综合情报机关则是把收集到的信息以多样的方式进行销售的经营综合体。日本经济新闻社采取的经营手段是建立信息的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展开综合经营。日本经济新闻社将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的信息集中到自动编辑系统。自动编辑系统在将信息整理后输送给影像、报纸制作及信息快速发布3个系统,通过这3个系统最终完成信息向用户的传递过程。从具体的经营措施来看,可概括为3个经营方向。首先,新闻社不但发行综合性报纸日本经济新闻,还发行日经产业新闻、日经流通新闻、日经金融新闻三种专业性报纸及英文报纸The Japan Economic Journal。除此之外,新闻社还拥有杂志、书籍等多种出版物以及New Letter的方式向特
12、定读者直接提供专门信息的业务方式。这种经营方式便于新闻社利用其在经济信息方面的收集能力的优势,通过多种文字媒体对其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利用。其次,在电子媒体的利用方面,在通过互联网为特定读者提供股市和股价的同步信息和直播报道的同时,还利用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数据库的服务。再次,进军广播电视和影像行业,强化与同系列的东京电视台及电台的合作,为二者提供多样的信息以供播出。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日本经济新闻社建立起作为综合信息产业的经营体制。图表: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自动编辑及制作体系结构图进入90年代来,作为日经集团第二支柱的数字化媒介正在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以本国雄厚的科技实力为基础,加
13、之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数字化媒介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已大大增加。电子阅读器、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网络视频、车载电视、楼宇视频和户外屏幕,还是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网上即时通讯群组、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门户网站,种种新兴传播渠道均发展迅速。 当前,日经网在日本新闻类网站中点击率持续排名第一。同时,日经集团还在研发宽带新闻、视频信息、股市行情、上市方面的消息等投入巨大精力,争取进一步扩大读者群的范围,应对市场竞争。本文就以下三个主要板块进行主要分析:网站发展 日经网是日本经济新闻社所属的电子媒体部运营的三大网站之一,建立于1996年4月1日,是日本传统报纸进行网络新闻
14、服务的先驱之一,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均享有盛誉,拥有广泛而固定的读者群。其从诞生之日起就因其善于利用不断进步的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更为专业化的经济新闻服务而得到日本民众,特别是经济界人士的重视,浏览量不断上升,在2005年超过朝日新闻网站而成为民众访问量最高的新闻网站。 日经网是在综合日本经济新闻社集团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新闻来源包括日本经济新闻、日本时事通讯社以及网站自己的采集。因此,日经网既能充分借助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新闻采编优势来降低运营成本,又能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读者提供新闻服务。日经网的网络版面主要分为“新闻”网页和“专门信息”网页。其中,“新闻”网页将
15、日经提供的速报新闻分门别类地展示,包括要闻、经济、企业、股票、外汇、国际、政治、社会、体育、新产品、社论等;“专门信息”网页聚焦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实用有趣的新闻、特辑、专栏、工具等内容,包括金融、市场、综合企业信息、IT、住宅检索、BizPlus经营支持、C-Style、女性等。 日经网对新闻的采编有自己的特点。网站不提供日本经济新闻及时事通讯社以外媒体的新闻。同时,为了避免读者因免费阅读日经网新闻而减少甚至停止购买报纸,日经网只将报纸1/3的新闻放在网站上,在每篇新闻的篇幅上,也只有报纸新闻的1/3。读者阅读日经网通常获得的是当日的重要新闻的浏览,要阅读详细内容,他们还是需要购买报纸。通过
16、这种新闻处理方式,日经网建立十几年来,非但没有分流日本经济新闻的读者,反而对报纸的发行有较大的促进。 手机客户端发展 目前,日本的手机报纸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彩信手机报;另一种是WAP、I-mode或3G网站类型。第一种类型类似于传统纸媒,就是报纸内容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第二种类型是直接登陆日本I-mode网,即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的方式。在日本国内,I-mode网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日本I-mode诞生于1999年2月22日,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无线互联网服务之一。I-mode技术能够使用户以低廉的费
17、用上网,并且达到日本56kbps的速度。日本经济新闻正是借助了I-mode这一平台,开发出NIKKEIMOBILE手机版报纸。 用户每月仅需向电信服务商支付一定的包月费,即可获得与日经网几乎一样的新闻服务。其优点在于方便快捷,且在通信网络高度发展的环境下,阅读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日本是世界上报纸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日本又是世界上手机拥有率和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手机是日本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手机报成为最受日本新一代受众欢迎的传播方式。由于手机新闻的编辑成本极低,因此其净利润几乎可达其收入的90%。 同时,日本经济新闻的手机报还通过对读者访问习惯的追踪,深入了解读者的手机报阅读习
18、惯,相应地对页面设计、新闻链接等进行调整,更加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提高新闻的阅读率。这也同时提高了手机报的订阅量,在广告收入、手机流量和订阅收入方面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数据库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经就开始构建数据库业务,并对数据进行销售经营。之后,以此为契机,相继推出出版业务。这样一来,先将报纸的信息制作成数据库,进行销售,再制成读物出版,继而向影像方面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经营战略。在众多数据库之中,NIKKEL NEED历史最为悠久,发展也最为完善。NIKKEL NEED是日本经济新闻社电子媒体局的三大主要网络业务之一。新闻社在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发的日经平均
19、价(指数),是日本经济的晴雨表。NIKKEI NEED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5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NIKKEI NEEDS已经建成集企业财务数据库(Corporate FinancialsDatabase)、市场信息数据库(MarketDatabase)、宏观经济数据库(Macro Economic Databases)、POS数据库(Nikkei POS Data Service)等4大数据库在内的庞大的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的综合处理系统。NIKKEI NEEDS是日本国内最大的商用数据库,收录了包括政府统计公报、企业财务报表、商品销售数据等在内近500万条信息,存有30多年
20、来的经济数据。同时,NIKKEL NEED见长于提供大型、宏观、专业的信息服务,其主要用户一般是日本国内银行、证券公司等大型机构。3数字化的盈利模式 日经在数字报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开始拓宽发行渠道,转变单一的盈利模式,其盈利点涵盖了传媒产业的所有赢利点,针对数字报业多媒体化的典型特征,通过受众付费阅读和分层阅读,吸引广告投放,构建一个广告商到受众“由点到面”的立体营销模式:一是出售新闻成品,即继续发展传统纸质媒体的魅力。基于日经多年以来建立的高素质采编队伍,独家新闻和专栏设置,日经报纸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基于日本特有的“宅配制”和日本读者原有的良好阅读习惯,发行销售仍是日经重要的盈利环节。二是
21、读者通过邮件、快捷聊天工具订阅,有偿享受数字报的信息资源。日经开通的电子报刊可通过邮件等方式及时传递,且价格低廉,为大多数年轻受众所接受。由于其制作成本极低,且内容来自日经报纸和日经网,在庞大的购买数量下仍有广阔的获利空间。三是发布广告。这是传统媒体生存的生命线,也必将是数字报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日经报纸的广告吸纳自然不成问题。而日经网通过大量的点击率、下载量等吸引广告商的青睐,充分实现其产品价值,版面广告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四是出售娱乐产品。日经网在娱乐版块建立影视库、书籍库,提供有偿下载,方便快捷,让受众把电影院、图书馆搬进家里或者行囊中。这些基于产品下游的销售模式,成
22、为日经数字报业产品实现价值延伸的一个重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日本不断有新的产品形态被开发出来,如卫星报纸、PDA(掌上电脑)、户外电子显示屏、二代码等,每一种产品都具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但共同的特点有二:其一,有价值的内容构成产品的基本使用价值,数字化为其基本特征;其二,在保证有效信息提供的前提下充分开发信息传达功能。有了这两点,保证了不同的产品形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有不同的市场规模。4.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报纸数字化发展战略的起点, 可以追溯到1987年经济日报运行华光 型激光照排系统。1994年中国大陆正式与国际互联网链接,为报纸的数字化生存提供了网络基础。20世纪
23、90年代后半期,大量的报纸开始自发与互联网“亲密接触”。到了2005年,报业强烈感受到新兴的网络传媒在读者注意力和广告资源等方面的分流威胁,新闻出版总署适时提出报纸出版业加快走向“数字报业”转型的战略构想。2006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正式启动“数字报业发展战略” 和“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 计划。从此,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型,成为中国报业寻求新的生存制高点的自觉行动。经过近5年的推进,我国数字报业战略已经取得初步进展。报业内容生产集成平台与全媒体多通道数字出版系统的建设、报业内容多媒体接触终端的开发、运营模式的电子商务化拓展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绩。
24、 然而,在我国报业数字化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报社组织的结构转型尚需推进、以融合新闻为主要产品形态的内容生产价值链尚需构建、全媒体接触终端系统尚需一体化整合,一些技术壁垒、法规壁垒、管理壁垒尚未突破等等。另一方面,互联网等融合型媒介的强劲发展还持续挤压着报业的生存空间。截至2009年12月30日, 中国网民达到384亿人,互联网络普及率达到289 ,手机网民达到233亿人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01 ,用户规模达到30769亿人,年增幅315。报业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进一步加大了推进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因此,结合日本经济新闻数字化发展的成功模式和我国实际国情,可以得出以下借鉴意义:宏观角度
25、: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报业想要生存,首先在定位上就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信息传播技术与传播形态,而更多地需要从自身特点和用户需要的角度出发,对自己的功能和服务进行重新定位。应当尝试恰当地利用最新的传播技术,向用户提供方便、快速、准确、权威的优质新闻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进入大众生活之后,报纸就需要利用数字化网络作为传播渠道,利用手机、笔记本、电子纸等数字设备作为信息终端,为用户提供贴身的信息服务。将来,或许还有更新、更好的传播技术出现,人们信息的需求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只要报业将功能定位的重点放在新闻和其他信息服务上,采用最新的传播技术,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就不会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同时,传
26、统报业应通过对数字化背景下报业资源的整合途径的研究,按照“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的思路,加快数字化报业建设,积极发展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报业生产和传播的新业态改造传统报业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经营方式。拓展产业链,推动传统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向现代报业的转变。 但是在建设现在报业的同时,报业不能忘记巩固自己作为”权威信息源”的地位。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是公众心目中的“权威信息源”(尤其是文字和图片方面的信息)。信息载体可以千变万化,但如果没有权威的信息来源一切都是空谈,“权威信息源”的地位使得传统报业在新媒体时代具有了存在的理由。因此,面对现代化技术的冲击,报社不仅不能弱
27、化信息采集工作,相反,应该进一步将新闻采编工作做大做强,确保新闻的独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还需要在新闻信息的深度上多下功夫,以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对记者编辑素质的培养,在政府部门、企业中建立广泛的采访网络,开发独家新闻和第一手材料。微观角度: 数字化对于财经记者及编辑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直接要求财经媒体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记者和编辑作为财经新闻的制造者和加工者,应当敏锐地捕捉到报业数字化这 一愈加明显的趋势,并据此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 对于财经记者来说,首先在采访上需要更新采访方式。数字化时代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多媒体的时代,同时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互动性的要求也非常高。
28、记者出门要带着录音笔、相机(摄像机)和上网设备,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全方位报道新闻事件。所有的信息,都将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并保存下来,并通过无线上网设备,迅速地传回编辑部。记者还可以利用无线上网设备在新闻现场,直接将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或者用户的数字终端上。利用网络,记者还可以在新闻现场与用户互动,采集用户想要知道的信息,并回答用户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撰写新闻时,财经记者也应注意,为了配合手机报、电子报等方便快捷、讲求时速的特点,在采写财经新闻的时候应注意时新性,改变充满数字、行文冗长的文风,改写短小精悍,清晰简明的短讯式新闻。针对实体报纸文章而言,财经记者应当进一步扎实财经知识,对财经现象
29、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体现纸质媒体的专业性。 财经新闻编辑在数字化时代需要接受更大的转变。在数字时代,编辑环节的数字化与无线化体现在信息接收、加工、流转和存储等各个环节。在收到记者传输回来的多媒体信息之后,编辑需要及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仅需要编辑文字与图片信息,而且还要压缩和剪辑视频和音频信息。时效性的加强还要求一天24小时有编辑在岗,编辑整合新闻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信息在编辑部的流转和存储也必须是数字化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工作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另外一方面也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此外,在3G时代,许多人使用数字终端接收新闻,由于屏幕较小,加上人们处在一种流动状态,这就要求新闻内容尽可能的
30、精炼一些、简洁一些,图片的尺寸小一些,新闻视频压缩大一些。这样,编辑需要对新闻稿件和新闻音视频内容进行精心压缩、剪辑和整合,使得新闻信息适合在上网本或手机等数字终端上阅读、收听或者收看。 而对于纸质媒体,编辑应注意应加深对受众的了解,增加名人专栏和评论,扩大言论和观点。同时选择那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进行发表,保持报纸独立的思想。 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对新兴媒体,提供数字化和无线化的信息服务几乎成了他们必然的一种选择。因为我们人类也来越依赖于4.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报纸数字化发展战略的起点, 可以追溯到1987年经济日报运行华光 型激光照排系统。1994年中国大陆正式与国际互联网链
31、接,为报纸的数字化生存提供了网络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大量的报纸开始自发与互联网“亲密接触”。到了2005年,报业强烈感受到新兴的网络传媒在读者注意力和广告资源等方面的分流威胁,新闻出版总署适时提出报纸出版业加快走向“数字报业”转型的战略构想。2006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正式启动“数字报业发展战略” 和“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 计划。从此,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型,成为中国报业寻求新的生存制高点的自觉行动。经过近5年的推进,我国数字报业战略已经取得初步进展。报业内容生产集成平台与全媒体多通道数字出版系统的建设、报业内容多媒体接触终端的开发、运
32、营模式的电子商务化拓展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绩。 然而,在我国报业数字化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报社组织的结构转型尚需推进、以融合新闻为主要产品形态的内容生产价值链尚需构建、全媒体接触终端系统尚需一体化整合,一些技术壁垒、法规壁垒、管理壁垒尚未突破等等。另一方面,互联网等融合型媒介的强劲发展还持续挤压着报业的生存空间。截至2009年12月30日, 中国网民达到384亿人,互联网络普及率达到289 ,手机网民达到233亿人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01 ,用户规模达到30769亿人,年增幅315。报业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进一步加大了推进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因此,结合日本经济新闻数字化发展的成功模式
33、和我国实际国情,可以得出以下借鉴意义:宏观角度: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报业想要生存,首先在定位上就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信息传播技术与传播形态,而更多地需要从自身特点和用户需要的角度出发,对自己的功能和服务进行重新定位。应当尝试恰当地利用最新的传播技术,向用户提供方便、快速、准确、权威的优质新闻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进入大众生活之后,报纸就需要利用数字化网络作为传播渠道,利用手机、笔记本、电子纸等数字设备作为信息终端,为用户提供贴身的信息服务。将来,或许还有更新、更好的传播技术出现,人们信息的需求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只要报业将功能定位的重点放在新闻和其他信息服务上,采用最新的传播技术,为用户提
34、供需要的信息,就不会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同时,传统报业应通过对数字化背景下报业资源的整合途径的研究,按照“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的思路,加快数字化报业建设,积极发展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报业生产和传播的新业态改造传统报业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经营方式。拓展产业链,推动传统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向现代报业的转变。 但是在建设现在报业的同时,报业不能忘记巩固自己作为”权威信息源”的地位。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是公众心目中的“权威信息源”(尤其是文字和图片方面的信息)。信息载体可以千变万化,但如果没有权威的信息来源一切都是空谈,“权威信息源”的地位使得传统报业在新媒体时代具有了存在的理
35、由。因此,面对现代化技术的冲击,报社不仅不能弱化信息采集工作,相反,应该进一步将新闻采编工作做大做强,确保新闻的独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还需要在新闻信息的深度上多下功夫,以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对记者编辑素质的培养,在政府部门、企业中建立广泛的采访网络,开发独家新闻和第一手材料。微观角度: 数字化对于财经记者及编辑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直接要求财经媒体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记者和编辑作为财经新闻的制造者和加工者,应当敏锐地捕捉到报业数字化这 一愈加明显的趋势,并据此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 对于财经记者来说,首先在采访上需要更新采访方式。数字化时代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多媒体的时代,
36、同时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互动性的要求也非常高。记者出门要带着录音笔、相机(摄像机)和上网设备,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全方位报道新闻事件。所有的信息,都将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并保存下来,并通过无线上网设备,迅速地传回编辑部。记者还可以利用无线上网设备在新闻现场,直接将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或者用户的数字终端上。利用网络,记者还可以在新闻现场与用户互动,采集用户想要知道的信息,并回答用户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撰写新闻时,财经记者也应注意,为了配合手机报、电子报等方便快捷、讲求时速的特点,在采写财经新闻的时候应注意时新性,改变充满数字、行文冗长的文风,改写短小精悍,清晰简明的短讯式新闻。针对实体报纸文章而
37、言,财经记者应当进一步扎实财经知识,对财经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体现纸质媒体的专业性。 财经新闻编辑在数字化时代需要接受更大的转变。在数字时代,编辑环节的数字化与无线化体现在信息接收、加工、流转和存储等各个环节。在收到记者传输回来的多媒体信息之后,编辑需要及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仅需要编辑文字与图片信息,而且还要压缩和剪辑视频和音频信息。时效性的加强还要求一天24小时有编辑在岗,编辑整合新闻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信息在编辑部的流转和存储也必须是数字化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工作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另外一方面也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此外,在3G时代,许多人使用数字终端接收新闻,由于屏幕较小,加上
38、人们处在一种流动状态,这就要求新闻内容尽可能的精炼一些、简洁一些,图片的尺寸小一些,新闻视频压缩大一些。这样,编辑需要对新闻稿件和新闻音视频内容进行精心压缩、剪辑和整合,使得新闻信息适合在上网本或手机等数字终端上阅读、收听或者收看。 而对于纸质媒体,编辑应注意应加深对受众的了解,增加名人专栏和评论,扩大言论和观点。同时选择那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进行发表,保持报纸独立的思想。 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对新兴媒体,提供数字化和无线化的信息服务几乎成了他们必然的一种选择。因为我们人类也来越依赖于由数字和无线电波所构成的虚拟世界,同时也是因为数字化代表着目前最为快捷、最为经济、最为互动的信
39、息传播方式,当然也是用户最省时、最省力的信息接收方式。对报业而言,数字化虽然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激烈的竞争,但这是新的通讯与传播技术给传媒业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不能视而不见,更无法拒绝竞争。虽然在此过程中,有些报纸会一蹶不振甚至消失,但是那些敢于和善于接收新技术、新理念的报纸,在经过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这样的一个过程,必定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在数字化网络时代,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转变和重生。参考资料由数字和无线电波所构成的虚拟世界,同时也是因为数字化代表着目前最为快捷、最为经济、最为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当然也是用户最省时、最省力的信息接收方式。对报业而言,数字化虽然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激烈的竞争,但这是新的通讯与传播技术给传媒业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不能视而不见,更无法拒绝竞争。虽然在此过程中,有些报纸会一蹶不振甚至消失,但是那些敢于和善于接收新技术、新理念的报纸,在经过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这样的一个过程,必定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在数字化网络时代,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转变和重生。参考资料12.20.202202:4402:44:4322.12.202时44分2时44分43秒12月. 20, 2220 十二月 20222:44:43 上午02:44:432022年12月20日星期二02:44:4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