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构造)分析课件第四讲 盆地热史分析.ppt
《盆地(构造)分析课件第四讲 盆地热史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盆地(构造)分析课件第四讲 盆地热史分析.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盆地热史分析第一节 概述与原理 一、概述 1影响因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和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地温是控制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沉积盆地的热历史控制着盆地内烃源岩的热演化以及油气生成过程、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近20年来,盆地热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地质学家特别是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盆地热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沉积盆地的热历史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盆地基底热流密度的变化,二是盆地内部沉积物的性质及其理藏历史。次要的因素还包括盆地内发生的吸热放热过程、地下水的运动以及岩浆活动等,但它们对盆地热史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一、概述 2地球动力学模型正演模拟
2、盆地基底热流密度的变化受下伏岩石圈构造热演化的控制,如岩石的拉伸减薄、挠曲作用、软流圈上隆、岩浆活动、深部变质作用、与热膨胀和冷却收缩以及沉积负载有关的地壳均衡调整等。 根据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和热传导理论可以建立盆地构造热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对盆地的构造沉降和热传导过程进行数学模拟,可以获得盆地的基底热流史。 由于不同类型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形成机制不同,描述不同类型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模型也不相同。,一、概述 2地球动力学模型正演模拟 裂谷盆地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一类盆地,已建立了适用于这种盆地的多种地球动力学模型,如 McKenzie(1978)的岩石圈瞬
3、时均匀拉张模型、Hellinger等(1983)提出的双层拉张模型以及为描述裂谷盆地玄武岩岩墙的发育对盆地热状态的影响而提出的岩墙侵人模型(Roeden等,1980)等等。 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前陆区岩石圈的挠曲有关,岩石圈的挠曲刚度是描述挠曲变形的重要参数,它是随深度变化的。在上地壳,岩石呈脆性变形,在下地壳岩石是脆韧性变形,在岩石圈深部则是塑性变形。具体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有热弹性流变模型(Karner等,1983)和粘弹性流变模型(Willet等,1985)。 拉分盆地的形成主要与走滑作用有关,可用拉张盆地的模型(Royden,1985)。,一、概述 2地球动力学模型正演模拟 由于不同类型盆地的
4、形成机制不同,它所经历的构造热演化过程也不相同。在研究盆地热史时,应建立或使用不同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然而,盆地的演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盆地,其演化特征也往往有明显差别。 目前的地球动力学模型都经过了大量的简化,同时参数的不确定性又给模拟结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Lerche等,1984)。,一、概述 3古温标法反演模拟 热史正演模拟的地球动力学方法属于在岩石圈尺度上对盆地热史的模拟,一般比较粗略。 近年来又发展了在盆地尺度上对其热史进行研究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古温标法。古温标法是利用盆地内部沉积物提供的古温度信息结合盆地地层的埋藏历史来反演盆地的热历史。 盆地沉积物内能够提供
5、古温度信息的物质及相应的指标称为古温标或热指标。目前常用的古温标包括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粘土矿物、生物标志化合物、流体包裹体测温、牙形石色变指数和39Ar40Ar等。 近年来,随着古温标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古温标不仅可以用于确定盆地的最高古地温,而且也可以用来反演盆地的热历史。,二、原理 (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研究表明,深度(压力)本身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和时间。其中温度是首要的控制因素。 温度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由阿累尼乌斯方程给出: KAexp(Ea/RT)其中 K反应速度; A常数,有时称为频率因子,它是给定无限高温度时
6、K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Ea活化能; R通用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OK)。,(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阿累尼乌斯方程: KAexp(Ea/RT) 为反应速度温度之间的指数定律。 即:反应速度随温度按指数增长。 当温度上升10时(如5060),反应速度升高一倍。但反应速度增加的速率随温度继续上升而减缓,在温度200时,温度每增加10,反应速度仅升高04倍。 很明显,温度和时间都影响有机质成熟度。,当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变老时生油门限变得较浅;生油门限深度与地层年龄的对数相关;提供了佐证(见图91)。,(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阿累尼乌斯方程: KAex
7、p(Ea/RT) 温度增加的累积效应(对时间)可由成熟度积分来计算: 由反应速度对时间积分得:其中:C成熟度; C0在沉积时刻(t0)有机质原始成熟度; T随埋藏时间和深度变化的温度函数T(h,t)。 因此,如果去压实的埋藏史、整个时间内的热流、沉积物及基底的热导率均为已知或可以假设的话,任意指定层的成熟度积分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成熟度积分: 成熟度积分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可测量值有关。Arrhenius关系式的另一应用是时深指数(TTI)。该指数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在 50到 250的整个范围内温度每增加 10,反应速度加倍,因此温度效果可以表示
8、为2的幂指数,这里幂n(T0K373)10,或n(T0C100)10。 如以下温度的温度因子为:802-2,902-1,10020,110=21。一个地层在特定的10温度范围内花的时间乘以温度因子就代表温度和时间的双重影响。将所有这些时温值相加即得到TTI。因为该方法假设在250之内的整个温度范围每10间隔反应速度就加倍一次,因而趋向于过高估计成熟度。,(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成熟度积分: 成熟度积分经简化后:式中:T(t,h)地层经历的温度史,随时间和埋深变化,0C; t地层埋藏时间,Ma; Lopatin(1971)最早建立了R0与TTI的关系式,Waples(1
9、980)接受了其思想,并研究对比了R0与TTI的关系,然后对Lopatin方法进行修改,使之更为实用。 下表就是Waples(1980)根据世界上有代表性的31口井的402个样品统计出来的R0与TTI的对应关系,下表就是Waples(1980)根据世界上有代表性的31口井的402个样品统计出来的R0与TTI的对应关系,二、原理 (二)古温度 影响沉积盆地内温度的各种不同的“内部因素 (1)热导率变化;(2)内热生成;(3)沉积物内的热对流等。 1热导率影响 大陆内部温度随深度(地热)的分布主要是由热传导确定的。 热流量(Q)和温度梯度间的关系由富利叶定律给出。 该定律表明,热流量(Q)与温度梯
10、度通过一个系数K (K称为热导率)联系起来。 QK(dTdh) 如果温度的两个量深度(h)处的温度Th和在表面(h=0)的温度(T0)已知,付立叶定律可表示为: QK(ThT0)h整理得: ThT0(Qh)/K 这里,先忽略沉积层内部产生的热 。,(二)古温度 1热导率影响 ThT0(Qh)/K 忽略岩性的暂时变化,则沉积物的热导率由于埋藏时孔隙的减小而作为深度的函数发生变化。上式可修改为: ThT0Q(h1/K1)(h2/K2)(h3/K3) 其中h1 到hn是热导率为K1到Kn的各层的厚度,而h1 h2 h3等于h。 假设孔隙度与深度间呈指数关系:0exp(-ch) 则热导率与深度也呈与指
11、数有关的变化,其关系为: KKd(KdK0)exp(-h)其中Kd 为沉积剖面深处的热导率, K0 为沉积上界面处的热导率,而对一个给定剖面是一个常数。由于K随深度而发生变化,温度梯度也必然随深度变化以保持恒定的热流。如果现今热流可由井中测得的热导率及地表和底部井眼温度算得,则可以求任何深度处的温度。如果再假设古热流随深度为一常数,就可恢复任意选定地层的热史。,(二)古温度 1热导率影响 如果岩性和孔隙中充填的流体已知,便可算得热导率。热导率取决于格架矿物(石英、长石、碳酸钙等)和孔隙中充填流体的类型与容积(通常为水)。格架热导率、基质热导率和孔隙流体热导率都取决于温度。图92a所示为温度梯度
12、为30Ckm,地表温度为200C时含孔隙充填水的石英砂岩有效热导率的变化。有效热导率几乎不随深度而改变。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造成的石英颗粒热导率降低补偿了压实作用增加热导率的影响。,(二)古温度 1热导率影响 长石和某些粘土并未显示出温度对热导率这样明显的影响,因此压实作用的影响可能占主要地位。粘土水混合物(页岩)的热导率由于压实随深度迅速变化,而长石水混合物,因为其压实与砂类似,热导率随深度增加得非常缓慢(图92b)。,(二)古温度 1热导率影响 因此,沉积层的总热导率可认为是由孔隙流体热导率和颗粒热导率两部分组成。人们建立了总体热导率的经验公式: 其中,Ks和Kw分别为沉积颗粒和水的热导率,为
13、孔隙度,这种关系非常有用。,(二)古温度 2沉积物内生热的影响 沉积物中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会显著地影响沉积盆地内的热流(RybaCh,1986)。尽管所有自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都产生热,但显著的部分来自铀和钍的衰变系列和40K。产热量随岩性而变化,通常在蒸发岩和碳酸盐岩中的产热量最低;在砂岩中为低至中等;在页岩和粉砂岩中较高;在黑色页岩中极高。,(二)古温度 3水流的影响 沉积盆地的温度有时受通过区域蓄水层的热对流影响,这样的过程可引起供水区的地表热流异常地低,和泄水区的地表热流异常地高。美国的 Great平原和Alberta盆地的热流分布已按该方式得到解释。Luheshi等(1986)对Al
14、berta盆地,通过利用盆地的渗透率和热导率结构,解释了流体流动泄水点处温度的上升及边缘山地供水区温度的降低(图94)。模拟结果表明,温度的分布主要受古生代之上的对流的控制,而前寒武系的热流可简单地解释为传导。AndreusSped等人(1984)同样也发现,在北海断陷内的深部水循环可能是受断层构型控制的。 这说明,一维传导热流模型有时并不能很好地预测有些盆地的实际热流。受影响最大的盆地几乎都为边缘上升的内陆盆地,如前陆盆地和一些克拉通内裂谷及凹陷。,(二)古温度 4井中测量地层温度 由井中得到的地层温度可用于热模型以计算沉积剖面的地温梯度及底热流。井眼温度在每次测井时被温度计记录下来。因为钻
15、井液的循环往往使地层冷却。因此要利用在一套测井曲线中连续测井记录到的温度来分析温度,恢复到原始地层温度值。 这些温度可绘在赫诺型曲线图上。 温度恢复图的形式如图95中墨西哥海岸区的一个实例所示。每次测井测量的温度是按(tct)a绘制, 其中:tc为冷却时间,它是从温度计所测地层被钻通直至钻井泥浆循环停止时的泥浆循环持续时间。 a为热恢复时间,它是泥浆循环结束到测井达到井底位置处的时间。 完全恢复的或稳定的地层温度Tf可通过坐标外推得到, 这里tct)a l。,这些温度可绘在赫诺型曲线图上。 温度恢复图的形式如图95中墨西哥海岸区的一个实例所示。每次测井测量的温度是按(tct)a绘制, 其中:t
16、c为冷却时间,它是从温度计所测地层被钻通直至钻井泥浆循环停止时的泥浆循环持续时间。 a为热恢复时间,它是泥浆循环结束到测井达到井底位置处的时间。 完全恢复的或稳定的地层温度Tf可通过坐标外推得到, 这里tct)a l。,三、各类盆地的地温和古温度标志 古地温史的三种主要类型: 标准或近标准古地温史的盆地; 低于标准(低温)古地温的盆地; 高于标准(高温)古地温的盆地。 (1)老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当今地温梯度约为2530km(刚果为27km,加蓬为25km,美国墨西哥海湾地区为 25km。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显示,RO在3km处大约0. 5,曲线形状几乎成直线。所以,这些成熟边缘具近标准的地温梯度
17、。,三、各类盆地的地温和古温度标志(2)低温盆地包括海沟、弧前和前陆盆地。海沟是冷的,其表面热流值通常小于1个热流单位(HFU)。日本群岛始新世到中新世的煤盆地中(见图914,图916),北海道地区冷,煤演化得差(在5km深处含沥青煤的Ro值仅为0.5),与此相反,九州的火山弧是热的,含有无烟煤(Ro20)。马里亚纳海沟是日本海沟向南的延伸,它的弧前区也是冷的,其表面热流值小于1个热流单位(HFU)。 前陆盆地也表现为现今地温梯度低的特征。在德国南部北阿尔卑斯前陆盆地典型的地温梯度是2224km。靠近慕尼黑的钻井穿过了原地磨拉石带,在2630m深的第三系底,RO值仍只有0.51。一口钻井在57
18、38m处(图9.16)这样深的深度, RO也仍只有 0. 6,指示异常低的第三系地温梯度。总之,目前的低的地温梯度在过去与大陆碰撞和挠曲有关的快速沉降阶段可能更低。,三、各类盆地的地温和古温度标志(3)高温盆地是那些在岩石圈扩张区发育的盆地,如弧后盆地、大洋裂谷和大陆裂谷系统、某些走滑盆地和B俯冲的弧内盆地等。这可能是由于扩张区盆地形成时深部等温面的上升。 大洋裂谷是具极高热流的地带,典型的热流值为34热流单位(HFU),有时达到 5 6热流单位。加利福尼亚的一些走滑盆地有非常高的地温梯度(Impera Valley的地温梯度为200km),所以非常年青的沉积物可能是十分成熟的。大陆裂 谷有很
19、高的现今热流值(在红海50km,上莱茵地堑高达100km),古大陆裂谷的沉积物常有很高的有机质成熟度。,三、各类盆地的地温和古温度标志 红海的海洋测量及深井钻探表明,表面高热流(通常大于 3HFU)出现在以海洋裂谷轴为中心,至少300km宽的一个带中。RO剖面、油气田的分布表明最高的有机质成熟度在红海南部,中等的有机质成熟度在红海北部,最低的有机质成熟度在苏伊士湾(图917)。这可能与扩张量的不同有关,扩张量最大处在苏伊士红海体系的南部。苏伊士湾渐新世中新世前期升高的热流现已下降到近标准值,而目前还是活动裂谷的南部仍有很高的热流。 古大陆裂谷盆地中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刚果下白垩统的RO值为23
20、;喀麦隆上白垩统的RO值为33;尼日利亚的Ro值为 3.5;澳大利亚库柏盆地二叠纪的RO值为5。 由于岩浆活动,内弧热流值上升,日本本州第三系的无烟煤( RO 为23)就是一个例子。图 104总结了主要成因类型的沉积盆地的热流。,主要成因类型的沉积盆地的热流,第二节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研究地热史 镜质体反射率(RO)是衡量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指标之一,是目前最重要的成熟度指标。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比较容易,在各油田都有大量的反射率资料。镜质体反射率值的大小受该镜质体所经历的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其具有不可逆性,因此成为反演盆地热史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镜质体反射率也称镜煤反射率(RO),开始用于确定煤化
21、作用阶段,后广泛应用于石油研究的有机质成熟度研究。 在煤岩显微组成中,镜质组最丰富,反射率居中;而壳质组反射率低,惰质组最高。镜质体随成熟度而增加。 镜质体反射率可定义为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镜质体反射率的主要类型有最大的(Rmax)、最小的(Rmin)和随机的(Re),前两者是在垂直和平行层面的定向切片样品上测定的,后者则是随机的。镜质体反射率可在空气中和油浸条件下测定,分别表示为Ra和Ro,每个样品需测定2050个点计算出平均值。油气地质研究中常用油浸随机的镜质体反射率,即(RO)。,Ro与烃源岩成熟史关系,第二节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研究地热史(一) Ro曲线和利用
22、Ro进行热史调查的实例 1.Ro曲线:镜质体反射率测量可按深度函数绘图而给出Ro曲线。 Ro曲线的斜率给出盆地热史的地温梯度。 Ro 曲线可有许多形状(图96),它们一般指示有机质随时间的一种指数演化,符合成熟度积分方程。在不受重要不整合、断裂和局部火山活动影响的盆地内,深度和lg Ro间应存在一种线性关系。,1.Ro曲线:路易斯安那州的 Terrebonne Parish井就是这种简单的亚线性剖面的一个实例(图 9.7)。 Ro在3km深处为0.5,在5km为1,它指示一个正常并恒定的随时间变化的地温梯度。,1.Ro曲线:有些Ro曲线比较复杂。斜率不同的两个线性段的“狗腿状”模式表明存在两期
23、不同的地温梯度。这可能是在斜率间断点的相应时间发生“热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解释对于莱茵地堑中一些井的Ro曲线似乎更为合理(图98)。,1.Ro曲线:Ro曲线可能包含由Ro值的突然中断或跳动引起的两个断开线段。该跳动值可能对应有较大的地层剥蚀的不整合。这在法国 Aquitaine盆地的2口井得到很好的说明(图 9.9),其中Ro值在在不整合面处由约0.8跳跃到约2.4,(一) Ro曲线和利用Ro进行热史调查的实例 2.利用Ro进行热史调查的实例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阿纳达科盆地 俄克拉荷马州西部的阿纳达科(Ahadatko)盆地最深的探井大于7900m,所以是一个热成熟研究的极好例子。最重要的源岩
24、之一是上泥盆统到下密西西比统的Woodford页岩,它是俄克拉荷马州含镜质体的最老岩层。 阿纳达科盆地是后来经受挤压的衰退裂谷。在寒武纪地壳开始拉张,并伴有岩浆活动。从晚寒武世到早密西西比世几个阶段的沉降,被认为是热收缩的结果。在早宾夕法尼亚世,构造运动就已变成强烈的地壳收缩,并伴有断距大于9km的逆断层(盆地南部边界)(图9.19)。,阿纳达科盆地 下密西西比统(C1)的Woodford页岩,在盆地西北部1542m到盆地最深7655m的深度范围内采样,由共28口井的反射率值绘出一个等反射率图(图9.20)。Ro平均值从北部地区小于0.6,到盆地最深部的大于30( Ro峰值为4.89)。这些高
25、反射率值( Ro 2.5)是无烟煤级的特征,表明古温度大于200,这个温度甚至保持了300Ma之久。,阿纳达科盆地 盆地现今的地温梯度值低(2024km)。当今的温度可能并不代表曾经达到的最高温度,不能解释这种极高反射率值 。推测高的古温度可能曾存在过,也许在宾夕法尼亚纪达到最高,而从二叠纪到现今则呈下降趋势。,第二节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研究地热史(二) 镜质体反射率反演地热史 1镜质体反射率反演地热史的原理和流程 目前所测定的盆地内某一深度地层中的镜质体反射率值的大小受该镜质体在沉积后所经历的温度历史的控制,而这一温度历史又与该地层(或镜质体)的埋藏历史和地温梯度的变化有关,当地层的埋藏历史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盆地构造分析课件第四讲 盆地热史分析 盆地 构造 分析 课件 第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3410.html