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docx
《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近几年来,在奇瑞公司的强劲带动下,一大批国内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芜湖,初步形成了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全面了解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现状、产品配套及产业链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打造我市汽车及其零部件“千亿元产业”提供决策依据,自2007年10月起,市政府发展研究研究中心联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经委、奇瑞汽车公司等单位,对本市范围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投资、主要产品、技术创新、市场销售等情况,调查对象基本涵盖了市内已经建成投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00多份,在各县、区及工业园区的大力协助下,收回问卷193份,有效问卷
2、181份,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7家。调查有关数据的时点为2006年底。合肥工业大学在调查数据的整理上给予了支持。现将调查情况及初步分析研究意见报告如下。一、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1、调查企业类型在181家调查企业中,按企业性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11家,占6%;民营企业136家,占76%;外商独资企业6家,占3%;中外合资企业(包括奇瑞与外资合资企业)28家,占15%。图1 被调查四种类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分布状况2、调查企业空间分布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市分布较广,所填写的188家企业中(含无效问卷的7家),位于芜湖县59家,占31.4%;经济技术
3、开发区40家,占21.3%;鸠江区39家,占20.7%;弋江区21家,占11.2%;南陵县17家,占9%;繁昌县6家,占3.2%;镜湖区5家,占2.7%,大桥开发区1家,占0.5%。图2 被调查汽车零部件企业区域分布状况按企业资产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大型企业较多,其资产总额约占全市的51%,远远高于其它县区;处于第二、第三位的依次是芜湖县和鸠江区,分别占22%、11%。图3 被调查汽车零部件企业资产总量分布状况3、调查企业投资来源在调查中,填明投资来源地的有179家,其中,来自省内的62家,占34.63%左右;来自国内省外的91家,约占50.84%;来自境外的26家,占14.53%。其中,长
4、三角地区是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来源地,达71家,约占全部企业的39.66%,又以浙江的投资企业最多,达44家,占24.58%。从投资控股比来看,内资企业的投资控股比普遍较高,基本上是全资控股,与本地企业合资合作的比例较低。但国外投资企业与奇瑞等本地企业合资合作相对较多,外方投资控股比例为61%,比国内来芜投资企业低1/3。表1 企业投资来源分布 (%)投资区域分布个数比例%投资控股比例省内6234630.94国内省外9150840.99长三角7139660.95浙江4424580.92省外其他2011170.94国外(台港)2614530.61(二)企业投入产出及从业人员情况1、调查企业资
5、产状况在填写的170家企业中,截止2006年,企业净资产总额33.8亿元,平均为1989万元;累计资本金20.16亿元,平均为1126万元。按企业类型分,民营企业净资产规模、资本金分别占全部企业的60.64%和53.26%,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也有一定比例。表2 2006年被调查企业资产的资本金状况 (万元)2006年净资产资本金额合 计平 均合 计平 均国有企业21877292250750民营企业196427.91475.42107362.9725.43外商独资11502.532875.6394682367中外合资128013.14923.5882501.073173.12总和338130.6
6、201582总平均1989.311126.1562、调查企业产销情况在填写的155家企业中,截止2006年,芜湖汽车零部件企业平均销售额为3643万元,在有产品出口的41家企业中,出口额平均为395万元。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指标平均值最高。表3 2006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平均产销量及产销额 (万件套 万元)产量销量销售额出口量出口额国有企业229.33 179.33 4138 76.67 1174.33 民营企业160.98 140.24 2130.17 52.17 280.68 外商独资1078.96 1110.92 2909.04 115.25 655.75 中外合资213.7
7、7 183.65 16453.33 19.27 609.69 各种企业总平均191.04 170.46 3643.05 178.28 394.90 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能力将比2006年增长18倍,销售额增长2.96倍。其中,民营企业销售额预计增长3.62倍,外商独资企业预计增长11.34倍。由此可见,未来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形势十分喜人。表4 预期生产能力与销售状况 (万件套 万元)2010生产能力比2006年增长(%)2010企业平均销售额比2006年增长(倍)国有企业110460.47211587.51.66民营企业628421.42537.588
8、8793.62外商独资9174.80112.5916775.1411.34中外合资22200.87299.4557462.531.78总平均3651.391811.3116565.922.963、产品销售对象、区域及营销方式被调查的企业生产产品中,为主机厂家配套生产的占49.22%,提供维修市场的占38.18%,其它用途的占12.60%。可见,以整车配套为主导是当前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基本特点。表5 2006年企业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比例状况 (%)为主机厂配套为维修市场提供其它国有企业33.3333.3433.33民营企业61.3429.459.21外商独资50.0046.253.75中外合资5
9、2.1943.694.12总平均49.2238.1812.60从销售区域上看,产品销往本地的汽车生产、组装、修理企业的占47.32%,销往省内的占8.26%,销往省外的占30.99%,销往境外的占13.43%。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市内的销售份额较高,对本地配套率贡献较大。表6 2006年企业产品主要销售额区域分布状况 (%)市内省内市外国内省外国外国有企业24.4811.0551.5812.89民营企业46.088.8131.1713.94外商独资29.251.2562.007.50中外合资69.784.6915.2310.30平均占比47.328.2630.9913.43在销往国内
10、省外区域的产品中,销到长三角地区的占一半以上,说明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与主要投资来源地有较为密切的市场协作关系。表7 2006年企业产品国内省外主要销售区域分布状况 (%)长三角区域占珠三角区域占环渤海区域占其它区域占国有企业46.150.005.430.00民营企业16.733.611.819.02外商独资12.404.964.9639.68中外合资15.230.000.000.00平均占比16.743.371.869.02在企业产品营销方式上,企业自销比例占70.17%,通过授权代理店的形式分销占18.36%,通过专业销售公司销售产品的占11.47%左右。自销是目前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产品
11、使用最广泛的营销形式。表8 2006年企业产品主要销售渠道比例状况 (%)厂家销售公司自销授权代理分销专业销售公司国有企业33.3533.3133.34民营企业69.2520.3510.40外商独资50.003.7546.25中外合资85.357.936.73总平均70.1718.3611.474、从业人员情况2006年,调查企业雇员总数达24523人,平均每个企业135人,民营企业雇员总数达17280人,占全部企业70.46%。从人员结构分析,生产、技术、销售和管理人员平均比例为0.73:0.11:0.04:0.12。表9 企业雇员情况 (人)雇员总数生产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国有企业
12、158108151322民营企业172801293316107851952外商独资713530852969中外合资637241671071219915合计2452317738278110462958总平均1359815616在人才引进方面,来自长三角的比例高达33%,其次是省内其它地区和市内。这说明,在我市产业的发展带动下,东部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人才有向我市流动的趋势,以往“人才洼地”的局面有所改善。图4 企业引进人才主要来源分布状况5、企业融资情况通过2004-2006年企业融资情况调查,有78家企业填写了银行贷款情况,合计获得银行贷款77276万元,平均每家企业990.72万元。有13家企业
13、填写了政策性扶持资金情况,合计获得各级扶持资金1654万元,平均每家企业127.23万元。总体来看,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总量的97.90%,政策性扶持资金占2.10%,平均而言,银行贷款与扶持性资金比约为:88.62:11.38。银行贷款目前仍然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政策性扶持资金,特别是针对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比例越来越高,而来自风险投资基金的几乎没有。表10 三年来企业吸纳的投资途径分布(%)银行贷款政策性扶持资金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风险投资基金97.902.1060.4820.4719.050(三)企业科技创新情况1、技术研发途径在调查企业中,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技术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9
14、.67%,合作研发的占29.28%,全部引进的占16.57%。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看,外商独资企业自主研发占比达到75%,均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另外,企业规模越大,自主创新能力越强,以企业净资产和自行研发比进行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75。表11 企业技术研发途径分布状况 (%)自行研发占比合作研发占比全部引进占比国有企业49.3333.3317.34民营企业18.2431.7650.00外商独资75.0025.000.00中外合资73.0815.3811.54总平均53.9126.3719.72在合作研发方式中,长三角地区是我市企业选择最多的研发合作区域,其次是省内合作和市内合作的比例
15、也相当高,而与国外、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合作研发相对较少。图5 企业研发合作伙伴来源分布状况从企业原始技术开发商的来源看,来自省外的比例合计达66%,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占29%,环渤海地区占17%;来自国外的占14%。由此可见,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省外原始技术的支持。图6 企业原始技术开发商来源分布状况2、研发管理人员培训状况在两种基本研发管理人员培养方式中,独立培养研发管理人员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77.25%,合作培养所占比重22.75%,说明企业大多倾向于独立培养自己的研发管理人员,特别是外商独资企业与国有企业这一比例较高;民营企业虽然也侧重于培养自己的管理研发人员,
16、但通过合作培养研发管理人员的比重达到33.81%,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说明合作培养是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与研发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表12 企业研发管理人员培养方式状况 (%)企业类型独立培养占比合作培养占比国有企业86.6713.33民营企业66.1933.81外商独资83.7516.25中外合资72.3727.63总平均77.2522.75在企业合作培养研发管理人员的合作对象选择上,企业最倾向于选择邻近的长三角地区,比例高达42%以上,其次是省内其它地区和市内。图7 企业合作培养研发管理人员合作伙伴来源状况在企业员工培训方面,大多数企业倾向于独立培训,较少与其他机构与组织合作培训,仅有16.
17、11%的企业选择合作培训方式,而使用外包培训方式的企业不到8%,说明我市的企业员工培训仍未达到规模化、专业化的水平。表13 企业员工培训方式状况 (%)独立培训占比合作培训占比外包培训占比国有企业93.335.001.67民营企业79.4214.536.05外商独资85.005.0010.00中外合资62.1123.5814.31总平均76.6416.117.25(四)产品链情况按照汽车零部件五大模块对照此次问卷调查企业的主要产品,以下列出我市已经能生产和尚未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品种,目的是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具体的目标导向,但由于时间的变化,一些项目可能有所改变。1、动力系统总成模块(1)已能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芜湖 汽车零部件 产业 发展 现状 调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