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SMT生产工艺课件.ppt
《第4章SMT生产工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SMT生产工艺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20,第4章SMT生产工艺,第4章SMT生产工艺,第4章SMT生产工艺,4.1 涂敷工艺,焊膏涂覆就是将焊膏涂敷在PCB的焊盘图形上,为SMC/SMD的贴装、焊接提供粘附和焊接材料。焊膏涂覆有点涂、丝网印刷和金属模板印刷三种方法。 4.1.1焊膏模板印刷工艺 模板印刷原理 模板印刷的受力分析 模板印刷的基本过程,图4-2 压力分析,第4章SMT生产工艺,2模板印刷环境要求, 电源要求:电源电压和功率要符合设备要求,电压要稳定,要求:单相AC220(22010,50/60 HZ),三相AC380V(22010,50/60 HZ)如果达不到要求,需配置稳压电源,电源的功率要大于功耗
2、的一倍以上。 温度:环境温度:233为最佳。一般为1728。极限温度为1535(印刷工作间环境温度为233为最佳)。 湿度:相对湿度:4570%RH。 工作环境:工作间保持清洁卫生,无尘土、无腐蚀性气体。空气清洁度为100000级。(BGJ73-84);在空调环境下,要有一定的新风量,尽量将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含量控制10PPM以下,以保证人体健康。 防静电:生产设备必须接地良好,应采用三相五线接地法并独立接地。生产场所的地面、工作台垫、坐椅等均应符合防静电要求。 排风:回流焊和波峰焊设备都有排风要求。 照明:厂房内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理想的照度为800LUX1200LUX,至少不能
3、低于300LUX。 SMT生产线人员要求:生产线各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必须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操作。,第4章SMT生产工艺,3. 模板印刷过程分析, 印刷准备 安装模板、刮刀 PCB定位与图形对准 设置工艺参数 印刷行程、印刷速度 、刮刀压力 、印刷间隙 、分离速度、刮刀角度 、清洗模式和清洗频率 添加焊膏并印刷,第4章SMT生产工艺,4. 模板印刷结果分析,焊膏印刷结果要求:印刷焊膏量均匀一致性好;焊膏图形清晰,相邻图形之间尽量不粘连;焊膏图形与焊盘图形要尽量不要错位;在一般情况下,焊盘上单位面积的焊膏量应为0.8mg/m左右
4、,对窄间距元器件,应为0.5mg/m左右;印刷在基板上的焊膏与希望重量值相比,允许有一定的偏差;焊膏覆盖焊盘的面积,应在75%以上;焊膏印刷后应无严重塌落,边缘整齐,错位不大于0.2 mm,对窄间距元器件焊盘,错位不大于0.1 mm;基板不允许被焊膏污染。 影响焊膏印刷质量的因素 影响焊膏印刷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可包括8个因素,分别为人、环境、印刷电路板、印刷机、模板、滚筒(刀)、焊膏材料、和印刷参数。,第4章SMT生产工艺, 焊膏印刷缺陷分析,针对Chip元件、MELF元件、SOT、SOIC、QFP、PLCC、LCCC、BGA、CSP、FC等元器件的印刷效果,印刷缺陷,焊膏坍塌与模糊,
5、漏印、印刷不完全,焊膏图形粘连,焊膏印刷偏离,焊膏印刷拉尖,第4章SMT生产工艺,4.1.2贴片胶涂敷工艺,贴片胶涂敷可采用分配器点涂技术、针式转印技术和印刷技术。分配器点涂是将贴片胶一滴一滴地点涂在PCB贴装元器件的部位上;针式转印技术一般是同时成组地将贴片胶转印到PCB贴装元器件的所有部位上;印刷技术与焊膏印刷技术类似,因此本节主要介绍前二种技术。 分配器点涂技术,第4章SMT生产工艺,3.1涂敷设备, 点胶准备及开机 贴片胶涂覆工艺技术参数设置 点胶压力 胶点直径、胶点高度、点胶针头内径 压力、时间与止动高度的关系 胶点数量设定 点胶并检验 点胶结果分析,第4章SMT生产工艺,施加贴片胶
6、的技术要求,如果采用光固型贴片胶,元器件下面的贴片胶至少有一半的量处于被照射状态;如果采用热固型贴片胶,贴片胶滴可完全被元器件覆盖,见下图4-10。 小元件可涂一个胶点,大尺寸元器件可涂敷多个胶点。 胶点的尺寸与高度取决于元器件的类型,胶点的高度应达到元器件贴装后胶点能充分接触到元器件底部的高度;胶点量(尺寸大小或胶点数量)应根据元器件的尺寸和重量而定,尺寸和重量大的元器件胶点量应大一些,胶点的尺寸和量也不宜过大,以保证足够的粘接强度为准,同时贴装后贴片胶不能污染元器件端头和PCB焊盘。 影响贴片胶涂敷质量的因素 优良的胶点应是表面光亮,有适合的形状和几何尺寸,无拉丝和拖尾现象。国内外有许多公
7、司研究表明胶点质量不仅取决于贴片胶品质,而且与点胶机参数设置及工艺参数的优化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第4章SMT生产工艺,点胶缺陷分析,第4章SMT生产工艺,2针式转印技术,针式转印技术的原理如图4-11所示。将针定位在贴片胶窗口容器上面(图a);而后将钢针头部浸没在贴片胶中(图b);当把钢针从贴片胶中提起时(图c),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贴片胶粘附在针头上;然后将粘有贴片胶的针在PCB上方对焊盘图形定位,而后使针向下移动直至贴片胶接触焊盘,而针头与焊盘保持一定间隙(图d);当提起针时,一部份贴片胶离开针头留在PCB的焊盘上(图e)。,图4-11 针式转印过程,第4章SMT生产工艺,3. 印刷工艺
8、,印刷贴片胶的原理、过程和设备与印刷焊膏相同。它是通过漏空图形的漏印工具模板,将贴片胶印刷到PCB上。通过模板设计,采用特殊的塑料模板、增加模板厚度、开口数量等方法来控制胶量的大小和高度。 印刷工艺优点是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更换品种方便,只要更换模板即可;涂敷精度也比针式转印法要高;印刷机的利用率增高,不需添加点胶装置,节约成本。 印刷工艺缺点是贴片胶暴露在空气中,对环境要求较高;胶点高度不理想,只适合平面印刷。,第4章SMT生产工艺,4.2 贴装工艺,表面贴装工艺就是通过贴片机按照一定的贴装程序,有序地把表面组装元器件贴装到对应的印制电路板焊盘上,它主要包含吸取和放置两个动作,因此这
9、个过程英文为“Pick and Place”,它是SMT工序中第二道重要工序。,第4章SMT生产工艺,4.2.1贴装元器件的工艺要求,1. 贴装工艺要求各装配位号元器件的类型、型号、标称值和极性等特征标记要符合产品装配图和明细表的要求。贴装好的元器件要完好无损。贴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不小于1/2厚度浸入焊膏。对于一般元器件,贴片时焊膏挤出量应小于0.2mm,对于细间距元器件,贴片时焊膏挤出量应小于0.1mm。元器件焊端或引脚要和焊盘图形对齐、居中。由于回流焊有自对准效应,因此元器件贴装时允许有一定的偏差。各种元器件的具体偏差范围参见IPC-A-610标准。,第4章SMT生产工艺,4.2.1贴装元
10、器件的工艺要求,2. 保证贴装质量的三要素元件正确。位置准确。压力合适。,第4章SMT生产工艺,4.2.2贴片机编程,贴片程序的编制有示教编程和计算机编程两种方式。示教编程就是通过装在贴片头上的CCD摄像机识别PCB上的元器件位置数据,精度低,编程速度慢。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缺少PCB数据的情况或做教学示范。一般生产中都采用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编程有在线编程和离线编程两种。 1. 离线编程离线编程的步骤:PCB程序数据编辑 自动编程优化并编辑 将数据输入设备 在贴片机上对优化好的产品程序进行编辑 核对检查并备份贴片程序。,第4章SMT生产工艺,2. 在线编程, 程序数据的编辑 元器件的影像编辑 编辑
11、程序的优化 校对检查并备份贴片程序。,第4章SMT生产工艺,4.2.3贴装结果分析,第4章SMT生产工艺,4.3 焊接工艺,焊接是表面组装技术中的主要工艺技术,是完成元件电气连接的环节,直接与产品的可靠性相关,也是影响整个工序直通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用于SMT焊接的方法主要有回流焊和波峰焊两大类。波峰焊接主要用于传统通孔插装工艺,以及表面组装与通孔插装元器件的混装工艺,适合波峰焊的表面贴装元器件有矩形和圆柱形片式元件、SOT以及较小的SOP器件等。,第4章SMT生产工艺,4.3.1回流焊工艺,回流焊接就是预先在PCB焊接部位施放适量和适当形式的焊料,然后贴放表面组装元器件,再利用外部热源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MT 生产工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5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