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蛋业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报告.docx
《禽蛋业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蛋业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报告.docx(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二禽蛋业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报告目 录 禽蛋业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报告I一 我国禽蛋产业发展概述3(一)发展历程与现状3(二)主要成就12二 我国禽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6(一)我国禽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6(二)我国禽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4三 未来我国禽蛋需求预测及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因素34(一)未来我国禽蛋需求预测分析34(二)未来我国禽蛋生产面临的约束性因素35四 世界主要禽蛋生产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启示43(一)大规模生产模式:美国43(二)家庭农场模式:日本54五 中国特色禽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58(一)指导思想58(二)总体原则58(三)战略目标6
2、0(四)发展思路62(五)发展重点64(六)重大工程和项目66主要参考文献69课题组成员72内容简练,总体不错,特别是战略部分写得比较好,但分析没有肉类专题那么透彻和科学,存在数据错误和陈旧问题。字数比较合适II一 我国禽蛋产业发展概述我国的禽蛋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畜牧业和农业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蛋禽养殖和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禽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禽蛋产量自1985年长期以来均位居世界首位,20092010年达到2762.742742.5万吨,约占世界禽蛋总产量的40%,目前且每年仍以2%4%、万、亿不能省略,下同%的速度增长。据农业部生产统计监测,20092010年全国蛋鸡总存栏量为
3、15亿只左右更新数据到2010年,蛋鸭2亿多只。鸡蛋为我国禽蛋产量的主体,约占禽蛋总量的85%左右。(一)发展历程与现状1.发展历程从禽蛋产量增长角度看,自1949年建新中国成立国以来,我国禽蛋产业的发展在经历了缓慢发展期、初步发展期和快速增长期后,目前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期(见图图2-1全文图表按专题顺序重新编序)。(1)1949-1978年属缓慢发展期(1949-1978年),年均增长5.72%这一时期我国禽蛋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是我国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在“以粮为纲”政策的大背景下,禽蛋产业属于农民的家庭副业。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发展趋势上看,该时
4、期每年的禽蛋产量均低于500万吨,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且明显的表现出三次波动式增长阶段;从生产模式上看,该时期禽蛋生产主要是农民养殖,且农民禽蛋养殖主要是为了满足本家庭食品消费的需要,用来增加家庭动物蛋白质的供给,属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从市场上看,该时期农户自身养殖规模非常小,一般为两三只,多的为四五只,使得禽蛋产量较小,禽蛋在市场上的流通比较少,从而限制了禽蛋市场的发展;从产业发展上看,该时期的经营特征是农户生产、产业各个环节间发展脱节,主要是因为农户养殖量小,市场发展受限制,这个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禽蛋产业。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处于传统计划类型,禽蛋产业主要是作为农民家庭副业。一是农民用于
5、自给,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禁止农民到市场上出售家庭生产的禽和蛋,农民养禽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满足家庭食品消费的需要,增加家庭食品蛋白质供给;二是农民主要用于补充粮食供给的不足,家禽往往是在庭院、村落里放养,农民家庭养禽的数量十分有限,一般为两三只,多的为四五只;同时由于受到禽种的限制,禽的产蛋率较低,基本上只能补充农户家庭自身消费的需求,这个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家禽的良种繁育体系。此段前后意思基本重复,顺序混乱,建议合并重写(2)1979-1990年属于初步发展期(1979-1990年),年均增长7.64%改革开放随后的十年是禽蛋产业发展的初步发展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从以
6、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发展趋势看,这一时期禽蛋产量呈现出上涨的趋势,略有波动。每年的禽蛋产量都超过了500万吨,在1990年达到了794.6万吨,且在1985年禽蛋产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禽蛋生产大国;从生产模式上看,由于受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政府“菜篮子工程”政策的影响,形成了国营、集体和农户等三个主体生产的格局,尤其是在全国各地兴建了一批国营的蛋鸡场、种鸡场,为传播先进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营蛋鸡养殖场的带动下,有些地方的农户发现了禽蛋生产的致富作用,开始发展小规模蛋禽养殖,形成了局部的养殖密集带;从市场上看,这一时期禽蛋市场开始形成,实现了禽蛋的市场流通;从产业发展上看,这一
7、时期兴建了一批国营的禽蛋育雏场,种禽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禽蛋养殖业的规模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禽蛋加工、品牌化落后于育雏和生产。随着改革开放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人们不仅要吃饱穿暖,还要吃好穿好,巨大的社会需求促使现代蛋鸡饲养业快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政府纷纷实施“菜篮子工程”,全国各地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按当时标准)的蛋鸡场、种鸡场,先进的蛋鸡饲养技术、防疫灭病技术被引入我国。之后以城市为中心迅速辐射到周围农村,许多农民因陋就简开始发展小规模养鸡,少的三五百只,多的三五千只。由于养鸡致富的示范带动作用迅速形成了养鸡专业乡、专业村,并形成了养鸡密
8、集带,即华北、苏北密集带和东北密集带。这个时期我国禽蛋产业已由小生产自给自足、传统养鸡逐步向市场经济发展,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在良种供应、饲料开发、疫病防治、技术咨询服务以及加工销售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蛋鸡养殖业的规模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我国蛋鸡产业的初步发展,同时由于蛋鸡养殖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他蛋禽养殖的发展。(3)1991-2000年属于快速增长期(1991-2000年),年均增长8.02%20世纪90年代是以来,我国的禽蛋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阶段,国内禽蛋鸡蛋消费市场已由长期短缺、供不应求转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发展
9、趋势来看,这十年间禽蛋产量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9%。2000年我国禽蛋总产量达到2182.0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稳居世界产量第一位。1992年我国人均禽蛋占有量达到8.7公斤千克,首次超过6.6公斤千克的世界人均水平。;从生产模式上看,由于这一时期各级政府都将发展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同时蛋鸡养殖业是投资相对较少、见效快、投入产出比高的产业,为广大的农民所青睐,促使了更多的农户进入蛋禽养殖行业,且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市场来看,这一时期的禽蛋市场波动较小,主要是因为人们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禽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禽蛋的供给
10、达到了相对平衡状态;从产业发展上看,禽蛋产业链越来越完善,育雏、加工等都出现了规模化的企业,而且品牌鸡蛋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成为该时期的一个发展亮点。2000年我国禽蛋总产量达到2243.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9%,稳居世界产量第一位。与此同时,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各级政府均将发展养殖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蛋鸡养殖业是投资相对较少、见效快、投入产出比高的产业,为广大的农民所青睐,成为农民提高收入水
11、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各地把蛋禽养殖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通过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依靠科技,开拓市场等有力措施,使得禽蛋产业得以快速发展。(4)2001年至今为稳步发展期(2001年至今)经历了1991-2000年的高速增长期后,我国农村禽蛋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禽蛋供求矛盾得到缓解,禽蛋也由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申秋红等,2008,)。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发展趋势看,这一时期禽蛋产量仍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且增长相对平稳,2010年禽蛋产量达到2762.74万吨;从生产模式上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私人养殖企业进入禽蛋产业,而且其禽蛋养殖业利润下降,对
12、大型国营蛋鸡场、种鸡场的冲击很大,使得这些国营养殖企业纷纷倒闭、转产、逐渐退出竞争既然纷纷倒闭,为什么又平稳发展,互相矛盾,要进行修改,养殖户和私营养殖企业成为禽蛋生产的主力军;从市场来看,步入新世纪以后,禽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并且由于消费者对于鸡蛋的质量和食用安全越来越重视,品牌鸡蛋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产业发展来看,禽蛋产业在上个时期的基础上又有了大的发展,比如种鸡场增加,国产雏鸡市场占有率提高,而且在加工及品牌鸡蛋方面,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促进了禽蛋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我国禽蛋产业进入稳步发展时间,2001-2009年间我国禽蛋产量年均增长2.59%前后不连贯,请修改。图2-1 中国1949
13、83-201009年禽蛋产量及年度变化率增长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根据2010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数据计算所得应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发展现状(1)禽蛋产量不断攀升自建国以来,我国禽蛋总产量不断攀升,禽蛋产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2009年我国禽蛋总产量达到2742.5万吨(占全球禽蛋总产量的40%以上),是1949、1978年禽蛋总产量的85倍和8倍左右(见图2-2)。更新数据到2010年(2)禽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我国禽蛋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结构得到了优化,产业结构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第一,禽种结构不断优化。新品种的
14、开发与引进,促进了禽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速了禽蛋生产由传统的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过渡。一是鸡蛋占禽蛋总产量的比例稳定在85%,其他禽蛋产量稳定在15%(其中鸭蛋为12%,鹅蛋和鹌鹑蛋等其他禽蛋产量比例稳定在3%,见图3);二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的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生产性能卓越的商业品种,为现代蛋禽养殖和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适宜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的蛋鸡品种越来越多,促使我国禽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据统计,20052007年,我国每年稳定从美国、德国等国家进口2225万套海兰、罗曼等优良祖代蛋鸡,自繁祖代鸡数量为5万套左右。到2009年,我国自繁祖代蛋鸡占祖代蛋鸡的比例为30%左右。目前,
15、我国祖代蛋鸡场为22家,预测未来两年内还将增加3家左右。图2-2 中国1982-2009年禽蛋产量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从蛋禽是否依靠国外进口的角度来看,国产蛋鸡的比例在近几年得到了稳步提高,目前我国经过品种审定的蛋鸡品种(配套系)已经有4个,包括“新杨褐”、“农大3号小型蛋鸡”、“京红1号”、“京粉2号”,这四个蛋鸡品种(配套系)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左右,此外蛋鸡配套系“京白939”、“新杨白”“新杨绿”都丰富了我国蛋鸡的种类,提升了国产蛋鸡品牌的竞争力,有效防止了国外蛋鸡品牌对我国种鸡市场的垄断。相对于蛋鸡品种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蛋鸭品种则完全为国产品种,我国蛋用型
16、鸭品种资源丰富,主要以麻鸭为主,有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的绍鸭、昆山麻鸭;,福建的金定鸭、山麻鸭;,台湾省的褐色菜鸭;,珠江三角洲的中山鸭;,湖南的攸县鸭;,湖北的荆江鸭;,四川的川麻鸭;,河南的微山鸭等;。除麻鸭外,还有一些非麻色的品种如莆田黑鸭、连城白鸭等。我国蛋用鹌鹑品种则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目前主要依靠我国自主培育的蛋用鹌鹑品种或配套系,我国蛋用鹌鹑品种配套系也将于近期进行品种审定。图3 中国1982-2009年鸡蛋和其他禽蛋产量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第二,产品结构多样化。总体来看,我国的鸡蛋以鲜蛋消费为主,我国的鸡蛋主要以国内鲜蛋消费为主,而鸡蛋分
17、级和加工利用率均不足1%。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我国禽蛋产业不断以市场为导向,鸡蛋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并且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一是鲜蛋产品的功能多样化。消费者在追求基本营养之外,对鲜蛋的功能追求也越来越普遍,从而促使高碘鸡蛋、富硒鸡蛋、高能鸡蛋、低胆固醇鸡蛋等鲜蛋的供给增加;二是鲜蛋的安全性能逐步增强,安全鸡蛋受到高收入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部分蛋鸡养殖场已经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禽蛋的生产认证,较之传统禽蛋来说,安全鸡蛋的生产比例将越来越高。三是鸡蛋制品多样化。虽然我国鸡蛋蛋品加工转换程度较低,但蛋制品加工的潜力却很大。目前我国加工蛋品种类主要有:液蛋制品(全蛋液、蛋黄液和蛋白
18、液等)、冰蛋制品(冰全蛋、冰蛋黄、冰蛋白等)、干燥蛋制品(普通及加糖全蛋、蛋白及蛋黄粉等)、咸蛋制品、卤蛋制品、皮蛋制品、糟蛋制品以及鸡蛋深加工产品(溶菌酶、卵转铁蛋白、蛋清多肽、卵黄抗体、卵磷脂和卵高磷蛋白等)。而以鸭蛋为主的水禽蛋,则基本上完全以再制蛋形式进入消费领域。目前年产鸭蛋约350万吨,其中皮蛋加工约占鲜鸭蛋总量的55%左右,咸蛋加工约占45%左右。鹌鹑蛋的销售渠道也十分广泛,除了鲜蛋直接上市外,鹌鹑皮蛋、咸蛋、水煮剥壳蛋也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3)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和蛋鸡养殖业的竞争加剧、利润趋薄以及消费者对鲜蛋新鲜度等品质需求的提高,促使我国鲜蛋就近生产
19、、就近销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禽蛋产业布局也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并日趋成型。第一,生产区域集中。我国禽蛋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其中鸡蛋产量排在前6位的省份是河北、山东、河南、辽宁、江苏和四川(见图4)。在蛋鸡密集饲养区,生产方式落后,养鸡场、饲料加工厂、兽药销售点、鸡蛋经销商相互穿插,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鸡场。近几年来,由于密集养殖区鸡蛋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禽流感发病严重、运输费用增加、沿海地区进口饲料价格较低、养鸡设施的改善等因素影响,北方原来养蛋鸡多的地方存栏量在迅速减少,如河北同比减少了30以上;而在传统靠调进鸡蛋的地区,由于养殖技术的突破和鸡蛋价
20、格较高的原因致使养殖量大幅增加,如安徽、湖北、广东等地区。我国蛋鸭饲养主要集中在华东、南方和东北区域。据统计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14个省区,鸭蛋产量占全国80以上。改图图4 中国2009年禽蛋产量分布情况地图为非标准地图,而且颜色用黑白印刷也不易区别,建议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标准地图或换其他表现形式。下同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第二,市场区域集中。近7-8年来,蛋鸡养殖呈全国性发展趋势,许多省份蛋鸡养殖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国内六大禽蛋消费市场(见图5)。一是云南、贵州、四川区域,以四川省生产为主,几省之间相互调剂,基本截断河北等
21、省的鲜蛋。二是江苏长三角区域,以江苏为主产区,还有少部分由鲁南地区生产。三是湖北、湖南、河南区域,以河南生产为主。四是西北自产自销区域,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诸省。五是东北自产自销区,辽宁省除外。六是华北区域,这一区域山西、山东、内蒙以自产自销为主。河北和辽宁相似,除满足本省及京津市场外,还部分销往广东、广西市场,但是外销量在逐步压缩,省外市场份额在逐渐减少。鸭蛋是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商品,而且贸易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出口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和我国香港地区。加工蛋(包括皮蛋、咸蛋等)贸易顺差,出口形势良好,2002年1-11月我国累计净出口额为1604.97万美元,同比增
22、长18.4万美元。广东进口加工蛋位居全国第一,2002年进口总额为34.61美元,占进口加工蛋总额的95.8%,比上年下降10.29%。出口前10位的省市有:福建、湖南、辽宁、山东、广东、上海、陕西、湖北、江西和浙江,出口总额为1627.62万美元,占加工蛋出口总额的99.2%,。加工蛋进出口贸易方式90%以上为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比重很小。改图图5 中国2009年各省人均禽蛋消费分布情况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所得。(4)蛋禽生产科技对我国家禽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禽蛋生产是复杂的生产过程,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我国蛋禽生产的迅速发展,始终是以科学技术的创新、引进和消化
23、吸收为基础的,同时也得益于相关技术的产品化(如种禽、饲养、疫苗、设备等)和饲养管理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家禽生产的技术门槛,吸引了大批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经营头脑的人进入这一行业,从而形成了目前蛋禽生产的规模和产业格局。近二十几年中,在家禽遗传育种、新品种选育、家禽营养和饲料加工、饲养工艺与管理以及健康养殖疾病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家禽遗传育种的贡献。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为蛋禽生产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蛋鸡生产方面,以国外引进和国内培育商业配套系相结合的方式,推广新品种,基本建成了由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蛋种鸡场和商品鸡场分级扩繁的蛋鸡良种繁育体系。蛋鸡的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禽蛋 可持续发展 课题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