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课件.ppt
《院前急救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前急救护理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院前急救护理,急诊室护士长,定义,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人力、物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医护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急救任务。主要的急救护理工作包括: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安全转运及途中监护。,一、护理体检,护理体检的原则:(1)尽量不移动病人,尤其对不能确定的创伤病人 (2)“四清”:听清病人和旁人的主诉(发病经过、表现);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表现;查清阳性体征。,(3)恰当应用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生命体征的观察。(4)体检应迅速而轻柔,全面但重点突出。(5)体检中要随时处理直接危及生命的症状与体征,2、护理体检顺序,(1)判断意识状态,气
2、道是否开放。(2)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测血糖。(3)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如言语表达能力、四肢活动情况等 。,(4)全面体检,重点突出。依次从头、颈、胸、腹、脊柱、四肢、伤口进行检查。,二、急救护理措施,院前医疗救护的目的是挽救和维持伤病员的生命,减轻伤病员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而以对症治疗为主。急救护理措施主要是给伤病员予安全舒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的氧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观察和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等。此外,针对不同专科、不同病情给予护理准备工作,如暴露伤口便于处理,为烧伤病人剪去衣服,脱去毒物、化学品污染的衣物,保存好离断的肢体等。,(一)给予伤病员安全舒适的体位
3、,注意保暖(1) 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对轻症或中重度的伤病员可采取平卧头侧位或屈膝侧卧位。这种,体位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尤其在处理成批伤病员时,对轻症或中重度的伤病员不能照顾周全,这种体位具有最大的安全性。 (2)如果伤病员面部朝下,但必须要移动时,应把伤病员整体翻转 ,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对有脊髓损伤的伤病员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当伤病员无反应或无意识时,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可能阻塞咽喉部,舌体后坠又是造成呼吸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有自主呼吸时,吸气时气道内呈负压,也可将舌体、会厌或两者吸附
4、到咽后壁,,产生气道阻塞,此时可采用口咽通气管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无颈部创伤,可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并清除口中异物和分泌物。如果义齿松动,应取下,以防脱落阻塞气道。,1、仰头抬颏法 把一只手放在伤病员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处,向上抬颏。 2、托颌法 把手放置于伤病员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伤病员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因为舌附在下颌上,把下颌向上抬,使舌离开咽喉部,使气道打开。此法效果肯定,但费力,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的伤病员,此法更安全,不会因颈部动作而加重颈部损伤。,(三)有效的氧疗 院前急救中的给氧途径包括:鼻
5、塞、鼻导管、面罩、简易呼吸囊、气管插管等。可根据伤病员发生缺氧的可能机制选择切实有效的给氧途径,并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随时调节给氧的浓度;密切观察氧疗的效果,缺氧是否改善。,(四)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在院前抢救伤病员时,常规开通较大的静脉通道,便于提高输液速度,准确有效使用急救药物。 (1)静脉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前臂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尤其在进行心肺脑复苏时 ,选择上肢静脉明显优于下肢,静脉 。(2)尽量选择使用留置针,并固定牢固,以防在伤病员躁动、体位改变和搬运过程中脱出或穿破血管。,(3)对于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来说,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争分夺秒,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多采用
6、16-18号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以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4)疑有骨盆骨折、腹部内脏出血损伤时不能从下肢静脉输液,不能在受伤肢体远端输液。(5)心肺脑复苏时,如在静脉通道尚未建立之前已完成气管插,管,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可通过气管内给药。(五)脱去病人衣物的技巧 有时为了暴露伤口、便于抢救与治疗、减少脏衣服的污染,要为病,人脱去衣物。为了避免加重伤情,脱去病人衣物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1、脱上衣法 解开衣扣,将衣服尽量往上推,背部衣服向上平拉,提起一侧手臂、弯曲,脱去一侧衣袖;之后,把扣子包在衣服内卷成一卷 ,将衣服从后,颈推至对侧,拉出衣袖从另一侧手臂脱下。要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救 护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